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隋朝风云> 章节目录> 第083章 扫墓望丧
第083章 扫墓望丧
在上一章作者列举了两名酷吏,不过,隋朝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酷吏,非燕荣莫属。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父亲燕偘(kǎn),北周大将军。燕荣生性刚强严厉,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追随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隋文帝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跟随河间王杨弘攻打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升为青州总管。
酷吏燕荣的鼎鼎大名是在青州传开的。他初到青州,就选拔强悍力者充当掌刑衙役,这帮五大三粗的汉子在青州境内四处巡查,凡有官吏百姓过境青州,必严加盘问。遇到稍有鸡鸣狗盗、作奸犯科者,不分青红皂白一番痛打,直打得皮开肉绽露出白骨为止。这样一来,坏人盗贼绝迹,青州境内平静无事。其他州县的人行经青州地界时,畏惧燕荣如同害怕仇敌,无不胆战心惊,不敢在青州休息停留。
自从燕荣在青州上任后,青州安然无事,成为隋朝最安宁的地方。隋朝初期,受南北朝这一特殊时期的影响,地方豪门往往不守法纪,而燕荣雷厉风行,令行禁止,隋文帝大为赞赏。一次,燕荣入朝觐见皇帝,杨坚特意慰劳勉励道:“卿治理青州有方,宜向其他总管、刺史传授治理之道”。
“承蒙陛下谬赞,臣深感荣幸。”燕荣说着,又奏请道,“臣母亲年迈,请陛下准许臣每岁入朝,顺便问候母亲。”
“卿竭尽劳苦,报效国家,又不忘尽孝,朕岂有不允之理?”隋文帝许之。
等到燕荣向隋文帝辞行的时候,杨坚又赐宴于内殿,还下诏命令王公大臣作诗为他饯行。其实,杨坚日理万机,并不知晓燕荣的治理手段,却将其树立为百官效仿的榜样。
隋朝伐陈之役,隋文帝又任命燕荣为行军总管,率水军从东莱出发,沿着海岸南下直入太湖,攻取吴郡。攻破丹阳以后,吴人共同推举西梁宗室萧瓛为国主,于晋陵阻挡隋军,萧瓛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穷追不舍,萧瓛败走,为燕荣所擒获,晋陵、会稽一带悉数平定。燕荣因军功出任检校扬州总管。不久,又征召入朝为右武候将军。
其后,突厥侵犯隋朝边境,朝廷以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以备突厥,却遭母丧而离职。第二年,隋文帝认为燕荣治理青州卓有成效,而幽州的军事地位颇为重要,加上族群复杂,不易治理,故而再度起用他为幽州总管。
一到幽州,地方官吏前去拜见燕荣。众人早就听闻他性情严厉残暴,如今见他容貌威严,无不惶惧到举止失措。
燕荣的酷刑如果仅限于惩治为非作歹的恶人,倒也情有可原,无可厚非。可是他使用酷刑时往往得意忘形,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把酷刑视作治民的法宝。
出自幽州的范阳卢氏,世世代代为著姓大族,燕荣却招募许多卢氏族人充当小吏士卒,毫无顾忌地随意凌辱他们。即使左右随从稍有差池,燕荣就命人鞭打他们,动不动就是上千鞭子,挨打的人流血满地,燕荣依然饮啖自若、谈笑风生。
有一次,燕荣外出巡视,在路边见到一种带刺的荆棘,他眼前一亮,便让身边的随从取来。那个随从好不容易摘取到几条荆棘,并用淌血的双手恭敬献上。
“依我看来,用这荆棘条打人,最适合不过了。”燕荣一边抚摸着荆条,一边微笑道。
“大人高见!您看这荆棘条,长得多像带刺的鞭子呀!”随从连忙恭维道。
“不妨先抽你几鞭,试试这荆条的威力如何?”燕荣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请大人饶恕小人吧!小人并无半点过错呀!”那随从吓个半死,颤颤巍巍地求情道。
随从话音刚落,燕荣就挥舞起荆棘条,在随从身上狠狠地抽打数下,还冷笑道:“今日你挨这几鞭子,我先帮你记着。今后你若有罪,可以饶恕你。”
后来,那个白白挨打的随从果然犯了小过错,燕荣又要抽打他。随从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前些日子小人挨打,大人许诺今后有罪可以饶恕我。”
“上回你无过尚且挨打,这次真有过错,岂能饶你!”燕荣怒骂道,下手比上次更狠更疼了,一直打到随从血肉模糊。
燕荣每次巡视幽州境内,听闻哪个官吏或百姓家的妻子女儿有美色,就住在那人家中,肆意奸淫他人的妻女,众人只是敢怒不敢言。燕荣贪婪暴虐,蛮横放纵,日甚一日,恶名远扬,天下闻名。
开皇二十年(600年),观州总管长史元弘嗣被朝廷改任为幽州总管长史,充当燕荣的幕僚。然而,元弘嗣惧怕为燕荣所辱,或遭其毒打,固辞不受官,死活不肯赴任。
隋文帝知道后,特意为燕荣下敕书:“元弘嗣若犯下鞭笞十次以上之罪过,皆须禀奏朕躬。”有了当今皇帝这道圣旨,元弘嗣这才心惊肉跳地赶到幽州。
杨坚本意希望燕荣、元弘嗣二人能好好相处,却事与愿违,燕荣认为元弘嗣以皇帝命令要挟自己,气愤地咬牙切齿道:“竖子何敢戏弄我!”
皇帝既然下圣旨了,不得不奉命行事。不过,燕荣却有燕荣的法子,他派遣元弘嗣管理粮仓,监管百姓缴纳粮食,若是发现一点谷糠或一颗秕子,就对元弘嗣加以处罚。虽然每次鞭打决不会超过十下,然而一日之中,打个两三次却是常事。这样过了一年,燕荣把元弘嗣折磨得够呛,二人间的怨恨嫌隙日积月累,元弘嗣并不服气。后来,燕荣还不解恨,索性找个借口,将元弘嗣逮捕入狱,还下令断绝其粮食,欲活活饿死他。
元弘嗣接连几日不得进食,饿得实在受不了,只好抽出衣服里的绵絮,就着冷水吞咽到肚子里充饥。元弘嗣的妻子得知丈夫在狱中忍饥挨饿,早已是奄奄一息,便冒着风险进京告状称冤。
隋文帝大为震惊,派遣考功侍郎刘士龙急忙赶赴幽州查办。在刘士龙的连番审问下,燕荣暴虐残酷,又贪污受贿,名声败坏,还滥用刑法,铁证如山。杨坚下令将燕荣征还京师,赐死于家中。
燕荣这个由隋文帝一手树立起来的能干刺史的“榜样”,却肆意妄为,最终咎由自取,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就连杨坚自己也始料未及。
据京城百姓传说,在燕荣自尽身亡之前,燕荣家无缘无故从地里生出许多蛆,爬满了他家的寝室。没过多久,燕荣果然在生出蛆的地方一命归西。这个传说未必可信,却说明在百姓心中,燕荣不死,天理难容!
燕荣被皇帝赐死,自然是大快人心。然而,幽州百姓并未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这就不得不谈谈新任幽州总管元弘嗣,此人为河南洛阳人,乃是北魏宗室子弟。祖父元刚,北魏渔阳王。父亲元经,北周渔阳郡公。元弘嗣少年时袭父爵,十八岁为左亲卫。
开皇九年(589年),元弘嗣追随晋王杨广平陈朝,以功授上仪同。开皇十四年,元弘嗣任观州总管长史,对属下异常严厉,吏人多有怨言。
元弘嗣转任幽州总管长史,后来,燕荣被隋文帝赐死后,元弘嗣接替燕荣担任幽州总管。有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亦同于民间俚语:“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元弘嗣为政,比起燕荣的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次审讯囚徒,多用醋灌入犯人鼻中,或摧残其下身,手段极其残忍。囚犯不敢有任何隐情,以致奸伪屏息。元弘嗣顺理成章地成为隋朝史上有名的酷吏。
仁寿末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授元弘嗣为木工监,负责营建东都洛阳。大业初期,隋炀帝有攻取辽东之意,遣派元弘嗣前往东莱海口监造战船。其间,元弘嗣尽施暴政,未得善终,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在《隋书•酷吏传》中,史臣曰:“御之良者,不在于烦策,政之善者,无取于严刑。……呜呼!后来之士,立身从政,纵不能为子高门以待封,其可令母扫墓而望丧乎?”
古人常说:“积善余庆,积恶余殃。”有人高门待封,有人扫墓望丧,岂非善恶的报应吗?
成语“扫墓望丧”,意为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指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讲的是西汉时期,酷吏严延年升迁为河南太守后,其母亲从东海郡来,准备和儿子一起过腊节。到了洛阳,正好遇见奏报行决犯人。母亲大惊失色道:“我不愿在老年时见到壮年儿子受刑被杀戮!我走了!离开你回东海,为你扫除墓地,等待你的丧期!”
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真失势,因为执法严残暴,遭人弹劾举报,以诽谤朝政之罪,于闹市处以死刑。
【小剧场】
元弘嗣从奴才翻身做了主人,竟然比旧主人还要凶狠残暴,还真应了鲁迅曾经说过的话:
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号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
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鲁迅:“这两句话还真是我说的,第一句出自《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第二句可见《南腔北调集•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