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逃离海盗岛> 章节目录> 第四十三章 崇祯悲歌
第四十三章 崇祯悲歌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占据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完成了最后的谢幕。巍峨辉煌的紫禁城,默默地见证了大明王朝最后的夕阳余晖。
从崇祯十七年春节这一天开始,到三月十九日自缢于煤山,历时七十八天。崇祯十七年的第一天,就开局不利。
公元1644年这一年的春节,按照传统,皇帝是要在这一天的早晨接受百官的新年朝拜的,可是一大早京师大风呼啸,黄沙漫天,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这在古代星相术士眼中是大凶之兆,意味着会有战事发生。所以崇祯有些心烦意乱,但是传统不能丢,他强颜欢笑早早地来到皇极殿。
皇极殿,是明成祖朱棣,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于永乐十八年所建,这殿,是紫禁城内最紧要、最具有皇权代表的一个去处,凡是涉及社稷安定的大事,以及重大节日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都是在这里。
可崇祯皇帝上了殿之后,却发现大殿空荡荡的,竟然一个朝贺的臣子都没有!
这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去年,也就是崇祯十六年的正月朝贺,朝贺站班就只来了两个人。
于是大殿上就只有崇祯孤零零地一个人。
空荡荡的大殿中,只有大明崇祯皇帝一个人高高地坐在龙椅上,显得落寞而又孤独,他等待着他的臣子们来给他做新年朝贺。
一般来说,站朝是有规矩的,应该是臣子们等皇上临朝才对。
等皇上的时候,大臣们是不能进宫等的,而要在东、西长安门(原在长安街天安门的东、西两面)的门外等。
平时早上只要鼓一响,长安门就开了,然后文武大臣进殿站好朝班,之后鸣钟,两门闭。这个过程,叫“鼓严肃班,肃班鸣钟”。
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鼓声一响,就说明皇上起来了,而鸣钟则意味着皇上临朝。
于是甲申年的正月初一日,崇祯皇帝下旨再开门,再鸣鼓钟,并且说“钟不歇,门永不闭”,一定要把大臣们给召来。
结果依然是“久无至者”,这下可真把崇祯给气着了。
在这里干等也不是办法,于是崇祯皇帝决定先去拜谒太庙,然后再回来接受朝贺。可这个仪式原本是在朝贺之后进行的,所以皇上出行要用的一百多匹马和鸾驾依仗都没有准备好,有几位太监和侍卫就打算把朝臣们预先准备在长安门外准备下班回家用的马给牵来了,先将就用着。
可是皇上的司礼官却坚决反对:这些马很有会认主,万一惊了圣驾,或者是踢了、咬了皇上怎么办?那可是杀头之罪!司礼官死活不给用,崇祯也没办法,最后决定还是先受朝贺再去太庙。
这么来回来去地一折腾,当然消息早传了开去,那些大臣们终于知道自己闯大祸了,于是慌慌张张地赶来上朝。
当时武官们大多住东城,但站朝班却是在西面,而文官大多住西城,站朝班则是在东面。这些大臣们上朝,是分别从东西两面入来,走路多是沿边走,到了殿前才走到对面去站班,可今天等他们来到大殿前,突然发现这会儿殿门大开着,崇祯在殿上正黑着脸面对大门坐着,从大殿到殿外广场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而自己需要走到对面去才能站朝班。
这种情况下,谁也没胆子从崇祯的面前大摇大摆地走到对面去站班。自己迟到,本就惹怒了皇帝,哲哥时候谁出头谁倒霉,大过节的,还是小心为上。
于是这一天出现了壮观的一幕。只见那些文官们一个个纷纷从台阶下“龟行而过于东班”;而武官们则贴着地面避开了崇祯的视线,一直爬行到自己该站的西边,才直起身来走上殿去站朝班。
就这样,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一,本来给大明天子朝贺的盛大典礼,是从大明朝的文武官员在地上爬来爬去开始的,而当时大明京师紫禁城上钟鼓齐鸣不歇,东西两门不闭,半日方止。
新年朝贺算是勉强过去了。
同一天,明太祖故里凤阳的守陵官员谷国珍奏报凤阳发生地震。也是同一天,远在东北的清国改元为顺治……
崇祯皇帝胸怀壮志,还勤勉政事,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他虽然在位十七年,但其实却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从他登基开始,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是此起彼伏。
崇祯是个努力的人,但是他还是个倒霉的人:
崇祯元年,中国北方大旱,陕西尤为严重;
崇祯五年,北方各省爆发大饥荒,平民百姓只能剥树皮,甚至吃观音土涨肚而死;
崇祯六年,陕西全境闹蝗灾,耀州、澄城县最甚,百姓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崇祯七年以后旱情不断;
崇祯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灾,百姓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崇祯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弃婴遍布国家主干道两侧。
崇祯十三年至十七年,因为天灾,流民不断,鼠疫横行,死尸遍野。仅冀、晋、陕三省死亡人数就高达千万之众。
灾情严重,大量流民吃不饱饭,面临着饿死的危险,朝廷抵御女真入侵,国库一度亏空,无力赈灾。加上大量公务员失业,农民起义已成排山倒海之势,大明王朝已经无力回天。
非嫡非长的崇祯皇帝,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帝王教育,更没有人教过他什么叫制衡朝堂,什么叫儒家帝王术,原本可以当一名闲散王爷度过余生的他,却因为哥哥的早死,不得不被推到历史的舞台,成为了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仅仅17岁就要挑起国之重担,面前的是父亲和哥哥留个他的一个千疮百孔的末世王朝。
崇祯的举措让东林党独霸朝纲,更为严重的是,崇祯在用人方面用人疑,日日疑。他十七年换了几十任首辅,他很着急,想要救国,但他的做法适得其反。
袁崇焕,五年抗辽,结果皇太极兵围京师,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一怒之下,凌迟袁崇焕,亲者痛,仇者快。
崇祯十六年四月,大明王朝最后的生力军、主力军,在兵部一把手孙传庭(兵部尚书)和二把手张凤翔(兵部侍郎)的联合反对出兵下,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却强制下令,兵出潼关。九月,孙传庭部在汝州惨败,其残部更是被不可一世的闯王李自成一日追击四百余里地。同年十月初三,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正值51岁壮年的孙传庭以死殉国、马革裹尸。
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便敲开紫禁城的大门,崇祯皇帝在下令刺死后宫嫔妃和手刃自己两个亲生女儿后,带着贴身太监和三个皇子出逃煤山,在这里自缢而死,以示最后的尊严。在黄泉路上陪伴他的,还有太监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