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四起
宣沉四十八年,宣沉帝因疾而故。其二子宣德因不服先皇驾崩之后拟下的遗诏让其四子宣历皇子继承皇位,公然忤逆先皇懿旨,不顾兄弟手足之情于先皇仙逝第九天亲带十三万亲兵于西北大游山起兵篡位。然因被内奸出卖而被围歼于都城天武门下,经浴血奋杀,又有十三万亲兵舍命护主才得以逃出生天。
尽管如此其十三万亲兵逃出的只有不足短短六万于众逃回西北。次年宣沉四十九年宣历继位,定国号宣烨,改年号元溯,定都历城。元溯二年宣德于西北瑁城挥师一百四十万再度卷土重来,先取柳州,再占崌城,三战三捷重兵一路南进直指国都历城。宣历帝震怒,颁下圣旨命驻守北国边境的驻边大将军上官鑫班师回朝抗击反军。
元溯三年宣德大军与上官鑫一百七十万大军在国都历城以东五百里外姜髯城正面相遇。宣德大军大不敌狼狈而逃,宣历大军乘胜追击,宣德与混乱中不幸中箭。次年四月因箭伤复发不治而亡。
这一场皇位之患历时四年,最后虽以宣德的身亡而结束,但这历时四年的内耗早已使宣烨不复昔日的荣光。
先因北国边境无兵驻守,北国君主向龙天趁机大肆开疆拓土,进犯边境使得边境民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又有西北宣德战败身亡导致西北群龙无首,各路英豪绿林草莽纷纷揭竿起义。先有绿林以张彦宇为首的江湖人士以‘诛邪君、安天下’。的旗号在北边邙山一带揭竿而起。再有宣德心腹镇西大将军李进挟宣德之子宣呈禄以;“诛上官、报父仇”的名义在西北祁连山一带自封为王。当世朝廷因近四年的内战导致国库空虚,粮草不足而无力镇压。
元溯五年,宣帝又因与南部千水国边贸往来不和而决裂。内忧外患导致宣烨连年征战,国力亦是每况愈下。到元溯六年百姓因不堪赋税重负纷纷揭竿起义,宣烨帝国以初漏亡国之象。
次年三月,李进率军百万挺近历城之下。宣帝亲率八十万大军出城迎敌,李进不敌,率军后退七十里外驻扎与历城遥遥相挟。四月,以张彦宇为首的绿林军抵达历城之外叫阵,宣帝高挂免战牌闭门拒不出兵。四月下旬张彦宇与李进大军呈西南之势两路出击,携势如破竹之势一路强攻而上,欲一鼓作气拿下历城。怎奈历城城高墙厚,又呈椭圆之势,四门左右相守,配合的紧密无间。张彦宇见久攻不下随断然下令撤兵二十里,与李进大军兵合一处,呈包围之势将历城困在其中。断其兵马粮草之救济。
同年七月中旬,历城之内已是人心惶惶,城门已关闭三个月有余,城内粮食已所剩无几,即是现在便已有人饿死在家中,城内到处充满着惶恐。百姓自发来到紫皇宫门前长跪不起,不住的磕头,盼望皇上能早日打开城门出兵御敌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七月下旬,城门已关闭将尽四个月。城内已再无粮草,到处都是因饥饿而死的百姓,紫皇宫外更是尸骸遍地。历城前有困兵,后无粮草,已是困兽之斗,必死之局。
时夜,紫皇宫中,帝殿之内文武百官尽皆在此。那龙椅之上座有一人:此人年约四十,剑眉星目身披黄袍,头戴龙冠。就只是这样端坐在那龙椅之上便给人一种头顶星辰日月,脚踏万里河山,天下生杀,尽有我掌的帝王气势。但此时这位执掌天下的帝王身上却到处弥漫着一种衰气,俊冷的脸上布满了疲惫,一双明若星目的双眼此刻更是布满了死气,本该一头乌黑的头发却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白丝,魁梧挺拔的身躯尽管现在依然坚挺却给人一种即将倒下的感觉,犹如一头远古巨龙即将陷入沉睡。如果有懂得望气之术的江湖高人看此,定会大惊。只因此兆出现在一代帝王身上实属不祥。此兆乃是国家气运已竭,皇家帝皇龙气极尽干枯才应呈现出的亡国之相。
陛下,目前国库储存粮草已然所剩无几,城内百姓到处人心惶惶,饿死之人更是比比皆是,哀声震天。如若再无一个可解决的办法,怕是那李进大军就是不攻,也过不得些许时日城门也要自破呀。一位老臣忧心的说道。还望我皇尽快出一个万全之策,御敌于千里之外,使黎民脱离苦难啊。
宣历帝座于皇座上双眉紧皱沉默不语。其又怎能看不出来,现今已是逃无路,进无门。进退维谷那里还来什么粮草援军万全之策。各位爱卿都是我天朝万中无一之才俊。如今可有什么计策可使我朝暂解被困之急?宣历帝望向朝下文武百官问道。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尽皆垂头默然无声。能在这里站着的虽不能说全是当世年轻俊才,但也没有一个是傻子。正因为不是头脑简单的莽夫才尽皆无言。如今之势,前无兵马援军,后无粮草补给,怎么让士兵上阵杀敌。更别说什么御敌千里。此势已成便是死阵,如若在初成之时便挥军出战或还会有机会逃出这封城之灾。但如今已被困四个月有余,长期的不出兵和粮草困窘使兵将锐气已然大减,已是十不存三。还谈什么御敌,现如今冲出去便也是奢望。为今之计便是下旨大开城门出城受降,也不至于落一个饿死都城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宣历帝见此,更是紧皱双眉。脸上的衰气愈加明显,心中越发沉重。双眼阴沉的扫过下面的文武百官。语音低沉的道:为臣,若已无国家兴衰存亡之荣辱感,那留之何用。为兵,若已无百战必胜之心,那留之又有何用。话一出口朝中百官尽皆吓的魂不附体,亡魂皆冒。赶忙跪下叩首,大表忠心。宣历帝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的看着。
少顷,宣历帝语带疲惫的言道:今日朕有些累了,诸卿若无要事,今日便早些退朝吧。说完便向偏殿走去。余下百官尽皆下跪恭送。待皇上离开之后,百官个个面色沉重的向外走去,陆陆续续的相继离开,这朝堂之上便只剩下三五人走的慢的还没有离开。正在这时,一太监从偏殿走出,喊道;鑫将军请留步。皇上有旨,宣鑫将军到皇上寝宫有事相商。正要离去的几人当场站住身,其中一人回头躬身道:微臣接旨。太监又道;那鑫将军便随身陪老奴去面见皇上吧。说完当先头也不回的便向偏殿走去,上官鑫紧随其后而去。余下几位大臣尽皆低头沉思起来,现如今两军交战最紧张时刻,皇上将上官鑫深夜叫去寝宫议事,这其中深意,值得人沉思呀。几个人想破脑袋也没有想透,只得摇头叹息,无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