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391章 最后的日本遣唐使
第391章 最后的日本遣唐使
中牟县外的大营,李弘益一一接见了这一次被俘的伪梁官员。荥泽大战,朱温惨败,逃跑时丢下了百余名跟随而来的文武官员,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送往长安。
军情司已经收集了足够充分的材料,审判他们的罪行,就交给内阁去处理了。李弘益不愿过多掺和,他想要改革制度,即便自己现在成为了权臣,他却不愿将个人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
在众多被俘而又愿意投降的将领之中,李弘益唯一看重的是邓季筠。邓季筠年近五十,出生于宋州,少年时被挟入黄巢乱军,后来被朱温俘虏,便顺势成为了朱温手下的骑将。
大顺年间,朱温与李克用交战不利,邓季筠被俘,李克用见之甚喜,亲自释缚,待之以宾礼,任其自领一师。景福二年朱温与李克用又战于邢州,邓季筠单人独骑来归,因此受到朱温的奖叹。
等到朱温攻克登州,邓季筠被授予刺史一职,安抚百姓,鼓励农事,登州大治,百姓立碑颂扬。前次朱友宁大败,邓季筠被紧急召回,统领龙骧禁军,不久却又改授郑州刺史。
然而龙骧禁军不能轻动,邓季筠手上并无兵权,所以荥泽大战也没有任何出彩的表现。邓季筠官声甚好,这是他被朱温猜疑的最大原因。黄巢之乱给天下带来最大的恶果,就是武将擅权,以下克上的风气盛行。
朱温称帝过于匆忙,而且四周未平,所以他也不敢放手大清洗,但是对邓季筠这样军中威望很高、民间口碑也不错的官员最是防备,谁知道会不会在唐梁大战之时,自己突然被背后捅一刀呢?
所以对邓季筠的劝降很是顺利,邓季筠也不傻,以前他忠于朱温,那是因为朱温将他从黄巢乱军中救了出来,不再顶着一个反贼的名头辱没了家声,但感恩归感恩,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死忠于伪梁,那就实在犯不着了。
李弘益与邓季筠长谈了一番,他发现邓季筠对骑兵的运用很有心得,关键是对于治理民政也颇有手段,顿时觉得李克用的眼光也着实不错,于是说:“将军若仍有意于战事,便去慕容手下听差;若愿到地方为官,洛阳缺乏官员,你意下如何?”
邓季筠倒也了解李弘益改革后的大唐制度,文武分开,轻易不会有交叉,想一想也是,既能领兵又能治民,在这样天下未定的乱世,搞不好就成了独立自主的藩镇。他想了一想,恭敬地说:“罪官愿为将。”
李弘益大喜,说:“好,将军暂且休息数日,我这里给你派一名参军,将我大唐军制讲述一番,过些日子将军便去宋州。”他对邓季筠的感官不错,是以连送到长安学习的过程都省略了。
待送走邓季筠,李弘益问:“有道,下一个要见的是谁?张全义到哪里了?”王贞白连忙说:“张全义已经入许州。下一个要见的是个僧人,空海和尚。”
李弘益皱起了眉头:“一个和尚,为何要见?”每逢乱世,佛教的教义对底层的百姓的吸引就越大,乱世人命如杂草,佛教修来世的宣传就给了毫无反抗能力的百姓们一种自我麻痹的借口。
李弘益在凉州时,就对治下各州县的寺庙进行了统计,等到入主长安,再一次进行了统计。而这一次收复洛阳,河南西道的情况同样触目惊心,只洛阳一地,便有寺庙上千座,僧侣数十万,侵占良田百万亩。
李弘益自然是毫不客气地下令,甄别僧人,其中大半强令还俗,所占良田绝大部分都收归国有,重新按照人口分配。他对佛教的态度过于激进,故而很多僧人都纷纷逃向朱温治下,现在俘虏中有和尚也不算稀奇。
王贞白说:“这和尚自称是日本遣唐使,元帅还是见一见吧!”李弘益一听便来了兴趣,说:“那便见上一见吧!”
日本自太宗贞观四年第一次派遣遣唐使,最近的一次便是唐文宗开成三年,也就是七十年前,第十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以藤原常嗣为主使前来大唐求学。
李弘益在入主长安之后,曾命人从礼部收集资料,对遣唐使的过往有些了解,以日本遣唐使的时间间隔,显然日本国内也知道大唐动乱,故而中断了继续派遣使者的行为。
等到王贞白命人将空海和尚传唤而来时,李弘益一愣,他原本以为空海是个老僧人,却不想看上去还挺年轻的,大约有四十多岁,个子不高,僧袍看上去还挺新的。
空海和尚毕恭毕敬地双手合什:“日本国僧人空海见过大唐上国李元帅!”李弘益顿时吃了一惊,心想这秃头的关中话说的可真标准啊!
他随意一指:“和尚请坐。”看到空海跪坐在王贞白专门拿来的一个蒲团上,问:“倭国有七十年不曾派遣唐使来,你的其他同伴呢?”
空海的涵养倒很不错,听见李弘益用汉朝对岛国的封号称呼,也不气恼,只是说:“贫僧只一个人前来大唐。”
李弘益微微皱了皱眉头:“此话怎讲?”空海和尚继续说:“大行皇帝乾宁元年,鄙国宽永六年,天皇欲再派遣唐使,闻上国兵事四起,主使菅原道真上书,停止了出海事务。小僧仰慕上国文化制度,故而随私船,经两年渡海而来。”
他继续侃侃而谈:“小僧在上国登州上岸,拜见了平卢节度使王将军,本欲往长安一行,奈何为兵事所阻,一直不能成行,后来朱将军入登州,小僧这才到了开封。”
李弘益听他提到“天皇”二字,心中顿时不爽了起来,唐高宗时期,曾自称天皇,而武则天为天后,后来日本遣唐使来华次数越来越多,就把这个称呼学了回去。
他听着空海继续说着自己的经历,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问:“和尚的俗家姓氏可是藤原?”空海楞了一愣,看向李弘益,眼神中有些不可思议,然后老老实实地说:“正是。”
在李弘益心中,除掉朱温是他征服天下、恢复华夏统治力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北攻契丹、扫灭渤海,顺手灭了半岛的新罗,接着就是要与日本岛国取得联系。
所以他对遣唐使的相关资料很是感兴趣,专门命人收集整理,研究了一番。在李弘益看来,日本遣唐使每一次规模都很大,之所以七十年没有再派,原因有数个,第一,日本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已经饱和;第二,大唐日渐衰落,继续派遣人员前来,对于这些日本国内的精英分子的人生安全,得不到充足的保障;第三,日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不发达,一路行来危险太大。
而且李弘益敏锐地发现,最近两次,也就是第十六、十七次遣唐使的主使都姓藤原,根据收集到的有限情报,藤原氏在日本天智天皇大化革新之后,成为专权的大贵族。
但是空海提到菅原道真,不再是藤原家的人,那么很有可能是,日本国内的权力斗争,让藤原氏的权威开始衰弱,而空海敢一个人孤身入大唐,说明他很有可能是藤原氏派出来的,更有可能这个和尚就是藤原氏家族的人。
李弘益只是随口猜测,见到自己居然猜中了,微微一笑,说:“既然是藤原家的人,和尚此次来我大唐,所求何事?”空海说:“我国佛事不昌,故而小僧前来求佛法,以便广传四方,使敝国百姓能够聆听佛陀的教诲。”
这明显是没有说真话,却听空海继续说:“小僧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愿去长安一行,希望元帅应允。”李弘益轻哼了一声,说:“天下板荡,和尚你一人上路不安全,还是暂且留在营中,待本元帅平定了朱温,再带你去长安不迟。”
他听这个和尚说话,眼神有些猥琐,知道这个秃头心里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打算,却偏偏不如他的意,只是吩咐王贞白说:“和尚远道而来,不可怠慢了,叫人好生伺候。”
王贞白心中明白,说:“诺!”便叫人带着空海下去,空海还有话想要说,王贞白哪里给他机会,一招手,两名亲卫士兵便押着他下去了。
李弘益沉思了片刻,说:“叫人看管起来,非吾允许,这和尚哪里都不能去。”他和王贞白倒都不怀疑空海的身份,毕竟日本人与华夏人一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猥琐感觉。
单单从气质来看,这个空海与一般的华夏人甚至华夏僧侣差别还真有些大,更别说更加显眼的身高了。
王贞白问:“元帅,若这日本僧人无用,留他做甚?”李弘益却笑了起来:“我先前曾说过,日本虽然是个小国,国内却多产金银,此时咱们的手伸不过去,这个人却是要留他一条性命,将来我大唐重建水师,便要他去引路呢。”
他心中撇了撇嘴:遣唐使,打的旗号倒是光明正大,还不是来偷学我华夏的文化么?十七次遣唐,到时候老子要一次把本钱全部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