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孤臣> 章节目录> 第一零三七章 董小宛极尽哀荣 顺治帝出家受阻
第一零三七章 董小宛极尽哀荣 顺治帝出家受阻
等到顺治醒来,已经是第二天辰时,大内总管吴良辅小心翼翼地进来请旨,改如何操办丧事?
顺治想也没想,决定动用皇帝的权利,举行国葬!
第一道圣旨,诏江南、五台山高僧,为董皇后礼忏营斋,设水陆道场超度。
第二道圣旨,命学士王熙、胡兆龙编纂《董皇后语录》,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皇后 传》。
第三道圣旨,下诏即日起,奏章尽用蓝墨批示,不用朱砂笔,以志哀悼!董小宛虽追封为皇后,也还够不上用 “蓝批”的资格,但顺治就用了!
第四道圣旨,命大臣为董小宛议谥号,加尊号。以礼制规定,董小宛在世时不是皇后,谥号只能用四个字,但顺治大发脾气,大臣们没有办法,六个字、 八个字、十个字的往上添加,直加到十二个字,顺治才算同意。
谥号拟好了呈报给顺治,顺治还不满意,因为谥号中没有“天”、“圣”二字。
大臣们奏报说,只有中宫皇后才能用‘天’,或妃嫔生子为帝,晋升皇太后,才得用“圣”,群臣众口一词,顺治才勉强接受董小宛的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又定尊号为“孝献敬皇后”。
顺治又下旨,在全国颁行哀诏,大小官吏戴孝一月,百姓戴孝三天。同时下诏,追封董小宛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还亲自撰写了《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她,写尽了董小宛的种种好处!
做完这些,顺治还觉得不够,准备将承乾宫里所有伺候过董小宛的太监、宫女,共五十余人,全部殉葬!消息传开,承乾宫里哭声震地,惊动了太后。
孝庄太后再也忍不住了,亲自出面找顺治,说朝廷早已废除了殉葬的习俗,不可破例。
顺治固执地不答应,和孝庄太后大吵一场,幸亏一直跟随着董小宛的宫女小玉挺身而出,自愿为董娘娘殉葬,这事才算平息下来。
最后是发丧出殡,顺治下旨要满朝文武,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所有公主和命妇都要哭丧,哭得不悲切者还要处罚!孝庄太后极力劝解,顺治才放宽这条,下旨满洲八旗贵族中的二三品大员,为董小宛抬梓宫送葬。
观德殿里已经请来高僧,为董小宛做水陆道场,全国各地一百零八名高僧日夜诵经,二十一天里经声不许断!
按照钦天监择定的吉日,八月二十六清晨,孝庄太后带着皇后与众妃嫔来到承乾宫,为董皇后送行,准备把董皇后的录柩移往景山寿椿殿。
外臣不得入内宫,所以太监八人,抬起董小宛的灵柩,顺治皇帝亲自扶灵,抬到承乾门外。
那里早已站满了百余名奉旨为董皇后舁柩的八旗二三品官员,当他们看到孝庄太后与皇帝一行人出来,黑压压地跪伏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孝庄太后忍不住叹了口气,小声对身旁伺候的苏麻喇姑说:“皇帝悲伤得全无理性了!皇帝一直提倡勤俭,可董皇后薨了,皇帝不惜靡费地大做法事!还要王公命妇、大小臣工哭灵,因为一命妇, 光哭不哀,竟要议处,幸得老身亲自讲情,他们才逃过一劫。今天又命满洲贵族为一汉人女子舁棺, 真是不成个体统。”
顺治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全不管跪了一地的大臣,孝庄太后忍不住说:“众卿平身吧,皇上伤心过度,就劳累大家了”。
“太后言重了”,大臣们齐声说道。
孝庄太后示意大家起来,大臣们七手八脚地过来抬棺,没挤上去的,围着灵柩哭号,如丧考妣!
生前伺候过董小宛的太监、宫女们,披麻戴孝,嚎陶大哭!董小宛无后,就由小玉捧着灵牌,当先引路。跟去送葬的大臣们内眷,纷纷哭着抛洒纸钱,全部戴孝,哀声遍野!
两队御林军将士个个步行,在两旁护卫,也是全部戴孝,董小宛极尽哀荣!
顺治早已哭成泪人,声音嘶哑,有气无力地哀嚎,泪流不止。
围观的百姓不计其数,都好奇地来看皇帝最爱的女人出殡,对超越礼制的葬仪议论纷纷。
送葬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景山寿椿殿,这里并不是董小宛的陵墓,而是顺治刻意的安排。按照董小宛的遗愿,把尸体在这里火化,然后送去真正的陵寝--孝陵。
孝陵在河北遵化县马兰峪,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环境也十分优美,是顺治皇帝提前为自己和董小宛选定的陵寝,风水极佳!后来的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以及慈禧太后也埋葬在附近,几座陵寝共同形成了帝王陵墓群--清东陵。
寿椿殿早已布置成一座大灵堂。所有的太监宫女都全身雪白,巨幅白幔挂满宫室,董小宛巨大的棺椁摆在大殿中央,无数支点燃的白烛围绕着,一排巨大的窗户上镶刻着许多“寿”字窗棂。
一身缟素的顺治坐在董小宛的灵前,拿着一叠纸,一页一页地焚烧在金炉之中,嘴里断断续续地哭诉小宛的种种好,但是眼泪快要流干了,声音嘶哑,泪湿胸襟!跪在一旁帮着烧纸的小玉,哭得更响,已经哭成个泪人!
顺治泪眼婆娑地看了看小玉,心里五味杂陈!董小宛在世,对下人极好,从无高声,更别说大骂,可身亡之后,只有小玉一人肯主动殉葬!
而小玉来自秦淮河畔,因为家贫卖给董小宛做婢女,早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想厚赏她的家人都无法去办,顺治感叹不已。
小玉哭诉着与董小宛在秦淮河生活的点点滴滴,顺治听了心如刀绞,再也听不下去,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念了起来。
这时孝庄太后在皇后的陪同下走了过来,也那了些冥纸烧化给董小宛,尽尽心意。
皇后心疼地看了看早已憔悴不堪满脸泪痕的顺治皇帝,小声对孝庄太后说:“额娘,皇帝在烧化他写个董小宛的祭文呢。”
孝庄太后想起董小宛的种种温柔与不争,不禁悲从心来,潸然落泪。她不忍心打扰顺治,领着皇后与妃嫔们静静地肃立着,听顺治读祭文。
顺治边读边哭,好不容易把祭文念完烧化,高僧茆溪森走了过来,先参拜太后,再跪在顺治面前奏道:“皇上,吉时已到,该为董娘娘盖棺了。”
顺治闻言浑身一颤,费力地站起来,这才看见旁边站着的孝庄太后与皇后、妃嫔们,赶忙上去给母后见礼。
皇帝一跪,在场的皇后、妃嫔、大臣们全都跪下,垂首不语。
孝庄太后连忙扶起顺子,心疼地看看他,皇帝憔悴不堪,胡子拉碴,两腮已经完全塌陷下去,一双哭得又红又肿的双眼暗淡无光!
这时大内总管吴良辅带着十几个太监,吃力地抬着几箱奇珍异宝和崭新的绫罗绸缎衣服走了过来,看着顺治。
顺治随即吩咐道:“全部放入棺柩里!”
孝庄太后望着一向节俭的儿子,吃惊地问道:“皇上,你这是......”
顺治刚毅地说:“额娘,小宛一生节俭,陪葬的东西,除了几件随身衣物外,朕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难道九泉之 下,还教她受缺衣乏饰之苦?”
孝庄太后默然无语了,眼看着太监们把无数金银珠宝、崭新的绫罗绸缎衣服倒进硕大的棺椁。
等太监们忙完,茆溪森小心翼翼地走过来问:“皇上,可以盖棺了吗?”
顺治浑身如遭雷击,颤抖个不停,摇摇晃晃站立不稳,脸色雪白,他知道棺盖盖上,就与董小宛阴阳两隔,永无见面之日了!
孝庄太后立刻伸手扶住颤抖不已的顺治,替皇帝下令:“盖上吧。”
忽然顺治吼了一声:“等一等!”吴良辅见顺治颤颤巍巍,站立不稳,连忙上去扶住皇上,却被顺治一把推开!
顺治扑到董小宛的棺椁前,深情地注视着躺在里边的栩栩如生的董小宛,怔怔地看着,泪珠直滚!
无人敢上前劝解,两久,还是茆溪森来到棺柩前,向顺治躬身道:“皇上,请节哀。吉时已到......”
顺治茫然地点点头,忽然伸手从棺柩里拿出了一幅画!这是他在秦淮河初会董小宛时,亲手给她画的肖像,时隔几年,犹然栩栩如生,画上的董小宛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按照董小宛的遗嘱,她生前所有的东西全部陪葬,以免皇帝睹物思人,但顺治却舍不得这幅画,拿了出来。
顺治小心翼翼地把画卷起来藏在怀里,伸出右手,无限深情地抚摸着董小宛的脸,浑身直抖!
过了一会,茆溪森再次小心翼翼地提醒:“皇上,吉时已到......”
顺治如遭雷击,猛然抽回右手,双手合力,把棺盖“砰”地一声推上,人却瘫倒在地!
孝庄太后连忙上前说:“抬走吧......”
董小宛的棺椁抬出大殿,外面诵经声、梵呗声大作!景山早已搭建了道场,千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路坛、一百零八名高僧高声梵唱,法坛上香灯净洁。
送葬的大小官员、朝廷命妇,大放哀声!宫里派来的教坊司人等,打鼓吹笛,手忙脚乱。
董小宛的棺椁很快被抬到早已准备好的柏木、松木混杂的柴火堆上,顺治皇帝泪眼婆娑,大内总管吴良辅点燃一支火把递给皇帝。
忽然一声大喊:“主子,等等奴才!”一直伺候董小宛的婢女小玉,跌跌撞撞地爬上柴火堆,走到棺椁旁边,扶棺痛哭!
小玉哭诉道:“娘娘,您对奴才恩重如山,您怎么就去了呢!娘娘,呜呜呜......小玉知道娘娘寂寞,小玉来伺候娘娘来了 ......”说完小玉伸手入怀,掏出早已备好的一瓶鹤顶红,毅然扒掉塞子,一仰脖子,喝了下去!
全场一片哗然,都感叹小玉的忠心耿耿,人们交头接耳,赞叹不已。
顺治皇帝上前几步,泪眼婆娑地喊道:“小玉......”
这时小玉已经嘴角出血,却仍然挣扎着说:“皇上,别忘了您答应过,要好好活下去,奴才去了!”说完小玉拼出全身力气,把头对准棺椁的角落奋力一撞,顿时头破血流,倒在董小宛的棺椁之下。
顺治皇帝已经哭不出声来,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眼泪千行!
在场的所有人都跪了下来,茆溪森高喊:“吉时已到......”顺治茫然地把手中火把扔在柴火堆上,顿时起火!
顺治无声地瘫倒在地,孝庄太后急忙下令御医施救,等顺治悠悠醒来,董小宛、小玉,已经连同棺椁化为灰烬!
孝庄太后看看皇帝已经走不动路了,一边下令速备软轿,抬皇帝去昌瑞山下的孝陵,一边命宦官收敛董小宛与小玉的残骸。
主仆二人的残骸被装进早已备好的紫檀木大盒子里,单独摆进一顶软轿,第一个出发,赶赴孝陵。顺治帝坐在第二顶软轿,混混噩噩地一片麻木!
太后、皇后、妃嫔们都坐轿子,官员、家眷有的坐轿子,有的骑马,浩浩荡荡地前往孝陵。
顺治皇帝已经完全麻木了,如同行尸走肉,葬礼完全由孝庄太后主持,只在董小宛的骨灰盒覆土时,由吴良辅搀扶着,拜了几拜。
回到皇宫后,顺治皇帝身心俱疲,饮食不进,卧床不起!
太监们吓坏了,连忙去禀报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吓坏了,知道儿子脾气倔强,先派皇后、妃嫔们去劝,顺治皇帝一概不理,蒙头大睡!
第二天,孝庄太后得知顺治还是不吃不喝,只得又请王公大臣、八旗旗主进宫来劝,顺治皇帝还是置之不理!
第三天,孝庄太后亲自带了顺治的奶娘、启蒙老师、器重的汉臣,一齐来劝顺治,顺治只是盯着的董小宛的画像看,一言不发。
万般无奈,孝庄太后当着众人给顺治跪下了,哭道:“皇帝,你忘了当初是怎么答应董小宛的?她让你好好活下去,她刚死,你就违背诺言?”
顺治皇帝万般无奈,这才下床扶起太后,喝了一碗燕窝汤,吃了些小米粥。
孝庄太后安慰了顺治一番,回宫去了,顺治还是不理朝政,也不上朝。大臣们有急事来宫里请示,顺治一言不发,只是盯着董小宛的画像看!
孝庄太后思前想后,董小宛和顺治都信佛法,就派高僧茆溪森去劝皇帝。
茆溪森好言劝解一番,顺治一句也听不进去,反而下旨,要茆溪森为他剃度,准备出家!
茆溪森虽是高僧,也有私心,若是为顺治剃度,等于收了一个皇帝做弟子,那将名扬天下!茆溪森索性瞒着太后,于九、十月之交,就在承乾宫里,秘密为顺治皇帝剃度!
茆溪森拿出一堆字纸,让顺治选一个法号,顺治随手一拈,上面写着“行痴”。
顺治喃喃念叨:“行痴行痴,越行越痴,就选他了!”于是茆溪森挂好佛像,烧香祷告,布置法坛。
当天风和日丽,法坛设在承乾宫院子里,约七步见方,中央供释迦牟尼像,东方设圣僧座,西方设剃度本师座。本来还应南方设父母座,北方设国王座,剃度仪式的程序应为:(1)请师;(2)问遮难;(3)羯磨;(4)开导;(5)辞亲;(6)剃度;(7)授衣;(8)回向。因茆溪森是一个人为顺治剃度,一切从简。
茆溪森手持剃刀,一边为行痴授了三皈五戒,一边剃光了行痴的头发,礼成!
孝庄太后很快得知消息,赶到承乾宫一看,顺治已经剃成了光头!
孝庄太后勃然大怒,当场喝令侍卫将茆溪森拿下,关进大牢,一边苦劝顺治立刻还俗,不要当和尚,以国家朝廷为重!
顺治浑然不听,索性躺到董小宛睡过的床上,不吃不喝!
孝庄太后气得浑身哆嗦,一怒回到慈宁宫,病倒了!
顿时朝野大乱,流言四起,有说顺治驾崩了,有说太后薨了,有说皇上和太后同归于尽了!
宫女太监们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束手无策!
幸亏苏麻喇姑见过世面,宫里宫外打听一番,苦思对策。
这天,苏麻喇姑乐呵呵地来找孝庄太后,跪奏道:“太后,皇帝有救了!”孝庄太后一听,霍然从床上坐起,问道:“救星是谁?”
苏麻喇姑说:“湖州报恩寺和尚茚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林琇进京了!前者,皇帝已经下诏,请玉林琇进宫探讨佛法,可玉林琇清高自持,一直不肯进京面圣,如今宫里出了大事,玉林琇不请自来,莫非是个高僧?”
孝庄太后大喜,说:“玉林琇现在何处?火速请他来见我!”
苏麻喇姑笑道:“不劳太后吩咐,玉林琇大师已经被我请到紫禁城内,就等太后召见。”
孝庄太后笑道:“那还不去请?玉林琇大师若能说得顺治还俗,那真是我大清之幸,天下苍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