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
人工智能意识应该是一种人为设定的程序,数据库,联接发生运作的体现。至于其与人类智能的差别在于人是操控者,人工智能意识是被操控者。
有何区别?
如果硬要用情感论来做标示,那么便是大错特错,别以为机器没感情。因为,我们可以设定只要是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设定一台,甚至是创造出一个世界的智能机器感情来。这和我们的世界,人类社会架构搭建没啥两样。
如果说智能机器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小孩话,那么其自我意识也脱离不了人类思维范畴,必将遵守任何有关人类规定的法制,伦理,只不过是有“机器人三原则”为其纲要。
一切都在人类轨道上运转,与个人所应尽的职责相差无二。在待遇和其它方面上可能会比较受雇主的喜爱。但目前现状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要建立起真正智能化生命的自我意识还得突破数个方面与阶段。
机械智能化的意识可参照本能反射性的低等生物,或者植物之类的。其根据环境、外界变化进行意识展现。
初等级的智能化,可以参照野生动物根据生存需求而框定范围、区域局限。一部机器的生存重要的是能源供给,如何取得,生产,使用,都是一项工程。。。。。。
野生动物普遍是族群生存,也就是依靠领地、迁徙路线维持自身生命需要。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一般性的自我维修和保护功能,但这些都是很脆弱的,不可能成为自我意识诞生的摇篮,只能说是生存的技巧罢了。
所以,人类社会才是诞生人工智能的最佳蓝本。
人类社会的阶段,从累积、认识到开发,必要、需要到想要,无一不是意识模式演变的进程。
其综合包括了本能性意识,生存性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如何促进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觉醒,其实人类本身也少有人达到。
石破天惊,苦尽甘来,或者是丰富的经历储备的灵光一现。
按照程序,应该给予人工智能发明学的灌输,使其成为专业性技能,但这也不是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闪现,它只不过是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已。
也就是计算之后,报出结果,提供正确答案。
题目是由课题决定,课题是由项目来设定,项目当然是出于需要和想要的目的为出发。
所以,人类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区别,就是在于,人类会站在本能、生存岔路口上产生自我意识。人工智能不会,它是站立在服务与提供的道路上,这就是它的自我意识,而且是会一直走下去。
换句话说,要是人类固化了本能、生存的基础。
有可能就是另一种形态上的人工智能而已,大一统的思维方式,没啥可实现自我的意识。根本上来讲,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其实就是未来人类本身的社会形态。
没有杂念,只是服务与提供。
=====================
PS:智能化的生命最终极体现就是恒定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