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汉域无疆> 章节目录> 第一0二章 昙花一现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一0二章 昙花一现

作者:渔岸踏歌 | 发布时间 | 2018-10-03 | 字数:3755

陈汤获任射声校尉,拥有关内侯的爵位,还有自己的三百户食邑。汉元帝刘奭专门下诏拨款给他建了一座三进院子的侯府。义成侯甘延寿还将自己的小妹妹嫁给了陈汤。这些好事,接二连三地降临在了陈汤身上。自然会引起有些人的妒忌。

汉元帝刘奭没有完全听取匡衡与石显的建议,对陈汤与甘延寿进行了封赏。这让两人心中一直不平。匡衡倒不是因为对陈汤与甘延寿有个人的恩怨。他从儒家角度,认为陈汤与甘延寿的矫诏之行为是对君权的大不敬,按律应该处以大辟之刑。以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无论他们建立了多么大的功勋,都不足以抵消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否则,就会影响到儒学治国理念的贯彻。石显却是因为陈汤的拒婚,让自己名声受损。

丞相匡衡,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儒。尤以解说《诗经》为人称道。匡家世代务农,并没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借书阅读的资格。他靠自身的努力,通过考试一步步晋升至丞相之位。匡衡的老家与陈汤老家相隔不远。陈汤小时候就听过有关匡衡的民谣。民谣说:“无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 民谣大意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得中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刘奭对其深有好感。汉元帝即位后,匡衡的升迁之路才得以顺畅。

匡衡平生最瞧不上冒险搏命的武夫。他对于武帝以降的亡命之徒效命西域建功立业的现象深恶痛绝。什么张骞、傅介子、郑吉之流,不学无术,靠侥幸蛮勇获取功名。他觉得这些人给朝廷官场带来了一种不良风气。让大家觉得攻读儒家经典不如搏命西域来得实惠。导致前往西域的各色人群不绝于途。而自己通过多年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才获封了一个乐成侯。而甘延寿与陈汤在西域仅仅数年,就获封爵位,有了自己的食邑。与自己的辛劳相比,他们获得的奖赏简直太容易了。可是,匡衡上奏劝说汉元帝却没有多少效果。

马钊与李欣到长安述职。陈汤请江乃始作陪,四人还到老地方一起喝酒小聚。

席间,王仲想起丞相匡衡的一件旧事。他问陈汤道:“侯爷,听说你老家离丞相老家不是太远?”

陈汤回答说:“不是一个郡,但相隔不远。”

李欣问:“听说有条民谣说,‘无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是不是真有其事呀!”

陈汤说:“确有其事,这个不假!”

马钊与江乃始都有了兴致。马钊插话道:“那佣工借书是不是真的呀!”

陈汤说:“丞相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这个应该事出有因吧!”

李欣问道:“我就想知道凿壁偷光这个典出何处?”

陈汤笑道:“想当然尔!”

江乃始问道:“难道还有其它说法不成?”

陈汤借着酒劲,不再有任何顾虑。他笑道:“凿壁偷光其实是凿壁偷观!‘光’乃 ‘观’之误也!”

大家起哄道:“愿闻其详!”

陈汤就添油加醋将流传在兖州一带的另外一个版本给在座的三人讲述了一遍。

匡衡虽说文名很盛,但一连考试了八次都没有被官府录用。渐渐地年岁也大了。和他同龄的伙伴一个一个结婚成家。表面上,匡衡不为所动,还是在务农之余,埋头苦读。

匡衡家隔壁住着一本家富户。富人家有个儿子与匡衡年岁相仿。两人算是本家兄弟。有时候他会来找匡衡聊天。在聊天中,匡衡得知,远近十里八乡最富美名的一个姑娘将要嫁给这户人家的儿子。这些信息引起了匡衡内心的躁动。年轻的匡衡,和天下所有的年轻男子一样,对妙龄妹妹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与倾慕之心。

匡衡参加完邻居家的婚礼之后,回到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卧室与隔壁家的新房只有一墙之隔。鬼使神差之下,匡衡居然用刀和铲将隔墙慢慢地抠出了一个小洞。他通过这个洞每天夜间偷窥人家的新娘以及床帏之事。直到有一天被邻居家发现。一时间,匡衡凿壁偷观的丑事传遍了四周乡镇。

匡衡是整个匡氏家族发达的希望,眼看就要成功了,却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

匡氏族长是个读过诗书,有一定头脑的人。他找到富户家商议,让他们不要再闹,更不能诉讼于官。然后让匡衡辩解说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凿壁不是为了偷观,而是偷光用于读书。自己是非礼勿视,一心只读圣贤书!

经过族长带头宣传,本来是一件‘凿壁偷观’的丑事,变成了‘凿壁偷光’的励志故事。

大家听完陈汤讲述的故事,哈哈大笑。

江乃始笑道:“‘凿壁偷光’和‘凿壁偷观’,一字之差,实在是妙,简直妙不可言!”

马钊问道:“后来呢?”

陈汤说:“后来丞相参加第九次考试,终于考上了丙科进了官场呀!”

陈汤讲述的这个故事,一时间,传遍了长安坊间。这个笑话慢慢传到了匡衡的耳朵里。他派人追查故事的源头,得知是陈汤搞的鬼。匡衡气愤地向汉元帝刘奭上奏,弹劾陈汤污蔑朝廷命官,有损朝廷形象。朝廷将陈汤交给廷狱审问,陈汤承认是自己所为。但是,故事是事出有因,绝不是自己杜撰。朝廷派人到兖州调查,当地的确有这个故事在流传。御史大夫张庆上奏,将陈汤解救下来。

公元前三十三年,汉元帝刘奭病逝,汉成帝刘骜继位。匡衡深得刘骜的信任。

丞相匡衡再次上奏道:“陈汤身为二千石级别的朝廷高官,奉命出使西域,不专心按照天子的旨意行事,反而自作主张,矫诏调动屯垦的军队,与西域诸国军队一起,冒险挑起战争。在攻下车渠与郅支城之后,带头将收缴的战利品据为己有。这些都给我大汉声威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继续在朝廷为官呢?”

汉成帝刘骜的心思正在赵飞燕姊妹身上,对于匡衡的奏章,也没有细看,就批示照准。陈汤因此被免官。

陈汤虽然被免官成为了平民,但他还是忍不住对朝廷有关西域的事情发表议论。

陈汤在离开西域之前,已经促成康居与大汉签订了盟约。按照盟约规定,康居国应该派王子到长安作为人质。陈汤听来自西域的康居人说康居王子是假冒的。于是,陈汤未经核实,就向汉成帝刘骜上书,说康居王送到汉朝来的王子不是真正的王子,有欺瞒天子之嫌。汉成帝刘骜大怒,命匡衡派人到康居核实。结果证实康居王子货真价实,确实是真王子。按照汉律,奏章言事不实,就该定为欺君之罪。陈汤犯下了死罪。

这时,太中大夫谷永上奏为陈汤辩护道:“臣下听说国家之所以稳固,外地不敢入侵,是因为有了能够战胜敌人的将领。关内侯陈汤,以前以副都护身份出使西域,愤恨郅支单于胡图乌斯横行不法,忧虑天子不能给他以惩处,怒发冲冠,果断率领军队急驰而行,横穿乌孙、大宛,会师于都赖水上,攻破了郅支城,斩下了郅支单于的首级,为朝廷报了十年没有能诛杀他的怨仇,洗雪了边境官兵往日的耻辱,威名震动了百蛮,武功远扬于四海。汉朝建立以来,征讨外国的将领,还未曾有过这样的情景。现在陈汤因为所说的事情有误而犯法,已被下狱很久了,很长时间还不能判决,执法的官员想对他使用大辟的刑法。这难道是要给郅支单于报仇吗?往日白起任秦国将领,南面攻下郢都,北面坑杀赵括,就因为一点小小的过错,就被赐死,秦国百姓无不为他哀痛流泪。现在陈汤眼看就要因获罪被诛杀,这将要引起老百姓的心痛呀!英明的君主不能做出违反民意的事情呀!”

王嘉也上奏说:“陈汤亲自带着武器,流血转战于万里之外,将战功献祭给祖庙,呈告上天,将士们没有不仰慕他的节义的。因为陈说事情而犯罪,并没有主观上的罪恶呀!臣听说犬马为主人辛劳之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窝棚的报答,更何况国家的有功之臣呢?!陈汤应该得到赦免!”

张庆也上奏极力为陈汤进行辩护。他说:“陛下英明神武,臣私下担心蛮夷之国因为陛下惩罚陈汤而耻笑我大汉。武将受到朝廷重视,敌国才不会觊觎我们的土地和人民。诛杀有功之臣会让百姓怨恨,动摇社稷根本。这不是鞭策以身赴难的臣子的好方法。”

汉成帝刘骜被众大臣的上书所烦恼,只好下诏释放了陈汤。但考虑到匡衡的脸面,刘骜还是将陈汤的爵位削去,让他成为了一个普通士兵。

陈汤得到荣华富贵在转眼间成了过眼烟云。屈指算来,前后才有不到五年的时间。陈汤作为一个普通士兵,跟随部队来到敦煌郡戍边。敦煌太守耿育并没有因为陈汤被削夺爵位而慢待,反而经常请陈汤到府中饮酒。

陈汤不解。问耿育道:“太守大人对小可优礼有加,与大人身份不符呀!”

耿育大笑道:“陈将军何出此言?高官显爵乃身外之物!好比是头上这顶帽子,天子让你戴上,你就还是个玩意;天子要是将它拿走,你就狗屁玩意也不是!我耿育看中的是陈将军身上的英豪之气!无论你是显贵还是卑微,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朝廷中那些腐儒不懂边关之事,在那里还自以为是!我耿育第一个就看不惯!”

朝廷感激地端起酒盅,说道:“太守大人,陈子公这厢有礼,敬太守大人一盅!”

耿育喝完酒盅里的酒,说:“陈将军稍安勿躁!本太守已经联合凉州、武威等地太守,联合上奏天子,为陈将军鸣冤叫屈。我想,陛下总会给我们这些边关老将一点面子吧?”

耿育等人在奏疏中说:

“陈汤仗剑西域,奔赴万里之外的郅支城,不费朝廷一兵一卒,将郅支单于人头拿下。此等英雄行为,为我边关将士称颂不已!目前,陛下圣明,边关安定无事。然百蛮反叛之心不死,时刻蠢蠢欲动。陈汤为我大汉震慑百蛮一杆旗帜。陛下将他放在敦煌难免会有闪失。臣等听说匈奴余部还在西域有所活动。这实在不是有利我大汉的做法啊!恳请陛下将陈汤召回长安,以便朝廷时刻咨询西域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