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孤臣> 章节目录> 第九三七章 御驾亲征入死地 伯温奇袭张士诚
第九三七章 御驾亲征入死地 伯温奇袭张士诚
刘伯温用骄兵之计大败陈友谅,初战告捷,非但收复失土,还攻陷重镇安庆。
朱元璋接到捷报大喜,下令班师回朝。
刘伯温勤于王事,把大军交给将军们带回,自己只带了几个随从,去两湖一带考察民情,筹划分兵进攻陈友谅的事。
西征大军刚刚回到应天三天,朱元璋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边境告急,驿卒火速送来告急文书,说苏州王张士诚起大兵三十万,兴兵犯境,前锋部队已攻占了天长关,守将何二愣不幸阵亡。
朱元璋闻报大怒,马上传旨击鼓撞钟,召集群臣金殿议事。
朱元璋把告急文书让百官传阅,一边恨恨地说:“张士诚一介盐贩子,只因被贪官污吏盘剥,活不下去才带了三个弟弟和十七名盐枭造反。在我攻下金陵的同时,张士诚在姑苏称王,我十分高兴,致信张士诚,希望他各守边界,互通信使,共同抗元!
谁知张士诚十分无礼,竟然扣留信使杨宪,也不回信,又派遣水军进攻镇江!结果被我军大将徐达击败于龙潭,我随即派徐达和汤和攻打常州。张士诚派兵来援救,大败,损失了姓张和姓汤的两员战将,这才写信求和,请求每年送给我军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我回信,限令他放回杨宪,每年只要送五十万石粮食就行了,张士诚竟不回信,反复无常!”
这时群臣看完战报,定国王武殿章出班奏道:“张士诚坐镇苏州富庶之地,已成气候,他手下兵多将广,能者甚多。此人气量狭窄,嫉贤妒能,妄想独吞天下,实乃我大明一害。如今他受了陈友谅的蛊惑,趁我军疲惫,兴师来犯,我们正好乘此机会,收复东南。“
丞相李善长出班奏道:“想那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马增善之辈,名为义军,实为盗寇,祸国殃民!陛下欲北伐元朝,必先统一南方七省,以解后顾之忧。如此看来,眼下正是出兵之时也!“
朱元璋听完,沉吟道:“可是如今中山王徐达重病在身,不能出征;军师刘伯温正在两湖考察民情,尚未归来;开明王常遇春远在开封镇守,未在身边......”
护国王胡大海站出来奏道:“陛下多虑了!想当年在安徽乱石山我们七位好汉结义,老大武殿章,老二胡大海,老三汤合,老四是皇上,老五邓玉,老六常遇春,老七郭英。徐达和常遇春不能出征,不是还有我们几个兄弟吗?再说谋士,除了刘伯温,还有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吕昶、王广洋、宋濂、方孝孺等,陛下出兵还有什么顾虑?”
朱元璋心里思忖,武将是不少,可胡大海说的那些谋士,安邦治国是能臣干吏,带兵打仗出谋划策却不行,自己征战多年,深有体会。
朱元璋看看众将纷纷慷慨激昂请战,知道人心可用,毅然下旨:“各位将军、大臣分头准备,丞相李善长带些武将守卫应天,朕要御驾亲征!“
李善长一听,连忙出班奏道:“主公乃万乘之尊,金枝玉叶。如今国本初定,百业待兴,陛下不宜轻出,还是不去为好,可指派大将挂帅。“
胡大海反驳道:“丞相!你们当文官的,就是贪生怕死,专爱溜须拍马。我们皇上是马上打下来的天下,他亲自出征能够鼓舞士气,押运粮草的官员也不敢偷懒,有什么不好?”
李善长被胡大海抢白了一顿,觉得不是滋味,可是,又不好跟他辩理,这个粗人,急了能够破口大骂!只得暗自生气,退到一旁。
朱元璋发话了:“文武不必争执,朕意已决,明日御驾亲征!丞相,你速速下旨给刘伯温,命他直接赶去前线助战。后军主将朱亮祖押运粮草先行,郭英为先锋,汤合、邓玉为左护使,武殿章、赵玉为右护使,胡大海参赞军机。朕亲统大兵十万,明日祭旗出师,不得有误!“
群臣齐呼万岁,朱元璋拂袖退朝。
第二天辰时,朱元璋来到校场,头戴双龙金翅盔,身披黄金连环甲,外罩杏黄缎九龙团花战袍,腰系百宝穿花珍珠带,足蹬龙头凤尾牛皮战靴,左肋悬一口太阿剑,检阅三军!
校场上刀枪剑戟林立,兵强马壮,众将威风凛凛,士兵精神抖擞,接受检阅。朱元璋看了一会,下令宰杀黑牛、黑羊、黑猪,摆下三牲九礼祭旗,又焚香祷告天地和列祖列宗,放炮出兵!
炮响九声,大队兵马浩浩荡荡开出应天城,留守的文武百官纷纷送行,正宫娘娘马皇后率领三宫六院众嫔妃也来送行。
众人一直把朱元璋送到十里长亭,马皇后亲手端着御酒,来为朱元璋饯行。
马氏与朱元璋是患难夫妻,十分贤德!马皇后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红巾军将领郭子兴。朱元璋在郭子兴麾下作战勇敢,郭子兴就将养女马皇后许配给朱元璋。
郭子兴虽然器重朱元璋,但他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迟疑寡断,在别人的挑唆下,也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对他加以斥骂。有一次,郭子兴发怒,将朱元璋禁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皇后得知后,亲自到厨房,偷了滚烫的炊饼,藏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吃,连胸脯都烫伤了!马皇后还拿出钱财,送给郭子兴的妻子和小妾,请她们替朱元璋说好话,朱元璋很快被放了出来。
马皇后模样端庄,神情秀越,还有一种温婉的态度,无论何等急事,她总是举止从容。而且生活非常节俭朴实,册封皇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们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
朱元璋对马皇后十分敬重,见她来敬酒,连忙双手接过,一饮而尽!然后对众人说:“朕出征后,朝政由丞相和皇后商量着办,文武大臣各守本分,不得误事!”
嘱咐完,朱元璋翻身上马,统领雄兵十万,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直奔天长关而去。
先锋官郭英带领部下,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长驱直入,率先赶到天长关。守将是张士诚麾下大将张克亮,欺明军远道而来,鞍马劳顿,立刻率兵杀出城来,与郭英交战。
郭英银枪白马,久经沙场,冲上去挺枪就刺!张克亮挥刀相迎,两员猛将斗在一处。只斗了十几回合,郭英卖个破绽,引张克亮举刀来剁,等他招式用老,猛然一侧身让过一刀,双手挺枪,把张克亮挑于马下!
敌兵顿时大乱,郭英乘势举起银枪冲锋,率兵攻占了天长关!
第二天,朱元璋大军赶到,直接进关,给郭英记了头功,派大将范永年留守天长关,大军继续进发。
朱元璋初战告捷,张士诚的部下闻风丧胆,被明军一路冲杀,势如破竹,眼看离苏州越来越近了。
朱元璋十分高兴,一路顺利,顿时起了轻敌之意,不断催促三军赶路,要尽快攻入姑苏城。
这一天,大军正在急急赶路,忽然前面队伍一阵骚动,慢了下来。
朱元璋正要派人去看,一个探马急匆匆地走了过来,跪下说:“启禀万岁,前面有一位出家道人,拦住去路,口口声声要见陛下。郭英将军不允,他便躺倒在地,大喊大叫!我们士兵立刻涌上去要把他强行抬走,可是五六个人竟然抬不动他!郭英将军看这人有些诡异,就派小人前来请旨定夺。”
朱元璋眼神一亮,说:“我当年做过和尚,僧道之中多有奇人,那位道长不会无故阻拦大军,速速请他来见,不可怠慢。”
士兵领命去了,不一会儿领着一个老道,来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打量打量此人,相貌不凡,一身道袍虽然旧些,但是纤尘不染,手持一把拂尘,仙风道骨。
老道站着稽首为礼,并不跪拜,朱元璋也不介意问道:“请问仙长在何处修行,法号怎么称呼?拦阻大军所为何事?“
老道微微一笑说:“贫道自幼在苏州天后宫出家,法号妙真。陛下兴仁义之师,讨伐无道的张士诚,本是顺应天意,出家人不该过问。只是有一条,如今正值秋收,农家正在开镰收割。陛下引兵十万,队伍连绵数十余里,所到之处,人踩马踏,对庄稼危害极大!百姓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贫道不揣冒昧,冒死进谏,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长所言甚是,只是大军到处,岂有不扰民之理?道长有何良策,直言无妨。”
妙真喜道:“陛下真是仁义之主。贫道经常在这一带路过,知道一条小路通往山上,山又连山,出了群山便是姑苏城,不知大王可肯走些山路?”
朱元璋笑道:“我打天下就是为了百姓,能够不扰民是最好,走些山路怕什么?就请道长带路。”
说完朱元璋命手下给老道一匹快马,在前边带路。老道却摇摇手,拔足便奔,快得如同一阵风!
朱元璋连忙传令前锋郭英,跟着老道前进。郭英奉旨,尾随老道走上一条小路,大军随后跟进,一路翻山越岭。
谁想山路越走越难行,走了三日,都在爬山,步兵还好些,苦了骑兵和辎重队伍,牵马和搬运辎重,十分吃力,加上山上缺水,士兵们怨声载道!
朱元璋弃马坐轿子前进,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却看不见出山的道路,心中疑惑,派士兵请来妙真道长,问他何日才到姑苏城?
妙真说:“陛下,此山名叫金锁山,翻过这座大山就是姑苏城了,最多再走一日就出山了,陛下忍耐忍耐。”
朱元璋一听放下心来,快到姑苏了,出其不意杀出山去,必获全胜!于是传旨,命三军抓紧赶路,很快就出山了。
走到第二天黄昏,翻过这座大山,下山的路变得宽阔多了。天黑以后,大军来到一处山谷
朱元璋十分高兴,传旨就在山谷里扎营,埋锅造饭,吃饱就睡,明日出山征战!
忽然郭英急匆匆地赶到朱元璋的御营,禀报说:“陛下,大事不好!那个领路的妙真道士,眼看着走进一片树林里,我当他是小解。可半晌不见出来,我带人进去寻找,却踪影全无!”
朱元璋大吃一惊,沉吟半晌,已经走到这里,再原路返回费时费力,想要继续赶路又不明路径,于是对郭英说:“传我旨意,今夜众军分两批睡觉,各营派出士兵警戒,待天亮后再说,也许明天妙真道长就回来了。”
郭英唯唯诺诺而退,朱元璋想想不放心,派出十几名御林军出去探路,一边在营里吃饭。谁知御林军派出去就了无音信,直到睡觉时也不见回来,朱元璋心中觉得不妙,辗转反侧,一夜没有睡好。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朱元璋早早起来,亲自带了众将前去探路,谁知山下又是大山,根本看不见姑苏城!
朱元璋情知中计,急忙回到中军,下令后队改前队,大军原路撤回。刚动身不久,忽然殿后的铁枪将赵玉匆匆赶来禀报:“陛下!大事不好!我率部回撤,刚走进一处峡谷,只见前面道路被巨石、滚木团团堵住!我正指挥士兵去搬开木石,忽然两旁山崖上号炮响起,箭如雨下,石块乱砸,片刻之间就死了千余兄弟!我急忙命部下撤回,来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大吃一惊,懊悔自己轻信了妙真,那妙真果然是名奸细!沉思片刻,索性命前军调头,再往前冲,杀出一条血路!
郭英率部猛冲到山下,忽然对面山上一声炮响,山上大炮轰鸣,地动山摇,前军纷纷倒在血泊之中!
朱元璋急忙下令退兵,又回到昨夜宿营的山谷,心里懊悔不已,召集文武官员到中军大帐议事。
朱元璋双眼流泪,对胡大海、郭英等众将说:“千错万错,都错在寡人身上。朕不该耳软心活,中了妖道的诡计,误入死地,致使诸公跟我受累。“
右护使武殿章说:“陛下勿忧,智者千虑,难免一失。诸葛亮乃古之圣贤,还错用马谡,失了街亭,何况主公乎?“
其他文武都垂头丧气,忽然士兵来报,刚才放炮的山上,出现许多敌人,指名道姓要皇上去答话。
朱元璋勃然大怒,立刻出营骑马前往,众将急忙跟去护卫。
来到金锁山下,只见对面山上旌旗招展,山腰处站着一群人,中间一把黄罗伞,伞下一人头顶金冠,身披黄色龙袍,腰惯玉带,足蹬龙靴,肋佩宝剑,面如重枣,三络长须,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正是苏州王张士诚!
张士诚看见山下的朱元璋,哈哈大笑,拱手说:“朱皇兄,难得你大驾光临,我先给你介绍两个人。”说完一指左侧站立的一员猛将,说:“这是我姑苏兵马大元帅张九六,绰号赛张飞。”
张九六对着朱元璋傲慢地笑了笑,也不见礼;朱元璋打量此人,身高力大,体壮如牛,头戴镔铁乌油盔,身穿乌油甲,面如锅底,黑中透亮,豹头环眼,燕额虎须,真好像三国的张飞再世,如一座黑铁塔般站在张士诚旁边。
这时张士诚手指右边站着的一个道士,说:“这位你应该认识,就是化名妙真的那位道长,其实他是我手下的军师,真名叫张和对,绰号赛张良。其他十几位,都是我麾下猛将,就不一一介绍了。
此地名叫牛膛峪,你中了我家军师妙计,误入死地,除非你答应我三件事,我才放你回去,不然我叫你大军全部葬身在牛膛峪中!“
朱元璋听完,气得浑身战栗,面色苍白,用手指着张士诚,喝道:“张士诚!朕与你一无冤、二无仇,且都是义军,为何用诡计把朕困在这里?你号称义军,却不去攻打元军,反而同室操戈?是何道理?”
张士诚哈哈大笑,说:“你岂不闻,'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你自立为帝,把本王置于何地?你说我同室操戈,你却率十万大军,一路夺关杀将,犯我地盘,又是何道理?”
朱元璋一时语塞,前锋大将郭英足智多谋,催马上前说:“张士诚,你要我皇答应哪三件事?”
张士诚笑道:“第一,要朱元璋咬破手指,马上写下一道血诏,答应把南京、太平、瓜州、镇江、芜湖、滁州等重要城池,划归我有。第二,朱元璋必须脱袍让位,向我称臣,拥我为帝。第三,朱元璋必须把军队全盘交出,归我统率。这三件缺一不可,望你们三思。“
还没等朱元璋说话,众将一片沸腾,胡大海早就忍不住了,扯开大嗓门骂道:“放你娘的狗屁!别说三件,就连半件我们也不答应!“
张士诚大怒,把手一挥,下令士兵准备开炮!
郭英连忙说:“张士诚,兹事体大,容我等君臣商议,明日再给回复。”说完护着朱元璋,回转大营。
朱元璋回到营中,长叹一声,说道:“张士诚欺人太甚!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危?“
郭英说:“陛下,我们被张士诚重兵包围,看来只有固守待援。”
朱元璋叹息道:“我军精锐尽出,其他各路军马不知道我被围,远水难解近渴,哪来的援军?”
郭英黯然说:“事到如今,只有坚守。我军虽然被围,尚有十万之众,一时半会,张士诚也不敢强攻。只是担心军粮不够,我看不如把三军分成两批,一批守卫陛下,在各营中把守,防备张士诚来犯,一批就在营中休息。守卫的这一批,每日粮食要吃饱,休息的这一批,每日只吃二两米,躺着休息。时间一长,我军自然得知陛下被围,会赶来救援。”
朱元璋想想别无他法,只好照此下令,又吩咐士兵深挖战沟,广设鹿角,把大营护好。
当天夜里,朱元璋躺在行军床上,愁肠百结,辗转难眠。到了半夜,忽然外面杀声震天,朱元璋以为张士诚来偷袭,急忙一跃而起,领着众家出来观看。
只见张士诚驻军的山上火光四起,到处都是厮杀声,惨叫声,张士诚的部下四散败逃,很多士兵被杀死在睡梦里,火光冲天之中,隐约看见张士诚的黄罗伞盖在众将的护卫下,往山下逃去。
朱元璋惊疑不定,怕是张士诚的军师又用诡计,引自己出战,就下令按兵不动。等到天色微明,战斗已经结束,营前来了一彪明军,为首的正是刘伯温和大将朱亮祖!
刘伯温和大将朱亮祖急匆匆赶到朱元璋大营前,滚鞍下马,进了大营,跪拜朱元璋!刘伯温喊道:“陛下勿惊,臣刘伯温救驾来迟,乞陛下恕罪!”
朱元璋喜出望外,连忙扶起二人,问道:“你二人怎会得知朕被困此地?速速平身,起来说话。”
朱亮祖手指刘伯温,笑道:“陛下,多亏了军师妙计,杀退张士诚,否则我还不知道陛下被围呢!”
朱元璋大喜,一手拉着朱亮祖,一手拉着刘伯温,进中军大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