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464章 天下形势(四)
第464章 天下形势(四)
经过这一次军队整编改组,朝廷彻底摸清了现如今所拥有的军队,一共有近五十万人,有军队名号者共四十军,按兵额分为甲、乙、丙三等。共裁汰老弱、不堪、病、伤、残约十二万人,或遣返归乡,或转为衙役、驿丁、武侯、商会护卫等,各有安排。
这其中淘汰、裁剪最多的是河东以及江南西道,还有部分河南道的降军。而且这五十万军队,包括驻边的边军、在南北方作战的野战军以及驻守州县的驻军,以及一部分看管河道、运河、湖泊的驻守军队,以及登、荆两地的水师部队。
目前大唐在河南、河北、北庭、剑南、江南、淮南等地的野战军队,人数达到了二十多万,主要是河东军整编出来的六万,以及江南西道原马殷部下整编出来的五万余。
先前征伪梁李弘益先后调动十多万军队,如今部分回调关内驻防,部分驻防河南、淮南、河北等地,还有部分调换至西北、青海湖等地。比如驻守庭州的伍时杰的神武军,军号未变,但是绝大部分的士兵已经轮换了两次了。
而李弘益准备调颇超乞光的威戎军返回长安休整,毕竟颇超乞光任劳任怨地待在青海湖侧的备禾城,每年都要出兵南去,骚扰吐蕃地方,又与鄯州刺史吴孝通彼此配合,以商队为先导,拉拢分化大非岭以南的吐蕃诸部,使得鄯州方向很是安定。
至于接替威戎军的,则是新组建的骁胜军。骁胜军是从玉门军分割出来的,作为李弘益的起家部队,玉门军一直是大唐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最巅峰时,隶属于玉门军作战序列的军队人数,一度达到了两万多人,都可以称之为集团军了。
骁胜军的都指挥使是李弘愿妻族子弟,名叫令狐泰,属于敦煌令狐氏一族的优秀子弟,先前曾在归义军时代任职军中,后来被李弘愿推荐前往河西军事学院进修,然后便一直在山南西道为武官,这一次凭多年资历,也算是升了官。
令狐泰与龙捷军都指挥使令狐行并非一家,算是归义军旧将,再加上李弘愿的亲戚身份,李弘益用起来也放心。至于鄯州刺史,则由张琏的一个小堂弟张璟出任。
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有时候并不是一定要冲突的。令狐泰稳重,军事素质或许并不突出,但他和蒋守光一样,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善守。如今大唐在青海方向,不需要杀上高原,只要采取守势就足够了,而且青海条件艰苦,非信任的人不能镇守。
至于张璟,他当年与张琏一道协助张钧,等到张琏与李弘益联合,张璟便一直在庆州为官,后来跟随张琏进入长安,先在兵部、后在枢密院任文职,又随韦庄一同入蜀,在蜀州任刺史,再转任商州刺史,这一次去鄯州,也是为了未来进入六部打好资历。
目前大唐的官场,河西派占据了不小的势力,如何平衡与其他各方,对内阁也是很大的考验。尤其是内阁几位大学士,太多的眼睛盯着他们,等待着他们犯错误。
因此令狐泰本身能力是有的,但就是因为李弘愿的身份,不得不被压制在地方,这一次还是李弘益看不下去了,通过枢密院、吏部一道,行文提拔的。
如李珽、李琪兄弟二人,他们的亲属,其中有做官的,基本也都是在小州,从不敢依仗身份为非作歹,实在是监察部、侦骑司等监察监督部门盯得太严。
军事上的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全国行政区域改革同样也在进行之中。户部已经整合了目前大唐管辖各道、州、县、乡、村的资料,而陈抟则带领着一帮从各地大学借调而来的教授们,翻阅自汉朝以来的史籍,尤其是隋炀帝、唐玄宗这两次最近的设立郡县制度的记载。
李弘益抽得空来,也会去长安大学。忙碌于公务之外,与一帮文人在一起,让他只觉得放松许多。而韦庄也难得地回到了长安,偶尔也回来长安大学坐一坐。
司空图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他以《二十四诗品》品评大唐开国以来的诗人诗作,而且还是朝廷主导的一件大事,可以说个人的立言,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成为了大唐官方的宣传观点。
而司空图身体健朗,只觉得还可以为天下多做点儿事情,于是李弘益在请长安大学的医学院教授为他诊断看过之后,又交给了他另外一个任务:以《唐诗品》为本,按照诗人的生平创作时间,收录诗文,出版文集。
他命名了《诗仙集》、《诗圣集》,主要收录大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文集,又提议编《唐才子传》,主要收录大唐立国以来才子的逸闻轶事,以小品文的形式,意图宣扬华夏光彩的华章。
而张琏那里,也分配到了一个新任务,枢密院与工部、兵部等联合,编纂《武备志》,将历朝历代的兵书等,察遗补漏,当做各军事学院的官方教材使用。
而礼部也接到了任务,重新厘定文庙、武庙。大唐的武庙,是以姜子牙为主祀,张良为副祀,历代名将陪享。李弘益在唐玄宗武庙十哲的基础上,要求重新选定,把大唐开元之后的名将,如郭子仪、李晟等都添加上。
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祖父张议潮的名字加上,在李弘益看来,自己的祖父固然为国家出力甚巨,但入选武庙的标准如果提高,那么张议潮入选的难度可能就有些大了。
李弘益真正的目的,其实在于孔庙。自董仲舒以来,孔夫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上升到国家祭拜的地位了。李弘益并不反对孔子,他反对的是以孔家为代表的山东世家。
李弘益想学的,是后世的蒋校长,将祭祀孔子的权力以及文宣王的名位,收归国家,由朝廷设立祭祀供奉官,主导这一思想形态的主持地位。孔子的后代,嫡系家主当由朝廷指定。
河南道自被朝廷收复以来,各州县皆实行均田、废奴,唯独兖州推行是最慢、阻力也是最大的。为此李弘益特意将王彦章调了回去,一方面是让龙武军在后方休整,一方面也是为了看住孔家。
孔家作为曲阜县的大地主,土地何止一县一州,河南东道各州,几乎都有孔家的土地、佃农,侦骑司的情报显示,孔家只为其耕种的农奴、家仆、侍女,就有几万人。
而且讽刺的是,孔家的分支,竟然有的穷得连土地都要卖了以维持生计,甚至有孔家旁枝子弟,贫穷无奈,要去经商,竟然被家主所不允许也不容。所以李弘益为了打击孔家的势力,就必须从他们最大的倚仗入手,最关键的就是,将孔子的祭祀权收归国有。
但是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在李弘益没有建立另外一套系统的哲学、道德、行文理论为指导之前,儒家的传统思想必然还将在整个大唐继续保持着一种正统的地位。
要知道李弘益为了削弱儒家,抬高诸子百家的其他学说,比如墨家、农家、鲁班为代表的工匠学派等,一直以来遭受着极大的反对。李弘益的对策是,以内阁命令,官方祭拜韩愈,然而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李弘益的权宜之计尔。
但要让那些反对的人直接跳出来,他们也是不敢的,因为朝廷在西南又打了胜仗。自李弘益占据河西以来,作为最忠心于朝廷的地方藩镇,李弘益为代表的河西集团,连番大捷,一洗黄巢之乱以来的朝廷颓势。
李弘益在民间的声望已经达到了极点,又在官场上广有助手、同伴,早年那些跳出来的人,都被寻了借口清洗了一次,所以这些剩下的人早就学乖了。
西南方向,周成、杨晔以及田凤翔三家联手,强行攻下了夜郎,占据了珍州,并派出精兵,越过绥阳山,反攻入夷州。而江南西道的吕师周,则逼降了充州蛮,于是赵勿洞三面楚歌,无奈向南方的大山逃去。
而他联合的几个小部落,东谢遣使归顺,昆明逃回本州,惶恐不安。随同周成送回的捷报,还有李弘谏的一封上表,表示黔中道山势崎岖,不能用大军,建议朝廷还是招抚为上。
对此内阁商议之后,表示赞同,李弘益也支持,毕竟现如今大唐在西南的汉人较少,况且山高地远,交通不畅,朝廷的手暂时还伸不进去。最关键的是,剑南道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在西南方向周成统领的三家军队,总共只有不到两万人,李弘益先前借款八百万贯,已经花费了大半,而且剑南道要同时供应中原和西南两处粮草后勤,民力疲惫,不堪重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阁决议派使者招抚牂牁蛮。从内心底,不论内阁诸大学士还是李弘益等人,都是很不爽的。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平定伪梁之后,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四处仍旧战事不断,对于朝廷的财政来说,实在是负担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