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那边的芦苇田> 章节目录> 第三十二章 前尘往事
第三十二章 前尘往事
在医院,竟然不期而遇了,自己这么多年来,最不愿意见到的人。
何素芳心潮起伏,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初在夜王山,因为是黑五类子女,自己在知青点备受歧视,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受到的却是最差的对待。
入团入党没有自己的份,毕业分配也备受阻碍,招工自己没戏,参军提干更别想。
在夜王山,她呆的时间最长,眼看身边知青一个个回城,参军、招工、提干、保送上学。
知青点的大烟囱已经不冒烟了,因为人少,大灶早就熄了火。
唯有他对自己关心备至,嘘寒问暖,让她孤冷的心得到了安慰。
一个凄冷的夜晚,他们越过了那个界河,他说,一定会和她结婚,决不食言。
不久,他的招工录取通知书到了。
她为他高兴,也因为分离难过,同时又有点担心。
她为他收拾行李,他信誓旦旦,安顿好后,一定会来找她。
但是,他走后不久,她就发现大事不妙了。
那一晚的越界,让自己珠胎暗结。
她害怕,彷徨,无措,哭泣。
她想到了他,写信给他,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眼见腹部隆起,再也遮掩不住,她只好东躲西藏,再不敢呆在知青点。
期间,她拖着笨重的身体,辗转回了北京,想当面质问他。
在他家门口守望,无果。
有好心的邻居告诉她,他已经提干,现在已经到党校学习去了。
在学校守候,没见到他的身影。
于是,她循着邻居提供线索,一路打听,找到了他的宿舍。
他的舍友,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看着她凸起的肚子,问她是他的什么人?
她撒了谎,说,自己是他的表姐。
那男子说,他刚刚结婚了,平时不住宿舍,你是他表姐,不知道么?
她恍恍惚惚离开了北京,再次回到夜王山。
多亏了好姐妹的掩护,并且在她生产时,给她找了一个附近村里的接生婆,她才磕磕绊绊生下了这两个孩子。
后来她听说他一路青云直上,靠着有背景的岳父,他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
当知青点只剩下三四个人时,她的春天才姗姗来迟。
带着两个孩子回北京,可想而知有多困难。
单单是上火车,自己一个弱女子抱着两个娃,也是难上加难。
她只好求助好姐妹,把女孩留下,托付给她,承诺自己一旦到了北京安顿好了,立马回来接孩子。
到了北京,依然是千难万险,她已经不顾脸面了。
父亲已经得到平反,没有骂她,安然接受了她和孩子。
当时,家里住着一位姓董的男子,父亲的一个好友,求父亲帮忙收留他,暂时借住在这里的。
姓董的男人很喜欢孩子,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玩。
等她再次回到夜王山,知青点已经人去楼空。
好姐妹已经回了城。
她追去询问自己孩子的下落。
好姐妹告诉她,孩子已经夭折了,并且声泪俱下忏悔,说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她。
她声泪俱下,问好姐妹,把孩子葬在了那里。
好姐妹竟然说,自己记不清了。
为此,她一直怨恨着好姐妹,自此和她断了来往。
多年后,她和这位姓董的男人组成了家庭,才知道,他竟然有着那么显赫的家世,当时只是受父亲连累,落魄到无处容身。
文革后,丈夫官复原职,她跟着丈夫去了云南。
儿子阿昌在云南长大,儿子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他一直以为,自己姓董。
继父对他也是视如己出,父子间没有一丝嫌隙。
她这些年一直拿董言言,这个丈夫前妻的女儿,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疼爱。
她把自己对早夭女儿的那份爱,都倾注到了阿言身上。
本以为,这辈子,再不会和这个男人相见。
可是北京那么大,又那么小,竟然让他们在医院狭路相逢。
虽然已然是烟尘往事,但乍一见面,依然有怨恨和不屑,再不想见到这种人。
她让司机掉头,朝凡一的四合院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