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444章 白马银枪的后人

选择阅读主题:

第444章 白马银枪的后人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8-10-19 | 字数:3088

曹用行要处理的大事,自然就是朝廷对于魏博、成德二镇的处置。魏博镇如今牙兵集团实力大损,经当年罗绍威和朱温联手打击之后,如今四分五裂,不能成为一个整体,正好可以废除。

废除藩镇,不单是李弘益的意思,内阁并十二部各司衙门主官也都持同样的意见。毕竟河北三镇自安史之乱后就游离于朝廷掌控之外,现在是废除魏博镇最好的时机。

原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当初在朱温挟持昭宗皇帝入洛阳后,被朱温召来修建太庙,因而被封加检校太尉、邺王。朱温篡位后,加封为太傅、中书令。他以魏博镇牙兵被剿为投名状,故而收到朱温的信任。

但是朱温去年被儿子杀死、开封城破,罗绍威一家也被擒下,现软禁于开封城内。罗绍威为人有雅致,好儒术,聪明机敏,性情很是宽厚,对于他的处置,朝廷一直争论不休。

如李弘愿等人,认为罗绍威助纣为虐,当夷族;而李珽则持反对意见,觉得魏博牙兵尚未完全消灭,留罗绍威在,将来处置魏博镇,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反激。

不过朱温病中时,罗绍威也得了风痹症,等开封城破,李弘益派了随军医士看过之后,便行文内阁,提了建议,于是最后天子李柷拍板,只说了一句:“既在疾中,随他去好了!”

所以罗绍威依旧卧病在床,李柷是想到他曾经为自己的父皇修建洛阳太庙,心中一软,又想到罗绍威诛杀牙兵,虽说是自废武功,也算是为大唐省了不少力气,便听从李弘益的建议,表现一下天子的宽宏,事实上大家都知道,罗绍威怕是病好不起来了,或许一年半载,就得病死了。

因而曹用行这一次到魏州,其实就是要传达朝廷的命令,正式废除魏博镇,其残存牙兵,经由挑选审查,或入军中,或回归本乡务农,所辖六州,则各有朝廷任命的刺史、县令前往任职。

其实魏博镇牙兵之所以盛名百余年,是因为这里的百姓男子高大,又有习武从军的习俗,可以说是很好的兵源地,比如杨师厚短时间内组建的银枪效节都,就有不少原牙兵出身的。

这么好的兵源,朝廷自然也看得见,所以在废除魏博镇的同时,也要安抚好既得利益受损的百姓和地方豪强。

至于成德镇,王镕是个没太大本事的,李弘益的意思,是让王镕入长安,彻底交出成德镇的一切权力,朝廷自然会好生养着他,而成德镇同样也是要废除的。

梁公儒被曹用行看了一眼,心中惴惴不安,实际上从得知曹用行要来河北,王镕就已经向魏州赶来,如今还在路上,他不明白这位李弘益的左右手一般的大人物,为何突然看了自己一眼。

因此梁公儒决定,晚些时候就去求见李胜甲,询问一下他的意见。李胜甲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他当初在丰州,能够得到本地豪族出身的浑炜、府州豪族出身的折嗣祚二人的支持,而且两个人一个是回鹘、一个是鲜卑羌人,可见除了手腕之外,他本身也是得到两人的信任和崇敬的。

梁公儒与李胜甲合作不过半年多,虽然没有攻破杨师厚,但杨师厚名气天下皆知,李胜甲若非有李弘益的看重,天下谁会知道呢?但他虽然是王镕的亲信将领,天下形势也是看的明白的,知道如今朝廷势大,也想要找一个靠山,而离自己最近、又受元帅李弘益信任的李胜甲,就成了他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就在王镕车马过了巨鹿向魏州而来时,沧州弓高县守将也在考虑着自己的未来。想了一想,守将高行珪决定听一听自己堂弟高行周的意见,他这个堂弟虽然年不过二十出头,但为人谨慎,颇有智谋,或许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来。

高行珪堂兄弟二人出生于河北道的妫州,高行珪的叔父、高行周的父亲,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白马银枪”高思继,拳法、枪法可谓是天下双绝。

高家世代为妫州怀戎军将,高思继和高思祥两兄弟也继承了家学,在卢龙节度使还是李匡威的时候就在本州为戍边将领。后来李克用征李匡威欲扶持刘仁恭,高思继兄弟二人在本乡招募青壮,转而投靠了河东。

等到李克用攻下幽州,上表举荐刘仁恭出任卢龙节度使,留下了一千精锐河东士卒镇守,其中就有高思继兄弟,皆被授予都将。高家属于渤海高氏的一支,其家族在幽燕之地素有威望,要知道二人的祖上自北齐就落户于此,远非刘仁恭可以比的。

而且高氏兄弟眼看天下大乱,于是招募乡兵,人数虽然不算很多,但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妫州就是后世的河北省张家口一带,这里靠近草原,故而本州百姓多为汉化的鲜卑人,或是胡化的汉人,精于骑射,战力强大,让刘仁恭很是忌惮。

高思继为人正直守法,当时被李克用留下戍守幽州的河东军,很是骄横,于是高思继依法纠治,按照军纪杀了数名犯事最为严重的军官士兵。这件事却惹恼了李克用,觉得自己被打了脸,于是召他兄弟二人俱被处死。

刘仁恭为收取燕地人心,将高思继兄弟的儿子、侄子都编入军中,以高思继之侄高行珪为牙将,十一岁的高行周也被授予军职,随侍刘仁恭左右。

高思继以武勇著称于世,当时妫州胡汉杂居,又因为大唐遭受了黄巢之乱的打击,地方藩镇乱战,于是胡人异族便开始横行了起来。高思继骑白马提银枪,与兄弟、族人、乡邻青壮一起,在草原、长城附近打出了不小的名声。他学有家传枪法,又自创了一套拳法称为四季拳,虽然在中原名声不显,但是草原以北,人人皆知。

当时远在丰州的李胜甲都听过他的大名,口口相传,于是也效仿高思继的做法,组建了一支百人的白马银枪亲卫都。

刘守光囚禁刘仁恭,又南下沧州欲为儿子报仇时,高行珪兄弟二人也被从幽州调来,在大将元行钦手下听令。元行钦是刘守光的亲信,去年李存勖北攻易州,刘守光大惊,自德州撤军,便命他为沧州刺史兼沧、棣、德三州防御使,负责沧州的防务。

元行钦是个猛将,但也颇有谋略,和刘仁恭一样,他也对高行珪兄弟很是忌惮,高行珪骁勇善战,虽然为人贪鄙,但他继承了高思继兄弟留下的山北(燕山)骑兵,很有实力,而且高行周虽然年纪不大,同样武艺出众,为人又谨小慎微,元行钦和刘守光对他二人都很是防备。

当初刘守光返回幽州原本是打算带着两兄弟一起的,考虑到沧州必须留一支骑兵,于是不得已留下了二人。而元行钦则将高行珪二人派往驻守弓高县城,南有东光县,东有南皮县,弓高城虽然并非直接面对冀州兵马,却也被两地牢牢看住了。

高行珪对此很是不满,但却从不敢轻易表露出来,他知道高家在地方很有威望,叔父和父亲虽然被李克用处死,但高家在卢龙镇依旧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刘仁恭父子所忌惮,只是找不到理由处置自己堂兄弟二人罢了。

自到沧州之后,攻打德州乃至博州,他兄弟二人都未出战,而是留守后方,负责粮草运输等后勤工作。高行珪一直密切关注着天下形势,既然遭受到卢龙镇的怀疑和打压,那么也到了该寻找一条出路的时候了。

放眼四周,河东有杀父之仇,成德格局太小,现如今最好的选择也就是朝廷了。对于李弘益高行珪还是有一定好感的,李弘益对手下武将很是不错,向来是有功即赏,而且也不滥杀,从这一点考虑,投顺朝廷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他兄弟二人与朝廷素来没有联系,而且在刘守光名下职位也不高,恐怕不能入李弘益或者曹用行之眼,因此高行珪还是想听一听堂弟的意见。

高行周巡城归来,便急急赶往堂兄的营帐,高行珪摒弃左右,说出了心中的想法,然后问:“尚质,你以为曹副帅肯收留我兄弟二人否?”

高行周沉思了片刻,谨慎地说:“吾闻元帅李弘益自沙州而来,十余年席卷大半个天下,朝廷军威重振,连朱温都不是对手。投唐自然是极好的,只是...”

他顿了一顿,说:“李元帅功劳太高,有扶立天子、剿灭两国之大功,又把持军权,朝廷大事俱由他出,此非人臣应该做的。若是...若是元帅称帝,以他过往一贯之表现,我高家当有一席之地,子孙后代必无虑也!只是如今这个局面,有些不好说了。”

高行珪却说:“既然尚质也觉得投唐最好不过,那么咱们便反了刘守光去也。刘氏父子暴虐地方,我看他们父子是活不过明年了,况吾闻原朱温手下诸将投降,李元帅多有任用,咱们又没有犯过错事,若往投时,以咱们兄弟俩的本事,难道还做不到李胜甲、折嗣祚等人的地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