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隋朝风云> 章节目录> 第075章 建仁寿宫

选择阅读主题:

第075章 建仁寿宫

作者:汴梁杨精 | 发布时间 | 2019-08-30 | 字数:4135

见天下承平日久,向来以节俭著称的隋文帝也开始追求享乐。继隋朝初年营建大兴城之后,隋文帝期间的第二大工程就是修建仁寿宫,那是一座著名的避暑离宫。

开皇十三年(593年),正月壬戌(二十一日),隋文帝行幸岐州(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岐州位于“万迭青山但一川”的杜水之阳,处于京师大兴城西北方三百余里之外,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棱棱,松柏满布。

话说十年前,即开皇三年三月丙辰(十八日),隋文帝率领文武百官迁入新都大兴城。然而,每入夏季,皇城内烈日炎炎,酷热难耐,由于没有消暑避夏之地,杨坚深受其苦。

此番随行的王公大臣中,尚书右仆射杨素极其善于揣摩圣意,他向隋文帝进言道:“岐州依山傍水,山水宜人,风水极佳,实为消夏之佳境也。”

“朕曾听闻岐州适宜避暑,卿可曾亲自体验过?”杨坚笑问道。

“臣确实于盛夏来过这里。即使是三伏天,此处依然宛如春秋般凉爽,树木滴翠,清泉潺流。尤其到了夜间,风清月影,微风轻拂,幽静秀丽,是个歇夏的好去处。”

“果如卿所言,夏天时最适合来这里游玩消暑了。”杨坚满脸堆笑道。

“陛下圣明!”杨素煞有介事道,“依臣愚见,可于岐州营建避暑离宫,不知圣意如何?”

“朕虽早有此意,只因营建不易,又劳民伤财,唯恐百姓嗟怨。”

“天佑大隋,荡平天下,四海升平,国富民殷,此时正适宜营建宫室。陛下无须多虑。”杨素跪请道,“臣虽不才,愿毛遂自荐,为陛下监管营造工事。”

“朕已过天命之年,即便离宫建成,亦不知能享用多久?”隋文帝叹息道,他的神色有些伤感。现年五十三岁的杨坚不再年富力强,青丝中夹杂了许多银发。

“陛下春秋鼎盛,又勤民听政, 宵衣旰食,不免过于劳累。若能劳逸结合,定可益寿延年,享国日久!”杨素此言,显然正中隋文帝下怀。

“若朕令卿监管营造之事,卿举荐何人襄助?”杨坚问道。

“前莱州刺史宇文恺有巧思,曾为营造新都副监,却受兄长宇文忻牵连,至今赋闲于家,臣以为可拜为检校将作大匠。”所谓“检校”,隋朝及唐初加“检校”的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职位,相当于“代理”官职。“将作大匠”,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

“宇文恺规画的大兴城,甚合朕意,堪称最佳人选。”杨坚大喜过望道。

“臣再举荐一人,由封德彝出任土木监,陛下以为如何?”所谓“土木监”,掌管土木之事,因营建宫室而临时设置,并非常设之官。

“朕曾听说这个封德彝,可是卿亲自挑选的妹夫,可有此事?”隋文帝故意问道。

“确有其事。封德彝曾是臣的幕僚,如今是臣的堂妹夫。自古有言‘举贤不避亲’,臣以为封德彝可堪重任。”

“卿举贤任能,一心为国,朕岂有不允之理?”杨坚笑容可掬,“就依卿所奏,择日昭告天下。”

二月丙子,隋文帝下诏称为避大兴城酷暑,于岐州之北营建避暑离宫,命右仆射杨素为总监,宇文恺为检校将作大匠,记室参军封德彝为土木监,文林郎崔善为任督工。并诏令天下绘山川图以献。二月丁亥(十七日),隋文帝一行人自岐州返回大兴城。

检校将作大匠宇文恺,是这次营造避暑离宫的总工程师,负责工程的筹划和设计。开皇二年,宇文恺负责规划营建新都大兴城。开皇四年,隋文帝下诏兴建漕渠,令宇文恺率领水工凿渠,引渭水通黄河,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叫广通渠。渠成后,转运便利,关中富庶颇得益于此。

后来,宇文恺官拜莱州刺史,甚有能干之名。却因为兄长宇文忻谋反,宇文恺除名于家,许久不得任用。朝廷以为鲁班故道久绝不通行,令宇文恺修复。

此番幸得杨素推荐,宇文恺方能重出江湖,这一颗建筑巨星终于未被历史埋没。

这封德彝,本名封伦,字德彝,以字行于世,乃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封德彝年少时,其舅父卢思道常感叹道:“此子识略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开皇十年,江南叛乱,内史令杨素率军征讨,征辟封德彝为行军总管府记室参军。一日,杨素的战船漂泊在海上追击叛军,召见封德彝商议军事。封德彝却不慎失足落入海中,被人救起才得以免死。他更衣后便去见杨素,丝毫不提落水之事。

“公曾落水,为何不说?”杨素得知后问道。

“此乃私事,所以不敢说。”封德彝却如此回答道。杨素不由得惊叹称奇,深觉这人必将前程似锦,回京后就把堂妹杨氏嫁给他为妻。有了这层姻亲关系,二人好上加好。这时,杨素又引荐封德彝为土木监。

开皇十三年二月,杨素奉旨营建离宫,为了讨好隋文帝,他不遗余力,大兴土木,平山填谷,构筑宫殿,崇台累榭,华丽壮观,宛转相属。

为了这个浩大的工程,前后共督调投入数万人,且督工极为严急,服役丁夫死亡众多。因为昼夜赶工,疲劳不堪,不少人倒地身亡。杨素下令将死者尸体推入坑中,在上面覆盖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亡者数以万计。

避暑离宫从开皇十三年二月开始施工,至开皇十五年(595年)三月竣工,历时二年有余。隋文帝杨坚很喜欢这处行宫,将其命名为“仁寿宫”,取“尧舜行德,而民长寿”之美意,又取意有仁德而长寿,语出《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仁寿宫分为外城、内城,城墙周长一千八百步,东至庙沟口,西至北马坊河东岸,北至碧城山腰,南临杜水北岸。内城以天台山为中心,冠山抗殿,绝壑为池,分岩竦阙,跨水架楹。杜水南岸高筑土阶,阶上建阁,阁北筑廊至杜水,水上架桥直通宫内。

天台山极顶建有阔五间深三间的大殿,殿前南北走向的长廊,人字拱顶,迤延宛转。大殿前端有两阙,比例和谐。天台山东南角有大殿,呈东西走向,四周建有殿宇群。主要宫殿有大宝殿、丹霄殿、咸亨殿、御容殿、排云殿、梳妆楼等。屏山下又聚杜水成湖(时称西海)。

由于仁寿宫内水源困乏,故而从北马坊河谷,以轮汲水上碧城山,列水磨以供宫内使用。宫城内由西向东筑有地下水道,用石料衬砌,直通城外。

杨素督役严急,丁夫多人死亡,仁寿宫外经常传来鬼哭之声。仁寿宫建成后,隋文帝令高颎前去视察,高颎据实回奏称:“离宫颇为绮丽奢华,却大损人丁。”杨坚心中不悦。

仁寿宫落成不久,隋文帝亲临岐州,时值暑月,天气炎热,而死人遍布道路两旁,杨素提前命人集中焚烧处理。杨坚一路上不断听到民夫累死后被焚尸之事,甚为不悦。

三月丁亥(二十九日),隋文帝至仁寿宫,见宫殿规模宏大,奢侈华丽,便火冒三丈道:“杨素为不诚之臣矣!竭尽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朕结怨于天下!”

杨素闻言,惶恐无比,却计无所出,忧虑自己将因此而获罪,便向封德彝请教。

封德彝为人邪辟,多阴谋诡计,便安慰道:“公当无忧无虑,待皇后至此,必有降恩诏书。”

“果真如此?”杨素半信半疑道。

“公可如此如此……”封德彝向杨素耳语道。

于是,杨素于北门启奏独孤皇后称:“自古帝王皆有离宫别馆,如今天下太平,仅造此一宫,这般损费,并不足道。”

“卿言之有理,本宫将以此理晓谕圣上!”独孤皇后点头称是。

次日,隋文帝果然派人传召杨素,杨素忐忑不安,但进殿后见皇帝、皇后同坐一床榻,马上心安了。隋文帝尚未动怒,独狐皇后在旁边为杨素辨解道:“杨卿知吾夫妻年迈,无以悦目娱心,故而盛饰此宫,岂非孝顺?”

“臣对陛下和娘娘的孝心,日月可鉴!特意为陛下、娘娘兴建此离宫,供二圣颐养天年。”杨素正色说道。

“卿有赤子之心,当赏!传旨下去,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杨坚转怒为喜道。待隋文帝、独孤皇后入新宫游玩观赏后,不禁连连称赞杨素。

话说杨素返回后,连忙问封德彝道:“卿何以知之?”

“陛下生性节俭,故而初见宫殿奢华,必然发怒。然而,陛下向来很听皇后之言。”封德彝对答道,顿了顿又说道,“皇后是妇道人家,惟丽是好,皇后既然心悦,则皇帝必无顾虑,所以知耳。”

“揣摩之才,我不如你。”杨素赞叹佩服道。

杨素恃才自负,多凌侮众臣,唯独赞赏封德彝,常与他一起讨论天下事,畅谈终日,不知疲倦。一日,杨素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坐床感慨道:“封郎必能坐上我这个位子。”

封德彝在杨素在多次推荐下,擢升为内史舍人。而宇文恺因营建仁寿宫之功,拜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接着又任将作少监。

隋文帝曾在年末日暮时分登上仁寿殿,四周眺望原野,见宫外磷火弥漫,又听闻哭声。令左右前去观察,回报道:“陛下所见磷火,附近百姓称之为‘鬼火’。”

“为此等工役而死,又值年末,莫非死者魂魄思归吗?”隋文帝喃喃自语道,乃令洒酒宣敕,为亡灵做法事念咒语,自此磷火乃息。

后世的历史学家盛赞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节俭爱民,仁寿宫建成前一年,开皇十四年京师地震,关内诸州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只能以豆屑杂糠充饥,隋文帝见到灾民后泪流满面,自责不已,宣布不再饮酒吃肉,并坚持了将近一年。

同年八月辛未(初九),关中大旱,断粮缺食,百姓饥饿。隋文帝亲自率领灾民前往洛阳就食,以度过荒年,并下令将士不得驱赶百姓。男女老少参杂行进在禁卫和仪仗队伍之间,遇到扶老携幼的逃难者,隋文帝总是牵马让路,好言慰勉而去;到了艰险难行之处,遇见挑担负重的逃难者,就命令左右随从上前扶助。

隋文帝不愧为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但是,封建君主情系于民,无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修建仁寿宫便是一例。

这仁寿宫既非庙宇,也非庙堂,只是隋文帝的一座避暑离宫。入唐后,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修复扩建仁寿宫,其后改名为九成宫,又新建了禁苑、武库及宫寺等。

翌年,太宗皇帝来到九成宫避暑,在游览宫中台观之时,偶然发现一清泉,欣喜之余,下令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九成宫醴泉铭》,于贞观六年(632年)刻碑,成为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不幸的是,唐文宗李昂开成年间,九成宫毁于洪水。

【小剧场之一】

“公曾落水,为何不说?”杨素得知后问道。

“此乃私事,所以不敢说。”封德彝却如此回答道。杨素不由得惊叹称奇,深觉这人必将前程似锦,回京后就把堂妹杨氏嫁给他为妻。

隋朝其他适婚男青年高呼:“杨素大人,您还缺堂妹夫、表妹夫吗?我们这一大波人可都等着落水呢!”

【小剧场之二】

封德彝年少时,其舅父卢思道常感叹道:“此子识略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一日,杨素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坐床感慨道:“封郎必能坐上我这个位子。”

封德彝:“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看来这宰相之位我是势在必得的。”

这个封德彝善于谄媚逢迎,在隋炀帝时期受宠,隋炀帝遇害后,封德彝依附弑君的宇文化及,观望隋末形势后又投靠李渊,最终成为唐高祖、唐太宗期间的两朝宰相,还曾在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父子兄弟之间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堪称一位历史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