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漫谈> 章节目录> 第三章 高考小说鉴赏2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三章 高考小说鉴赏2

作者:混沌冬瓜精 | 发布时间 | 2016-06-03 | 字数:3412

【祝即将高考的学子们金榜题名!】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环境的命题指向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二)环境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其作用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其作用是: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三)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某某段落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烘托了某人……的性格特点;揭示出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和答题思路

1、抓人物形象;2、抓情节发展;3、抓写作背景。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根据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一)常见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小说对语言的要求

1、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2、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3、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三)语言类题目解题思路

从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答题时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六、小说的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一)表达技巧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1)、表达方式方面的知识

1、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2、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明确各种描写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2)、结构方式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等。

(以下重点谈论小说在开头和结尾方面的结构技巧及效果)

小说的开头方面

常见的是设疑法(又称悬念法):作用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如《睡美人》,小说一开头就说女A角失踪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女A角为什么突然失踪呢?从而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因为女A角的突然失踪,才有下文女B角的上台演出。

③突出人物形象。女A角故意失踪,是为了让贤,从而表现了女A角善于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女A角故意失踪的故事,告诉人们要了解、重用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如《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有人大声嚷到:“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小说《书法家》)

分析:在省略号中全篇结束,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3)、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

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三)表达技巧类题目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辨明指定语句所运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第二步: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第三步:有何效果或作用(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