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独行者的夕阳笔记> 章节目录> 312 有人买他书了

选择阅读主题:

312 有人买他书了

作者:篝火 | 发布时间 | 2021-11-25 | 字数:3190

生活享受、奋斗住房,古华生来未看重自己的私事。这回著作维权,就算为自己操一次心吧!但即或如是想,其中也有公心的成份。

古华这一生似乎注定不能有私心。当初检养依梅,目的是能在身边使唤,护理养老,希望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要么能正常上大学也行,但她却是个从小在外浪荡,不走正路的天性,严重打击了古华的私心;为了吃上可口一点的饭菜,他离开老年公寓回家乡亲戚家,这私心的结果是在故乡出车祸后脑勺被撞击,致使双手不能用筷子吃饭,旧疾加重,这又严重地惩罚了他的私心。

啊,难道我真是一个纯粹的天赋?只能有为天下人的公心?切,他感慨,那么这次维权又会是什么结果呢?这也很大程度有私心。

或许他天生就不是一个只知自私的人,他不因自己特殊的魅力而得到任何地方的最好服务而忽视一般老人所得的低级服务而对公寓给予普遍性的好评。

由于天恒仁不承认,现代出版社否认,这被告就具有不确定性了,后几天古华才知道,被告不确定,法院就可能不立案。那么该谁去调查以确定被告,就绕不过破费请律师问题了。或向公安局起诉?

经郝总经理说,古华才知晓一些诉状常识,还有公益律师,可不化钱或少化钱。但在汉中地区,著作维权官司古今没有,古华是第一个,没有这方面专业的律师啊,这又是一难。

世道越来越难啦,古华还真以为因“系统升级”而暂时用不了社保卡买药,结果发现有人披露全国很多地方都一样,升级竟然几个月半年还升不上去,这使古华怀疑定有猫腻,政府急功近利的私有化财政经费法迟早有穿帮之时,肯定被政府挪用了。还真是,具郝总说,汉中市政府公务员工资就发不起了。和平乱世之年,百孽丛生,谁都不容易,都在将就着生活、工作,还奢谈什么正常关系?

古华不想破费请律师,然实无助力,尤其他需要助力,只好找律师了。他想到并访问了本镇的法庭及周老爷子在故乡县法院的女儿,更清楚了问题。然能请到哪个有点可信的律师?他一筹莫展,有心设计却无力。

哎,世上本无《山风点火》书,无中生有此书。一切缘起而有,该不该执此虚妄?他又开始怀疑此举了。

他终于通过网上联系上了一本地正规律师,因不便被邀来康乐园,到也及时,傍晚就驾车到。此律师较为内行,但却怕吃出外省取证之苦,并是以此业赚钱的。古华打发了百元钱以资车旅之费,律师不客气地收下。并提了一些古华难办的建议,返回。

古华又联系上了网上一家所谓“0元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网站,也建议间接告书店,然后由书店逼出原盗印者,变被动为主动,但古华下不了手,他天性善良,不忍心耍手段伤及无辜,因为书店人怎么会知道《山风点火》是背过作者的盗印书?

前几天古华去街上本镇法庭请教常识,穿警服的门卫说都忙,古华发了一支细芙蓉王烟,门卫才说我给你找个人来;他向法律援助中心打电话,对方两次拒接,然后态度生硬,说不属于援助范围;他向市公安局打电话,同样的态度;他好不容易寻找打通国家版权局电话,接电话人态度同样不耐烦,冷淡。不接触没什么,一切似乎风平浪静,一但涉及利益去触碰,方知这世道会处处触电。深感如今政府部门今非昔比,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

左思右想,古华终于将诉状及材料寄本市中级法院,因被告未确定,他知道不会受理,但会让本地中级法院知晓其人其书,随机扩大影响,并非故意。还是按步就班等一周内有回复,再向国家版权局投诉吧。他不愿化钱请律师,那得2万元以上。

当他把投诉书寄往汉中市中级法院,虽然自知无果,但就安心了许多。这是什么心理?是尽到责任的安心,并不执着,有为中无为。他貌似为己,实则出于天地心。

运筹帷幄,又怎么样?

终于,有人买他古华的书《一个醒来的地球人》了。他成功在孔夫子旧书网开了个书摊。正如一句话简介所说,如对本书感兴趣,说明你是个有慧根的人。纸质书便于收藏,此书更是世上难得的收藏。他渡的上根人。有两个人买书他就有种满足感。

古华发了一文于红歌会《志愿军冰雕连是否可以避免被冰雕?》

很早就写过这主题,今又见电视剧“长津湖”,不吐不快。

因为痛心,我要说说志愿军悲壮“冰雕连”背后的问题。

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情节,网上都只是个概述,但大同小异。说的是,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9兵团一个连在-40℃气温下,奉命在水门桥阻击撤退的美军。但撤退而至的美军发现,敌方阵地上,一个连120几人保持战斗姿式,全部冻死成冰雪雕塑,震撼之下全体给敌军行军礼致敬,并从容撤退了。

是啊,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这是什么样诚实勇敢的战士?这是什么样视死如归的信念,这体现了什么样的军魂?悲壮悲情,感天动地,古今中外无二,那情景,仿佛并非现实战争残酷地冰雪雕塑群,而是在为世人诠释,什么叫战斗的最高精神境界,什么叫正义,什么叫神圣的力量道行。

事实上,人民解放军有个敌军无法学习的优良传统,那就是纵然打了胜仗也要开总结会,让指战员找出不足处,包括指挥上的正确或错误,为下次战斗取得经验教训,力求最佳战术效率。所以笔者也来总结一下“冰雕连”。

是的,抗美援朝战争全局是我们胜了,而且胜得意义伟大。于是,人们便只爱唱优点,掩盖缺点,似乎完美无缺。但笔者首次看到这故事时,第一反应是痛惜之下的气愤、疑问。全部冻死,阻击任务完败,难道将帅指挥就没错误没责任吗?

能不能把敌情掌握准确一点,在美军到达水门桥半小时至多一小时前才进入埋伏阵地?这样也可以避免埋伏时间太长而冻死,或半小时前走动以活动身体。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正式入朝是在1950年10月中旬末,9兵团是11月入朝,显然不是没有经验的首批入朝,出发前应该有了防寒的思想准备和教训,可冰雕连发生在12月初,还全部身着我南方薄棉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不是太草率,太粗心,一时间又丢失了爱兵心,赌战士的性命?这样的普通棉衣就是在通常零下几度爬冰卧雪也难抗寒一小时,因为战士们都不是练过专功的超人。这有不有组织、指挥上的失误和责任?该谁负具体责任?细节决定成败,何况严寒与棉衣并非是想不到的细节。-40℃气温,就是美国大兵睡在防寒鸭绒被里卧雪打阻击,能扛多久而不冻死呢?具载,长津湖战役,9兵团12万人,战伤亡才1.9万人,冻死冻伤3万多人!专为跑到朝鲜去冻死吗?12万人冻死冻伤3万多人还有7万人,算的是这个账吗?凭人数夯啊?爱兵心呢?

-40℃气温,普通棉衣,血肉之躯,不动之静态,志愿军这个连队究竞卧伏了多长时间?肯定超过了一小时!静态下血肉之躯的生命承受极限能有多大?一个战场将帅下令,他必须考虑到敌情、天时、地理、气候等等多种因素。你下令的目的是阻击敌人,却不考虑生命对寒冷的承受极限,目的未达,人也死于非命,这不是将帅的无能是什么?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至少下令的团、营长有过失,应该受处分谢罪!

水门桥阻击战不同于邱少云潜伏性质,邱少云不能动,阻击连可以动。由于这之前,志愿军已三次炸毁水门桥,美军三次架桥,第三次用现代化科技一天一夜就架成,当美军第三次过桥时,肯定会料到有中国军队阻击,那么鉴于气候的恶劣,我下令阻击的将帅,应当较准确地判断美军过桥时间,误差不能超过一小时,这样,我伏击连队可在敌军到达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内进入伏击状态,或走动活动身体,当敌军至,开火就是!也就不至于长时间卧雪埋伏傻候敌至。而冰雕连首先是过桥美军发现的,这也说明我军有阻击无秘密可言,大可不必一动不动保密,大可不必成冻成冰雕。我若活着,完全可以先机而动。不必死板地卧伏,那种对时间判断不准,用长时间卧雪傻等敌军至,只能说是最笨的办法,并非唯一选项,超过一小时是等不起的。极寒,你忽视它的存在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阻击战完败,人也白死了。过早地埋伏,寒冷的极限对战斗任务的毁坏,一个将帅对此粗心大意,估计不足,不顾客观条件的极限,把希望全押在了战士的意志上,这是不是指挥官的无能造成?应不应当究责?

不要只看到冰雕连视死如归的诚实精神,视死无畏的背后,是不是还应该看到点什么?

笔者认为,冰雕悲剧是预先可以避免的。冰雕连死得伟大,但死得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