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醉了> 章节目录> 第三章 酒好不怕巷子深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三章 酒好不怕巷子深

作者:风起 | 发布时间 | 2016-06-23 | 字数:6563

夜泊江阳闻香识酒醉“两江”

公元1873年,仲夏里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一艘远涉而来的豪华大船停泊在了古江阳的长江、沱江交汇处——管驿嘴码头。乘着月色,一位官袍加身的大人物走出了船舱,背着双手站立船头欣赏着古江阳的美丽景色。这个大人物便是张之洞。

看见张大人站在船头捋着胡须眯眯地笑,他的随从张宝说道:“大人,我闻到酒香了。哎哟,好香哦!”

听张宝这么一说,张之洞也不由得嗅了嗅,真有所感,并且他还十分风趣地说了句四川话:“龟儿子的,硬是哦!”

跟着张大人走南闯北多年的张宝是何许机灵之人,他立即见风使舵地提议道:“船行了一整天,大人你也受累了,我这就下去弄几斤酒来让大人解解乏!”张之洞欣然同意,于是张宝便带着两个助手踏着月色下了船。

然而,两个时辰过后都不见张宝一行回来,张之洞左等右等十分焦急,并有点生气。正要差人下去找寻之际,只见张宝几个人气喘吁吁地抱着两坛酒和一大包下酒菜回来了。

张之洞厉声地责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张宝恭恭敬敬地回禀道:

“大人息怒,请先尝了这酒再骂我吧!”张宝说着,便将手中抱着的那坛约莫装有5斤酒的陶罐稳稳地放到桌子上,然后三两下就撕开了酒坛封口。顷刻间,酒香扑鼻而来,整间船屋弥漫在一片酒香之中。张之洞立刻转怒为喜,兴奋地接过张宝递过来的酒盅,“咕咚咕咚”一连喝了几大盅。

歇了口气后,他又笑眯眯地捋着那满嘴带酒的胡须,连连称赞道:“好酒!好酒啊!江阳真是名不虚传!”又问:“此酒购自何处?”张宝答:“回禀大人,小人们跑遍全城,访得城外营沟头酒最好。而这酒又是在营沟头的一个深巷里,倒拐拐、弯弯头、尾尾上,最后一家——‘温永盛大曲酒’是也!”张之洞一听,立即拍手赞道:“酒好不怕巷子深,老窖大曲醉

世人啊!”当晚,张之洞大人就着“温永盛”的好酒和古江阳的好菜喝得酩酊大醉,醉梦中还喃喃地吟诵道:“醉卧两江君莫笑,江阳美酒最开怀!”

小巷深深酒旗红处“温永盛”

次日,张之洞一行下了船,在不愿惊动地方官吏的情况下独自去了营沟头,寻访古江阳美酒飘香的“温永盛”。

营沟头地处古江阳城南面的凤凰山下。美丽的凤凰山上古木参天、飞瀑流霞、风景绝佳,历来都是文人骚客们舞文弄墨、谈天说地之处。而山下的营沟头更是车水马龙、酒旗招展的繁华热闹之地。

张之洞一行从营沟头的巷头直至巷尾,遍尝一家家美酒,他们感慨万端:“真是一巷美酒全城香啊!”没想到小小一条巷子,数十家酒坊各具特色,高下难分。快到最后一家“温永盛”酒坊时,一行中多数人已微醺了。张之洞见张宝还十分清醒,便有意考他:“张宝,你说说刚才所尝的酒中,哪家的最好?”

张宝挠了挠头说:“大人,这条巷子的酒都不得了哦,我那点墨水实在难能描绘。今儿咱就干脆借用杜牧老爷的句子用一用了。嘿嘿,我就改几个字得了。那就是‘借问酒家何处有,小巷处处温永盛!’”当他们走到小巷最后一家酒坊,也就是“温永盛”时,其掌门人温玉坡一见张之洞那种非凡的气度,便知道今天是贵客临门了。

见多识广、聪明过人的温玉坡也不问贵客来历,即把家中珍藏的最好的美酒拿出来招待。几番推杯换盏,侃侃而谈,张之洞和温玉坡两人从饮酒、酿酒再到生意经,进而涉谈到了时政,话越说越投机。张之洞感觉眼前这位商人不仅经商有道,还深明大义、爱国爱民。而温玉坡也觉眼前这位长髯飘飘的贵客不仅知识渊博、气度不凡,而且充满了神秘色彩。正在他们谈兴正浓之际,地方官员们不知啥时竟齐刷刷地已汇聚“温永盛”,并叩请拜见大学政张之洞大人。张之洞无奈地喟叹道,“真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啊!”他觉得官员们的这番打扰,真是败了他和温玉坡这位相见恨晚的知己的兴致,而温玉坡也为今日能遇见张之洞大人深感三生有幸。

探秘“土王”学政五渡溪中行

在地方各官员的陪同下,张之洞一边欣赏着古江阳的山水美景,一边体察着川南一带的民风民情。这个时节,正是糯红高粱成熟的季节。抬眼望去,那满山遍野丰收在望的高粱像是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层枣红色地毯。走在田间地头,张之洞也像一个老练的农人那样,随手抓起一把高粱穗放在手心静静地观察。剥开一颗,放在嘴里细细咀嚼,高粱特有的香味顿时流淌在整个唇齿之间……因为对泸酒的喜爱,他便对这“生而为酒”的糯红高梁有了热爱之情。他敬重大地,但更敬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那些聪慧、勤劳的劳动者们。他知道,这里的人们酿酒其实就是在酿造自己的生活。通过探访,张之洞了解到营沟头的酒之所以能香飘万里、百年不衰,主要得益于那里的窖池。而说到窖池,筑窖之泥土则功不可没。但是并非所有的泥土都能用来筑窖酿酒。古江阳当地酿酒传统源远流长,经验丰富的酿酒人早已总结出了各种酿酒的规律,其中一项便是关于用何种泥来筑窖。

一般的泥土,虽可以筑窖,但往往持续酿酒的时间短则十几年,最长超不过百年,酒窖就会“死”。而古江阳五渡溪的黄泥则可反复使用且经久不衰,一直是筑酒窖的上等用料、宝贵资源,但就是没有人能说清楚这其中的奥秘。为此,对这种神秘黄泥颇感兴趣的张之洞决定去五渡溪走一走,看一看。

五渡溪位于古江阳城郊,是一个半月形的孤岛,南邻长江,北绕五渡小溪,不远处有一条被当地村民唤作泗渡溪的山泉潺潺而下。来到五渡溪,张学政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地迷住了。他信手抓起一块脚下神秘的黄泥使劲地用鼻子嗅,并惬意地晃着头,那神态分明是已从泥土中嗅到了酒香,还有了几分醉意……

忽然,小溪上传来了一阵悠扬的歌声。只见一个老汉披蓑衣戴斗笠,在垂柳芦花掩映的小溪上撑着一条船,正悠闲地捕鱼。见此情景,张学政捋着胡须开心地笑了。一行人于是招呼小船,让它快驶过来。

知道是朝廷张学政大人驾到,老汉喜不自胜,忙将小船靠岸,并遵照学政大人的吩咐,载着他在静静的五渡溪上饱览神奇美丽的风光……一路上,老汉与学政大人侃侃而谈。老汉介绍说,他姓黄,排行老四,年轻时人称“黄老四”。现到了花甲之年,人们便称之为“黄四爷”了。黄四爷就是这五渡溪土生土长之人。由于两个儿子都被古江阳城中“温永盛”酒坊请去筑窖、护窖,家中就是他们老两口和俩儿媳留守。由于“温永盛”给俩儿子的薪酬较高,所以他家家底殷实、生活闲适。黄四爷整日不是驾着小船捕鱼,就是驾着小船放鸭。而老伴黄四娘则和儿媳们用从“温永盛”拉来的酒糟喂养了10余头肥猪和好几百只鸡鸭。

从黄四爷口中张学政还了解到,这五渡溪一带人们的生活都比较富庶,与黄四爷家不相上下。当然,这一切要得益于古江阳城中酒业的兴旺以及这五渡溪那神奇的黄泥。因为这一带的老少爷们儿个个都是筑窖、护窖的能工巧匠,真所谓靠山吃山靠泥吃泥啊!

应黄四爷的热情相邀,张学政一行来到了他家那竹木掩映的青瓦木屋农家小院里做客。

有贵客来临,黄四爷一家立时忙得不亦乐乎!杀猪、宰鸡、推豆花、蒸猪儿粑……邻居家的大爷、婆婆、媳妇们都赶过来帮忙,简直就是一派过大年的喜庆场景。黄四爷更是乐得上蹿下跳。

知道张学政大人跟自己一样,也是一个好酒的人,黄四爷更是来了劲。只见他到房檐下提了一把锄头,也顾不得讲啥礼数了,拽着学政大人就往后屋的菜园子里跑。呵呵,原来黄四爷在菜园子里深埋了一坛老酒,今天他要把它挖出来敬献给张学政大人。

品尝着丰盛、美味的农家菜肴,开怀畅饮着绵柔、醇厚的老窖美酒,与朴实厚道的黄四爷推杯换盏间,学政大人已“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张学政、黄四爷两个醉眼朦胧的人相拥着,推心置腹地说起了真心话。黄四爷竖起大拇指对张学政大人说道:“老弟啊,我对那些狗屁官员从来都是不招惹的。但是,看得出来,你与他们不同。你关爱百姓,为民做主,我敬重你!你,好人啊!哈哈!”

这时,张学政大人眼角溢出了两滴清泪,他搂住黄四爷,不住地摇晃着头说:“老哥啊,将来如我那一腔利国利民的抱负不能实现,那我就到五渡溪来同你一起捕鱼、放鸭哈!”

“呵呵,好啊!好啊!”此时,黄四爷发出了像梦呓一样的声音……张学政大人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爱民如子的风范,深深地感染着五渡溪的乡民们。当学政大人离开的时候,他们依依不舍地一直送出了很远、很远……

听月楼阁学政敬才传佳话

从五渡溪探寻了神秘的黄泥后,未曾想在前往方山古刹的路上,张学政还亲手裁断了一桩文字官司,并传为千古佳话。

张学政一行刚走到方山脚下的赵庄,就见一幢新近落成的楼阁下人声鼎沸,其中还夹杂着吵闹之声。他们走进细看,只见当地一个大财主正揪着一个穷酸老秀才的衣领,要老秀才下跪赔礼。见到几个当官而且又有学识的人到场,这位人称赵员外的财主忙叫他们评评理。张之洞摇着鹅毛扇,认认真真地听取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个穷秀才名叫秦博古,字听雨。老头儿为啥叫“听雨”呢?皆因晚清科场黑暗,秦博古虽满腹学问,但因无钱无门,不会钻营,所以屡试不第,人到老境仍混得穷困潦倒、一文不名。他最欣赏南宋进士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认为是自己悲凉身世的写照,所以就自号“听雨”。一天,秦博古吟诵着蒋捷的“而今听雨僧庐下,两鬓星星也……”,晃悠到方山下的赵庄,见庄上耸起一座高楼,气势恢宏。楼下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原来是本村的赵员外新建高楼,远近乡邻都来道贺。秦博古素来喜欢面子爱讲排场,也随礼一份凑凑热闹。

席间,赵员外对众宾客说,他选择盖楼的这块风水宝地,是吟诗作对、把酒临风、观赏月亮的最佳地方。他就命名为“望月楼”。赵员外听说过秦博古的书法写得龙飞凤舞,便想请“听雨先生”不吝赐教,留下墨宝,亲自把“望月楼”这三个大字提在楼上。哪知几杯酒下肚,秦博古喝得二麻二麻,竟毫不推辞,抓起毛笔,晕晕乎乎地爬上了楼梯。因赵员外不断地称他“听雨先生”,秦博古听着心里挺滋润,只顾得意,竟把“望月楼”三个字写成了“听月楼”。等秦博古发现,木已成舟,“望”已成“听”,改不过来了。

望着龙飞凤舞的“听月楼”三个字,赵员外和众宾客都在心里犯嘀咕:天上风有声、雨有声,风雨有声而可听。月亮有形而无声,月亮能“听”么?愣了一会后,赵员外一下回过神来,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上前一把揪住老秀才要他说出个道理来。而题错“望月楼”名号,贻笑大方,秦博古也正恨不得有个地裂缝钻进去。恰在这时,张学政大人一行到也。

知道是京城的张学政大人及本地众位大官员驾到,赵员外立时欢喜得手舞足蹈,忙吩咐家人摆酒设宴款待,竟然一下把“听月楼”和老秀才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可怜这个又穷又酸的老秀才,被吓得瘫软在地悉悉作抖。见其窘态,张学政充满了同情,他决定帮老秀才一把。

他先在楼外驻足良久,细细观看“听月楼”三个大字,然后捋着胡须、抿着嘴眯眯地笑了。这时,赵员外及本县各界绅士名流恭恭敬敬地请张学政在上首就坐。张学政忽然起身问道:“听雨先生何在?”瘫坐在地,无人理睬的秦博古此时早吓得脸色煞白、魂不附体。张之洞

示意赵员外将他扶起,他便又亲自上前将老秀才拉到上席就座。接着他朗声对众宾客说道:“刚才我在楼外细细欣赏‘听月楼’三个大字,但见字迹遒劲圆润,俊秀飘逸,有‘落霞孤鹜’之逸风,秦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大才子啊!”

刚刚还吓得魂飞魄散的秦博古慌忙站起来,红着脸不住地说:“哪里,哪里,学政过誉,学政过誉!都怨我酒后失态,后悔莫及!

不料张之洞竟离开座位,来到秦博古面前,并对他深施一礼,继而侃侃而谈:“非也,听雨先生过谦!李太白在咏楼诗里说过,‘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见人间天上声息相通、情景交融。待夜深人静,身临高楼,这圆月美景真是可以听的,有诗为证:

吴刚坎坎伐桂树,玉兔橐橐捣药声,

忽有仙乐飘危楼,拂面嫦娥舞袖风。

张学政一番话使众宾客听得如醉如痴,大家都感到用“听月楼”代替“望月楼”,真的是显得更悠远灵动,意味无穷!用一个“听”字,确实把“望”、“观”、“得”、“抱”等字比得粗俗不堪!

在众人的一片赞颂声中,张学政又起身向老秀才恭恭敬敬地敬上一杯酒。秦博古满含热泪,毕恭毕敬地喝下了张学政的敬酒。后来,秦博古在张学政的引荐下谋到了一份差事,并以此安度晚年,结束了他穷困潦倒的生活。

诗酒传情千里姻缘一线牵

话说自那日在“温永盛”与张学政大人有幸晤面,并一番长谈之后,温玉坡连日来一直心情激荡、神清气爽。为表达对所景仰之人的一片衷情,也为日后通过学政引荐,“温永盛”能为救国救民出点微薄之力,温玉坡决定宴请张学政大人。

正是丹桂飘香的时节,宴会地点选在了风景秀丽的凤凰山上,而且还在“温永盛”的藏酒洞——“龙泉洞”旁,这一安排是何等的别开生面!由于是纯粹的朋友聚会,张之洞仅带了张宝、李宝、刘宝、胡宝等四个随从。这四人能文能武,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多年来一直追随在学政大人左右。

而温玉坡也非平常之人,他是一个具有厚德、厚才的有识之士。为了款待好张学政大人这一行贵宾,他请出了自己的小幺妹温芙蓉。这温芙蓉可是古江阳的一大美才女。她不仅聪敏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面如桃花、美若天仙。更了不得的是她对酒文化还有独到的研究。

当秀发髻上别着碧玉簪,一身滚边绣花丝绸长裙的温芙蓉出现在酒桌上的时候,张宝的眼睛都看直了,那副神态惹得张之洞与温玉坡两位长者宽怀地相视而笑……

酒过三巡后,温芙蓉提出按“温永盛”规矩来行酒令。当然,这个节目也是温家特别安排的。龙泉洞旁自有山泉水汩汩流淌,加之在座的均是舞文弄墨之人,所以温芙蓉说,今天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来个“曲水流觞”。所谓“曲水流觞”,其实就是让参与者坐于弯曲的流水两旁,酒杯放在船形的载体上,随水飘流,飘到谁的面前,谁就必须取杯饮酒并赋诗一首。

而此次,温家酒宴上大家对“曲水流觞”玩法进行了革新,即该饮酒的人只作对联上句,下家必须对下句。如对不出来,不仅要喝一杯,而且还要被加罚一杯。

酒令开始后,温芙蓉第一个被逮着。她喝了一口酒后,脸腮绯红,真是美艳如花。她出了上联“手把荷花来劝酒”,下家轮到张宝,他马上含情脉脉地看着芙蓉,随即对上:“步随芳草去寻诗”。在座立即鼓掌叫好!由是,两个对句的年轻人便开始眉目传情,后来慢慢衍生出了许多意味……第二轮饮酒出上对的是张学政大人,他看着满山的桂花树,触景生情,出了个对句:“驼背桂树倒开花,黄蜂仰采。”下家恰好是温玉坡,他歪着脑袋,两眼盯着路边的莲池,对出了个俏皮对句:“瘦脚莲蓬歪结籽,白鹭斜观。”真是绝句啊!张之洞顿时对温玉坡的文才刮目相看。在此遇上知音,他心里异常高兴,便主动给自己加了一杯酒,谦恭地让温玉坡出上联,他对下联。

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温玉坡与张学政心甘情愿地连续碰了三杯酒后,便出了上句“柳线莺梭,织就江阳三春色。”张学政略微思索了一下后对道:“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这副对联至今被楹联界称为绝对。接下来,张学政为考考才女温芙蓉,又出了三句上联,芙蓉美女依次而对,句句工整,无可挑剔,使得学政心中也暗暗称奇,觉出这丫头真是才高

八斗。这三副对子便是:

长松吟风晚雨细,醉手题诗墨写斜。

路入青云楼阁灿,花开绿水藻芹香。

醉里千篇风雨速,胸中九渊蛟龙蟠。

真是人生难得几回醉啊,在这种美轮美奂的氛围下,大家对酒当歌,都表现出了真性情。见张学政大人如此亲切、随和而幽默,芙蓉美女也斗胆跟他开起了玩笑,她在微醉微醺之间,看见同样有了几分醉意的张学政大人走起路来有些歪歪倒倒,于是便隐喻他的大名出了一句上联:“之字路偏你要走。”

学富五车的张大人,怎么可能被一小女子难住呢,他捋了捋胡须也不见怪,并笑指着温家的龙泉洞对道:“洞中怪且奈我何。”于是众人开怀大笑。

再接下来,也有几分醉意的温玉坡为考考张宝这个对小妹心生倾慕的后生,也出了两句上联。当然,这也拦不住跟着张学政耳濡目染多年的张宝。

这两副对子一副是: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而另一副则是:

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

胡嘴对壶嘴,胡嘴一撅,壶嘴一撅。

得知芙蓉芳龄十八还未定亲,而年方二十的张宝也到娶妻年龄尚未婚配,两位又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张学政便有了成人之美的意图,并自告奋勇地牵了这条红线,也就此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

据说,张学政的此次古江阳(泸州)之行,一直令他终身难忘。后来无论他升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还是军机大臣等职,日理万机的他,在繁忙地处理着国家大事的间隙,都始终记挂着泸州的山山水水和美酒。直到晚年,他仍始终如一地喝着“温永盛”的酒。而他在泸州留下的“酒好不怕巷子深”和“川中佳酿,于斯为盛”两幅墨宝,也自此成为了人

们描绘泸州美酒的绝代佳句。

(作者姓名: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