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九三五章 刘伯温几次辞官 朱元璋礼请出仕

作者:翩然一鹤 | 发布时间 | 2020-04-09 | 字数:4475

刘伯温连破奇案,又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

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犯科之人,更是不避强权,一查到底,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们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替他辩护,才免于灾祸。

后来豪绅地主们不住地往上面告状,捏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恰好上级镇抚司又换了新官,由汉人换成了蒙古人,不懂得尊重文人,竟然派人调查刘伯温!查下来刘伯温的罪名不成立,但镇抚司还是训斥了刘伯温一顿,刘伯温气愤填膺!

直到有一日,豪绅地主们买通了一个蒙古族千户(正五品,又称达鲁花赤),把刘伯温召去,不问情由狠狠地辱骂了一顿,还扬言要上报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刘伯温忍无可忍,挂印辞官,返回青田故里。

高安县百姓惊闻噩耗,刘伯温已经走远了,百姓们恸哭一场,纷纷联名上书官府,为刘伯温鸣冤。

父母得知刘伯温回来,父亲不悦,怪他不能做到大丈夫能屈能伸,母亲却高兴不已,张罗着给刘伯温娶妻富氏,二人十分恩爱,夫唱妇随,羡煞旁人。

刘伯温悠游林泉,广交有识之士为友,诗词唱和,夫妻和谐,反而过得十分惬意!

此刻朝局发生了剧变,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哥哥妥懽帖睦尔流放到广西静江(今桂林)。后来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六月八日即位于上都,史称元顺帝。

元顺帝继位初期,是个好皇帝,他勤于政事,任用贤相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元朝积弊已久,蒙古人高高在上,许多无德无能之辈位居高官,汉人受到排挤,大多辞官不干!

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刘伯温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浙江行省考试官。刘伯温本不愿出仕,但父亲一再苦劝,只好赴任。

刘伯温忠于职守,关心民瘼,看不惯腐败的官员,因检举监察御史失职,却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愤而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与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倒也快活。

这时候,本来奋发有为的元顺帝开始昏聩起来,在几个印度和尚和西藏喇嘛的鼓动挑拨下,元顺帝居然迷恋上了一种叫做“演揲儿法”的气功修炼方法。所谓演揲儿在汉语语意中有“大喜乐”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男女双修气功,其实是男女淫乱!

刘伯温听当地官员传言,元顺帝为修炼此功,专门建了个秘密法堂,叫“些郎兀该”。这法堂就在宣文阁旁,宣文阁是藏经史子集的地方,天下文人对此愤恨不已!

自古上行下效,元顺帝如此荒唐,大臣们纷纷效仿,无心政务,淫秽不堪!或男女裸居,或君臣共被。“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止,丑声秽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

不仅元顺帝练此邪功,元顺帝的娘舅、弟弟八郎,还有元朝的一些大臣都加入了其中。而且为了修炼此功,他们专门以高丽姬妾为耳目,到处寻找贵族家的命妇以及民间的良家妇女,为修此功添油加醋。修炼方式方法五花八门,丑不堪言,却冒充是佛教密宗的修法,还创造出了“十六天魔舞”!

在几个和尚和喇嘛的蛊惑下,日渐荒淫的元顺帝已经深陷其中,各地官员趁机大肆捞钱,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加上多地歉收,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

至正八年,刘伯温结束在丹徒两年的半隐居生活,他来到杭州定居。这时原配富氏不幸染病而亡,刘伯温经朋友介绍,娶了继室陈氏,还生下了长子刘琏。杭州远离元朝都城大都,天高皇帝远,没有权臣倾轧,且山清水秀,文风极盛,地方官员尊重文人,刘伯温逗逗儿子,会会文友,十分惬意。

刘伯温广交朋友,既有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

刘伯温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元朝却更加吏治腐败,各地官员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二十倍!

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加上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纷纷揭竿而起。

义军首先在黄河附近举事,因为黄河连决三次口,无数房屋被淹,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只好造反!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正十一年,元朝征发十五万民夫修治黄河,并派兵两万沿河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舞弊,克扣民工的饭钱,致使民工干重活还吃不饱,挨饿受冻,群情激愤。

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自称红巾军。

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宣称:只要明王出世、弥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有力吸引了广大民夫,从者如流,很快朝廷震动!

其实乱象早已四起,早在泰定二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起义,提出了“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至元三年,又有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称“定光佛出世”。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举弥勒小旗”。

至元四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五千余人,“背心皆书佛字”。到了至正初, 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

举行起义的农民多是汉人、南人,因此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南人更加仇视。元丞相伯颜等人提出了要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的主张,同时又重申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并且下令北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等。这些禁令的实施,更激发了反抗的火焰。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各种各样的民谣到处传播。刘福通以“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为号召。当时有人说:“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儿红,南人来做主人翁”。

韩山童出身于白莲教世家,从祖辈开始就秘密组织活动,意图恢复汉族王朝统治。至正十一年,韩山童等事前在黄河底埋下一石人,民工在施工时挖出石人,果然因为挑动黄河,天下造反,元末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

朝廷震动,急忙调兵谴将镇压,因为事机泄露,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子韩林儿逃至武安,刘福通冲出包围后,重新组织起义力量,一举占领了颍州,又攻下朱皋,在朱皋开仓赈济贫民,从者数十万!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黄河长江两淮之间,民众纷纷响应,到处树起起义的旗帜。

至正十一年爆发的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颍州,领袖是韩山童,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袖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

刘伯温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心系天下,一直注意观察局势的变化,看谁将来可以一统天下。

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伯温洞察先机,已经带着家人回到故乡青田。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因为四处镇压义军,官员不够用,起用刘伯温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官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是方国珍部。

方国珍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白如瓠,力赛奔马。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兄弟五人,以此为生。方国珍此人反复无常,几次杀败元军,又几次投降,为朝廷卖命转而攻击义军,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伯温认为方氏兄弟是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却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伯温擅作威福。

刘伯温一怒之下辞官还乡,以表对元朝腐败昏聩之不满。至正十四年,元顺帝听信奸臣谗言,把贤相脱脱解职,脱脱统率的白万大军群龙无首,一时四散,很多人都投入红巾军,刘福通的声势日盛!

至正十五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大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奉韩林儿为帝!

刘伯温身居乡野,心系天下,静观各路义军,一个叫朱元璋的将领渐渐进入刘伯温的视野。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至正十二年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至正十四年,他奉命南略定远,招降驴牌寨壮丁三千人,又夜袭元军于横涧山,收精兵两万, 随即进占滁州。至正十五年,朱元璋进兵和阳,渡江攻下太平、溧水、溧阳等地。这时,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他接受了韩林儿的官职、封号,军队皆以红巾裹头 。朱元璋军纪严明,又知人善任,文士如冯国胜、李善长等都与刘伯温熟识。

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主簿蔡元刚为使,去招降方国珍。方国珍与属下商量说:“朱元璋号令严明,连战连胜,士气正旺,恐怕不能与他对抗。况且我们的敌人,西有吴,南有闽地的元军虎视眈眈,不如暂且表示顺从,归顺朱元璋,借此作为声援以观其变。”属下纷纷同意,于是方国珍派使者给朱元璋送信,并奉献黄金五十斤,白金五十斤,有花纹的丝织品一百匹。

朱元璋收下礼物,派镇抚孙养浩回访,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作为人质。朱元璋没接受人质,而且给予厚赐,将他送回;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拜方国珍为福建省平章事,其弟方国瑛为参知政事,方国珉为枢密分院佥事。方国珍名义上奉献三郡,实则心存二心,待夏煜到后,他诈称有病,自言年老不能称职,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诰命。

朱元璋觉察到这种情况,便写信告诫方国珍说:“我开始认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这才命你专制一方。你却居心叵测,想探听我的虚实便派你儿子来,想推却所封官爵则自称年老有病。历来聪明者可转败为功,贤能者可因祸得福,你好好想想吧。”当时方国珍年年修造海船,为元朝漕运张士诚的十多万石粟到京城,元朝因此多次提升方国珍,直到命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管庆元,方国珍也受之如故;而对朱元璋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分明绝无依附之意,收到朱元璋的信,竟然不打开看!

朱元璋又写信劝说道:“福基于至诚之心,祸生于反复无常,隗嚣、公孙述两人就可作为前车之鉴。大军一出,就不再是用空话可以解救的了。”方国珍技穷了,又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来谢罪,并进献一匹鞍上饰有黄金宝物的马,朱元璋又没有接受。

当红巾军正在和元军主力进行艰苦斗争的时候,朱元璋开始独树一帜,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勇猛善战的常遇春、胡大海都来投奔他。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从红巾军各部中脱颖而出,引起刘伯温的关注。

朱元璋攻下应天后,以应天为根本,不断向外扩充其势力。这时,在他北面是韩林儿、刘福通部,西面是徐寿辉部,东面是张士诚部,惟有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驻守的元兵势力较弱。于是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分别攻占宁国、徽州、池州等地,第二年又亲自率兵攻克婺州。至正十九年继续攻占衢州、处州,皖南以及浙东的东南部地区,势力日益壮大。地盘扩展后,朱元璋野心勃勃,一心一意要逐鹿中原,但是苦于勇将不缺,缺乏坐筹帷幄的军师。

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大肆网罗人才,罗致了宋濂、叶琛、章溢等人,这些人一致向朱元璋举荐刘伯温,于是朱元璋派人送来礼物和书信,请刘伯温出仕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