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430章 天子大婚
第430章 天子大婚
在原本的历史上,徐彦若被唐昭宗从宰相贬官为清海军节度使,但李弘益冒了出来,徐彦若只是被贬到了山南西道为节度使,并未前往岭南。
清海军节度使一职则由李知柔担任,但李知柔尚未进入岭南,广州本地牙将作乱,袭承父亲刘谦继任封州刺史的刘隐,趁机偷袭,占据了广州,将李知柔自连州迎入广州。
李知柔见刘隐兵力雄厚,于是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清海军行军司马,不久又被迫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节度副使,一切军政事务,都被刘隐所把持。
此后刘隐四处征战,想要统一岭南道,但卢光稠在虔州,派儿子夺取了韶州,将刘隐打得大败而归。当时恰逢朱温弑君篡位,卢光稠为了应对来自刘隐的压力,于是向伪梁称臣,刘隐也跟着投向了朱温。
等到李弘益出兵潼关的消息传到广州,刘隐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大唐与伪梁相争,双方都无法顾及到岭南,他打算学秦朝末年的赵佗自立,于是派弟弟攻打高州。
刘隐是自封州起家的,在架空了李知柔之后,占据了广州周边六七个州县,然而岭南道面积很大,大致包含了后世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却不是所有的州县都愿意归顺刘隐的。
其中占据了容、廉等州的宁远节度使庞巨昭、占据了高、潘等州的防御使刘昌鲁便对刘隐很是不满。刘隐的弟弟刘䶮来攻,却被刘昌鲁打得大败,李知柔也趁机逃了出来,托庇于他。
刘隐不甘心,于是又出兵攻打庞巨昭,却在容州再次碰壁,于是岭南东道的形势就僵持了起来。但刘昌鲁知道以自己三州之力,实在无法与刘隐抗衡,于是联合庞巨昭,准备投向马殷。
如马殷、卢光稠等,因为底盘靠近岭南,故而对岭南道的形势很是了解,但李知柔却一直不知道大唐的消息,他只是大概知道昭宗已死,诸兄弟儿子尽数被杀害,但是李弘益却拥戴了一个皇子继承了大统。
李弘益在凉州刚刚立足时,李知柔正在江南道为盐铁转运使,他从未见过李弘益,对李弘益更没有太多的了解,而且高州被刘隐所隔断,消息不通畅,他只是大概知道大唐与伪梁交战,却以为不过是中原的藩镇相斗,恰如同岭南道的情况一般,故而在向长安遣使数次皆无音讯后,便断绝了与朝廷的联系。
李柷当年逃往姑臧时很年幼,有些宗室亲戚并不熟悉,但李琪以及其他原昭宗时期的官员多来教导,他也知道了自己有李知柔这么个辈分极高的亲人。
李弘益宽慰地说道:“陛下,江南尚未平定,前往岭南的道路断绝,刘隐有不臣之心,但我大唐亦有忠臣,高州防御使刘昌鲁护卫着薛王,抵抗刘隐,想来应无大碍。待江南初定,我大唐军马南下,必可将薛王迎回!”
李柷点了点头,轻轻擦了擦眼角,说:“今日是元帅得胜归来的喜庆日子,元帅并将士们劳苦功高,朕特设宴兴庆宫,为众将士贺!”
天子在兴庆宫大宴群臣,他心情很好,还特意到外殿的将士酒席前敬了一杯酒,顿时让夏鲁奇等将士受宠若惊,手足无措了起来。李弘益等人也跟在一旁,也敬了一巡。
第二天,大明宫朱雀门前,以朱友贞为首的伪梁俘虏们,被押了上来,在数百名长安大小官员、数万名长安百姓的围观注视下,一名年轻的中书舍人站了出来,手捧圣旨,大声宣读了李柷--事实上是内阁决议--的判决命令。
因为朱温已死,朱友珪也被杀死,于是朱友贞就成了朱温一切罪行的承担者,全家处死斩立决,同死者有二十余名伪梁的高官将领,还有三十余人被抄家流放三千里,基本都去了鄯州或是庭州戍边,三代之内不得宽宥。
被处死的人中就有李振,当初开封城破,李振也不逃跑,一心想要投效大唐,可惜不但李弘益,就是内阁并刑部、大理寺、监察部等都觉得不能放过此人,要知道李振当初在洛阳残害了不少官员,而现在大唐朝廷之中,可是有不少官员都是从洛阳逃出来的,又有同僚朋友被李振害死,故而对他狠之入骨。
唯独有一个人被李弘益保了下来,虽然也被押到了现场,却只是不轻不重地判了个流放庭州,家中妻女都安然无恙,并未被打入教坊司。
这个人就是敬翔,李弘益还是惋惜于他的才能,故而想留他一命,前往庭州熟悉一下西域的情况,好等到以后大唐出兵收复西域时,敬翔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
所以当晚上敬翔被人从刑部大牢提了出来,见到李弘益时,他心思聪明,顿时什么都明白了。他虽然是朱温一手提拔,也愿意为朱温殉葬,但并不意味着他想死。
能够侥幸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李弘益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和打算后,敬翔拱手说:“元帅既然有令,老夫必尽心尽力。”他年纪其实不大,刚刚五十岁出头,而且朱温称帝之后,对于敬翔的很多计策并不认同,而且也仅仅把他当做一个谋士看待,这让敬翔的才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攻破开封之后,大唐自伪梁皇宫搜出来了许多奏折,李弘益看过几个,其中就有敬翔提出的数十条建议。朱温仓促称帝,敬翔就是反对的,但既然事实已定,敬翔便尽职尽责,提出了该如何对付大唐的一些方法。
其中有一条是联合契丹及卢龙,先压制河东,然后派人潜入定难、朔方等地,阴结那些对李弘益不满的地方势力,再笼络剑南的王建,商议好如何瓜分关中,三面进攻大唐。
这个计策让李弘益起了一层冷汗,他占据长安时,除了河西凉州等州县,以及陇右的两三个小州,其余朔方、定难等州县,掌控力并不足,若朱温能够按照这条计策行事,说不得自己出兵潼关至少要晚上个三五年。
在一瞬间,李弘益对敬翔是起了杀心的,因为敬翔居然提议联合契丹,须知就是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约为兄弟,也不曾让契丹一兵一卒越过长城的,现在敬翔竟然想要引异族南下,若朱温当初真的听从建议,他可就真的是彻底被烙印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但是敬翔却又提出,契丹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所掠夺者不过是粮草金银,若三家攻下河东,便馈以金珠财货,将契丹打发了便是。显然敬翔还是有所顾虑,只是想要利用契丹,对契丹还有提防之心,这让李弘益杀心渐消。
不论如何,敬翔此去庭州,都将是极为辛苦和危险的,李弘益自然不可能给他任何官职和实权,只是作为他本人的特派人员,前往西域收集情报,出出主意,制定计谋的。
然后李弘益与内阁成员一起入宫,拜见何太后,请求为天子举办婚礼。李柷的婚姻是一件大事,当初他被拥戴时,年纪尚幼,所以国家大事都交给了李弘益。
李弘益一直设想的是一种结合了时代状况,考虑到大唐实际国情的有限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他设立内阁,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将相权扩大,而君权神授,这是自汉武董仲舒之后就被儒家广为宣扬的不得有一丝触碰的原则。
所以尽管李弘益手握兵权,在很多事情上依旧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协,在民智未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所有的现代化制度都是虚的,毫无根基可言。
何太后发懿旨,命钦天监择定吉日,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当今大唐的皇帝风风光光地举办婚礼。
至于皇后的人选,这却并非是内阁指定,也不是何太后的主意,而是李柷自己的选择。唐朝与汉朝极其类似,都是宦官、外戚、军阀势力各自轮番登场,因而李弘益在从制度上解决了宦官集团,用武力强行消灭着军阀势力的同时,也想将外戚彻底消除。
他想到的是明朝的皇后挑选制度,但这一切总归还是先需要李柷的点头。对于李柷来说,皇后是要陪伴他一生的女人,哪怕有再多的后宫妃子,母仪天下为天下妇德之表率的,也只能是皇后。
最后李柷挑选的未来的妻子是学部的一名小官的女儿杨氏。未来的国丈原本是国子监的一名四门博士,因为是小官,所以朱温入长安,他并未被跟着唐昭宗一切劫持到洛阳,而是留在了长安。
等到长安大学成立,国子监不再承担太学的任务,而是更加类似于中科院那种专门研究文史类的科研机构,杨国丈则转入长安大学国学院担任直讲,品阶依旧是正七品上。
李弘益专门派松孝德做过详细的调查,未来的杨国丈并非弘农杨氏,也不是隋朝皇室后裔,只是宁州罗川的一户中等之家出身,学识渊博,但为人有些古板不知变通。
他的小女儿与李柷一般大,李柷与他的儿子曾经在朱雀大街小学做过一段时间的同学,后来李柷登基,他的儿子也被选了出来入宫作为小皇帝的伴读,甚至李柷有几次偷偷微服出宫,还去他家里玩耍过。
看到松孝德调查的事无巨细,李弘益会心一笑,既然皇帝有意,他也没有必要阻拦,于是与内阁商议好了细节,便准备着李柷的大婚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