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醉了> 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 酿制最好的酒告慰军魂
第十二章 酿制最好的酒告慰军魂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长江上游与赤水河的交接处,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在笔架山下古老的酿酒圣地蜀南庄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赖高淮,在这里广纳弟子,酿制军人自己的品牌。这一切只源于他心中永远不灭的一个军人情结——
“千锤百炼军魂酒,赤水河畔情悠悠,军旅生涯难忘怀,毕生心血酿风流。”
1952年初至1954年,赖高淮和他的战友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越了鸭绿江,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拉开了他浴血奋战的人生最年轻的一幕。
“因为敌机控制了制空权,在我军坦克还未投入战斗之前,敌坦克经常在我军步兵前沿阵地耀武扬威,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我们得沉住气。晚上,在上级命令下,我和战友林勇将坦克开到隐蔽的射击阵地,经过一个夜晚的等待,第二天下午,敌军的坦克终于露面了。我们的坦克立即向敌军开炮,打翻了敌军坦克。敌军没有想到志愿军也会有坦克,而且是重型的T34和T52的自动推进炮,这在当时绝对是先进装备!”赖高淮后来回忆说。
因为首次告捷,赖高淮和战友林勇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夜间呆在战壕时,林勇望望四周没人,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瓶,低声问赖高淮:“喝酒不?”
“啥?”赖高淮声音提高了几度,“你有酒?”
“我悄悄带过来的,就一小瓶!”赖高淮抢了过来,畅快地喝了一口——“东北高粱酒,进口辣,后劲大。”“你懂?”“当然!”赖高淮十分自豪地说。
在部队,喝酒是要受处分的,他们冒着被处分的可能品着酒。在酒味中,赖高淮深情地凝望着家乡的方向,向战友林勇谈起了酒城泸州:“我家乡的酒那才叫酒呢!十里远,酒香绝对就飘过来了。进口时,那个醇啊,好像,好像……”他形容不出来,望着林勇认真倾听的表情,于是说,“反正,喝我家乡的酒,绝对打胜仗!”
然而,战争不仅仅是捷报,更是死亡的残酷!一天晚上,赖高淮和战友林勇离开了防空洞,为完成任务,在郊外宿营。当深夜敌机在上空盘旋时,他和林勇皆因太困而睡得十分香甜。这时,炸弹抛下来了,在他们的营地附近爆炸。等天亮时,赖高淮才发现,旁边睡着的战友林勇,头部被弹片击中,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在异乡的土地上,赖高淮将年仅19岁的战友林勇安葬了,他衣服的口袋里,是林勇留下的一个空空的小酒瓶。这个酒瓶,跟随着赖高淮南征北战……他知道战友喜欢喝酒,他暗想,什么时候回到老家,酿制最好的酒,以告慰战友的军魂……
2008年6月18日,央视科教频道在播放“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九代传承人”时,直称赖高淮为“酒界泰斗”。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品的第一口酒,也说不清第一次品酒是什么味道,只知道“同发生百年老糟坊”是赖高淮与酒结缘的地方。赖高淮193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一个大家族。在明清时代遗留的36家手工酒坊中,他家的“同发生”招牌,宛如那酒旗,呼啦啦地全城飘动。靠着酒业打下的基础,赖家逐渐发展了榨油厂、纺织厂、盐号等,而他的父亲,因赞助社会,被推选为泸州商会会长,家族被称作“泸半天”。
而从小在糟房中泡大的赖高淮,为了追寻童年的记忆深处的谜题,无意间成为了揭开中国白酒千年酿造之谜的酿酒大师。中国的酿酒技艺,鲜有文字记载和科学依据,完全凭借实践经验和感官判断,师徒、父子相授,进行记忆的传承。赖高淮无疑继承了前辈的酿酒禀赋。
从部队转业后,赖高淮走进了泸州老窖烤酒坊,与工人们一起抬粮下糟,一起踩曲摘酒,一起储存勾调……
“同样是烤酒匠,别人按老师说的做,什么都不想,烤酒就烤酒,而我却不同,我爱观察、爱记录、爱思考,再有一点,我农专毕业,懂一点化学、生物知识,别人不懂。”高淮拿出已经发黄、记录了50年酿酒技术的一摞笔记资料。
从原粮种植、到粮食选择、踩曲、发酵、下窖、蒸馏、摘酒、存储、勾兑调味……笔记本里都有详实的考证记载,赖高淮还第一次运用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将生物霉菌的多样性、可变性、瞬态性、不确定性、复杂性……这些深奥、神秘的酿造发酵技术研究出来。
泸州老窖的百年窖池是世界上罕见“活文物”,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但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传承迄今,也没人能说清楚它的技艺内核。
赖高淮日以继夜,自学了专业的微生物发酵知识,同时结合了自己烤酒的亲身经历,刻苦钻研,通过对多种微生物共酵培养,解决了提高曲药品质的关键技术,打开了泸州老窖神秘的“黑匣子”。最终,他发现了决定百年老窖出好酒的秘密——窖池中的丰富微生物群,从而打破了手口相传的白酒界重经验理论的传统。
迄今,直接师承赖高淮,学成后具有相当建树的酿酒工程师,已多达8000多人,分布全国各大酒企。可以说,是赖高淮的技术成就了中国酒业今天“浓香天下”的格局。
1994年,国家主席杨尚昆来到了泸州,视察了泸州老窖曲酒厂,作为企业的常务副厂长,总工程师,赖高淮陪同杨尚昆主席,一路介绍泸州老窖工艺。在酒窖旁,杨尚昆得知赖高淮的经历后,连声称赞他为“酒圣”。
而赖高淮感受到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还来自于朱老总的亲切关怀。1963年4月,自护国战争后,阔别泸州近40年的朱老总再次来到酒城,在“同发生”酒坊里,畅饮美酒。
当企业领导为总司令斟满美酒时,已成为企业化验员的赖高淮就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总司令将酒喝入口中,专业地咂咂舌头,“还是当年那味道啊!”朱总司令深情地说。赖高
淮无比自豪。
因为父亲曾告诉过他,当年朱德与刘伯承驻守泸州,喝的就是他
家的酒。一次,朱总司令曾在酒后,骑马去了笔架山,望着一泻千里的长江水,挥毫写下了“绝顶凭临眼底空,怒号戟影剑光红,驻马高岗回头望,群山低首拜英雄”的诗句……
在随后长达50年的岁月里,赖高淮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守候着酒的圣地:他首创人工培养老窖泥,为浓香型白酒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他带领攻关组解决了老窖的很多疑难问题,以自己酿酒的经验与天赋,奠定了泸州老窖在中国白酒业的地位;他自学了专业发酵知识,写出了200万字的工作笔记,如今这份宝贵的手写笔记,成为了中国酿酒史上第一手文字资料……
所有成就的获得,都来自于赖高淮那吃苦耐劳的秉性、严密的思考、井然有序的作风、百折不挠的勇气。八十高龄的赖高淮,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依然走在中国酒业发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