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三百六十章 惊天大案(七)

作者:绛云漫卷 | 发布时间 | 2020-12-27 | 字数:2403

高昶旭不大同意闫凌云的做法,他倒也不是心疼五千块钱,只是觉得此风不可长。对于敲诈勒索一般情况下都是你先有把柄在对方手里抓着。王晓悟的案件,现在就成了一个把柄,在记者看来就奇货可居,他就来敲诈你,这样的记者实在毫无职业道德可言,并不是一个敬业的记者。

高昶旭打心底里看不起这样的记者。对于毫无底线的记者来说,他自己的职业,成了他发横财的工具。而且这种人一定是欲壑难填,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即便是不来敲诈自己,也会再用同样的方法去敲诈别人。

但是仔细想一想,闫凌云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报纸上排山倒海,到处都是关于王晓悟案件的报道,那么这种情况想一想也挺害怕的。

高昶旭知道所谓的银行,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经营的也无非是信用二字。可是王晓悟的事情,有半点信用可言吗?这几千万元的库款,往大了,说是国家的资产;往小了说,是众多的储户的存款。

可是这些存款,却在不知不觉者间进了王晓悟的腰包,如果这些众多的储户,从报刊媒体上知道了王晓悟案件的事情,那么他们还会对银行给予信任吗?银行的信用还不是分分秒秒就崩塌了吗?而银行失去了信用的基础,银行还有存在的可能吗?

所以暂时封锁消息,不要乱上加乱,闫凌云的考虑也还是对的,也还是有它合理的成分的。再从另一方面考虑,严凌云是营业部的办公室总经理,营业部平时的费用支出第一关,都是从他手里走的。

从他的权限上来说,五千块钱按规定也在他的审批权限之内。所以严格说来,他这样做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其实请示不请示高昶旭,都可以自己做主,他只是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已。而他,选择了请示,虽然事实后的请示,更像是汇报。

从闫凌云这个事情,高昶旭想到了他在市行的时候,老行长退休之际,某些人的表现。人们常说,人一走茶就凉,其实在高昶旭看来,在很多情况下,是人将走茶已凉。

老行长面临退休,王占英就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公开挑战老行长的权威,在众目睽睽之下给老行长出难题。像王占英这种人,是真正的看人下菜碟,当你在台上的时候,他会无所不用其极地赞美巴结奉承你;但你即将下台的时候,他也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欺负你,挑战你,羞辱你。

当然,现在高昶旭面临的情况,跟当年老行长即将退休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老行长的退休,这是法定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而现在在营业部出了王晓悟这个特大案件之后,将来的追责,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可逃避的。只是这个追责能追到什么程度?这个是有点变数的。

但是根据一般的规律,根据一般的处理情况,案件的直接当事人,肯定是要接受刑事处罚的;而有关的涉案人员,也会接受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对于负有领导责任的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来说,行政处分也是免不了的。

考虑到王晓悟的案情重大,影响极大,影响极广,将来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处理,也会相应地加码。当然并不是说必须要撤职几个领导,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消除不良影响。

但是也有其他的处理办法,比如免职,从纪律处分来说,免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行政处分,但后果确实很严重的,跟撤职一样。

在自己的想象中,高昶旭是最有可能得到这种处理的。这一点,他能想到,其他的人,也能想到。

可是根据高昶旭的观察,现在营业部的上上下下,大家的向心力,执行力,反而比案发之前更加强了。最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落井下石,对部领导说三道四。

即便是现在有那么多的调查组,进驻了营业部,也没有任何负面的消息传出来。特别是像闫凌云这样的中层干部,他们在案发之后,还是从各自的角度,极力维护营业部这个大集体。当然维护了营业部这个大集体,也就间接的维护了这个大集体一把手的高昶旭。

所以对于闫凌云的自作主张,先斩后奏,高昶旭并没有感到任何的不悦。反而他感觉到了温暖,感觉到了中层干部的态度。

从闫凌云的角度,他本可以拒绝记者站的要求。即便是记者恼羞成怒,真的把稿子发出去,虽然舆论汹涌,舆论的矛头指向的是高昶旭,跟闫凌云没有半点关系。

从个人关系上讲,高昶旭任职以来,并没有关照过,照顾过闫凌云。两个人的关系,从来都是单纯的工作关系,上下级关系,没有丝毫的个人感情夹杂其中。他现在从维护营业部整体,维护高昶旭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就说明他是出于公心,出于要营业部好才这样做的。

想到这一点,高昶旭甚至有点感动。危难时期,危难时刻,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真正的品质品行,所以这一次的危机发生和解决的过程,才是真正考察干部考验干部的大好时机。

当然这次危机过后,高昶旭还能不能在营业部呆下去?都还是一个疑问。但毕竟这一个大好的考察干部的时机,是不能错过的,即便是自己以后下台,但是对干部的观察的结论,却是可以以某种形式,而留传给继任者的,这也算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

闫凌云在向高昶旭汇报这时候,可以看得出,他是很有点自责的,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他对这个事情,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担忧。所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另一方面讲,他汇报的这个事儿,也提醒了高昶旭。

现在国人的保密意识差,而且王晓悟这个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是全面深入了解这个事情的过程的人并不多,即便是营业部的涉案人员也对此知之不多。

大家只是互相在私底下交流。当然,从办案部门来说,他们是不会轻易透露案情的。但是营业部的内部人员就很难说了,有的也许是出于好奇,有的也许是因为为了表现自己掌握小道消息,有的人也许纯粹就是为了八卦,就会有意无意地把王晓悟的案件向亲朋好友扩散,而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会出于各种目的,用各种方式,进行二次放大扩散。这样一来,王晓悟案件的情况,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如果社会大众知道了王晓悟的案件情况,那作为银行来说,就有必要想方设法给社会大众解释,也要为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做好准备。

虽然,可能有很多人会把高昶旭的担心,理解为杞人忧天,但是高昶旭却认为,自己的担心,这是未雨绸缪。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担忧,会不会被调查组理解为,有意转移案件调查的注意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