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盛世桃花艳> 章节目录> 第三百零四章 好心惹来误会
第三百零四章 好心惹来误会
冯雪茹邀请刘为民进办公室坐会再走,刘为民感觉自己酒气太大不好意思进去,便从县委大院骑着摩托车走了。
刘为民骑车思考着冯雪茹说过的话,还是没有弄明白冯雪茹的意思。冯雪茹似乎想帮助自己回县城,却不去找她的父母帮忙,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又说有机会回县城,让自己离开财政系统,是因为财政系统没有熟人吗?可这解释不通呀,冯雪茹的母亲曾经亲口告诉自己,她与财政局的领导很熟,有什么事情她可以帮忙的。
刘为民想不通,又不好意思去问冯雪茹,也就把这些事情抛在了脑后。
刘为民骑着摩托车一路飞奔,看见路两边的麦子大部分已经黄了,村民已经开始了收割。刘为民把摩托车骑回了家,却看见大门上锁,知道家里人可能去收麦子了,于是又骑着摩托车来到自家的地头。
刘为民家里地不算多,却是分布在好几个地方。刘为民跑到第三处,才看见自己家的架子车在地头,父母和妹妹也在地里,父亲一个人在割麦子,母亲和妹妹帮着打捆。
妹妹刘卫莉看见刘为名,高兴的站在田间招手大喊:“二哥,你终于回来了。”
刘为民走进地里,母亲和妹妹迎了过来。
“为民,渴不渴?赶紧给你哥倒点水喝。”母亲对妹妹刘卫莉说。
刘卫莉走过来,闻见了刘为民身上的酒气,“妈,我二哥喝酒了。”
“喝了就喝了,唠叨什么,赶紧去倒水。”母亲催促刘卫莉。
“妈,你怎么这么偏心?我在这里累死累活的,我二哥在外面花天酒地,喝的醉汹汹,这不公平。”刘卫莉嘴里嘟囔道。
“总共割了不到二分多地的麦子,你镰刀都没动,怎么就叫累死累活?”刘为民没好气儿的说。
“那也比你强,你才进地里,我都忙了一个上午了。”刘卫莉不服气的说。
“你这丫头,你哥大老远回家,水都没喝上一口,你鬼叫什么?”母亲瞪了刘卫莉一眼。
“唉,我就知道,你爱儿不爱女,算我没说。”刘卫莉叹口气说。
“刘卫莉,你既然对我意见这么大,以后就别想让我给你买东西了。”刘为民和妹妹开玩笑道。
“还好意思说买东西?你空着手就回家了。”刘卫莉虽然还是有意见,话语却有些没底气。
“你哥回自己家,需要买什么?又不是走亲戚。”母亲替刘为民说话。
“本来我想夏季这么热,是不是该给刘卫莉同学买一双凉鞋,看来我是想多了。”刘为民故意逗妹妹,叹息的摇了摇头。
刘卫莉感觉眼睛一亮,赶紧把水端到了刘为民面前,满脸笑容,“哥,先喝水,看把你热的,我给你取毛巾擦汗。”
“我怎么敢劳你大驾?”刘为民白了妹妹一眼。
“我这不是跟你开玩笑吗?你不在家,家里的活我都干着,我表现可好了。”刘卫莉讨好的说。
“是吗?说说我听听。”刘为民喝了口水说道。
“我在家里很勤快,帮着咱妈扫地洗衣服,很多活我抢着干。还有,我都不好意思夸自己,我的成绩一直是在班里前几名。”刘卫莉开始摆功劳。
“在年级呢?”刘为民问道。
“还差不多吧,在前面。”刘卫莉含糊的说道。
“上次考试退步了,从年级前几名都退到十几名去了。整天回家就知道看电视,都怪你过年买那个电视。以前是旧电视的时候很少看,现在回家有机会就往电视跟前跑。都快考高中了,我看想上县城高中比较难,自己不努力,谁都没办法。”母亲唠叨了几句。
刘为民看了一眼妹妹,刘卫莉低下了头。刘为民正要说话,刘卫利抢先说道:“二哥,这话不说了,我保证考试前再不看电视了。中考我一定要考进年纪前三名,考不了前三,我再也不向你要东西了,怎么样?”
刘为民点点头,正想语重心长的教育妹妹几句,就听见父亲在地中间喊道:“都干什么去了?这么热的天不干活,站在地里是为了晒太阳?”
“这个犟老汉,见不得别人闲一会儿,走吧,干活儿去,听说两天后有大雨,现在是龙口夺食,抓紧点儿收麦。不然,就白辛苦一年了。”母亲对刘为民说道。
“两天后有大雨,咱家就这几个人,能割完吗?”刘为民问道。
“能割多少算多少,总不能全被大雨淋成了芽麦?”母亲说道。
“怎么不叫几个麦客呢?靠咱们一家子,两天后肯定收不完。”刘为民分析道。
“咱爸这人死抠,不愿意花钱,我说叫麦客就骂我太懒。”刘卫莉插话说。
“你不知道,今年的麦客要价太高。以前一亩地十五块,后来涨到了三十、四十,去年最多45块。今年一开口就要六十块,我也觉得太贵了。”母亲叹了口气说道。
“那是为什么呢?”刘为民问道。
“这几年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甘陇一带的人过来的都少了。过来的也都是年龄大点儿的,年轻一点的没人干这活了,都吃不了苦。还有,我听说很多地方用上了联合收割机,也抢了麦客的生意。”母亲解释道。
刘为民点点头,心想这也是农村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变化,于是说道:“贵就贵点,总不能让麦子眼看着被雨淋坏?我去叫几个麦客。”
“你还是跟你爸商量一下再去吧。”母亲劝刘为民。
“怎么商量?我爸那个脾气,根本行不通的,我来个先斩后奏。”刘为民说道。
“哥,我跟你一起去。”刘卫莉感觉终于不让自己劳累了,高兴的跳了起来。
“那你就去叫两个人吧,不要叫的太多,不然你爸又要生气了,我过去跟你爸说说。老汉有时犟得很,你们爷儿俩总是说不到一起去。”母亲叹了口气走了。
刘为民本想让妹妹留在地里干活,刘卫莉硬要跟着刘为民一起去。刘为民无奈,只好骑车带着妹妹沿着县城的方向奔去。
“二哥,你什么时候给我买凉鞋?我要最好看的。”刘卫莉一开口就提自己的事情。
“那就看你这两天的表现了。”刘为民说道。
“我一定好好表现。”刘卫莉满口答应。
刘为民带着妹妹跑了十来里,路上遇见一行四个人的麦客小群体。刘为民上前一搭话,四个人都围了过来。这四个人本是一起来的,也不愿意分开。刘为民也不在意,谈好价钱,便把四个人一起带了回来。
刘为民把四个麦客带到地头,让父亲回家休息,没想到刘为民的父亲勃然大怒,“咱家总共就几亩地,叫这么多人干什么?有几个钱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烧的不得了?”
刘为民的母亲劝了几句劝不住,生气之下,不去帮老头了干活了。
刘为民无法说服父亲,又不能与父亲争,索性不去理会。刘为民的母亲和妹妹都站在刘为民一边,把刘老汉无形中给孤立了。
刘为民嘱咐母亲回家去做饭,因为要给麦客管饭的。刘为民和妹妹带着四个麦客走到另一片田里去干活了。
刘为民家的地总共不到四亩,父亲已经割了几分地,剩下的麦子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四个麦客全割完了,并且帮着拉回了麦场。刘为民又联系了打麦机(又叫脱粒机),晚上加班加点把麦穗打成颗粒装进了袋子。
为了联系打麦机的事情,刘为民与父亲又闹的不高兴。刘为民的父亲不同意用打麦机,认为机器打出来的麦草太硬不好烧火,不如碾麦场来的麦草好用。
两天后的一场大雨袭来,把成熟的麦子拍倒在地里,造成的结果就是延时、难收割并且减产。村子里的人家多多少少都有些损失,只有刘为民家例外。大雨来临之前,刘为民家的麦粒已经晾晒了半天时间,即使再下几天连阴雨也存放得住。
在事实面前,刘明的父亲再也不说什么了,只是背地里偷着笑,逢人装谦虚。
刘为民并没有什么幸灾乐祸的想法,而是对农业生产开始了反思。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损失,却偏偏无法躲过,致使农民的艰辛付出没有得到最好的回报。这除了农民自己的侥幸心理外,是不是政府部门能做些引导工作?如何能在农民的自由生产与政府的行政效能之间找一个结合点,把农业生产的风险降到最低?
大雨过后,小雨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刘为民呆在家里烦,想出门去转一圈,就听见有人敲大门。
刘为民出去开门,来人正是当初给自己与林小芳说媒的一个远房亲戚,论辈份刘为民称对方为姨。
“姨,家里还好吗?”刘为民礼貌的应酬道。
“为民,你回来了?正好我要找你说林小芳的事情。”媒人说道。
刘为民感到一阵头大,预感到自己上次给林小芳父亲住院费的事情,可能引起了林小芳家里的误会,可是这事自己又没办法给林小芳家和媒人解释,话说不好被传出去,可能伤害的不止是林小芳的心,还会有损林小芳的名声。
刘为民的母亲从房子里走了出来,热情的招呼老亲戚,“他姨,到房子里坐。为民,去给你姨倒茶。”
“不用了,我刚喝过水。本来我早该过来了,家里忙脱不开身。这两天夏收忙,今天下雨干不了活,我过来说说为民和林小芳的事情。这两个娃年龄都大了,如果双方没意见的话现在定下来,下半年办事,明年你们老两口就能抱上孙子了。”媒人乐呵呵的说。
刘为民的母亲看了一眼刘为民,刘为民赶紧说道:“妈,我有事出去一下。”
媒人笑道:“这娃让书念的,太腼腆了,这么大了还害羞?你和小芳都谈的差不多了,有什么害羞的?婚事一办,你俩干啥都没有敢说。”
刘为民的母亲听的云里雾里,“他姨,到房子去说。你说了半天,我怎么听不明白。”
“就坐在院子里说吧,院子里凉快,这里又没外人。你不知道,前一段时间林家老汉生病住院,为民过去看望,还给掏了两千多块医药费。林家直夸为民知书达礼,并且说了,彩礼钱不要了,让我过来跟你们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给两个娃办事?”媒人叨叨着说了好半天。
刘卫莉本来在房子里写作业,听到大人说话悄悄站在门后偷听,这时忍不住说道:“姨,咱们这里的彩礼钱最多一千二,我哥都给她家掏了两千块了,说来还是我们吃亏了。”
媒人反应快,立即笑道:“你这娃话说的,都快成一家子,小芳以后就是你嫂子,还谈什么吃亏不吃亏?”
刘为民的母亲不高兴说:“卫莉,赶紧回房子写作业,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
刘卫莉转身悄悄回到房间,使劲把门关上,嘴里嘟囔着:“本来就是么,吃亏也要吃在明处。”
“他姨,你接着说。为民前两天才回来,这些事我还没有问,什么都不知道。”刘为民的母亲说道。
“不知道不要紧,只要两个娃没意见,做老人的能有什么挑剔的?林家那个女娃你也见过了,长的漂亮,人勤快性格又好,和你以后也好相处。不是我夸,这十里八村的,这样好的女娃能有几个?你们老两口就等着享清福吧。”媒人人说的唾星四溅。
刘为民的母亲本来就对林小芳有好感,此刻不免心动了,转身问道:“为民,你过来,我和你爸没什么意见,你是怎么想的?”
刘为民的母亲喊了两声,却不见刘为民回应,“人呢,怎么不见了?”
“我二哥说他有事,出去了。”刘卫莉在房间大声回应道。
“这娃到底是什么意思?”刘为民的母亲和媒人人愣在院子,两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