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云深不知谍> 章节目录> 第二十九章 悠然见南山

选择阅读主题:

第二十九章 悠然见南山

作者:绛云漫卷 | 发布时间 | 2018-07-11 | 字数:2512

第二十九章 悠然见南山

常经理见他们确实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就笑着说,“咱们往那边有人干活的地方走走。”

于是,陈老师他们一行,跟着常经理又走了一段路,转过一个山头,这才看见有很多的人在干活。他们走到干活的人当中,看到这些人,确确实实象是农民,而且是老农民。

他们穿着看不出颜色的衣服,满脸是皱纹纵横,他们在呼呼山风中,毫不在意凛冽,照样在旁若无人地干着他们的活计。

事实上,在陈老师他们来到之前,这里并没有人参观,也没有看到有监督他们干活的人。他们从事农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义务,成了一种惯性。

只要他们一接触到土地,他们就会忘我地投入其中,真诚地与大地互动,他们知道,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的道理。

陈老师好奇地走到他们中间,仔细观察他们的劳作。他们是各自为战,每人一小块领地,他们在各自的小领地上挖坑。

陈老师看到,他们挖的坑在她看起来很大,大概有两米见方。他们吭哧吭哧地挖着。可以看到,他们挖得很吃力。他们手中的铁锹,被磨得澄光油亮,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们先是用手中的铁锹,竖放在坑中,然后用脚猛蹬铁锹,可是他们用足了力,那铁锹却不怎么领情,只是稍稍动了一下,往地下掘进不到几公分。

陈老师为他们感到委屈,感到不公,他们明明是用尽力了啊,可是为什么那铁锹不扎扎实实地往下走呢?陈老师他们再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原来他们脚下的土坑,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土炕,他们面对的是土石混合的坑。而且,那些所谓的土,经过多少年的沉积,跟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块,紧密无间地结合在一起,好似混凝土一般。

这样一来,农民要跟混凝土开战了。凭着他们手里的铁锹,陈老师他们感到,农民们简直就是跟风车开战的那个人。但是,从农民们脸上的表情,却根本看不出来他们的气馁。

他们就像那个推石头上山的人,尽管推倒了山顶,石头又滚落到山下,他们毫不气馁,鼓足勇气,毫无怨言,再一次把石头推到山顶。

他们也是同样,一次又一次地用脚猛蹬铁锹,就那样一点一点地往下掘进。也许,他们也感到了效率的低下,他们中间有人使用了铁镐,可惜的是,供他们作业的土坑,空间还是有点小了,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挥。

他们因陋就简,有多大的空间就发挥多大的力气,尽可能高地举起镐头,向着下面狠狠地挖去,陈老师他们能听到铁与石头撞击的咣当声。听得他们心惊胆战,听得他们也热血沸腾。

他们一鼓作气,连续向坑下面的顽石发起攻击,然后再用铁锹,把挖得疏松的土石,在一锹一锹地扔到地面上来。当然,随着他们扔上来的土石积累,土坑的四周,已经有了高高的土堆。

陈老师凑近一个土坑,对着正在劳作的农民说,“大伯伯,你累了吧,休息一会儿吧?”见有人跟自己说话,老农民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对陈老师说,“受苦人就是一个受,成天受着,就也不觉得累了。”

陈老师又问道,“你挖这个坑,是要干什么用的啊?”老农民说,“这个是挖的树坑,将来要往里面栽树的。”

“是要栽很大的树吗?”“也不大,是很小的树苗苗。”

“可是你挖的树坑很大啊。”“到时候就没有这么大了,”老农民耐心地说,“这里的地质,不适合种树的。活土层太浅,养不住树木。我们把树坑挖得这么大,是为了从远处拉来一些好土,再填回去,施上肥料,这地就有劲了,就能把小树苗栽到这个树坑里了。然后,精心照料他,该施肥就施肥,该浇水就浇水,这山沟沟里就能长出好树来了。”

“能不能说一下,你们这树坑是要栽什么树的吗?”“这个也说不来,反正听说是要栽好几种呢,有什么核桃树,苹果树,杏树梨树,是经济林。”

这时,常经理也过来了,她说,“根据我们公司的远期规划,这里的山沟沟,将来都是要栽种经济林的,经济林的收益比较高,也更容易集约化管理。”

这一下,陈老师就彻底弄懂了,什么是设施农业。就是要把不适合种植的土地,改造成可以耕种的土地。而所谓的农业,也不再单单是种庄稼了,也可以种树木,种蔬菜。

在山上看了一会儿老农民战天斗地,大家对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也有了感性的认识。实地看了采空区,实地看了设施农业,特别是实地看了老农民的劳作,他们对公司的安置农民的办法,治理采空区的决心和气派,有了直接的感受。所以,陈老师他们就很兴奋,问常经理,还有什么安排。

常经理说,“咱们继续往前走,到了山脚下,是我们公司的蔬菜基地,我们在那里吃一点农家乐的饭菜,然后就返回驻地。”

由于路途不远,大家也就没有坐车,而是安步当车,跟着常经理走路。山上的路,是看着近,走着远。明明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常经理说的蔬菜基地,看到了那晃眼的塑料大棚,好像近在眼前。可是他们一行,感觉走了很远了,可是那大棚,还是像刚才看到的那样,远远地向他们招手。好像是海市蜃楼,能看得到,就是走不到。

终于走到了,其实这里是山脚下,抬起头来,看见的是山,低下头来,看到的是平展展的地,是一座连这一坐的塑料大棚。

常经理领着他们就近进了一座大棚。哇赛!大家不由得尖叫了起来。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大棚内,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是黄瓜。只见那碧绿的藤蔓,服服帖帖地攀附在主人为他们搭好的支架上,藤叶间,吊着一根又一根的黄瓜。浑身是刺的黄瓜,头顶着嫩黄的花,骄傲地向客人笑着,炫耀着。

大棚里的黄瓜,跟陈老师他们平时餐桌上的黄瓜,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他们餐桌上的黄瓜,像是工业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千篇一律,又长又直又粗,虽然也头顶黄花,但那黄花是已经凋谢了的黄花,那黄瓜的颜色,虽然也是绿的,但那绿色里面又多了一点灰。

而眼前看到的黄瓜,一根根娇艳欲滴,嫩绿耀眼,顶花戴刺,只看一眼,就叫人垂涎欲滴。整个大棚,就是视觉的盛宴啊。

这时,大棚的主人,看到了常经理,就向她走过来,向她问好,常经理跟她寒暄了几句,“这是我们柳董事长的客人,他们是从省会城市来的,没有见过大棚,来看看稀罕。”

一听说是省会来的,又是柳董事长的客人,大棚的主人就转身走进大棚深处,不一会儿,她就手提着一个精致的小篮子走过来了。

再看时,小篮子里面装了一些刚刚采摘下来的黄瓜。大棚主人给陈老师常经理他们分发黄瓜。陈老师他们有点不好意思,谦让着。

常经理说,“既然主人好客,你们也就客随主便吧,她这个大棚的黄瓜,可是货真价实的有机黄瓜,不用化肥,不打农药。”

听常经理这么一说,陈老师他们就接过黄瓜,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