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浮生略记> 章节目录> 燃料的进步

选择阅读主题:

燃料的进步

作者:河杨 | 发布时间 | 2021-03-23 | 字数:1324

燃料的进步

——浅议封山育林与禁燃秸秆

改革开放的中国,所出现的变化,简直令人目不暇接。社会的繁荣,人民生活的改善,综合国力的提高,前后相比,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开放后出现的新变化,不仅是多方面而且是深层次的。如果历历数来,可谓数不胜数。这里,我单独讲讲“封山育林”和“燃烧污染”的事。

在那火红的建设社会主义热潮的岁月里,“绿化荒山”、“封山育林”的口号天天喊,动不动就逮几个“破坏山林”的“坏分子”去判刑;每年植树造林总是充分发动群众,掀起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宣扬的人工造林成绩总是千亩万亩;同时还常常禁止人们上山,谓之“封山育林”。可是,“和尚头”的荒山却一年多似一年;终于,连山上的树叶、竹根也被人们“千方百计”地弄去做了生活燃料。

为什么呢?因为凡是活在世上的人,总得要吃“烧”熟了的东西。而要把东西“烧”熟了吃,就必须要用燃料。燃料在哪里?农田里生产的秸秆,饲牛与盖房都紧张得很了,哪能做燃料?因此只能是烧山上的“柴”。为了生活,人人都得上山“弄柴”。“柴”弄完了,只好砍树,树砍完了,就只好搜寻它的叶子和根。山上可做燃料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少,生活燃料一年紧似一年。这样的恶性循环,终于弄得山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尽管不停地植树造林和严格的封山育林,大大小小的山头还是几乎都成了“和尚头”。

开放了,农民们都有了土地,自己收获的农产品很快地富裕了自己。住房由简陋的草房,改成了瓦房,又很快地改成了楼房,根本不需要秸秆盖房了;世代视为农家之宝的耕牛,也被铁牛替代了,省去了饲喂的草料。加上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年年丰收,收获的粮食富裕了农民,副产品的秸秆做燃料竟多得用不了。这些过剩的秸秆又不容易处理,只好扔在露天底下放火燃烧。因为燃烧的秸秆太多,腾起的烟雾,遮天蔽日,竟然造成了公害。而且这种公害年复一年,越演越烈,招致得禁止燃烧秸秆的呼声高涨,弄得报纸、广播等媒体群起而攻击燃烧秸秆;当局甚至动用起“行政手段”来,哪个地方“禁燃不止”,便要拿当地一把手是问!我听了这些消息,对于造成的公害当然惋惜,然而,对于普天下出现燃料过剩的情况,却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我们应该知道,这只有在开放以后才出现的可喜景象!

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再回头来看看眼前的山:大山小山,肥山贫瘠的山,曾经都是“和尚头”的山,现在处处都是郁郁葱葱;许多山上的道路也走不通了,都长满了茂盛的植物。“封山育林”的事,老百姓几乎没有听说过了,而“深山老林”景象又已经形成。

原本“和尚头”的山,长出了富饶的植物,而封山育林的口号却不怎么喊了。这样的情况,有人说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林”。其实,这只有在开放的社会里才会出现的自然景观。“封山育林”与生活燃料的变化,是社会开放后千万件事中一件“小事”,是开放中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

这些重大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只要政策给予了社会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社会就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要根治贫穷落后,就得彻底给人民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开放前,天天说要“送走一穷二白”,却又制造许多条条框框。老话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有彻底的开发,才会有现在这样喜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