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浮生略记> 章节目录> 家庭的形成与延续

选择阅读主题:

家庭的形成与延续

作者:河杨 | 发布时间 | 2021-03-08 | 字数:2616

家庭的形成与延续

人是地球上万物之一,因为有着敏捷的思维,能够积累经验,趋利避害,不断地由低处向高处进步;又善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了广大的社会网络。于是,智慧的“人类社会”与日俱进。人类社会的组成,是众多的组合家庭,家庭便是人类社会不断更新的细胞,生生不息,繁荣不衰。在具体的生活中,家庭中的各个成员都有着欣欣向上的精神,使得整体人类社会一步步向着理想的境界迈进。

人类初始,与其他生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茹毛饮血、借据洞穴栖身;继而筑巢而居,钻木取火、以树叶兽皮为衣;再到建房居住,刀耕火种,靠天吃饭,逐步进入到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取了越来越高的生活境界。

早期的人类,以女性为主轴,只有亲情,没有家庭概念。男女成年后自由交配,生下的孩子在母亲身边。一群人中,以血缘亲近的长辈女性为团体尊长(首长),各个有子女的女人为个人亲人圈。时长日久形成了“母系社会”。再到后来,人们发现“同种不繁”,即血缘相近的人相配生育的子女不健康,于是,禁止近亲相配,产生了本团体以外的“亲戚”,社会网络形成起来。那样的情况下,子女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但是,有的人重视情缘,独钟一人,于是便有了意定的情人,其子女便有了父亲、母亲的关系。再后来,男人在体力劳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便与自己所钟情的女人及生育的子女也生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家庭。有了家庭以后,家庭成员之间格外关注,广泛的家庭便成为了社会的组成细胞。

人类从女性大众团体到男氏家庭,是社会(细胞)组成的跨越;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是生产技术的跨越。历史上社会组成(家庭)变化不是很大,而生产技术却是常常更新。其中的过程,可以用“阶段”概括。最初每个阶段的跨越是非常缓慢的:从朦胧的“人之初”到有传说的神话时代,少说有几万年……而后,从牛耕生产到机械化的过程,也有几千年历程;而机械化到电气化、网络化到自动化(社会发展前景),则是步步紧随。也就是说,生产技术的发展创新,越到后来,越是快捷。

人类为了取得理想的生活,在最初朦胧的“相互共生”中,渐渐产生了“强力掠夺”。一些认为“别人的更好”的人,把自己团体内的人拼凑在一起,用武力掠夺别的团体里的产物与地盘,自然发生了自卫与抵抗,于是,战争形成了。在战争中善于筹划、勇于斗争的人物成为了首领。这些人大多数是男人,凡是首领不仅有崇高的地位,还享有特殊的名声。他们的后代为了彰显自己身份,便炫耀自己出身,于是,男人姓氏渐渐形成。

开始,只有很煊赫的人才有姓氏。时间长了,他们的后代多了起来,又因为各种原因,后代们再将本来的姓氏分化,于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万花筒似的姓氏。如今无论哪个姓氏,仔细查阅,他们的始祖都是煊赫人物。这便是中国姓氏由名人产生的原因。

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制度)”,以亲缘分封土地与食禄范围,于是,人们的姓氏重要起来,社会上的人都有了固定的姓。人们对自己的姓普遍很尊重,一个人的名字就算是一改再改,而姓总是“永远不变”(除非万不得已)。这种姓氏文化,在我们中国根深蒂固,就算文化大革命中“破旧立新”,花样百出,也没有谁把自己的姓丢掉了另用别的姓名。

“宗族”的概念本来只是煊赫贵族家中的事。为了彰显宗族的繁盛,宋代欧阳修(1007年-1072年)、苏洵(1009年-1066年)等人开始了“宗族家谱撰修”的活动,并且创立了宗谱格式。于是乎,中国各姓氏都跟着撰修起宗谱来。这样,到了清代,中国各姓氏宗族几乎都撰修了自己的宗谱。通过撰修宗谱,确实可以理清自己家族的脉络,也可以联络起不常联系的本族人,因为家谱是自己家族历史的如实记录。但是家谱是以男性为主线,女性只是配角。在“封建”理论盛行时,形成了浓重的“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给没有生育男性的家庭以不小的打击,其中还演绎出了许多悲惨事件。

解放以后,国家铲除封建做法,提倡男女平等,这实在是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家庭姓氏继承的问题却没有解决:仍然是子女随着父亲的姓。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孩,家庭姓氏只需若干年,便会在社会上消失。而只要有男孩,这个家庭姓氏便会永远存在。姓氏标志着家庭,消失便说明这个家庭的消亡。这个问题,是中国姓氏文化历史的原因,已经形成了社会现实。如何解决男孩、女孩都是家庭姓氏继承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具体的、让人们普遍认可的方法,仅仅靠虚空的说词“不谈、不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在很长的时间里,一当谈起家庭姓氏继承问题,便说“这是封建的东西,没有研究的必要”。这种说法是“避实就虚”,与“掩耳盗铃”没有区别。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家只有女孩,若干年后,便会在社会上销声匿迹了,你现在的心理是什么滋味?

好在现在“封建制度”已经被铲除,只有女孩的家庭不会再遭遇宗族迫害,但是姓氏的继承仍然是家庭延续的标志。如何做到女孩也能与男孩一样继承家庭姓氏,需要有权威性的理论和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意识。任何强词夺理的说法与做法,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虽然只是“社会的软部件”,却是很重要的深层次的意识存在。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社会公共意识能够真正更新,便能做到家庭姓氏继承男女平等。最主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娶”与“嫁”、“内”与“外”的意识问题。

历来的男女结婚,都被称作“男婚女嫁”。也就是说,是男人将女人娶回来,而女人则是嫁出去。孩子出生后,在男方是自然的“家里人”,在与女方本来的家里则是“外人”了。孩子称呼男方的父、母亲为祖父、祖母;女方的父、母亲与孩子的称谓,则为“外公、外婆”,“外甥、外孙”。在当代还能够认得“外公、外婆”,到了下一代,便将“外”家丢掉称为“表”亲了。所谓“表”,就是表示还有亲情,但没有真正的“家族”情份了。到了第三代,便基本上没有了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内”、“外”的严格区别,于是,男方继承了家庭,女方自然成了“附属”。其实,一个家庭的兴衰,女方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历来有的家庭女孩成人后在自己家里成亲,但是只叫“招亲”,一般情况,家庭姓氏还是随着男方。也有的后代跟女方姓,但这样的情况很少,而且“内、外”之称呼,却无法“正名”。只有这方面的理论与公共意识能够更新,才可能真正解决男女同样都能继承家庭姓氏的问题。

历史的传承,已经悠久,形成了习惯,而且根深蒂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在这方面提出令人认可的理论,更没有这方面的社会共识,因此要想做到“家庭传承”男女平等,让人们真正体会到生男生女都一样,确实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河杨 说:

家庭,社会的细胞,也有形成的过程。家庭兴旺与否,是与社会环境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