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362章 国战再启

选择阅读主题:

第362章 国战再启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8-07-04 | 字数:3082

凤州黄花县,葛国兴在队伍最前方,领着一支运送粮草的车队,在陈仓栈道间缓缓而行。他用斗笠扇着风,大声喊:“都小心些,莫滑了脚,前面就是大散关,晚上就在关内休息!”

作为王师范的部下,葛国兴先被朱温俘虏,派至朱友宁部下,然后麟游一场大战,他又成了大唐的俘虏。在梁州修了快两年官道,葛国兴被选拔为大唐的一名军人,全师朗支援江陵时,他已经升为一名后勤司的伍长。

由于他在梁州修过官道,熟悉山南西道的地形,因此大唐与伪梁开战以后,他也被后勤司派到了剑南道,负责将剑南的物资粮草运送至关内,再通过转运至河南道前线。

曾经的伍长如今也变成了都头,大唐前些年扩军太快,连带着许多中基层军官提升得也飞快。葛国兴是赶上了好时候,这让原本农家出身的他压力更大了。

他望着脚下的栈道,心中颇有些自豪。原本的栈道,是石匠们在悬崖峭壁上钻孔打眼,然后插入简单防腐防蛀处理的长木,上面铺设木板,路面并不宽,勉强容得下一辆独轮车儿。

作为当初李弘益设想中的入蜀要道,陈仓道这一段并不算很长的栈道在葛国兴还是俘虏的时候,又再次重新修缮了一番。

孔眼被火药重新炸过,变得更深,口径也变大了,然后换上了铁筋笼为芯制成的混凝土石柱,外侧还加了护栏,这样便是通行大唐最流行的四轮马车也够了。

当然这样耗资花费巨大的栈道,也仅仅只有大散关到凤州州治梁泉之间的一段,想到自己当年还曾经修过五六里长的一段栈道,葛国兴就觉得,或许自己这一辈子都不会再上战场厮杀了,但是修栈道的经历,就够他吹一辈子了。

为了不耽误农事,李弘益很少大规模地发动民夫,然而这一次与朱温之间的国战,性质不同,意义重大,因此他难得要求,蜀地广征民壮,协助押运粮草。

益州刺史、剑南道营田转运使是李弘谏,他接了韦庄的任,由韦庄留下的官员幕僚协助,很快就熟悉了地方情况,并将蜀地征集而来的物资不断地向北方运来。

葛国兴已经在剑州到陇州之间来回走了三趟,他手下的四百人,还有一千多名民壮,都要听从他的指挥。这一路上倒是没有什么土匪山贼,当年李存孝和慕容阎昆各自梳理了一遍,凤州折冲府民兵又来扫了一回,安全的很。

唯独是栈道难走,所以葛国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只盼望着大元帅能够早日击败朱温,收复青州,这样他在青州老家的同乡和族人们也就能享受到大唐的幸福日子了。

自甘州以东,河西等州县,也不断地派出运送队伍前往长安方向,陇右诸州、剑南、山南西道、关内道北,大批的民壮在折冲府民兵、后勤司士兵的带领下,向长安乃至更东面的潼关汇集而来。

在这难得的战场安宁下,大唐和伪梁各自在匆忙地准备着,洛口仓自黄巢之乱后四十余年,终于第一次屯满了粮食。

潼关以西州县通往华州的官道,每三十里一处小驿,每六十里一处大驿,驿长和驿卒大多是历年大战受伤退伍的军人们担任,在安置对待退伍军人方面,李弘益已经竭尽所能做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

驿站除了负责接待往来旅客,不止限于官员,同样也接待百姓,其次还要负责养驿马传递军情,另外还有一个任务:协助交通部养路司巡视道路情况,同时还要组织百姓在农闲时对官道两侧的山岭荒地种植牧草。

这样从河西地区以及关内道内各州县赶运而来的牛羊,就可以一路补充一些牧草,牧草种子和人工费主要由各大贩卖牛羊的大商会支出,对他们来说,这笔支出实在算不得什么。

丰州刺史浑炜这一次派了两营骑兵,又有阴山的达靼牧民,驱赶着上万头的羊群,一路迤逦而来,就连一向见多识广的长安百姓,都闻风赶来观看,然后发出阵阵的惊叹声,都说元帅当真是大手笔。

驻守潼关的是丁会的三营昭义军士兵,每日里只是出关的大车就有近千辆,如今河南府被大唐收复的诸州县已经稍安,有不少商队和富裕的百姓都趁着机会往长安去看一看,于是这一路上更加热闹。

九月中旬,气温渐渐降了下来,两场大雨过后,百姓们都穿上了秋装。慕容阎昆骑着马,站在潼关高大的关墙下,看着祁连军的士兵络绎不绝地向关外而去,他抬头望了望太阳,只觉得秋高气爽,座下的战马嘶鸣了两声。

先灭王建,再灭恭洛藏,慕容阎昆为大唐收复了二十多个州,这可以说是天大的功劳,大概也只有太宗朝时期的侯君集灭两国可以比了。

功劳太大,慕容阎昆原本想着借屠杀以自污,哪知他的战报送至内阁,李珽在内阁一商议,见诸报端的内容就只有大唐大胜,丝毫没有一句关于他在青海搞报复性屠杀的事情。

慕容阎昆明白了,想必是李弘益早就与内阁商议好了,他心中感动不已,原本打算借着大明宫阙下献俘,向天子并内阁上表抱病,然后回到府上闭门不出,但是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于是他找到祁连军长史耿岳,说了自己的打算,耿岳大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将军跟随元帅这么多年,当知道元帅的为人,元帅只是我大唐的摄政,将军何必自多疑呢?”

他的话说的有些隐晦,慕容阎昆却听明白了。李弘益毕竟不是皇帝,从某种意义上,他慕容阎昆和李弘益一样,都是大唐的臣子,如今天子无实权,民政大权在内阁,军权在枢密院,只要他慕容阎昆不谋反不恃功而骄,他立再大的功劳,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慕容阎昆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他年纪还不到五十岁,自觉还能上战场厮杀,于是便去信李弘益处,请求出兵潼关。

然后他很快就收到了李弘益的回信,李弘益的意思,是要祁连军再休整一段时间,毕竟来回奔波数千里,就是用人也不是这么用的。

实际上与恭洛藏势力的大战,在去年年底差不多就已经结束了,祁连军在青海过得还不错,毕竟慕容阎昆四处扫荡,抢了不少牛羊,饿不着也冻不到,自他回师以来,也差不多都是在赶路,因此将士们并不算疲惫。

但慕容阎昆还是给祁连军的士兵们放了假,在狄道县时,他就将三营家在会州的士兵们遣了回去,又轮流放假,休息了差不多两个半月。

然后他再次上表朝廷,内阁和枢密院收到了李弘益的再次行文,于是下调令,命慕容阎昆集合队伍,前往洛阳。

这一次征吐蕃恭洛藏,慕容阎昆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他原本是燕国公、骑兵司都指挥使,这一次加为检校太师、右金吾卫大将军、柱国,其子慕容肃荫昭武校尉,妻受郡夫人诰命。

“柱国”仅次于“上柱国”,相当于大唐的特级战斗英雄,属于极高的个人荣誉了,而且慕容阎昆的儿子还受荫官,这可是李弘益改革制度以来的第一人。

先前李弘益改革,暂时取消了“柱国”等个人荣誉称号,对于官员子孙蒙荫,管理得更是严格,这一次对慕容阎昆可算是开了先例了。

李弘益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他就是通过给慕容阎昆加显誉,来告诉天下,只要为大唐立军功,朝廷就不会亏待任何人,同时也是隐隐地告诉朝堂中渐渐成势的清流们,管好自己的嘴巴,最好少说话。

慕容真海则正式接任了祁连军都指挥使一职,因功封百泉侯、御史太夫,这也是为了他多年兢兢业业屡有战功的奖励。

慕容真海封侯,是他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大唐自改制以来,名爵严肃,非大功不得封爵,他原本以为,吐谷浑有燕国公、羌人有颇超乞光的临蕃侯,差不多就到顶点了,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一份。

这个粗豪的汉子在朝堂之上激动得差点儿哭出来,只觉得就是立刻让他去死也值得了。李珽看到这一幕,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有两个慕容一个颇超的标杆在,大唐在青海方向至少可以保得三十年安稳了。

当祁连军浩浩荡荡地出了潼关,慕容阎昆注意到,这一路上官道似乎都是刚刚修缮过的,很多路面还来不及铺设混凝土,依旧是夯实的黄土路。而且他还看到了官道两侧许多宽大的沟壑,不似天然形成,想必就是当初朱友宁四处挖的坑道了。

一路行来慕容阎昆只感觉地方很是残破,唯一让他觉得入眼舒服的,就是新修建起来的驿站,天蓝色的外墙,让他又想起了青海的那一片蓝天。

就在慕容阎昆领军刚出了洛阳时,在虎牢关前,曹用行再一次派出了大军,依旧是远程火炮并床子弩开头,大唐与伪梁之间的国战,再一次地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