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九十八则 行政机构的变革与精简

作者:河杨 | 发布时间 | 2021-09-26 | 字数:1421

第九十八则 行政机构的变革与精简

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及机构的设置,是随着时代变化的。有时候变化频繁,有时候长期稳定,都是由政权当局所决定的。

旧社会,农村基层机构比较薄弱。基层事务主要由先生老爷们说了算。虽然也有法规,做老百姓的多不了解,更没有过问的必要。社会上的大小事务,都是“大先生们”决定。所谓的大先生,就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社会地位,还能识几个字的人。他们多是与政治体系相勾结,自己不事农桑,专门在社会上争究事端,甚至百姓的私事也与干预。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鱼肉百姓,而且习以为常。

解放后,这些先生老爷们被打倒了,基层行政机构是国家建立的正常机构。建立这些机构的宗旨,是贯彻国家的政策法令,维护地方秩序。正常情况下的任务,是发展地方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即常常所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具体的工作中,一直以来都是在为国家政策履行职能。

解放后农村基层行政机构变化最频繁的,是大跃进及其以前。最初是区政府、乡公所和村农会,之后是区、小乡、小社,再以后便是大乡、大社,到了一九五八年,是人民公社、大队、中队;其间,有过“全民皆兵”的行政机构,县一级称师,以下是团、营、连。大跃进结束后比较稳定,是公社、大队、生产队。这些机构,正常称号是“管理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称“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后,恢复了乡和村的称号。

国家关乎百姓的事务,方方面面。基层行政机构也因此设置了多方面的职能。因此,一个基层行政机构,由许多人组成。而且分工和具体事务越来越细,随着时间的积累,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的情况在所难免。

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减轻行政负担,采取了扩大行政区划,减少行政机构的办法,以达到精简机构与人员的目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国各地农村都进行了基层行政区划的改革。

东圩村所在地新镇,历史上便是县级以下的行政机构所在地。它的南边是谷口镇,因为交通和地理都与新镇毗邻,行政区划老是合、分。大跃进中,两处是一个人民公社;“大跃进”结束后,各是一个公社。改成乡的称呼后,各是一个乡;于2003年12月16日又合并在一起,称作“谷口镇”了。

“大跃进”后的农村,公社以下是大队,大队以下是生产队。东圩是个比较大的自然村,由于都是诚实的农民,没有人钻营政治。大跃进时,居然没有人被挑选为“当家”的干部,管理村上的干部,都是当局从外村选派来的。这些外村来的干部,占着“大跃进”的势头,恣意地欺压东圩村以及被并入东圩村的人,当时,人们恨透了这些外村人。

“大跃进”结束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时,东圩应该归属于那派来的人所在的大队。东圩人怕再被欺负,坚决不同意。因此,与当时的公社僵持了半年之久,而且扬言,要自成一体,只接受公社直接领导。公社在“做不通工作”的情况下,只好于1962年秋天,从本来的山河大队,另外划出了一块区域,成立了一个比较小的大队。并且滑稽性地在这个区域内捻了个最小的村庄名字,作为了这个大队的名称,叫做“韩庄大队”。历史上,行政区划没有按照当局旨意划分,是非常少见的事,因此而改变行政区划,也是实在“无可奈何”的事。而这样的行政区域,居然维持了二十多年。

2004年5月初,谷口镇下发通知,要求韩庄村民投票,是否愿意撤销韩庄行政村,与山河行政村合并;经过了这项手续,那个月的十五号合并成功,村名叫做山河。从此,“韩庄”作为行政单位,成了历史。

行政区划的扩大,如果能够一贯维持精简的原则,行政负担便会减轻。

河杨 说:

行政机构的变革,是朝着精简的方向的。可是,因为行政事务的细化,看来,如今的行政人员,好像不是减少,而是更多了。这是否产生了冗员,政府会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