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隋朝风云> 章节目录> 第084章 太子失宠
第084章 太子失宠
众所周知,隋文帝、独孤皇后二人堪称古代恩爱夫妇之典范,隋文帝用情专一,对独孤皇后敬畏有加,独孤皇后在世时,杨坚恪守一夫一妻制,五子五女皆为独孤皇后所生。
杨坚曾神色从容地对群臣说道:“前代帝王,多宠溺姬妾,故而生出废立太子之事端。朕身旁无侍妾,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哪像前代君王爱妾众多,嫡子、庶子你争我夺,此乃亡国之道也!”
隋文帝不曾想到,面对巨大的皇权诱惑,再浓的亲情亦不堪一击。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虽然治国有法,而未必治家有方。在治家方面,杨坚最受后人诟病的莫过于废黜太子杨勇而改立杨广,还有对第三子杨俊无情,以及幽禁第四子杨秀。
开皇元年,二月十三日,杨坚受禅称帝,三日后,册立嫡长子杨勇为皇太子,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册封典礼,并宣告朝野,大赦天下。为
二月乙亥(二十五日),隋文帝为新王朝任命宰相三公,接着拜观国公田仁恭为太子太师,武德郡公柳敏为太子太保,济南郡公孙恕为太子少傅,开府苏威为太子少保,后来又拜李纲为太子洗马,这些人统称“东宫属官”,皆为当时的名臣谋士,以敦促皇太子杨勇成材。
同时,为了锻炼杨勇的执政能力,杨坚规定:“军国政事及尚书所奏死罪以下政务,皆令杨勇参与决断。”隋文帝对新任太子寄予厚望,杨勇亦不负众望,在父皇身边协助处理内外军政事务,时政不便之处,杨勇多所损益,并直言劝谏,隋文帝往往采纳。杨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杨勇以后能撑起大隋江山的万年基业。
杨勇容貌俊美,勤奋好学,通达词赋之道,生性宽厚仁慈,温和厚道。在他结交的宾客朋友中,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皆为当时的文人雅客。北方文士魏澹深得杨勇礼遇,隋文帝任命他为太子舍人。
太子杨勇与其二弟、晋王杨广一样崇尚南方庾信诗体,亦纡尊降贵大力罗致天下人才,盛征天下才学之士,南北著名学者文士都被征召到东宫,一时间人才济济。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背景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原则),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因此,在封建社会,作为嫡长子为皇太子深得人心,颇受朝野瞩目,无论这样的皇太子为人贤明抑或蠢笨,只要不犯下大过错,天下臣民都不会抛弃他。然而,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最主要就是皇权与储权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就是皇太子的储君权位对皇帝的皇权产生的威胁,历朝历代比比皆是,杨坚与杨勇也不例外,他们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稍微有人或事推波助澜,其矛盾就愈发尖锐。
大隋开创之初,杨坚万事亲躬,日理万机,不分昼夜,乃至吏治得失,民间疾苦等,时时留意,处处关心。可以这么说,杨坚在大事方面不放权,小事也不忘抓,却想让太子早日管事。有这样一位皇帝老子,做皇太子实非易事。
开皇六年(586年),三月己未(初八),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求隋文帝自己做太上皇,而传位于皇太子。
高德上书奉劝杨坚禅位于太子杨勇,这一做法在当时并不罕见,如北齐后主高纬,在国都邺城被北周攻破后,仓皇传位于皇太子高恒。北周宣帝宇文赟,为了追求安逸享受,而传位于皇太子宇文阐。
上书人高德来自洛阳,而太子杨勇曾经出镇过洛阳,因此,隋文帝内心不快,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于是他下诏称:“朕承天受命,抚育苍生,早晚孜孜不倦,不敢稍有懈怠,犹恐未能尽职尽责。岂能效法近代帝王,不遵古训,传位于太子,自求安乐逍遥哉!”
由此可知,杨勇在当时很有储君权势,而杨坚态度鲜明:“只要朕还活着,一息尚存,决不会传皇位于太子!”杨坚性格深沉,猜疑心极重,有了这场不了了之的小闹剧,他开始对太子杨勇心生猜忌,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太子故意如此安排的。
其实,在治国治军的理念方面,不同于隋文帝的雷厉风行,杨勇持重守成,注重文治,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为人儒雅随和,对弟弟们毫无恶意陷害之举,可以说是一个好兄长及合格的皇位继承人,若是当年杨勇能顺利继位,或许能成为守成之君。然而,历史不容假设!
在隋朝平陈之后,天下一统,议论者皆以为将致太平盛世,但也冒出过不同的声音。
齐郡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房彦谦,私下对亲友赵郡人李少通说道:“主上为人刻薄,生性善妒,不纳谏争,在朝唯行苛酷之政,未施弘大之体。而太子文弱,诸弟位高权重,权倾一方。如今天下虽然安定,方忧危乱不远矣。”
李少通却不以为然。后来,到了隋文帝仁寿、隋炀帝大业年间,房彦谦所言一一应验。这个房彦谦,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善写文章,工于草隶,先后在北齐、北周、隋朝三朝为官。房彦谦有个独生子房玄龄,被唐太宗赞为开国第一功臣,成为唐朝初年的著名宰相。
作者此前曾经写过,某一日,隋文帝见太子杨勇身穿名贵蜀铠,镶嵌金边,用料做工极为考究。崇尚节俭的杨坚颇为不悦,唯恐太子染上奢侈之风,日后将不可收拾,以致毁了大隋基业,就严肃告诫道:“朕听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你身为储君,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
杨坚语重心长,杨勇却漫不经心,毫不在意,心想:“我贵为皇太子,穿镶金铠甲算得了什么,父皇何必大惊小怪!”
接着,隋文帝命人抬来旧箱子,里面装着自己的几件旧衣服和一把短刀,他把旧衣服和短刀赐给太子,再次敦敦告诫道:“这些是父皇昔日的衣服,都赐予你,你要常常取出观看,用以自我警戒。这把短刀,是你祖父传下来的,一并赏赐,你若存忆从前之事,应知父皇用心之良苦。”
“今日父皇所赐之物,儿臣定会时常观瞻,追忆往昔艰辛岁月,牢记大隋江山得之不易,守之更难!”杨勇唯唯诺诺道,内心则不以为然,他出身勋贵,自幼优容富贵惯了,如今当了皇太子,偶尔难免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对父皇阳奉阴违。
再加上杨勇生性率意任情,从不矫饰自己的言行举止,明知自己的许多行为不讨父皇母后欢心,但是依然我行我素、直来直去,与其父母格格不入。
蜀铠事件刚过不久,就到了那年的冬至节,朝廷百官前往东宫朝见太子,杨勇又不加回避,特意换上太子法服,盛张乐舞接受朝贺,歌舞之声传于宫外。隋文帝闻讯而不悦,传召朝臣发问道:“近日冬至节,朕听闻内外百官相率朝见东宫,是何礼也?”
“于东宫只能称‘贺’,不能用‘朝见’,唯有对皇帝采用‘朝见’。”其他大臣噤若寒蝉,唯独太常少卿辛亶如此对答道。
“改节称贺(即季节更换,登门称贺),素日亲厚者三四十人,酌情各去即可。何以有司征召,群臣迤逦而至,一时普集。太子身穿法服,设乐招待众臣?东宫如此行为,大违礼制!”杨坚极为不满,认为杨勇目无君父。
于是,隋文帝下诏曰:“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
隋文帝明令禁止臣子以朝见礼去见太子,禁止一切不合礼制的朝贺,规定太子受贺时西面而坐,唯独东宫臣子称庆,朝廷公卿不得集聚东宫。自此以后,隋文帝杨坚对太子杨勇的恩宠日益消减,渐生猜忌隔阂,而且,杨坚重新审视太子杨勇的储君地位和权力,并有意识地做出调整。
杨坚下令挑选侍卫官,借机调走杨勇身旁那些年轻有力的侍卫,选到自己身边宿卫。为此,全力支持太子的宰相高颎上奏称:“若陛下尽取强者,臣恐东宫宿卫太弱。”
“朕时常东奔西走,宿卫须得勇武刚毅之人。太子修身养德于东宫,左右何须强壮武士?依卿所言,朕之安危尚不及太子乎?”隋文帝勃然变色道。
“陛下乃天下万民之主,自然非太子可比,臣并无此意,望陛下明察!”高颎谢罪道。
“重兵宿卫东宫,流弊极大,不合时宜,甚非我意。依朕之意,东宫宿卫由皇宫侍卫兼任,或可轮流值班,不分彼此,岂非好事?朕熟悉前代做法,卿无须因循守旧。”
高颎见隋文帝态度坚决,也就不敢再多言。然而,由于杨勇有个女儿封为大宁公主,下嫁高颎之子高表仁为妻;而杨勇又纳高颎之女为良娣(皇太子姬妾的称号,位在妃下),高良娣为太子生育二子,即安平王杨嶷和襄城王杨恪。
由于高颎与太子家有姻亲关系,隋文帝怀疑高颎有私心,所以才帮太子说好话,从此开始防范杨勇和高颎二人。
【小剧场】
杨坚态度鲜明:“只要朕还活着,一息尚存,决不会传皇位于太子!”
“想劝朕提前退位当太上皇,真是想得美!朕的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被其次子李世民逼宫做了太上皇,从此不理政事,如同被软禁,朕可不想像他那样!”杨坚自言自语,思索片刻后神情大变,“等一下!当了太上皇的李渊,终日无所事事,只能在身体上放飞自我,最大限度地开发了繁殖潜能,居然又和众多妃嫔们造出几十个子女,想到这一点,关于做太上皇一事,朕是不是需要再考虑考虑?”
“你已经没有机会了!诸位需谨记,机会,时间,还有说出的话,都会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君淡定地旁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