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377章 荥泽之战(一)

选择阅读主题:

第377章 荥泽之战(一)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8-07-19 | 字数:3186

荥泽东南三十里处,大约正处于索水与京水两条河流的中间,数万大唐与伪梁的士兵在这一片废弃的村庄土地外厮杀,呐喊声震天。

朱温衣甲整齐,骑在一匹高大肥硕的壮马上,贺瑰与一名侍卫站在两侧。自称帝之后,朱温耽湎于后宫享乐,身材便飞快地膨胀了起来,他捧着肚子,觉得铠甲在身还真是难受。

听到前方传来的沉闷的火炮声,朱温脸上的肥肉不自觉地抖了一抖。这已经是伪梁与大唐正式交战的第二天,就在昨天,朱温意气风发地亲临战场,不顾诸将尤其是刘鄩等人的反对,树起龙旗,带着伪梁左金吾卫,团团立在中军。

朱温觉得自己只要站在这里,就可以鼓舞手下士兵们的士气,然而他的龙旗实在太显眼,很快就被大唐在战场两侧游荡的斥候发现,并迅速飞报曹用行,于是很快便有十余门红衣炮对准了伪梁大军的中军方向。

十余枚铁球呼啸着飞了过来,其中有两枚恰好落在伪梁左金吾卫的阵前,朱温亲眼看到,那两枚发红的铁球连着砸倒了一条线上至少七八名骑士,然后翻滚着砸进了土里。

朱温目瞪口呆,他先后从朱友宁和刘鄩那里接到过无数的军报,也知道大唐有一种射程超远的火炮,只是他对于“一炮数里,人马俱糜,莫能挡也”的说法嗤之以鼻。

他觉得大唐的火炮或许很有威力,但是不至于如战报上写得那般夸张,等到真正见识到了之后,才惊悚地发觉,原来朱友宁和刘鄩面对的是拥有这样武器的敌人。

朱温领大军自开封入郑州到达荥泽,并非立即与大唐交战。双方在郑、许二州一线屯集了超过十万大军,而越是这种大军对阵,大战就越难立即爆发。

因为这种决定性的战役,参战的两方都会极其谨慎,若稍有不慎,很容易崩盘。在这个通讯落后、后勤补给困难的时代,兵力投入得越多,对指挥官的要求就越高,在万事俱备之前,贸然开战实属不智。

但是朱温没有想到,他来到荥泽城外,驻扎在京水侧,不过二十多天,大唐军队便主动进攻而来,这让他对曹用行顿时起了轻视之心。

朱温对曹用行也多有了解,知道这位不过是靠着李弘益的关系,才混到如今西唐军方第二人,年纪轻轻,又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绩,若是李弘益亲来,他还要忌惮几分。

但就是这个让他一直轻视的曹用行,在昨天的初次交战,便让朱温付出了近四千的伤亡,于是朱温不敢再掉以轻心,对大唐军队的实力又看重了一分。

的确,如今大唐诸将之中,曹用行虽然官位高名声大,但是他却没有相应的拿得出手的战绩,毕竟自玉门关以来,他一直跟着李弘益,仅有的几次单独领兵的机会,打的也不是什么大仗。

实际上自曹用行当年领兵占据潼关之后,他知道李弘益准备积蓄实力,然后一波平推朱温,故而连入蜀攻打王建都没有要求前往,而是在华州一面训练新兵,一面加强学习。

他将凉州大学整理出的兵书熟读了一番后,每日里与一帮参谋司的参军进行沙盘推演,努力地学习着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和指挥官。

在大军布阵方面,李弘益经过多年征战,已经针对河西特有的武器和兵种,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作战阵型,再加上入长安之后,骑兵更多,因此曹用行一直在学习步骑合战的作战方式。

步骑合战,是大唐自立国以来横行天下的最强战术,曹用行记得李弘益曾经在凉州军事学院给学生们讲课,说过一句话:“战场之上,一定要将敌人拖入到我们熟悉的作战节奏中来,要让敌人按着我们的步伐来打。”

他觉得这句话实在太对了,实际上当初兵发潼关,作为中路大军统帅、河南道行军副总管,曹用行心里还真没有底,他不知道面对的朱友宁会用什么应对措施来抵御自己。

等到他慢慢熟悉了战场的节奏,便开始按照大唐一贯的战斗方式,发起每一次的战斗,进行每一次的战役,结果一开始就抱着被动防御心态的朱友宁,就逐步被拖入到了曹用行最为熟悉的战争节奏中来,最终被一点一点蚕食,然后被彻底打垮。

曹用行觉得自己找到了指挥的方式,于是在面对刘鄩时,不管刘鄩用什么手段,他只是先做好防御,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战斗,结果伪梁有名的智将也被他一点一点地拖垮了。

这一次面对亲自到来的朱温,曹用行依旧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这一片战场是他选定的,距离后方的荥泽城不算太远,这样就保证了大军不会轻易被伪梁偷袭。

然后曹用行布出了半月阵,最前方依旧是横七竖八看似杂乱无章地摆设的车阵,车阵后方是刀盾兵,再后面是虎蹲炮,而车阵的布设有意避开了虎蹲炮的攻击路线。

虎蹲炮后方是射程更远的弩手,然后是弓手,在弓手的后面是长枪兵,曹用行的中军指挥阵地就在长枪兵后面。在中军之后,则是抛石机和后勤营地。

半月阵的两侧,与虎蹲炮手们并列而站的是陌刀手,以及持斩马剑的剑手。林大端虽然将陌刀重新建了起来,但是李弘益又有火器,他更进一步,将大唐超绝天下的远程攻击发扬光大,陌刀手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

事实上,李弘益的军事思想也影响了如今的整个大唐。李弘益是不大愿意让将士们近战搏杀的,他觉得自己有火炮、有巨弩、有弓弩、有抛石机,两军对垒之时,先用超远程的攻击,就能至少解决掉一多半攻过来的敌人,在造成杀伤最大化的同时,保存自身实力才是正道。

所以一直到现在,大唐也只有六千余人的陌刀营,并且陌刀手的选拔极其苛刻,可以说这六千余陌刀手,是整个大唐甚至天下最精锐的步战之王。

但是陌刀手数量太少,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有限,于是李弘益根据军中步将的意见,在各军中有设了剑手,手持比陌刀稍短、造价也低了许多的斩马剑,战时负责协助陌刀手。

在两翼陌刀手的后面,则是臂长膀圆的掷弹兵,红衣炮、白虎炮、火药床子弩等超远程火器则布设在掷弹兵后面,同样由长枪兵来保护。

按制,枪长八尺则为槊,但槊主要是马战用的,大唐的长枪兵,所用的是木杆铁制枪头的长枪,长度超过了八尺,接近四米长了。长枪兵主要是以密集的军阵抵挡冲近了的骑兵,与刀盾手一样,主要的作用是防守而非进攻。

在两翼的最外侧,则是大唐更加声名卓著的骑兵。骑兵在接到出战命令之前,都是不上马的,一来是保存战马的体力,二来也是为了不被敌人的弓弩手当做攻击目标。

后勤营地除了负责向前方运输补充武器、维修器械、保管粮草、处理炊务之外,还要搭建野战医院,保护和协助随军医士处理伤员。为了防止敌人绕后攻击,还有一部分步兵和骑兵是留在后勤营地四周巡逻戒备的。

战场的阵线不可能铺得太开,故而士兵军阵又分为三种:临阵接敌的是战队,在一旁随时填补空缺、加入战团的则是驻队,还要留一定比例的预备队。

曹用行此刻就站在高大的木头搭设的望车上,用千里眼密切地观察着战场的情况。在他身边,作为预备队的昭义军老将丁会、以及骑兵的将领们都围在身边。

以慕容阎昆的资历,他来到前线,必然也是河南道行军副总管,李弘益调他前来听从曹用行的指挥,他便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随时准备听从调遣。

实际上自从青海返回后,便有不少人劝说慕容阎昆,他灭了两国(或者说两股类似于国家的政权势力),功劳太大,也该学一学李靖或者郭子仪了。

但是慕容阎昆毕竟有些不甘,攻打朱温他不参与,实在心里痒痒,于是不顾亲信反对,执意要上前线。慕容阎昆已经决定了,一旦中原战事结束,他就退隐宅中,不能叫李弘益太为难。

若当真论起来,李弘益手下立功最多的就是慕容阎昆和李存孝。但是天下人都知道,李存孝这条命都是李弘益救的,以李存孝有恩必报的性格,他就是立再大的功劳,有李弘益压着,就不会有更多的人起疑心。

而慕容阎昆就不同了,他在肃州投靠李弘益,与其说是投靠,不如说是合作。也就是说,如果把李弘益的事业看做一家公司的话,慕容阎昆属于元老级别的股东,而李存孝只是重金聘请来的专家。

这也是为什么慕容阎昆越来越低调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李弘益的性子平和,不嗜杀,不滥杀,而且未必是那种爱杀功臣的明主,但是李弘益毕竟不是皇帝,慕容阎昆已经在长安听到不少传闻,大多是那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们说的碎嘴,这让他开始万分警惕了起来。

曹用行自然不知道,或者说,他懒得去想慕容阎昆的真实想法,他紧紧盯着战场,看到半空两军互射的如同乌云一般黑压压的箭矢,看到对面伪梁阵中骑兵未动,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观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