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隋朝风云> 章节目录> 第073章 启民来附
第073章 启民来附
且说开皇十八年春,突厥都蓝、达头可汗连兵攻隋,却大败而归。都蓝可汗不甘心,于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重振旗鼓,卷土重来。
突利可汗染干率先获悉,急忙上奏长孙晟,称都蓝正在制作攻城战具,欲攻打大同城(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
隋文帝又遣汉王杨谅为元帅,诏发六总管,并受汉王节度。其中,尚书左仆射高颎率将军王詧、上柱国赵仲卿出兵朔州道(今山西朔县),右仆射杨素率柱国李彻、韩僧寿出兵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上柱国燕荣出兵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分道出塞讨击突厥。
得知隋军来攻,都蓝可汗大惧,复与达头可汗同盟,引来达头大军,避开与隋军作战,合力掩袭突利可汗,双方大战于长城脚下。然而,由于隋军主帅杨谅并未亲临战阵,隋军亦未能赶来援助突利。
三位可汗之中,突利可汗兵力最弱,遭遇两强联手,最终兵败于塞下。都兰可汗尽杀其兄弟子侄。
突利可汗大败,部众逃散。突利与长孙晟仅率五个骑兵杀出重围,趁夜南逃,边走边整合残兵游勇。次日天明,已行走百余里,渡河进入蔚州(今山西灵丘县)境内,并收集数百名散骑。见追兵未至,突利传令士兵下马歇脚。
此时,摆在突利面前有两条路:第一条向北走,投奔突厥;第二条向南走,投靠隋朝。突利暗中思量道:“若投靠隋朝,人地两生,举目无亲。以前实力尚存,如今仅剩数百人,安义公主亦下落不明,这般穷鸟投怀,定会受窝囊气;若投奔突厥,同文同种,血浓于水,万事皆好商量。再说,我虽得罪了都蓝,与达头却是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达头或可收留我。”
于是,突利可汗与长孙晟商议道:“今兵败入朝,不过一介降人而已,大隋天子岂能对我以礼相待?达头虽来犯,我与他本无冤隙,若往投之,必有生路。”
“我大隋乃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向来以礼待人,可汗何须过虑。”长孙晟劝慰道,他知道突利已经怀有二心。长孙晟一直力促朝廷扶持突利,离强合弱、远交近攻也是他提出的战略。这时,他又怎能容许突利背叛隋朝,投靠达头呢?
长孙晟聪明机智,便暗中派随从进入伏远镇,(今山西大同西北),令镇中守军速举烽火。
“无贼入寇而举烽火,无异于烽火戏诸侯,必将劳师动众。”守军将领反对道。
“下官受长孙将军之托,一切后果皆由长孙将军承担,诸位不必担忧,只需点起四道烽火,按兵不动。”随从说道。
不久,伏远镇点起四道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突利可汗见四处烽火俱燃,便问长孙晟:“城上为何燃烽火?”
“伏远镇城高地远,必遥见有贼来犯。依照我国家之法,若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批贼人逼近则举四烽。如此看来,贼多而又近矣。”长孙晟面色淡定地欺骗道。
“贼多势众,依君之见,当为何人?”突利可汗大惧,汗如雨下,神色慌张地问道。
“可汗明知故问,既是大批贼人,不正是达头、都蓝率大军杀来了吗?”
“这可如何是好?”
“伏远镇兵多将广,且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可汗何不率众至伏远镇避祸?”长孙晟出谋划策道。
突利只得点头答应,并对其部众说道:“追兵已逼近,且可投城。”
一行人进入伏远镇,可就再也由不得突利做主了。长孙晟传令留下突利部落的达官贵人,以统领其部众,自己则带领突利可汗,驾乘驿马疾行,于四月入朝。
然而,就在突利可汗抵达大兴城皇宫大殿时,恰巧都蓝可汗的使者因头特勤也在那里。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隋文帝见状调解道:“都蓝、突利本是兄弟,因何事起风波?你们二人各抒己见,相互对质辩白,朕来主持公道。”
突利可汗心眼耿直,便据实讲述前后经过,因头特勤理屈词穷。隋文帝见突利可汗有理,更加厚待他。此事传到突厥,都蓝可汗的弟弟都速六因内部矛盾而抛妻弃子,前来归附隋朝,隋文帝大喜过望,赐大量宝物,以示嘉慰。杨坚进授长孙晟为左勋卫骠骑将军,持节护突厥。
隋文帝为了嘉奖都速六,敕令突利可汗与都速六玩樗蒲(chū pú,出现于汉末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稍稍输一些财物,以宽慰其心,使他们真心归顺。
长孙晟派遣突厥投诚者窥探都蓝可汗,知其牙帐内屡有灾变,夜见赤虹,光照数百里,天狗陨落,雨血三日,流星坠其营内,有声如雷。都蓝可汗每夜惊醒,并自言自语地大喊道“隋师将至”。收到突厥探子奏报,长孙晟请求出兵讨伐突厥。
同年六月,突厥达头、都蓝可汗侵犯边塞,高烦、杨素率军于塞外激战,隋军出动全部精兵,其中行军总管段文振在沃野遭遇达头可汗,大破达头兵众。
另一路,高颎任赵仲卿为前锋,率兵三千人,进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与突厥相遇,两军连战七日,突厥溃败而逃。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今内蒙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牲畜一万多头。
这时,都兰可汗亲率部众赶来,将隋军团团包围,进行反扑。赵仲卿将兵士列成方阵,四面拒战,苦苦坚守五日后,高颎率领大军赶到,合击突厥,都兰可汗败逃。高颎率军追过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今内蒙大青山)七百余里。
在高颎出白道,谋取入大漠时,曾遣使向朝廷请兵。然而,有近臣因此言高颎欲谋反,杨坚对此一言不发,未有所答。
不久,高颎破贼凯旋,杨素亦大败突厥。达头可汗负伤而逃,其众死伤不可胜数。
十月甲午(初二),隋文帝册封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这一封号的含义是“意智健”,意为聪明、睿智、勇健。从此之后,突利可汗变成启民可汗,成为隋朝承认的唯一合法可汗。
随后,杨坚赐射于武安殿,选善射者十二人,分为两队。
“臣因长孙大使得见天子,今日赐射,愿入其对。”启民可汗说道。文帝许之。启民可汗分给长孙晟六支箭,发发皆中,启民可汗一队获胜。
时有群鸟飞过,隋文帝对长孙晟说道:“公善弹,为朕取之。”结果十发俱中,鸟应弹丸而落。是日,百官得赏,以长孙晟获赐居多。
不久,隋文帝遣长孙晟领五万人,于朔州西北修筑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让启民可汗居住,令其招抚突厥其它部落。
因安义公主死于战乱,杨坚又册封另一位宗室之女为义成公主,下嫁启民可汗为妻。突厥归附启民可汗者甚众,多达一万余家,隋文帝令赵仲卿将他们安置在恒安。朝廷顾虑达头可汗掩袭启民可汗,令赵仲卿屯兵二万以备之。代州总管韩洪、永康公李药王、蔚州刺史刘隆等领步骑一万人镇守恒安。
李景与上明公杨纪送义成公主护送义成公主到突厥和亲,行至恒安,遇突厥达头可汗来寇。代州总管韩洪被达头击败,李景率数百人前往救援。力战三日,杀敌甚众,赐物三千段,授韩州刺史。然而,李景以服侍汉王为由推辞,并未就职。
在隋朝支持下,归降启民的突厥人越来越多。但是,都蓝可汗仍侵掠不休,启民势弱,抵挡不住,终日不得安宁。
长孙晟又上奏道:“启民部落归者既众,虽在长城之内,犹被都蓝抄略,往来辛苦,不得宁居。请将启民迁徙五原,以河为固,于夏、胜两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令处其内,任情放牧,免于抄略,人必自安。”隋文帝一并从之。
于是,启民可汗率部南渡黄河,夏州、胜州之间,尽为启民可汗畜牧之地。隋朝发动民力,在河套地区黄河南面四百里处,自东至西挖掘挖掘深堑,深堑长达数百里,东西两头与黄河相连,以河与堑作为防御工事,保护启民的部落。
启民可汗上表谢恩道:“臣既蒙竖立,复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
未久,隋文帝遣越国公杨素出兵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兵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兵燕州,大将军姚辩出兵河州,合击都蓝可汗。然而,隋师尚未出塞,十二月乙未(初四),都蓝可汗为其麾下所杀,其部落大乱。
得知都蓝可汗死讯,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统领东西突厥全境,力图兼并突厥汗国,继续与大隋为敌,不断南下侵扰边境。不过,突厥内部早已分崩离析,其势力已是强弩之末。
长孙晟乘机奏请道:“今王师临境,屡战有功,突厥部众离心,其主被杀,乘此机会招诱,必并来降,请遣启民部下分头招慰。”隋文帝许之,都兰部落果然尽来归附。
【小剧场】
各位看官有没有发现,突厥可汗的名号总是变来变去的,尔伏可汗改称沙钵略可汗,突利可汗变成启民可汗,达头可汗改为步迦可汗,处罗侯号叶护可汗,又号莫何可汗。
阿史那染干的名号全称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比较恭顺的草原统治者之一。作者总觉得他的全称“真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