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银行风暴>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波又起(十一)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波又起(十一)
闫凌云的话中,透露出一股怨气。话里话外,都是对其行长的不满。高昶旭,不说话,一边听,一边在思考。虽然以前在市分行机关,也在办公室呆过,但他,在办公室的时候,主要职责,还在文秘这一块,特别是在基建那一块。
对于招待,接待这一块,主要还是王占英负责。高昶旭也很少管,也不过问。所以,对这一块儿里面的猫腻,潜规则,他并不知情。
也许,市分行机关,跟基层,在这方面也有着不小的区别。高昶旭,在办公室期间,也没有听说,行领导们,在这方面,有什么传闻。
到了营业部任职以后,虽然也到了基层,但是,就他个人来说,对于接待招待的事情,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对于基层,真正的接待工作,他也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对齐行长所作所为,特别是,酒桌上的表现,使高昶旭对于基层的接待招待工作,有了一个不好的观感。高昶旭也相信闫凌云讲述的,没有什么水分,也没有什么夸张的部分,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就事论事的叙述。
因为,他没有必要恶心齐行长。毕竟人家是外单位的领导,跟他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他说人家的坏话,对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更何况,高昶旭,也目睹了齐行长在酒桌上的所作所为,看清了他的嘴脸。正因为如此,高昶旭才刻意地说谎,回避了继续陪他进行所谓的余兴节目。
高昶旭在办公室期间,也看过不少的通报简报。但是,那些通报简报,他都觉得离自己很远。所以他就觉得,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也说不清楚。但是,通报简报反映出来的有权部门,有权领导,吃拿卡要报,还是一个很普遍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话,那么,耳闻目睹齐行长的作为做派,他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确确实实,有这么一些人,一朝权在手,便把腐败搞。像齐行长这样的,吃点儿高档进口货,喝点儿高档进口酒,算是最普遍的酒桌上的腐败,嘴边的腐败。
不过,酒桌上的腐败,嘴边的腐败,虽然也说是一个很严重的腐败,但毕竟,还没有装到自己包里。从性质上来讲,从公愤的角度来讲,也还没有到了犯罪的程度。
但是,相像闫凌云说的,齐行长主动要求烟票,这个事情就有点大了,有点严重了。虽然从表面上看,不过是两条烟的问题,但是,齐行长拿到手的,并不是两条烟,而是,跟两条烟等价的人民币。
换句话说,他拿到的是现金,而现金跟烟,那可是两回事。高昶旭知道,刑法规定的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5000元。根据闫凌云的叙述,那两张烟票,它们的价值,基本上就达到了这个标准。
当然,达到了这个标准,并不是说有关部门就会立案侦查,法办。而是就像社会上的小偷一样。社会上的小偷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偷倒了东西的人就是被大家认为的小偷,而是被抓了现行,人赃俱获,才是小偷。
而受贿的立案标准,虽然有一个硬杠杆,但是,真正要实施起来的话,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是毕竟,这个数,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所有的,类似的事情,都要侦办的话,那有关部门,也忙不过来;再一个,这种事情,进行得很隐秘,要立案也有一定的困难,有关部门,并没有掌握所有的类似的线索。
如果要侦办的话,也还需要有人检举揭发举报。所以,这种情况,不仅高昶旭知道,相信齐行长也应该知道,很多领导也都明白这一点。
再加上,在实践中,也很少有这个数目的受贿人,被法办,这就使得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或者是,存有侥幸心理,游走在法律边沿。
像齐行长这种做法,高昶旭也知道,尽管这个数目,达到了立案的标准,但是,送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为了办事,只要自己的事儿办了,就不会再节外生枝,再到有关部门去举报。
因为,不仅受贿有罪,而且行贿,也是有罪的。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像营业部年检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也就是一次性地对齐行长,吃饭喝酒,送烟。这个数,也许刚刚达标,也许,离达标还差一点。即便是有关部门来查,也不一定,就能认定有罪。虽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类似情况,也许累积起来起来,金额超过了立案标准,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累计的情况。
尽管像齐行长的行为,不一定,会有有关部门来查处,高昶旭,也不希望有关部门来查处。毕竟,齐行长做得过分,营业部本身的请客吃饭,也不对。一旦真的曝光的话,对齐行长不好,对营业部也不好。
但是,在内心深处,高昶旭还是对齐行长这种做法,很不屑。如果,你给别人办个事儿,别人真心实意地感谢你,请你吃饭,给你送烟,甚至是烟票,虽然也不合法,但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大家,在内心深处,对这种事情还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像齐行长这样,在给别人办事的之前,坦然接受别人的宴请,甚至,开口索要烟票,就有点儿过分了。如果说是吃拿卡要,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反正,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尽管花的是公款,但是,高昶旭也是心里隐隐作痛的。而且从情绪上,心理上,高昶旭也是抵触的。这也就说明了他为什么,在余兴节目进行之前,一定要刻意地回避齐行长。
也就是说,从他自己的观感上来说,他是不赞成,不情愿,宴请齐行长的,那就更不要说给他送烟票了。当然,之前他也不知道人家还有这样的潜规则,还有这样的送礼方式。如果他知道的话,那么他宁愿送香烟,而不会去送烟票。
因为,送香烟和送验票,在事情的性质上,就发生了质的转变。说得严重一点儿,有害人的意思。虽然从主观上,也还是为了,把礼送得更实惠一点,是收礼的人更高兴一点,从而也能使办事更痛快一点。
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作为闫凌云,他主办这类事情,也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也是为了单位的利益,也是为了,讨得齐行长的欢心,使单位的年检,能顺利过关,避免天价罚单。
而且他也很辛苦,人家在里面享受,他跑前跑后为人家服务。所以,高昶旭就说,“烟票的事儿,你知我知,就行了,也不要给别人说,省得传出去,人家还觉得咱们办事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