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玄武之威
伴随着装甲部队进入战场,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国防军了,玄武岩坦克的那门75mm长管坦克炮所发射的高爆弹成为了日军冲锋集群的梦魇,每一发炮弹几乎能带走十数条人命,而炮塔上那那架双联12.7mm高平两用机枪更是号称“战场扫帚”一般的存在,12.7mm的子弹一旦被其击中,那就不存在什么抢救的可能性了。
共和国的四大神器,分别是陆军的玄武岩坦克,空军的朱雀翼战略轰炸机,以及海军的白虎牙号战列舰,最后则是最神秘至今仍在研究中的青龙息战略火箭,而玄武岩坦克一直是国防军最挚爱的坦克,没有之一。
1931初年苏联军方向红军汽车装甲坦克总局提出要求,要求设计一款适合苏俄陆军的坦克,并且特别要求该坦克性能需超越共和国国防军的现役坦克,红军汽车装甲坦克总局在当年年底就设计完毕了该坦克的图纸,并命名为T-34。1932年实验性的生产了5辆T-34坦克用于苏俄陆军进行实战测试,1932年于哈萨克斯坦中苏双方的停火线的摩擦冲突中,T-34坦克出现了,并且在与国防军装甲部队的对决中取得了2:11的卓越战绩,共和国军方在凡尔赛条约约束下生产的各型号坦克都不是T-34的对手,苏俄军方大喜之下将T-34坦克列为当年军事建设的重点项目,并且在多地建立专门生产T-34的重工厂,T-34坦克开始大量列装苏军装甲部队。
战役结果传回国防部后,国防部大为惊讶,元首本人更是怒气冲天,随后国防部迅速要求北方重工集团、北洋重工等各个工厂针对T-34坦克设计出一款全新的坦克,要求该坦克具备长行程、高倍径火炮、能适应各种极端恶劣环境、能够执行多样化任务、具备高改装空间........
接到这些苛刻要求的各个生产方一致认为这是一款不可能实现生产的坦克,如此多的性能要求根本不可能同时在一辆坦克上实现均衡,以1932年的技术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但在国防部的严令以及元首的压力下各个重工集团开始了全速研制。
1932年7月份,名不见经传的蒙古自治州包头重工集团根据这些要求,在该厂所设计的一款推土机的基础上改装出了一款中型坦克,并且命名为四号实验型坦克,该坦克自重25-35吨,最大行程560公里,可携带80发坦克炮弹,4000发机枪弹,最大公路时速45公里每小时,最大越野时速28公里每小时。
该坦克正面装甲达到45-90mm并且采用了倾斜30°的设计,侧面装甲达到了25-30mm,装备一门75mm/L55的长管坦克炮,该炮能在1000m的距离上击穿250mm的均质钢板,炮塔顶上装备了一架双联12.7mm高平两用机枪,是该坦克的防空能力和反步兵能力大大提升,坦克炮塔侧面装备了两具四联装烟雾发射器可在关键时刻为坦克提供烟幕掩护,坦克的炮塔及正面装甲非常突破性的采用了倾斜设计,随后北洋重工的又为该款坦克专门设计了一款陶瓷复合装甲,使该坦克的的生存能力大大提升。
该坦克采用了该厂专门为重型推土机研制的草原-600柴油发动机,将一款原本该用于重型推土机6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丧心病狂的用在了一款中型坦克身上,直接导致四号试验性坦克的动力性能优越到让人无语,结实耐造的柴油发动机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前往工厂参与测试的坦克军方人员对此评价道:“只差一双翅膀它就可以飞起来了。”
爆冷门的包头重工集团竟然凭借着一款推土机就改装除了一款所有人认为不可能设计出的坦克,这令国内诸多老牌工业集团颜面大失,而欣喜欲狂的国防部当年便下达了高达800辆的订单,这款万金油一般的坦克将火力、速度、生存完美均衡的结合在了一体,能防空、能反步兵、能反装甲部队、甚至还可以充当火炮牵引车,在之后的多年服役生涯中它被国防军陆军士兵改装成了推土机、扫雷车、牵引车等各种多用途的车辆,元首在试乘过这款坦克之后亲自将“玄武岩”的名号赐给了这款坦克。
虽然在这之后北方工业集团和北洋重工以及南洋重工推出了多款性能能够超越这款坦克的新式坦克,但却没有一辆能够超越玄武岩在国防军官兵心目中的地位。
没有其他任何一辆坦克能够像玄武岩坦克一样多用途,并且结实耐造还适于生产,最重要的造价还算便宜。
——————————————————————————————————————————————
“咔咔咔......轰轰.....”履带滚动声和坦克炮的轰鸣声响彻整片滩头,再没有什么声音能够比这更加悦耳了。
“快跟上,跟在坦克身后前进,注意防止日军敢死队破坏坦克!”陈烬端着步枪迅速一个翻滚跟在了一辆玄武岩坦克身后,招手说道:“快过来,别乱跑了,坦克后面最安全!”
“唔!好大的柴油味!”陈强中士一跑到坦克屁股后边便差点给坦克发动机的柴油味熏了个跟斗,捂着鼻子说道:“这家伙放的屁可真带劲儿!”
“废话!这铁王八喝的可是柴油,放的屁能不带劲儿吗?”曾桃中士托着一把散弹枪亦步亦趋的跟在了陈烬身后。
“闭嘴!专心作战!”陈烬呵斥道。
一辆辆坦克穿过了石堆,停在高地前不断开火,坦克炮不断轰鸣,车载机枪更是扫射不断,登陆滩头的步兵们配合着坦克射击着,一群群悍不畏死的日军拿着炸药包还没能冲进坦克二十米距离之内便被达成了肉渣,钢铁铸就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启,那种高效率的杀戮远远不是陈烬这些手持步枪的步兵能够比拟的。
“轰轰....嗖嗖....哒哒哒....咚咚...”七十五毫米的高爆弹划破空气势不可挡,十二点七毫米的机枪弹尖锐呼啸无坚不破,日军的血肉之躯在共和国的战争机器面前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整座高地都陷入了爆炸中,经过空军和装甲部队的多重洗礼,这座高地几乎肉眼可见的矮上了那么一点,整座高地再也看不见任何活物,甚至连稍微大点的石块都不见了,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快!冲上高地,给我占领它!我要让国防军的黑星旗飘扬在这里!”张竟成中校突兀的从一辆玄武岩坦克中钻了出来,一脸择人而噬的狰狞表情,陡然间看见了陈烬猫仔坦克身后的人影,大喝道:“陈烬!你给我带上人占领这座高地,把旗子插上去,其他的事情打完仗我在找你算账!”
“明白,长官!”陈烬一脸淡定的答应道。
“陈强、曾桃、易世星!带上人给我走!”陈烬端着机枪点齐了人,迅速超越了停下来的坦克,奔向高地。
坦克兵们见到步兵冲锋了,便开始将火力延伸至远处提供掩护。
“快快,注意隐蔽!见到会动的日本不要啰嗦开枪就行了!”陈烬端着机枪一边奔跑一边朝着远处的人影开火,嘴中叼着一根香烟,大声问道:“谁带了旗子?”
“长官,我带了!”一个其他连队的上等兵应声答道。
“很好,你就紧紧跟着我就行了!”陈烬笑道。
一群人熟练地按照进攻队形迅速前进,相互交叉的负责掩护对方,队形既不密集又不显得稀疏,陈烬端着机枪冲在了最前方,其余几个军士带着人紧随其后。
“嘭嘭...”对面高地上冲出了一队日军援军,端着步枪朝陈烬他们射击,想要阻止他们前进。
“噗.....呃...”一个士兵面部中弹倒地了,献血顺着高地上松软的土地流下。
“开火!”陈烬迅速趴下架起机枪,猛烈的开火了,其他人不甘其后的开枪射击,密集的子弹将日军射的人仰马翻,半自动步枪和机枪的组合的火力绝对要胜过日军纯粹的栓动步枪几个层次,这一队十几人的日军小队还没来及冲锋便被陈烬他们消灭在了阵地上。
枪声不断,一队队陆军士兵冲上了高地,跃进了日军的战壕之中,到了这种境地的日军竟然还能发起绝地反击,一队队从相连坑道里赶至这座高地的日军援兵迅速冲出了坑洞与国防军士兵展开了血战、
陈烬端着机枪带着一队人马不管不顾的像山顶冲着,沿途日军士兵无一不被陈烬的机枪打成了筛子,那清脆而又急促的断点射成为了日军的催命之音。
“快冲,快快!不要停下,开火射击,保持移动!”陈烬敏捷的在弹坑和壕沟之间穿梭着,遇到些隐蔽的火力点便扔进去一颗手雷,遇到日军步兵便是一阵急促的断点射,神挡杀神佛当灭佛。
“哒哒哒......”一个幸存的日军隐蔽堡开火了,这个碉堡隐藏在了坦克的火力死角,但却成功的挡在了冲锋官兵们的面前,一队士兵猝不及防的便被扫翻在地,两个重伤的伤员身中数弹躺在血泊中挣扎着。
“喷射器!快!给我把这碉堡烧点!”陈烬一见这场景便怒了!
一个背着沉重火焰喷射器的士兵气喘吁吁的跟了上来,旁边还跟了两个专门负责掩护他的上等兵。
“其他人火力掩护!”陈烬躲在一个弹坑里不断的朝着日军碉堡开火,成功的吸引住了日军碉堡的火力,密集的子弹打过来,压得陈烬都抬不了头。
趁着众人奋死掩护,喷射兵背着火焰喷射器找了个碉堡容易忽略的方向冲了过去,他两手紧握着喷头敏捷的在弹坑间不断的跳跃着,当接近了碉堡五十米之后迅速趴下了,架起喷头猛然打开汽油罐的阀门,呼的一声!一溜长长的火龙喷出将整座碉堡都笼罩在了火焰之中。
“啊~~呀!@#¥%……”一个个日军浑身是火的冲出了碉堡,嘴里叽里呱啦的惨叫着,不断地手舞足蹈的挣扎着。
“别开枪,不用管!让他们多烧一会儿!”陈烬冷酷的说道。
扫除这座碉堡通向山顶的路便畅通无阻了,106团的其他官兵经过浴血厮杀之后也成功的攻克了其他阵地,陈烬带着人三步并作两步冲上了山顶。
“把旗子取出来!”陈烬大声说道。
“可是,长官我们没有旗杆子!”上等兵拿着一面旗子无奈的说道。
“快,找杆子,任何杆子都可以,注意日军火力!”陈烬迅速命令其他人找旗杆子,早一点把旗子立起来就早一点结束战斗。
“我找到了!”陈强中士抱着一节细细的的树干,大约四米长,整个树干已经被烧得乌黑的,但好在还能立起来。
上等兵手忙脚乱的拿着旗子往树干上系着,陈烬和其他人则端着枪半蹲着警戒,时不时便有一发发日军发射的流弹从众人身边穿过,但因为距离过远没有伤到人。
“系好了,长官!”上等兵高兴的说道。
“快立起来!”陈烬迫不及待的招呼其他人上前帮忙,众人一拥而上,抱着石块、挖着坑、推着旗杆子,手忙脚乱的在山顶上立起了国防军的黑星旗。
一面深红色的红旗在高地顶上飘扬着,旗上就只有一颗简简单单的纯黑色五角星,高地上的106团官兵们见到这这面旗子无不爆发出一阵嘹亮的万岁声。
“胜利了!我们赢了!”
“元首万岁!共和国万岁!”
........
指挥部看见黑星旗飘扬之后,确认滩头已被巩固,后续的援兵以及物资被源源不断的送上了滩头,日军在滩头上的抵抗越来越虚弱了,一片片阵地开始易手,胜利的天平彻底的倒向了国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