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叶语探案集> 章节目录> B.向大师致敬(4)
B.向大师致敬(4)
(4)报警
中午十一点半,高飞正打算下楼去吃午饭,白冰的电话急火火地打来了。三分钟后,这位馆长出现在了白冰的办公室里。
在他仔细查看邮件和附件的时候,白冰一直在不安地走来走去。她在努力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创作行为,还是一个犯罪行为?
一刻钟后,高飞慢慢从坐椅上站起来,站到了办公桌后高大的落地玻璃窗前,背对着房间,陷入了沉思。
他是一个年近四十岁,人生阅历已经足够丰富的成功企业家、收藏家、艺术家。他已经过了能够轻易心急上火的年纪,他知道在这种时候,他最需要做的是思考,理性的分析与判定,而不是着急表态或者行动。
白冰也停下来,并肩在他身旁站定,双手环抱住肩膀,眼神求助地看向他的脸。他能感知到那束目光,他很想对她说些宽心的话,让她不要太紧张,但他说不出口,因为那不是真相,真相可能比她想象的更加阴暗,可怕。
男人的思考与女人有着显著的不同。高飞的分析从一开始就从目的入手。一个人做事,总有其特定的、明确的目的,而这个目的一定是实用的价值,与人的最基本的利益诉求直接相关,比如财富、权利、名誉。
作为艺术家,不管他的行为如何变幻出花样儿,他的目的往往只有一个,出名。作为一个曾经不太成功的画家,高飞明白作为一名画家那种对一夜成名的强烈渴望,那渴望胜过对于性、对于财富、对于权势的所有渴望的总和。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有魔鬼的契约的话,他愿意用自己生命的一半去交换那份短暂的荣耀,站上艺术的神坛。
这个人,这个画家,同样不能跳出三界外。高飞很清楚他对成名的渴望,也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以一种预告的方式,一种类似于行为艺术的创作进度来引起组委会的注意,以这样一幅挑战观者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的作品作为开场白。
他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艺术界的专家们的注意,以此获得强烈的被关注感。这种被关注感是一种心理需求,同时也是他创作出计划中后面几幅作品的动力来源。
如果仅仅从以上的行为目的、行为方式来看,高飞并不需要对这个事件做出特别的处理。因为画家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进度安排,这都是创作者个人的事情,做为画展的组委会成员,他可以拒绝作品入选,但也只能做到这一点而已。
但是那幅画中的模特脸上恐惧的神情,细致入微的细节描绘却不断地提醒着他,同样做为一个曾经的写实主义人物画家,他有理由怀疑,创作者极有可能以非法的方式绑架或者囚禁了一个年青的姑娘,对于创作者来说,她是一个模特,但对于模特来说,她无疑只是一名受害者。
面对这幅画作,他感到恐惧。这恐惧不是来源于画中人物的恐惧,而是来源于作者的冷酷。面对画作,他仿佛进入了创作者某一刻的内心。模特的恐惧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的表达在他看来很真实。他不需要更强烈、更夸张的表达方式,他甚至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热烈一些的色彩去强化这种恐惧的效果。
刚刚好,他微笑着站在画板前,一手托着调色板,一手捏着画笔,冷静地评估着画面中刚刚刷上的那一笔。
模特在他的眼中,仅仅是一个道具。他对她没有爱,也没有恨,没有关心、更没有恻隐,也许连面对年青身体时的冲动都没有。
这是一种绝对的冷酷,这是高飞从画面中体会最深的一种直觉体验。但他同样明白,这样的冷酷并非是一个正常的人--即便他是一个艺术家,也不可能具备的。这种冷酷只有可能存在于一种人的身上:一个极度自私、自恋的人,一个疯子。是的,这个创作者很可能是一个天才,而天才有时候也是一个疯子。这个人是不是天才?也许吧,只是也许。但他肯定是一个疯子,没有也许。
一个确定无疑的画面进入了高飞的脑海:一间黑暗的地下室,肮脏的水泥地板,被捆绑手脚的女孩躲在墙角,她在不断地祈祷,不是祈祷门被打开,照进光明,而是祈祷那扇门永远不要打开。
“报警吧。”半晌,他缓慢却果断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