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439章 再度封爵

选择阅读主题:

第439章 再度封爵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8-10-12 | 字数:3284

为了应付突发的牂牁蛮反叛,李弘益与内阁诸臣商议之后,不得不再度册封钱鏐,期望能够以高官厚爵换取钱鏐对朝廷在河南道、河北道战事的物资支持。此时的江南东道,经过东晋衣冠南渡之后数百年的治理,繁华无比,粮食产量也很是丰厚,否则钱鏐也不可能以数州之地对抗淮南十多年不落下风了。

既然朝廷再度承认钱鏐的吴越王之王爵,况且河南道平定伪梁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对有功之臣的封赏也提上了日程。

黄巢之乱后,大唐的官爵就开始泛滥了起来,节度使、国公一大堆,李弘益虽然数次规定要严肃名爵,但武将在战场厮杀,所求者不就是为了一个爵位么?先前平定王建,李弘益封了二十多个子爵、侯爵、国公,其中军方跟随他多年的将领,基本都得到了爵位。

还有部分是补偿之前从洛阳逃回的文官的,李弘益代表朝廷,仅承认他们先前的官职,却不承认爵位,这不是得罪一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削了一整个文官集团的名爵,故而他不得不对文官也进行了封赏。

但是对文官的封赏,也只是流爵而已,也就是爵位仅仅对本人生效,不再世袭,这样就能够保证爵位不至于过滥。而对于武将的封爵,朝廷实行的是不完全世袭,原则上世袭三代之后就要递减,比如原本是国公,传到第四代,就要降为郡公。

这样做的目的李弘益也说的很明白,就是不让勋贵的后代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毕竟一般来说,封爵的勋贵们可以说是与国同休,朝廷没有必要养一群纨绔废物。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那就是勋贵后代承袭爵位,必须要经过内阁认证,由皇帝确认颁布诏令才能够生效,而且封爵的食邑为虚封,只是多了一个贵族的头衔,多领一份俸禄而已。

趁着这一次内阁商议对征伪梁有功将士封爵,李弘益又提出了一个建议,对皇家宗室的特权加以限制,其爵位一如汉武帝的推恩,代代递减,同时宗室后代若是愿意放弃特权,则可以从商、读书、参加科举甚至入伍从军,但一旦放弃特权,同时也意味着不再纳入宗室宗谱,不再是皇亲国戚了。

唐昭宗的诸多兄弟和儿子都已经被韩建、蒋玄晖等杀死,当初朱温势大,许多宗室纷纷逃往民间,等到李柷登基之后,李弘益故意找了一个早出了五服的李丙吉做宗正寺卿,负责处理皇帝的亲戚关系。

但是大唐的皇帝,除了一两个之外,都是生育了一大堆儿子女儿,细细算下来,皇室的亲属当真不少,只是与李柷这一支比较亲近的不多。李弘益可不愿意将来大唐朝廷圈养数十万的李姓宗室,干脆趁着现在皇帝直系亲戚比较少,先做出规定,也省得给后代添难题。

对此李柷倒是没有太多的反对,他自幼就被父亲送出长安,而且当年昭宗皇帝自身都难保,宗室子弟对皇家几乎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也不觉得李弘益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倒不是说李柷天性薄凉,不顾亲情,而是这么多年来,宗室出的人才,就那么一两个,反而是废物极多。

李柷受李弘益、李琪等人的影响极深,他受到的教育,是以实务为主,也就是做事前先要看这件事有利否,后续的影响大否,在李弘益看来,皇家教育就应该如此,所谓帝王之学,其实就是一切从大局、从国家的整体利益考虑。

因此他也觉得,宗室的问题最好早点解决,因为现在皇家的内库不再自户部支出,而是以皇家的名义入股各大银行、公司,这些钱供养皇室是绰绰有余,但是供养宗室就难度很大了。

李弘益的改革,绝大多数都是从双方互利共赢的角度出发,他从来不会将人逼上绝路,当然均田制和废奴制算是例外,因此李弘益有时候常想,自己的改革,说是改良或者妥协版革命更加合适,因为他始终无法彻底背叛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和利益集团。

宗正寺卿李丙吉是个老实人,内阁做出的决策,他虽然也旁听了,却唯唯诺诺不敢说一句话,他知道皇帝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在内阁一边的,于是他能做的,也只有接旨然后传达给长安以及周边的所有宗室皇亲们。

来自宗室的反对声音微乎其微,李弘益和内阁的条件不算苛刻,至少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继续当米虫被朝廷圈养,或者放弃身份自力更生。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李弘益威望太高,军权在握,他们不敢反对。

然后封爵名单经讨论后,由皇帝确认,正式发出圣旨传达四方。全师朗先前因为丢失震天雷,平利子爵被剥夺,这一次因为他在荆襄坐镇,相助淮南,得封丰阳侯,属于二等侯爵。

曹用行依旧是武威郡王,但是荫其子曹议金为正六品校尉,算是小小年纪就领了一份朝廷俸禄。李存孝则授勋柱国,浑炜因为镇守丰州支援有功,得授皋兰侯,于是丰州三杰已经出了两个侯爵。

卢光稠则被朝廷正式册封为虔州刺史、岭南营田转运使、范阳侯,先前朱温封他舟汝王,这个王爵也被他自行去除,朝廷也不再承认了。

而马训则被封为青州防御使,领青、登、莱、密四州军务,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朝廷的名义对抗青州参与的伪梁兵马了。

这一次朝廷又封了十多个侯、伯爵,还有五六个子爵,李弘益又专门一一去信,告诉这些得封爵位的武将们,朝廷论功行赏,只要继续立功,将来还会根据功劳提升爵位的。

他这么建议和安排,其实也是希望鼓励前线带兵的武将们,继续努力,不要觉得自己受到委屈或者说可以躺着享受了。

其中还有一人,相州的李思安,得封南顿侯,毕竟李思安手里还有数千兵力,而且还收拢了差不多两千投奔而来的魏博牙兵,也算是个实力派了。

除了封爵之外,李弘益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魏博镇的处理。成德镇的王镕,除朱温所封赵王,毕竟现如今大唐的赵王是李弘益,改封降为邢国公,依旧镇守成德。

对于根深蒂固百余年的河北三镇,李弘益觉得成德镇相对而言是最好处理的,以王镕墙头草的个性和成德镇的实力,说实话,从一开始李弘益就没有将他放在心里。

唯独魏博镇让李弘益有些头疼,原因依旧是魏博牙兵。魏博牙兵集团虽然被罗绍威和朱温联手杀过一回,但这种地方武将集团,如同痼疾一般,比地方的豪族还难处理。

魏博镇时代的传统,就是百姓从军,故而这个牙兵集团,实际上已经深入民间,朱温放手杀过一回,倒是大大地削弱了牙兵势力,但因为李弘益的出现,他没能够想原本的历史那样,彻底铲除。

而这个烂摊子如今被大唐接手,虽然牙兵集团实力大不如从前,但也算是个难题了。魏博牙兵最是桀骜不驯,先前响应李胜甲,不过是因为朱温太过残暴而做出的反抗,李弘益心里明白,这却并不意味着魏博牙兵们突然改性心向大唐了。

所以张归厚、杨师厚先后被灭,李弘益立即飞鸽传书曹用行,让李存孝立即带骑兵入驻魏州,并迅速派出文官,首先均田,然后从现存的牙兵中挑选出部分将士加入大唐军队,其余不合格者全部解散,由朝廷发放一笔遣散费,各回本乡。

有李存孝在,牙兵们就不敢乱来,毕竟飞虎将军嗜杀的名头不是白来的,随着大唐消灭伪梁,李存孝先后在陇右、定难军杀吐蕃、杀党项,这些事迹也传遍了河南河北。

因此有李存孝这尊杀神坐镇,而且有他所领飞虎等军骑兵万余,足够保证魏博六州乖乖听话了。李弘益对魏博牙兵的处理,首先是保证士兵们的生活,分给土地,这样就可以尽量保证他们不会闹事。

但仅仅这么做还不够,还必须引导魏博六州如同关中一样,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重新兴盛起来,只有保证百姓们的生存和富裕,才是最终解决问题之道。

在慕容阎昆的请辞得到批准,由刘知俊接任淮南道行军总管一职,快马前往长安返回时,李弘益再次与内阁开会,商议河南道处理民政事务的官员人选。

曹用行的主要任务,是调度各地包括投降的兵马,安稳地方,剿灭兵乱和匪乱,至于民政事务,还需要有人前往配合,这个职位很是重要,只要看一看李弘益的两个哥哥,坐镇敦煌的李弘定和坐镇成都的李弘谏就知道,那可是事实上的封疆大吏了。

徐绾已经确认要前往潭州坐镇,李弘益还要考虑为他安排一支至少三千精锐的卫队,否则马殷留下的那一班久离朝廷的将领官员,未必会听从徐绾的命令。

而河南道如此重要,少不得也得派出一个有分量的官员前往。内阁是不能再出人了,那么就只能从十二部的尚书级别官员中挑选,这就有些难度了。

不过李弘益先提出了几个官位的人选,其一是开封府尹,他提议由凉州刺史郑谷转任;其二是陈州刺史兼河南南道转运使,由工部侍郎之一的秦韬玉出任;其三是兖州刺史兼河南东道转运使,由梁州刺史司马邺转任。

讨论了数次之后,李弘益提出的三个人选都确定了,然后李弘愿提议,由河南府尹韩偓坐镇开封,调剑南道营田大使李珣出任洛阳留守,接替韩偓,众人于是不再有异议,一致通过后上报天子行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