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洪旺程的创业路> 章节目录> 第一章:我的家乡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一章:我的家乡

作者:河杨 | 发布时间 | 2021-10-08 | 字数:4216

第一章:我的家乡

我的老家原来是安徽省和县沈巷镇大蒋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是现在的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大蒋村

我很喜欢我的老家,虽然老家原来很穷,可是,自然风景却非常迷人,人称鱼米之乡。我现在回到老家,就喜欢在我家二楼上欣赏这里的农田风光。

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

这里的农田是梯田。春天到来,大地回春,鸟语花香,春雨绵绵。古人云;春雨贵如油,雨水似乎也肥沃,把庄家抚育得生机勃勃。农历二月里农田里一丛又一从绿色,高处绿的像一座一座大山;到了初夏四月,到处都是金黄色的油菜花,看上去像一座一座金山,还飘浮着迷人的香气。进入五月,水田都插上了水稻秧苗,广袤的田野里,一天比一天的绿起来,像是无边无沿的绿色海洋;秋天稻子黄了,又是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冬天人们将田地里庄稼收获回来后,种上了来年夏季作物,而禾苗像是怕冷,都龟缩在土地的宕窝中不肯伸头,一眼望去,大地是黝黑色的面貌。

但是,由于地势低洼,每年梅雨季节,即公历六七月份,常常要受洪水灾害侵袭,尤其是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江南、江北都成了海洋,家乡也是泽国。而且,这样的情况,还常常发生,人们在做好自己的土地时,还得与自然环境周旋。也就是说,虽然是“鱼米之乡”,而自然灾害竟是经常光顾的。

家乡不仅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还是“人杰地灵,名胜繁多”的地方。家乡有着两处全国闻名的景点,一年到头,有不少游客光顾。

就在我家东北一公里处有两座小山,由于是在平地上突兀而起,格外显得奇特。古老的传说,当年二郎神挑着二个石头,从长江上游往下游走,走到我们这里,长江忽然拐了个九十度大弯,挡住了他的去路。二郎神眼看着如果顺江而走,会绕许多路,于是,他奋力一越,虽然跨过了长江,但肩上的扁担却断了,二个石头跌落在了长江之北,长成了两座突兀的山。由于这两座山是“整齐”地南北排列,人们便分别叫它们为东梁山、西梁山;现在又改称“天柱山”了,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

家乡西北不远,就是著名的“乌江浦”。本来平常的乌江浦,因为项羽在那里自刎,成就刘邦建立了汉朝,而千古闻名。

项羽是灭亡秦朝的“霸王”,史称“西楚霸王”,刘邦的“汉王”还是他封的。因为刘邦联合韩信,设置了“十面埋伏”的计策,灭掉了项羽,才建立了汉朝。

当时项羽听信了间谍李左车的话,误入了刘邦与韩信“十面埋伏”的圈套,形势虽然很紧张,但是,乌江以东便是项羽的“老根据地”,他只要过了乌江,就容易与刘邦“翻盘”。而刘邦本来不是项羽的对手,那样的话,刘邦很难建立“汉朝”,那段历史将会改写。

项羽在最紧张的时候,刘邦军营里唱起了楚歌。他与他的爱姬虞姬听了“楚歌”,以为刘邦已经征服了他的楚地,感到大势已去。他的虞姬为了减轻项羽的负担,在项羽不在意时,拔出他身上的佩剑,自刎而死。

项羽见爱姬自刎,便骑着他的乌骓马,来到乌江渡口,当地亭长已经在江边备好了渡船,对他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足够称王。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可渡,汉军即使追到这里,也没有办法渡过江去。”叫他赶快上船过江。

可是,项羽想到自己曾经称霸天下,现在却被“无赖的”刘邦打得如此狼狈,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苦笑着说:“我在会稽起兵,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父老们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吗?”说过,拔剑自杀。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历史事件。

霸王自刎,感动了无数后人,宋朝著名诗人李清照作诗曰:

“生当做人杰,死也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的行为对后人影响很大,当时就将他的残骸和血衣进行了墓葬,史称“衣冠冢”。后来,建立了“霸王祠”。如今,乌江浦这里经过重新整理建筑,成为了“霸王祠景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单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前来观瞻的游人,络绎不绝。

因为这里紧临长江北岸,长江到马鞍山市的西北,在这里旋了个“月牙形”,我家乡的这块地方,成了“月牙形的平地”。这里地势低洼,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因为紧邻长江,水网通畅,鱼、虾、乌龟、王八、螃蟹等水产品特别丰富。人们饲养的鸡、鹅、鸭,猪、牛等家禽、家畜也非常兴旺。虽然地处江北,因为紧邻长江,与人们所颂扬“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没有区别。

然而,这块肥沃的土地大约是长江内的“赘生地”,早期一直荒芜着。公元1851年洪秀全起义,1853年他的太平军沿长江南下到了这里,长期在这里扎营。他们在南京建都后,清朝军队进行镇压,芜湖附近成了战场,两方面在这里拉锯式的作战,进行了八年之久。战争中死人太多,没有清理与埋葬,大量的尸体腐烂,引起了瘟疫流行。因此附近的居民大批死亡,老百姓说是发人瘟!从那以后,我现在的家乡,包括附近更广大的地区成了无人区。

1861年洪秀全的太平军被镇压了下去后,这块地方没有了人烟。在清朝政府的鼓励下,大量的太原逃难难民,逃荒到了这里,便在这里安居创业。我芜湖的第一代祖先,就是从太原大榆树来的,家谱里记载了这段先人们创业的历史。

我的祖先刚到这里,就住在现在的蒋村。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先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安家立业。离我家住地1500米处,有几户人家的住处,是当时的太平军的军营,后来人们叫那里为“城岗”。附近是当年太平军的放马场,后来人们叫它“马庄”。先人们在马庄周围开垦土地时,有大量的尸体风化后的白骨与乱葬坟墓。先期人们将白骨收拾在一处,屯出土地来开垦。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开垦改造,连乱葬坟墓也渐渐改造成了良田。现在已经看不到乱葬坟墓,当然更看不到白骨了,所看到的,都是大片农田。

中华民国(1912——1949)简称民国,是37年。这个期间,这里形成了以姓氏为居住点的村庄,因此有孙、洪、丁、鲁、田、蒋、蔡、许八大姓的人家和一些人口不多的姓氏。这些人家和谐相处,互帮互助,一直延续至今。我们洪姓,如今有25户人家了。

抗战期间,日本鬼子侵占了芜湖,当地农民遭遇了人口被杀、财产被抢、房产被烧的灾难!国共内战期间,百姓四处逃难。

在那战争动乱的年代里,我的祖辈有多少人上了战场抗日,多少人被抓了壮丁,还有多少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详细情况,至今我无法明确。

总之,这里的农民遭受了频繁的天灾人祸,虽然是鱼米之乡,却也是多灾多难的地方。

1949年解放。1950共产党的工作组来到村里,进行斗争地主恶霸,给贫困农民分配土地,宣传广大劳动人们当家作主,贯彻妇女提高,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除包办婚姻,废除童养媳等制度,不准买卖婚姻。社会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这里的人们,由于处在自然生态里,自然灾害的侵袭难以抗拒,生产历来都是人力加畜力,生产力低下,加上战争与社会的原因,生活水平一直都很紧促,好的人家也仅仅是衣食饱暖,普通人家都是苦立成家;更有遭遇不测的,便是度日艰难。

我的童年与少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在大集体生产队时期,只要能下田的人都每天在田里劳动,由生产队记给劳动工分。可是,一个好劳动力,一天劳动记给十分工,只能分到二角五分左右的钱。这点钱,还要买生产队分配的口粮和工分粮;粮食分得也少,常年按照人口平均,一个人口只是三四百斤,大家吃饭都很困难。

1964年2月10日,国务院召开表扬大会,表扬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表扬山西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郭凤莲等……,说他们是用革命精神建设国家,是改造一穷二白的好榜样,标榜为全国学习的好榜样。接着,《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农业合作化、大跃进:,生产队、文化大革命,农村大集体时期,都有着“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前后长达26年。全国人民学习他们,农村人顺口溜说:“甘蔗、生姜、和白菜,哪有心思学大寨!”说的是,农民们关心的只是基本生活资料,哪里管什么学习不学习的事?当时,农民只能在生产队做工,别的任何事都不允许做,连基本的养殖也限制得死四的,更谈不上创业了!

当年,我们家乡规定,每家每户最多只准许饲养三只鸡三只鹅,但是:必须养一头猪!而这猪是有名堂的,叫做“统购猪”,养成功后,上交给国家,才算完成任务。而且,这猪必须卖给当地的食品站(现在叫屠宰场),价格由国家规定!

写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位老人南巡考察,他就是伟人邓小平。当时去了深圳蛇口,来到一位老大娘家。一进院子,看到鸭子吃的食,就问老妈妈您养了多少鸭子?老妈妈指着鸭子说就三只。陪同考察领导也说就三只。邓小平瞪了陪同人员一眼,说:我进院子就听到了你有不止是三只鸭子叫。老妈妈吓得磕头,说我犯错误了,多养了几只。邓小平立刻扶起老妈妈说:“老妈妈您老人家没有错,是我们共产党错了,您养鸭子越多生活就越好,我们不该反对农民养殖。老妈妈,您想养多少,就养多少,养的越多生活就越好,为什么我们共产党不让你们农民生活好呀?”立刻叫人把鸭子放了出来,当场宣布,从今天起全国人民自由养殖,在场的人全含着热泪鼓掌!

改革开放后,农民们有了各自奋斗的空间,因为家乡太穷,人们大批离开家乡,到外地打拼。我虚龄十五岁就离开了家乡,然而对家乡却有深厚的感情。回忆起家乡来,总忘不了当时家乡没有水土污染,一切都是天然生态,所吃的食物是自然界的赐予,蔬菜无污染,加上自然条件优越,所生长的蔬菜,嫩绿水灵,口感特别好。

如今,我偶然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情景, 真正感谢党的政策好,家家都在奔小康,人人都不愁生活来源。

看到家乡人们如今生活的情形,我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管庄马庄坐家插秧”,下联是:“大邵小邵坐家收稻”,横批是“家家奔小康”。

“管庄、马庄,大邵(shao)、小邵”是四个村庄,土地非常少,人均只有七分地,过去穷的没有饭吃,生活都很艰难。从1984年开始,农村劳动力出去打工,做生意,经济收入大为改善。如今,他们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挣钱,家里留守的,是不方便出门和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守着不多的土地,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坐家插秧、坐家收稻”,是说现在家乡的人,在农忙插秧、割稻谷时,全部顾请别人,自己在家打麻将。也就是说,只要出几个钱,田间秧苗别人给插上,稻谷别人给收进粮仓。

现在这里农民都富裕起来了,百万元的人家,已经算是比较贫穷的了。

我在外面奋斗到如今,自以为已经有了些本钱,但与家乡人比较,还只能算是极其平常的一个人,或者还是比较落伍的人——因为这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仍鸟翔”的社会啊!

河杨 说:

故事开始了,请朋友们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