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成立组织
关于建造“悬浮农庄”的想法,下面基本意见一致以后,镇上正式给区上写了一个申请报告,区里领导也很重视,于是召集一次专门会议来研究这个问题。
丁峰邀请郑明贤和章伯同一起参加了会议,区和镇领导,清水湾和赵村的村干部都到了。本来这是一个改变环境保证城市生活水源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好事情,可是因为种种利益关系的原因一直没有解决。这次大家能坐在一起,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清水湾的村民搬到山外平地以后,既解决了房屋问题还可以用房子下面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这样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他们才愿意将清水湾以后的旅游生意和赵村共同经营。赵村现在也同意这个方案,虽然他们让出了一部分土地,可是又有了旅游收入的补偿,所以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清水湾村36户村民,全部迁入山外的平地,由赵村划拨20亩土地安排迁入的村民建房;清水湾村民搬迁之后,由清水湾和赵村共同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建两处大型的农家乐设施,双方各占50%的股份共同经营。
至此,困扰多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当地政府自然全力支持这种合作,并且答应向上级申请资金帮助这个项目早日完成。
会议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悬浮农庄”如何跟丁峰合作建造的问题。大家议论说丁峰以个人的名义来合作可能不方便,应该成立一个什么机构和组织,这样才比较合适一些。虽然丁峰一开始就向王村长他们讲了自己是无偿帮助他们建造,可是听了大家的建议还是有道理。郑明贤也告诉他为了长远的事业着想,这也是必须作的事情,所以会上丁峰明确表示将尽快成立一个合法的组织,然后跟清水湾村和赵村签订合同。
关于“悬浮农庄”的设计,大家一议论开就十分热烈,因为它是一个新事物以前大家谁也没有见过,只能凭现在丁峰的那个样板房充分想象了。会上有人说建成这个样,还有人说建成那个样。最后章教授发言说:“我很高兴接受这个任务,为乡亲们服务,不过打开窗户说亮话,我也从来没见过这种房子,所以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设计。这样吧,会上大家的一些想法我注意到了,下来我再仔细与各方交换意见,大家尽量把自己的要求都提出来,我再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初步方案,交给大家讨论后我再修改,最后尽量拿出一个大家满意的设计图纸。”
大家听后一齐鼓起了掌,表示同意!
话分两头,章教授以后又带来两个研究生,首先去了山中的样板房,又与丁峰详细了解了这种房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下来他们又开始与村干部和村民交谈,了解他们的要求,在这样基础上开始了设计工作。
丁峰会后就与郑明贤,还有侯民贵、蛮子他们商量应该成立怎么样的一个机构或组织,想想这个事情是一个重大的事情,所以丁峰很慎重。
以前丁峰的一些想法虽然很理想化,充满了高尚的人格和想改变世界的愿望,但是怎么样去实现它呢?任何事业都不是靠一个人或少数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得团结尽可能多的人一起去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而要团结人们必须有一个组织或机构。而这个组织或机构的宗旨是什么?它的业务和章程是什么?等等这样一些根本的问题事先必须明确,它的确定往往决定了今后事业的方向和发展。
抱着这样的想法,丁峰首先请教的就是郑明贤老师。郑老师告诉他,不管成立一个什么组织从事什么活动都得有一个章程,这是必须要作的。至于这个组织如何取得社会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问题,郑明贤说他还弄不清楚,他只好请教别人以后大家再商量。
郑明贤想起了他的一个老朋友叫冯伦,两人因为报社关于经济方面的采访而结识,以后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郑明贤学的是新闻专业,而冯伦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他毕业以后分配在市上的社会科学院经济研所以当了研究员,现在他是研究所的副所长。他以后的工作内容,据他讲主要是搞经济方面的课题研究,为领导出谋划策提供建议和咨询。
说起冯伦让郑明贤评价,他是一个睿智大愚有时不合时宜特立独行的人,可是抛开他在学问和事业上的成就如何不谈,而在生活上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冯仑已经58岁了,再有两年他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一生结了两次婚,至今还是一个单身汉,前妻为他生了一男一女,离婚后子女全判给女方抚养,冯伦按规定要每月支付给女方一定的生活费,而郑明贤知道他好像就没有给过什么,他的第二个妻子前几年因病去世。有时他常常对郑明贤大言不惭地说:“娃们在他妈那里寄养着,长大他们自然要回我这里来!”
郑明贤问:“为啥?”
他答:“就凭我的社会名望 ,学问和思想子女能不归我吗?”
说这大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冯伦有许多的不是,但是他最大的优点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管是经济上和时间上爱帮助别人,所以他在社会上朋友多交往广,虽然他小节不捡点但大家还爱跟他合作共事。
郑明贤作为一个记者经常接触一些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有什么不懂的事情他还主动找冯伦交换看法,而冯伦对市场经济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经济问题,多持批判的态度。他认为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以西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发展起来的,客观讲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利弊两个方面。如果以此为衡量标准,过去的市场经济是六四开,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还采用那一套市场经济就是四六开,现在必须到了要变革的时代。
冯伦认为当今世界三大问题:贫富差距;环境破坏;道德缺失。这是市场经济以利润为核心以资本为中心造成的后果。所以当今的社会应该合理利用市场经济的积极方面,着重发展为全人类的福利服务的公益事业,才是根本出路。
郑明贤觉得丁峰的这个发明和他的一些想法,今后从事的事业,与冯伦的思想和看法有许多共同之处,何不找他出出主意帮帮忙呢?
一个星期天休息,郑明贤就给冯伦打电话,请他来家里吃饭。那头的冯伦却说:“明贤,还是你来我家吧,到我这儿自由些,咱们好好叙一下。”
其实冯伦不爱来他家的原因是,郑明贤的家庭美满和谐,他爱人也在报社工作,家里有个女儿在上大学,家庭生活过得井井有条。这样反让冯伦每次来家觉得不自在起来,加上他不修边福邋里邋遢,所以他们见面冯伦总爱把老朋友叫到他家。
郑明贤只得去冯伦那里,他还特意把爱人作好的菜带上,就来到冯伦家。他家一切都是乱糟糟,不仅东西没个固定的地方,连一日三餐这位老兄都是胡凑合过,可是这样的状况并不防碍冯伦思想的发挥和朋友的交谊。
两人落坐后郑明贤摆好菜,冯伦拿出自己的好酒给每人斟上一杯,碰了一下就边喝边聊起来。
“你最近忙啥呢?”
“还能干啥!领导交给课题组一个任务,是‘我市城乡二元化阻隔的成因和破解对策’,半年时间我们的任务就是干这事。”
“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嘛,你们这些市里的智囊们。”
“纸上谈兵而已,其实问题是明摆的,说到底现实中许多社会问题原因大家都知道,可是要改变却难上加难,因为触动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谁都不愿意。”
郑明贤笑着说:“你们也别闭门造车了,我今天来给你介绍个好东西也许比你们写文章有用。”
冯伦好奇地问:“你有啥好事快说?”
“我们准备建一个‘悬浮农庄’,如果成功推广开来,那城乡以后就差不多了。”
“你这个搞新闻的,总能弄些新鲜事,到底是咋回事?”
于是郑明贤就把上次会议定的方案和以前他写的介绍“悬浮房屋”的文章递给冯伦的手里,冯伦放下筷子也不吃饭了就仔细看起来。
看完之后冯伦说:“盖房子不占地,这倒有意思,还能改变环境让人亲近大自然,这当然好呀,就不知这真能适用吗?”
郑明贤告诉他山里已经有一个样板房,不行哪天让他一起去一趟,同时也认识一下丁峰。
“这个年轻人可靠吗?现在打着各种愰子在社会上招摇撞骗的人不少,嘴上为公益实际大捞钱,咱们还是谨慎好。”
郑明贤点头,并且约好去山里见丁峰的时间。
那天冯伦不仅他来了,还带来社科院的其他几位同志,大家先参观了“悬浮小屋”,又听取了丁峰对这种房屋建造的科学原理,建筑成本的预测,以后房屋使用的服务等情况作了详细说明。
下午清水湾和赵村的两个村长也来了,把他们达成建设“悬浮农庄”的方案和以后发展旅游的想法一一作了介绍。
冯伦和几个社科院的同志当时就表示了支持,他们说市领导让他们搞城乡一体化的调查研究,这眼前就摆着一个示范的样子,他们答应回去就向领导汇报,并且答应要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早日把这个项目建成,以后大力推广。
以后郑明贤还来过冯伦这里,因为是老朋友也就有话直说了:“丁峰他们想推广这个项目就要成立一个组织吧,可是他们又不愿意走现在商品房的老路,他们想把这个项目搞成社会公益产品,让有需要房子的人都轻松拥有一套住房。你考虑成立个什么样的组织比较好?”
冯仑开始还没有想到小丁这个年轻人会真的这么干!现在让他帮忙还真有点感动,他答应再与丁峰好好交谈再说。
以后冯仑和丁峰谈了几次,通过接触他确实觉得丁峰不仅是一个科技的人才,同时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慢慢他俩人逐渐成了“忘年交”!
冯仑告诉他既然不愿意走商品的老路就不能成立“公司”的形式,如果走公益之路不如就叫个“悬浮房屋推广中心”。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公司”归工商局管,而“推广中心”归民政局管,性质两者完全不同。
丁峰听取了冯仑的意见后就跟蛮子和李民贵商量,蛮子说:“咱们要干大事业,叫个推广中心太小了。”
丁峰和李民贵考虑后觉得才开始起步还是低调些好,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就这样定了下来。以后丁峰、李民贵、蛮子、郑明贤、冯仑五个人商量讨论了几次,除了组织的名称确定外,还决定在推广中心下设“悬浮房屋基金会”和“悬浮房屋论坛”两个机构。“悬浮房屋推广中心”成立理事会,由他们五个人组成,丁峰为理事会理事长。基金会由冯仑负责,论坛由郑明贤负责。
这样一个开发“悬浮房屋”的组织基本组织机构就这样确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