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三农今昔> 章节目录> 第九十九则 农业趋势新走向

选择阅读主题:

第九十九则 农业趋势新走向

作者:河杨 | 发布时间 | 2021-09-27 | 字数:2355

第九十九则 农业趋势新走向

农民分田到户,因为是自发进行的,初期都抱着做一年是一年,没有长期打算的心理;安徽省委下达了“三十年不动”,土地不再跟着人口而增减的文件后,人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必须做久远的计划了。一些新增加的人口,没有了再进田的希望,便寻找土地以外的事去做,以解决生活来源,并且希望还能丰富经济收入。这样也算是“逼出”了农民们谋求新职业的路子。

当年,土地上的负担是很重的:国家的公粮,余粮,集体的水电费,圩费,修筑圩堤的工资,还有名目繁多的各项摊派,都是坚挺的任务。常年在外谋到了职业的人,为避免沉重的负担,便设法将田地托付给别人。而被托付的人,虽然有田里的收入,却得承受这许多负担,因此,不是自己的亲属,一般不接受托付。于是,托付人只好给以优惠的条件,一般是收获全归了被托付者以外,还每年每亩贴付给一到二百元的现金。这样,土地虽然托付出去了,而土地上负担还基本上是自己的。一些做了自己的田地,还接受了托付田地的农民,一般便不再外出打工。其经济收入比常年外出打工者也能够不相上下。

国家自从将农业补助,由出售稻谷奖励(事见本书之七十二),改为直接按田亩下发给农民个人户后,2005年,又免除了开天辟地以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农业税”;还明确命令基层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农民的任何税费。为了防止政策贯彻走过场,还大张旗鼓地宣传,使之得到了完整的执行。接着,又给农民们安排了“养老金”(目前还只是象征性的)和合作医疗的资金,特别困难的,还给予低保照顾。这些“护农”举措,让农民们得到了真正实惠。从此,农民们不再仅仅只是“做贡献”的群体,在现实社会里也是享受福利的人群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经验的原因,农民们安排农活更加紧凑,特别是收割机的应用,使农活中的人力大量减少。最繁忙的“双抢”,已经由每年的二三十天减少到了个把星期,农业生产进度的加快,农闲时间更加宽裕。

在这些越来越优良的环境里,农民们产生了崭新的概念。他们不再是专注于土地,而是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特别是年轻的一代,都把自己的前途投放到了更宏大的界面里。加上“农业、非农业”的界限一天一天的淡化,本来只允许“非农业”做的事,年轻的农民也正在介入。许多事实呈现,农民们已经是新环境里的社会生力军。但是,他们还都保持着对土地的所有权,生怕完全脱离了土地,会给生活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便是农民们将土地当做“命根子”的原因。

事实上,土地具体到每一户农民,数量都不是很多,因而,如果完全依赖于土地,经济则无法宽裕,跟不上社会发展。于是,他们在做农民的同时,还在寻求更适当的职业。长此以往,一个家庭便出现了两个以上的职业。

普通情况是,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代人在务农的话,年轻一代便会离开农业,专门“从事他业”,农业上的事务,则由年长者料理。有的户,因为留在家里的劳动力较弱,到了农忙之时,外出的人还得回来进行农业生产。

现实的农业生产,已经由传统的方式,转变成现代化的生产了。而且这些转变还正在深化。现实说明,农业上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现在的农村里,还在正规务农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与外出的人相对而言,他们被称为“留守”人员。如今的农村已经不再是人头济济,而只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居多。

随着开放的形势不断深入,社会产业规范的发展,农业生产已经出现了新的局面:土地平整后,政府根据新的情况,推行着“土地流转”。这种方式的施行,农业上原来的劳动力大量减少,如今年轻的新农民,大多数是知识型的农业人员。繁重的农业生产,正在为现代化的农业模式所替代;最为广大的农民人群,正在大量地转型为其他职业里的人员。

伍先华先生的《数据F C》,将当地的三农,做了基本概括。特别予以节录。

附:F C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伍先华

《数据F C》(节录):

从建国初受到毛泽东主席首肯的“农业合作化”,到60年代初的“责任田”,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到80年代初的“大包干”,从21世纪初率先全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到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在对农村综合改革中,逐步建立了农村社会各种保障制度,让农村居民逐步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F C人民在农村改革的道路上一路奋进,写下了F C的农村、农业发展不朽的历史篇章。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是农业机械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建国初期都是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到2008年末,全县农业生产中灌溉、耕作,水稻的播种、收割、脱粒基本实现机械化、电器化。通过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不仅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逐步增加,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60年来,全县粮食每亩单产提高了3.4倍,其中水稻的每亩单产提高了2.5倍;油菜籽每亩单产提高4倍,棉花亩产量提高9.4倍。棉花和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9.2%增加到2008年48.2%,提高了耕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养殖业生产得到大力发展。生猪、家禽和水产养殖迅猛增长,不仅满足提高了人民生活需要,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村改革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只有917万元(当年价),到2008年由于区划调整等因素,耕地已经比1949年减少20%以上,但农业产值增长到11.9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12.1倍;

农业税,是历经千年的“皇粮国税”,在“十五”期末结束了征收历史。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农业税占全县财政收入比重高达83%,是当时县财政的主要来源,到“九五”期末,仍然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1.4%,而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已经是零征收记录了。农业税的免征,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红利。农民们由衷地感到,这是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体恤。

河杨 说:

农民大规模的转成其他行业,其实是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工业化的必然。如今的农民大多数已经离开了土地,虽然还叫农民,但大多数只是名义上的农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