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寻藏录>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章 圣彼得堡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一百八十章 圣彼得堡

作者:熊猫大书 | 发布时间 | 2016-10-09 | 字数:3292

与此同时,赵庆中还在莫斯科四下动用关系打听着一行人的行踪。而萧成荣却遇到了点小麻烦,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萧家在莫斯科的两处产业竟然被俄国家安全局盯上了。这现世中的克格勃可不是好对付的,他一边动用上层关系阻止调查,一边大骂赵庆中不是东西,这分明是为了拖住他而设的局。

当这两条巨鳄同时浮出水面看到了对方,而它们的目标又都是同一只猎物的时候,它们开始紧张了,动作也越发的快了。随着之前一路向西的众人,开始改道向北,这些隐藏在暗处的势力也隐隐感觉到,也许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圣彼得堡距离莫斯科不到一千公里,原本应该一天走完的路程,却在最后200多公里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打断了。众人无奈找了一家汽车旅馆住了下来。趁着入住的功夫,洛雨、萧卓几个悄悄把木箱中的唐代古尸抬进了车里,又做了一遍认真的检查。俄罗斯的冬天就是个大冰箱,尸体不是放在外面就是放在冷库里,以至于唐代男子被折腾了这么长的一段路,依然保持着刚发现时栩栩如生的样子。从白天发现了他身上还带有生物能之后,每个人都希望有奇迹发生。可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和先前的检查结果一样,完全没有一点生命迹象。

失望之余,大家又把古尸放了回去,结伴进了旅馆。吃过了晚饭,众人围着旅馆大厅里的壁炉坐在了一起,周欣被墙上的几幅照片吸引了。一张照片上,最上方是湛蓝的天空,最下方的蔚蓝的大海,海天之间,是一座颜色明快,看上去很长很长的庞大宫殿。青色的墙,白色的柱子和雕塑,金光闪闪的装饰花纹,简单的三个颜色,繁杂的雕刻与装饰,整齐划一的结构,给人一种雄浑厚重,却又那么干净的感觉。海天之间,这座高不过三四层,长不过现代SHOPPINGMALL的古代建筑,却因为一抹亮色和严格统一的风格,显得那么壮丽。

“这个就是冬宫。”萧卓走到周欣身边说道,“圣彼德堡最著名的地标,昔日的沙皇皇宫,现在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藏品270万件,如果一件看一分钟,看完全部馆藏要五年。前面这条河是汇入波罗的海的涅瓦河,博物馆后面是恢宏庞大的冬宫广场,广场正中是高50米,重600吨,用整块大理石制成的亚历山大纪念柱,柱顶伫立着一个脚踩毒蛇,手持十字架的天使。”

“真漂亮。”周欣感叹道,“卓姐你多讲讲圣彼得堡的事吧。”

坐在一边的岳教授接话道:“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其实圣彼得堡的建成历史不过三百多年,其中有两百年都是俄罗斯的首都。相比800多年历史的莫斯科,它是一座很年轻的城市。300年前,欧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俄罗斯还处在农奴制社会。历代沙皇都梦想得到一个通往欧洲的出海口,而彼得大帝将这一梦想变为了现实。他通过与邻国征战获得了这块波罗的海沿岸芬兰湾的土地,并开始在这里建设一座全新的城市,将其命名为圣彼得堡。之后百年里,从最早的兔子岛上的一座堡垒,慢慢扩建成了现在的圣彼得堡市。”他又指着照片上的宫殿说道:“三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黑森林和沼泽。曾经留学欧洲的彼得大帝不满足俄式传统的木制建筑,便邀请了无数欧洲的艺术家、建筑师、雕塑家来设计建造这座城。因为这里不产石料,彼得大帝甚至还颁布了法令,在全俄罗斯禁止用石头建房,把全国所有的石匠和石料都运送到这里修建帝国新的首都。”

“这也太劳民伤财了。”边上听的项昊说道。

“但这一切事后证明都是值得的。彼得大帝在这里组建了庞大的波罗的海舰队,以圣彼得堡为窗口,让欧洲的文明之光照进了腐朽落后的沙皇俄国,让俄罗斯帝国也跻身于世界列强的行列。自那以后,圣彼得堡就成了一座灯塔,汇聚了无数的诗人、艺术家、文学家,向整个俄罗斯传播着最先进的思潮,最灿烂的文化。沙皇俄国从这里走向辉煌,但两百年后,也从这里开始落幕。百年前的一天,游弋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冬宫,打响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和沙皇时代的终结。”

“再后来,首都迁走了,纳粹却来了。希特勒扬言要用一周的时间,占领当时被称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得堡,摧毁这个国家的灵魂。但当15万枚炮弹、10万枚飞机炸弹落下后,生活在废墟中的圣彼得堡人,用生命,向世界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灵魂到底有多强大!纳粹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本一周的占领计划,竟然变成了长达900天的漫漫围城,二战历史上最悲壮最伟大的一幕在这里上演。当时纳粹封了整座城,最困难时期,全城人的口粮只靠着一条冰上公路维持着。”

“您知道的还挺详细。”周伟说道。

“呵呵,老头子嘛,像我们这么大岁数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苏联情结。”岳洪教授笑笑说道,“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无关军队,无关政府,而是来自这里的人民。他们在无尽的寒冷、饥饿、恐惧和炮火中苦苦守候了将近三年。姑娘们冒着炮火,挎着小篮子给前线的战士们送饭;神父把数千信徒聚集到教堂的地下室保护起来,大家没有吃的,就开起了音乐会,歌唱家、芭蕾舞演员为人们表演着,希望能用精神食量战胜饥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所有的藏品都搬到了地下,却把支架和画框都留在了地面上,他们坚信他们终将会胜利,艺术品终将会回来。说起来,这是战争之外的另一种残酷,七十万人,就在这默默的坚守中悄悄的死去了。现在的俄罗斯人否定革命,但卫国战争却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因为那胜利不是来自某个政党,而是来自无数自挥洒热血的年轻战士和人民。你们听过‘喀秋莎’的故事吗?”

“您是说那个‘喀秋莎火箭炮’?”项昊问道。

“不不,”岳洪教授摇头,接着轻轻的哼唱起了老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的柔曼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众人这才明白,原来他说的是一首老歌。

“这大概是唯一的一首有自己纪念馆的爱情军歌,直到今天,它还是俄罗斯军队指定的队列行进歌曲。”岳洪教授缓缓说道:“苏德战争爆发之初,斯大林根本没有准备!德军部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横扫了阻挡它的苏联红军。要阻挡这股钢铁洪流,只有用这个民族最生气勃勃的年轻人的生命筑起一道围墙。开战之初的几个月,被送上战场的士兵绝大多数是回不来的。在几个最为惨烈的战场上,士兵们的平均存活时间不到24小时!很多年轻人穿上军装征召入伍,连写封告别信的机会都没有就上了战场。”

“1941年7月的一个黄昏,一个步兵师离开莫斯科开赴前线,奉命阻挡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一场不可能有回程的旅途。送行的人群中有很多士兵们的恋人和妻子,姑娘们用《喀秋莎》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战士们伴着歌声含着眼泪走上了前线。之后不久,这个师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全员阵亡!他们用血肉之躯拖住了古德里安装甲部队,为苏军组织最后的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之后,《喀秋莎》便在苏联一千多公里长的战线上,被年轻的战士们广为传唱起来。她变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家,象征着爱情和幸福,象征着这些年轻人哪怕心甘情愿战死沙场,也要拼命保护的东西。这之中还有一个故事,一场阵地战的间歇,苏军听到了对面的德军阵地上传来了《喀秋莎》的音乐。连长拿起望远镜,看到一伙德军正围着留声机听着这首歌。战士们怒不可遏,没有请示上级就对德军阵地悍然发起了冲锋。当付出惨烈代价攻陷了德军阵地之后,士兵们围在那还在唱着歌的留声机周围,全都哭了。战士牺牲性命想保护的不是一架留声机,而是一份希望。在那个绝望的战场上,这就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了。”

“真感人,我还从没听过这首歌呢。”周欣说道。陆林在旁边也静静听着,不知怎么,这故事让他想起了雪狐。

岳洪教授感叹道:“数千万人死在卫国战争中,这是俄罗斯人永远的痛,也是他们永远的骄傲,因为他们赢了!1945年的春天,在那个梨花盛开的季节,200万苏联红军齐唱着《喀秋莎》,一路猛攻到了柏林城下,而伴随着那悠扬歌声的,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轰鸣!纳粹德国至此被炸的粉碎。呵呵,喀秋莎火箭炮大概就是因为这首歌得名的,这是战士们最爱的东西。”他叹口气又说道:“唉,不过呀,现在时代不同啦,喀秋莎没有了,谢廖沙也没有了……”看着除了萧卓外,其他人都投来的不解目光,他笑笑说道:“等你们到了圣彼得堡自然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