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官途>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五十章 活着就是幸福
第二百五十章 活着就是幸福
林瑛瑛的摄影作品风格独特,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诗画影韵,有时密不插针,有时疏可跑马,疏密得当,美得像国画。
《瓯江风光》的封面,远景是山间云雾和松树,中景是一艘渔船,近景是几枝树枝。她运用photoshop进行了技术处理,凭借现代电脑技术,力求把美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你看,远处的山间云雾和松树,画面居中的渔船,前景的树枝,她运用了传统画意的构图和典型的中国画散点对焦法则,所以,呈现的是古色古香的墨韵。
在当地摄影界,李留影也是个“大姐大”了——2003年,她就丢弃使用了25年的胶卷照相机,用上了数码照相机和电脑,并运用匠心独运的巧妙构思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处理摄影作品。用photoshop处理出来的带有高氏风格的摄影作品能不能得到大家认可?2004年,她特意参加了11次全国各类摄影大赛,结果有7次收获大奖。跟她学,林瑛瑛长进很快。
2005年11月,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的参展作品有二千多幅,其中也有林瑛瑛的十一幅摄影作品,以淡雅清新、气韵动人的美感,吸引了无数眼球。许多专家和摄影爱好者在她的摄影作品前驻足观赏,赞叹那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充分肯定了她对摄影作品风格的探索和尝试——跳开传统摄影对光与摄影的追求,以写意的手法,把画面处理得如同国画一般。
国际著名风光摄影大师李元看了林瑛瑛的作品后也称“精品”,并与林瑛瑛合影留念;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秘书长李前光从头到尾认真地观看了林瑛瑛的每一幅作品后,欣然竖起了大拇指说:“相当不错,风格新颖,很有特色!”还有一位著名的画家为林瑛瑛题下了“画家自叹不如”的观感。
他说:有了现代电脑技术的帮助,林瑛瑛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现在创作最怕走老路、走重复路。走老路就是没有路好走,走重复的路就是走倒退的路。这位新人算是走到“新路”上了,她走对了。
那位画家激情勃发,不减当年。他又感慨地说:“我现在57岁了,原来说50岁以后不拍照片的,想不到现在反而创作激情更高。对于数码摄影,我是一名新兵,创作激情是一年200天,专门拍摄风光和专题。如有一两天不拍摄,心里就不舒服,摄影是我的第二生命。今后,我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把画画和摄影更好的结合起来,撷取更多大自然壮丽精美的图画”。
但林瑛瑛不象他们那些摄影家画家,那么有大志,一门心思找新路求大成。林瑛瑛只是受人影响,心血来潮,兴趣所致,有时间,来兴趣了,就去“咔嚓”几张,没时间,有其他事情了,就去忙其他事情去了。比如,那太极拳辅导站的事情,林瑛瑛还是丢不下,林瑛瑛老不去,那些“死党”也不会放过林瑛瑛。况且,林瑛瑛不可能放弃研练太极的初衷,因为那是林瑛瑛健康的希望。还有,林瑛瑛不能不挤时间去看看她的那些基金,它们几乎是林瑛瑛的全部家底。林瑛瑛才赎过一次,赚了二万块钱。后来,股市一直走低。
最近,情况很不好。天天一片蓝,几个基金都跌在水下。愁死林瑛瑛了,那还有心情去创新啊。况且,又逢清明节,与亲人一起通读“清明时节雨纷纷”,体会“路上行人欲断魂”。
望着那孤寂的墓碑和土堆,想想静静卧在黄土下的亲人,那一幕一幕尘封的回忆,便悄然涌上心头,那些充满快乐和悲伤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这时,林瑛瑛就会不安分地猜测、评价、默问已逝的祖先。他们的一生算活得美丽吗?算活得幸福吗?算活得快乐吗?其实,不管怎么说,他们肯定还算是没白活!
突然之间,林瑛瑛似乎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原来并非虚构。记得有个哲人曾说过,如果你不明白死亡,就不明白生命是什么;又说,活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活着。其实,在无限的生命中,他们目前需要探索的只是活着,在活着的时候,得做一件件生前死后都不会遗憾的事,在无限的宇宙时空中,认真走完属于自己“活着”的那一段极其微小的人生历程。
其实,人活着本来就是要奋斗的,通过奋斗找到美丽,通过奋斗找到幸福,通过奋斗找到快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确实是劳动人民的人生写照。
生命自从它诞生的哪一刻开始,就时刻在与死亡作终生的搏斗。生与死,本来只是一线之隔,释迦牟尼说:生死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即成来世。有时候,生命之灯的熄灭易如拍死一只蚊子。对于很多英年早逝的人,人们除了回忆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对人类的贡献以外,更多的只是叹息:他若能多活几年就好了。其实,不是多活几年的问题,而是几秒钟的事情,比如发生突发事故,结果死了一批人,虽然他们在生与死之间奋斗了几十年,可是不幸于几分钟之间。
想到这里,便会觉得活着真的是一种美丽,真的是一种幸福,此时,便会觉得活着的每一分钟都是来得不容易的,在生命之旅中,我们战胜过无数次疾病、突发事故、每分钟都可能飞来的“横祸”,才有平安、健康、幸福的今天。这时或许觉得有点在安慰自己,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生命的“真实”呢?
生命其实也十分简单,紧握拳头而来,撒开两手而去。刚出生时那雪白而幼嫩的小小拳头,在清洗的时候,是掰也掰不开;撒开两手而去的老人,也许是在冥冥之中告警后人,他是一点都没有带去。于是“撒手尘寰”便成为一种永恒的骄傲。人不可能永远活着,生命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死亡本来就是必然的,然而最重要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要坦然地走向死亡,那就需要在生的时候,能够知道无愧于生命,能够体会到活着就是一种美丽,能够体会到珍惜生命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