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叶蔽目不见山

作者:行期 | 发布时间 | 2016-09-09 | 字数:3521

昭华郡主叹口气,她的身份敏感,不适合直接回答这种问题:“昭华何尝不知道前路艰难。只是变法图强,从来不是旦暮之间就可以看见成效的。吾辈唯有艰难倔强,惟愿成为高楼之基石,奠定我大梁万事基业。”

代王重复一遍:“高楼之基石......”,随即不再继续纠缠。他起身与昭华郡主作别,离开了这间密室。在他走了之后,昭华郡主才一下子瘫坐在地。

君王与藩王,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争夺,一直都没有放过每一个国家。大梁逃不开,粱帝逃不开,平南王府,也逃不开。

皇权......究竟是帝王掌控着他,还是它操控着帝王?昭华郡主精疲力尽,不愿再想。

议政殿。

屈淮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听着粱帝一条条的跟他数落福昌将军当年的罪行以及如今旧部的罪行。心情一时之间真的是五味陈杂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就算是预料到了邢刚这一次自作聪明的尺度一定没有把握好,却也没有想到邢刚如此绝对,根本不给其他人留下机会。

福昌将军当年意图弑君,也在朝野上下揭起了不小的波澜。当时屈淮还是一个幼童,便知道这位福昌将军的大名。算起来距离如今,也不过短短三十年的功夫。但是说来也奇怪,直到如今,屈淮都不知道这位福昌将君为什么要谋逆弑君。按照大梁官方的说法,这位福昌将君是不满先帝用人的方式手段,因为先帝对于自己多加打压,才动了不该有的念头。但是自从屈淮入主军令司清查历年典籍之后,就轻而易举的发现这种说法纯属扯淡。

一来福昌将君本来是一品的武将,呆的好好的多年来官职都安稳了,哪里来的不受重用?难道重用就是一天到晚让人在外带兵,动不动参与个直接战事?那不叫重用,屈淮他们一般把这件事情称之为发配边疆!二来当年先帝虽然的确不太待见福昌将君的几个门生,但是也没有因此牵连福昌将君。要是说福昌将君就为了给学生出个头就赔上了远比今天多得多的性命,屈淮觉得那就是扯淡都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事情了,那是脑袋被驴踢了。

不管这种说法有多么扯淡,明面上的说法一直都是这么个说法。不过想来邢刚也知道这个说法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扯淡之处,这一次并没有沿用这个说法,而是选择了复仇这种说出去就有人信的借口。

粱帝看出来屈淮的心不在焉,他怒道:“朕问你话呢,怎么不说话?”

屈淮赶紧一个头磕在地上:“回陛下。当年福昌将君事发之时,臣尚随父母在家乡耕作,对于这件事情实在知之不深。但是大理寺既然调查的有理有据,想来事情也不会有太大差距。”

粱帝没好气的对屈淮说道:“起来。”屈淮依言站起,粱帝又道:“朕知道你一向不关心这种事情。你这一次在寻州,有没有查到什么?”

屈淮心里暗嘲,就算是真的查到了什么他能在这说吗?查到了不就等于告诉粱帝他屈淮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了?虽然粱帝应该不介意让屈淮知道点什么,但是只要粱帝不说,屈淮可一点都不想自己主动去招惹他。

听到粱帝问话,刚刚站起来的屈淮“扑通”一下又跪在了地上:“臣无能,在寻州几日近乎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关于逆贼的半点蛛丝马迹,还请陛下责罚。”

粱帝拿起桌子上的茶盏,似乎要发作将这茶盏招呼到屈淮身上,却到底是沉寂了下来,将茶盏放好:“罢了,起来吧,这也不能怪你。”

屈淮站起来,粱帝又说道:“不过这一次邢刚真是立了一功。原本应该是刑部查案,他们大理寺审案。这一次查案审案他们大理寺都一手包办了,也让朕省了不少心。”

屈淮假意恭维:“刑大人政绩不俗,为君分忧,实在是我大梁数一数二的能臣,臣自愧不如。”

“能臣......”粱帝冷哼一声,又问道:“季承怎么样了?朕把平南王府的世子交给你,总不能最后却没什么效果吧?”

屈淮这一次没有再和粱帝捉迷藏,他实话实说:“臣自从上次前往两州进行军政方面的整改,就没有再怎么教导季承。这一次前往寻州,臣将季承送回了平南王府,稍后臣就亲自去接他回府。”

粱帝听不出喜怒的“嗯”了一声算是回应。屈淮只好自己创造条件顺杆爬:“陛下,这一次的事情了解之后,臣想要回到两州,继续练兵。”

粱帝不耐烦的将一大堆奏折从龙案上推到屈淮面前:“还去什么去?你自己看吧。你这一次练兵没什么,朕的桌子上可都要被这些奏折堆满了。你自己看看,全是弹劾你的。你这么多年行事不检点,原来只有御史台把你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现在连各州州王都看你不顺眼了。高华也伤了,还折腾什么?”

屈淮并没有去翻看桌子上那一堆奏折,他知道那里面写的是什么。州王一直都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掌控封地的军队,所以这么多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才一直加剧。他要军政改革,就是要抢这些州王嘴边的肉,他们怎么可能一点动作都没有。但是他也知道,粱帝一定不仅收到了这些奏折。

屈淮道:“陛下,改革之事,最忌半途而废。臣在两州练兵,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臣不敢说现在两州的士兵是什么强兵悍将。但是比起先前由凉州王和湖州王执掌军队的时候,臣可以保证是云泥之别。臣相信,任何一个在先前看过两州军风貌的人都会在这件事情有自己的判断。”

粱帝无奈的看着屈淮。从他的角度出发,他当然是支持屈淮练兵的。但是现在各地封王的势力都太过于稳固。就算是粱帝,也没有彻底掌握住他们的保证,所以粱帝才一直对于此事持一种暧昧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粱帝是想要尝试一把的。

粱帝把另一摞奏折从龙案一边推到屈淮面前:“你说的没错。去过凉州和湖州,见过以前两州军军纪军容的人都对你赞赏有加。代王更是上表表示希望可以在他的封地代州如此练兵,还想要让你亲自过去指点呢。”

屈淮依旧没有去翻看龙案上的奏折:“谢陛下与代王的厚爱。臣只是做了自己分内之事,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

粱帝冷哼一声:“朕说值得就值得。你不用担心,朕不会因为那些州王的只言片语就怀疑你的能力,你该有的赏赐朕一定会一件不少的赏赐给你。跟朕说说,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办?去代州?”

屈淮道:“陛下,臣练兵的模式已经基本确定了。无论是在哪里,也最多是根据区域性重新划分训练的重点,主旨却是不变的。所以臣不准备再一次深入底层,而是希望陛下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推动此事。就像代州这种有意愿改革军政的封地,我们便可以派人前往,暂时掌管军队。而先前高华郡主在南境与臣呼应,我大梁东南部的变法已经有了雏形。臣可以保证,只要让臣坐镇东南,并派人前往各州,不出数月,臣定能在我大梁整个东南部彻彻底底的开始军政改革。”

粱帝沉默了。如果答应屈淮这个条件,就意味着要去承受来自于那些州王的压力。如代王一样主动请缨进行军政改革的封王肯定会有,不说别的,他的几个儿子先后都表示了这样的意愿。冼王、昆王、端王、庄王、代王,这五位已经成年并且拥有封地的皇子都已经表示希望在自己的封地上实行军政改革。但是比起这五位皇子,还有更多的封王,是抗拒这种军政改革的。更让粱帝拿不定主意的,是这件事情能够带给他的直接好处。

“屈淮,如果朕支持你的想法,开始军政改革,你能保证这些军权最后回到朕的手里吗?”粱帝向屈淮询问道,这才是最让他拿不定主意的关键之处。

屈淮心里嘲讽,他早就知道粱帝缺乏长远意识,做事只顾眼前,却也没有想到粱帝会如此直接的问出这种问题。他只能回答道:“陛下,现在分封未废,各州州王的势力依旧强大。就算是要接手他们手上的兵权整顿军纪,进行军政改革,我们也只能是暂时管理。想要借此统一天下的兵权,只怕会有困难。”

看着粱帝难看的脸色,屈淮继续说道:“陛下,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来。军政改革,提升的是我大梁整体的军事实力。只要我大量的军事实力提升了,只要控制住州王的权力,就不必担心养虎为患。将来若有战事,我大梁经过军政改革,必然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粱帝皱眉道:“朕即位八载,天下太平,四海归一,有什么非常时期?我大梁军事实力天下瞩目,何谈不同的效果?”

屈淮皱眉,他没有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这个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装睡。他只能继续好言相劝:“陛下,湖州军与凉州军,其实就是大梁不少封地军队的写照。”

粱帝狠狠一拍龙椅:“一派胡言,湖州军与凉州军只是个例,我大梁的军队怎么可能都如此不堪?”

屈淮咽下嘴边的话。对于粱帝的了解让他知道接下来的话不应该说了。这些年粱帝一直盯着各州州王手上的军权不放,各州州王对于军事管理基本没有什么权力,只能调用军队完成一些如收租收税之类的事情。在加上军队的指挥权始终不在自己手里,就算有战事也要有粱帝的调命才能出兵,各州州王自然都对整顿军纪没有什么积极性。那些军队又天高皇帝远,粱帝不让别人管,自己却也难管。一来二去,两相交汇之下,才有了如今这个场面。

但是这些话屈淮要是说出来,就是当面指责粱帝的不是了。屈淮自问还没有奋不顾身的精神,也没有在奋不顾身之后可以点醒粱帝的把握,所以他保持沉默。

粱帝发泄完毕,坐在龙椅上闭起眼睛,沉声道:“这件事情你让朕好好想想,你先下去吧。”

屈淮没有多说,行礼退出议政殿。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