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未雨绸缪
人常说,没有近忧,必有远虑。福利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顺利解决了,福利企业跟银行两方面,都抓紧时间按正常的程序办理出贷手续。
而且黄安家也特别安排有关办事处,要派驻厂信贷员,对于试点福利企业的贷款进行管理。而且驻厂信贷员,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取得第一手资料,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由黄安家,亲自参与这一笔贷款,高昶旭还是很放心的,因为他相信黄安家的业务能力业务经验和业务责任。
高昶旭自己对福利企业,这个事情基本上放下了。但是他想得更多,也想得更远。他知道福利企业的这一笔担保贷款,不论从企业来说还是从银行来说,都有一些创新的操作。而这个创新,都跟现行的规章制度政策规定是有某些相背,也就是瑕疵。
而这些所谓的瑕疵,没人提起倒也罢了,对于这一类事情,也是民不告官不究。但是高昶旭接受了上一次被人诬告的教训,也知道自己虽然手握大权,身居高位,但是下面有无数双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尤其是他在工作中,尽管也想一碗水端平,也想一视同仁,但自觉不自觉地总要得罪一些人,总要动一些人的奶酪。这些人对他的审视总会格外犀利一些。
所以他随时随地自我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个叫抬头三尺有神明,现在他确实体会到了这个神明,既是上级领导更是自己属下这些无数双眼睛。
他自我审视,在支持福利企业发展的这一件事情上,他自己可以说没有一丝一毫的个人考虑,没有自己的私利在里面。
如果说有些许私心的话,也是为了通过支持福利企业,千方百计地减少银行自身的损失。这个些许私心,原来倒也是高昶旭的初衷,但是随着跟高人的接触,他也慢慢地抛弃了自己的初衷。并不带有任何小单位小集体个人的私利去考虑这件事情,纯粹是为了发挥银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站在银行的社会责任的角度,支持弱势群体的更为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考虑问题的角度,也许别人不相信,但是高昶旭自己是相信的。
尽管如此,但高昶旭也考虑到,最起在码单位来说,并不是每一位员工的考虑,都跟自己的出发角度一样。所以对于福利企业试点这个事情,也许有些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考虑。
更何况,在福利企业的担保问题上,是有一些创新,自认为是创新的东西在,但是别人不一定认为你是创新,他认为你是违规。
因为是在灰色地带,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能自圆其说。问题在于,营业部作为一个业务单位,大家都是务实派儿,都是干具体业务工作的,没有人会执着于学术问题的争论商榷。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领导拍板了,定了执行了,而且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意外的问题,结果是好的,这个事情自然就过去了。
但是也不能排除个别有心人士,抓住瑕疵大做文章,虽然他做文章的最后结果不一定能如愿以偿,但最起码来说,对你决策者执行者,关联者都是一种额外的骚扰,使你不得不分出更多的精力来应对他。
所以高昶旭想到,必须要有未雨绸缪的应对措施。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福利企业的担保问题是一个个例,是一个个案,有特事特办的意思。但既然是试点,就要考虑到它的示范作用和他的可复制性,最终的目的还是由点带面,推动整个工作向前推进。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昶旭觉得有必要想办法完善对福利企业的担保做法。高昶旭知道,在这个试点中,自己的人情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周培英之所以给福利企业进行担保,是因为自己的牵线搭桥,是因为自己在牵线搭桥的过程中,按市场规律办事,最后双方自愿达成担保协议。
这种做法,虽然也是遵循了市场规律,但毕竟人为干预的因素也在其中,这样的做法有没有普遍意义?高昶旭也是感到怀疑的。所以他现在的想法,就是要使这个担保的方式,变成一种大家认可的惯例、制度,而且要合法。
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极大。所以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眼睛不能只盯住福利企业的担保难问题,而要放眼整个企业的抵押担保难问题。
这一次高昶旭,亲自找到电解铜厂周培英办公室。周培英对高昶旭的登门拜访,既意外又高兴,半开玩笑地说,“向来都是我们企业找你们银行这些财神爷的,今天风向变了,财神爷亲自登门了,这什么风呢?”
高昶旭哈哈大笑,“东风吧,其实我是向你借脑来的。你跟福利厂的担保协议,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当时你也说过不仅仅是福利企业担保难,现在推而广之,所有的申请贷款企业都面临一个担保难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虽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总的来说,无形之中加大了大家融资的成本,其实对企业的经营也有一定的掣肘。”
“所以我就想,最起码在我们营业部开户的企业当中,由你们电解铜厂牵头,成立一个贷款担保协会之类的组织。当然,对组织成员要进行资格审查,比如说,必须是信用等级在3a以上的企业。”
“成员需要贷款的时候,担保协会可以组成一个担保集团,为其提供担保。而被担保的成员也要按市场的行情来付出担保费用。”
“这样的话,范围就不仅仅局限于你们所谓的友情担保了。这样既能解决开户企业的担保难,又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接助于担保协会的力量,来对所担保的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多角度的可行性审查。”
“这样一来就能形成担保企业、被担保企业、银行都有利的共赢局面。我自己考虑如果这个方案能想得通,执行得好的话,可以把协会固定下来,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到有关部门去注册,去申请担保牌照。这样做起来就更合法了,合规了,大家也就都没有后顾之忧了。”
周培英非常同意高昶旭的设想。“你琢磨这些事儿就是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其实,就算我们是友情担保,这里面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说,他也同意为你担保,但是他之前已经为别人做了担保,也就再没有能力对你进行担保了。再加上你友情担保的范围毕竟有限,有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也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啊。”
“而且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形成小圈圈,小圈圈之外的人,对你是有看法的,无形之中就少了好些朋友。而且如果被担保的对象,真的发生了意外情况,那作为担保方,就哭天无泪,不仅要自认倒霉,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实际上也有着很大的风险。”
“如果按照你的设想,担保的范围扩大了,相应的风险也就被分散了。而且提供担保的成员,也有一定的经济补偿。所以也就可以真正地纯粹地按市场规律办事了。你这个主意我赞成,我也愿意牵头搞这个担保协会。”
“咱们再共同想一想有关的细节,具体的串联协调,由我出面来做。如果能做成的话,我们就请你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