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冯仲颖继续为我们讲述曹操墓碑文的事情:“你知道曹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汉代秘宝笃信无疑的吗?”
我摇了摇头:“什么时候?”
“就是从陈宫背叛开始的。”
“陈宫?那个联合吕布背叛曹操的人?”
“就是他,你肯定知道他的事迹吧?”
“当然,我是知道的,当年陈宫联合吕布趁着曹操进攻徐州袭取了他的老家兖州,曹操从徐州撤军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陈宫的背叛。陈宫本是曹操心腹,却在关键时候在背后捅他一刀。”
“没错,其实之前曹操征伐徐州,在徐州展开大屠杀时就已经出了问题,那时候的曹操已经不再是曹操本人。”
我对于这种说法更是惊诧万分:“你什么意思?曹操不是曹操本人?”
“刘志,你应该知道,曹操早年可是一位热血衷肠的汉朝忠臣,但是就是在曹操屠徐州开始,他竟然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你不觉得这中间有什么蹊跷吗?”
我这次没有回答冯仲颖,我皱着眉,仔细听他的讲述。
冯仲颖的话令我想到了之前在安阳宾馆中的虎子给我们吐露的关于曹操校事的信息中,也有与此相关的内容。现在看起来起码说明冯仲颖没有撒谎,而虎子之所以知道这么多校事的秘密,八成也是从冯仲颖那里获得的。
冯仲颖拄着手杖在庭院中溜达着,说道:“曹操的变化其实和汉代秘宝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曹操校事当时就已经察觉,只是没有发作。当时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将有天命之人出于谯沛之地,此人能平定乱世,而曹操恰恰就是谯郡人。”
“这个我是知道的,《三国志》记载了这种说法,所谓‘非命世之才不能安天下’,这个命世之才指的就是曹操。”
“不错,史书有记载,但史书记载的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这个命世之才被不明力量操控,性情大变!”
“你是指汉代秘宝?”
“这个不一定,但肯定与汉代秘宝有关系就对了。让曹操本人对汉代秘宝的存在笃信无疑,就是从陈宫背叛开始,因为之前校事提醒曹操陈宫的变化,但曹操并未在意,结果陈宫果然背叛了他。陈宫在这个阶段从一个忠心耿耿的人物变成了一个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小人,这种变化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小说《三国演义》将陈宫描写成了一个反曹志士,甚至不惜因此编造了一些故事,但实际上,翻阅史书就会发现,陈宫并不像小说说的这么简单,这个人其实很可能是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冯仲颖指了指我,表示赞许,说道:“不错,不愧是三国历史专家,你的表述很准确,其实他的变化也和汉代秘宝有关系,没想到吧。”
我立刻想到了长安未央宫密道中的碑文所指的也正是这件事,看来冯仲颖确实没有骗我。
冯仲颖继续说道:“为了了解曹操和陈宫变化背后的真相,同时也是为了执行曹操的命令,校事开始全力搜索汉代秘宝的下落,之前在永城梁孝王墓中看到的碑文上刻的字‘曹东郡,宝物被盗,杀陈杀张,徐州琅琊’,就是当时曹操校事针对汉代秘宝的调查记录,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校事一步一步排查,直到校事组织灭亡,而这一切都被记在了在了曹操墓的石碑中。”
我长出一口气,以故作惊讶说道:“看起来那碑文还真是一幅历史画卷,记录了一个秘密同时也记录百年兴衰,冯总,除了这些就没有了吗?”
“当然有,别急,事情正在向高潮处发展,刘志,你知道官渡之战吗?”
“当然知道,这是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黄河霸权,展开的一场战略决战,曹操以数万兵力击败了袁绍十万大军,最终获得胜利,这也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奠基之战。”
“不错,你了解的很清楚。那么你知道曹操在战后将七万元绍军队的俘虏活活坑杀了吗?”
“知道,这是史书上有记载的。”
“那么如果我告诉你,这也是汉代秘宝的作用,你会怎么想?”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苦笑一声说道:“这汉代秘宝到底是什么?是魔鬼吗?能让一个人滥杀无辜数以万计,眼睛不眨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讲的故事还真是够恐怖的呀。”
冯仲颖很严肃的说道:“恐怖的事情还在后头,赤壁之战你是知道的。”
“知道,我记得我们之前在湖北的时候讨论过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借东风火烧赤壁嘛,周瑜诸葛亮在这一战中大出风头,而曹操则铩羽而归。”
“如果我告诉你,这一场战役的结果早就是汉代秘宝预料到的,你会作何感想?”
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问道:“这汉代秘宝到底是什么?有通天彻地之能吗?”
冯仲颖没有回答?我继续说问道:“除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其实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也有猫腻。”
这一次我察觉到了问题,说道:“冯总,你所说的后面这几场战役不恰恰是我们在湖北一起分析过的,几场战役吗?我之前就告诉过你这里面是有蹊跷的,你当时还对我的说法表示认同,原来你早就知道里面的真相?”
冯仲颖笑了笑,答道:“呵呵,刘志,你说对了一半儿,我当时确实知道一些这些事情有猫腻,但其实我和你一样,我并不知道这里面的真相,我只是知道这一切和汉代秘宝有关系就对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立刻明白了:“哦,我想起来了,冯总你知道这些是从曹操墓碑文中获得,但是曹操墓碑文并没有说明汉代秘宝到底是什么,以及与这些事件有着怎样的具体关联,是这个意思吧?”
“是这个意思,毕竟当年曹操的校事也没有找到汉代秘宝,没有解开其中的秘密啊,他们又怎么可能将真相记录下来呢?他们所记录下来的也只是他们当时调查的结果而已。”
“然后呢?曹操墓中石碑所记只有这些吗?”
“只有这些是最主要的,剩下的一些就是曹操校事关于时局的感叹和对自己组织不幸结局的悲愤了,你不会对那些也感兴趣吧?”
我笑了笑,答道:“巧了,我还确实挺感兴趣的,麻烦冯总再谈谈吧。”
冯仲颖有些不情愿,冷哼一声,但他还是讲了:“那就告诉你吧,曹操墓中刻碑文的人是曹魏末代校事,也就是曹魏被我们司马家族取代前夕最后一代校事。”
“哦,原来是那些人刻的呀,他们到底发表了什么感慨呢?”
“我们司马家族不喜欢校事这种组织,因此在取得曹魏政权以后便将他们逐步消灭,他们中的有些人投靠了我们司马氏,有些人则负隅顽抗。我们当然是要对那些拒不投降的斩尽杀绝,这批人有一些已经预感到大势已去,难以逆转,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的事迹被淹没,因此悄悄地留下记载。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留下文字记载是很容易被毁灭的,所以他们便想到了潜入曹操墓中,在曹操墓内树立石碑刻下碑文,以求流传后世。”
“冯总,那么石碑上记载的内容就请您详细说说呗。”
“这碑文最后记载的内容其实就是曹魏后期的主要的政治斗争,比如我们司马家族和曹氏的斗争,比如世家大族和新兴贵族的斗争,比如校事内部的斗争,简单来说,当时曹魏内部世家大族崛起,我们司马家族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曹魏实权逐渐被我们取代,与此同时校事内部也产生了分裂,一部分转向得势的我们,而另一部分则是固不化,继续拥护曹氏,最终双方爆发火并。你应该知道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吧?”
我答道:“我知道,曹髦是曹魏第四任君主,他在任期间试图扭转曹氏政局,因此主动向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发起挑战,结果却被司马昭的部下是弑杀于皇宫南阙,血溅宫廷。”
“不错,这场政变其实也与校事也有很大的关系,曹髦之所以敢于主动挑战我们司马氏,就是因为曹魏最后的那批校事支持他。史书只记载了曹髦在皇宫南阙的那场战斗,看起来是草草收场,似乎曹髦不堪一击,然而历史的真相并非这么简单。事实是当时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激战,忠于曹氏的校事都身怀绝技,对我的祖先司马昭的卫队展开的猛烈攻击,眼看司马昭命要不保,就在这时,倒向我们司马氏的校事出现,挡住了他们的攻击。曹髦一方最终战败,曹髦被杀,而残存的校事也死的死伤的伤,他们被打得四分五裂,几乎全军覆没,他们后来潜伏起来,曹操墓碑文就是在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
听着冯仲颖的讲述,我几乎能够看到当年的刀光剑影,这些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激战令我回味不尽。我很佩服曹髦的为人,他不甘于做傀儡皇帝,奋起抵抗,不惜战死沙场,他可比刘备那个窝囊儿子刘禅强的多了。但是我没有想到当年在曹髦身后还有一批忠于曹氏的校事啊。
我又想到了之前在西安未央宫密道中中看到的碑文,冯仲颖说曹操墓中的碑文是在曹魏末代校事被消灭前夕留下来的,时间应该是曹魏甘露五年左右,对应公元260年左右。那么我在西安未央宫看到的碑文从时间上推断,也应该是那个时间留下来的,看来当年的那一批校事为了让自己组织的事迹和汉代秘宝的事情流传下来,真是费尽了心思呀。
这时,冯仲颖又说道:“不过呢,事情总不是那么完美,对于我们司马氏来说,当时还是没能将校事组织一网打尽。校事还是有后人传了下来,比如站在韩警官背后的那两位。”
冯仲颖指着我身后,我回头看了看他指的人,自然是鲁员和甄宓。
是啊,我险些忘记了,鲁员和甄宓可是曹操校事组织的传人,这么算起来,他们和冯仲颖家族也算是世仇了。
我看冯仲颖说的兴起,便索性问他:“冯总,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佩服你了,那就请你再给我说说,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这座满清皇陵,它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