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在一连当兵那五年>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六章 我的第三年(十二)
第三十六章 我的第三年(十二)
2000年7月4日 晴
出发前准备
野外驻训时间计划二个多月,包含有海训、协同训练和“东海五号演习”,需要携带的物资,既多、又杂、且全。
参加海训的个人物资,除去个人床上用品和衣物之外,救生圈以及军用大马裤是海训必备的“两大宝物”。
几天前,姚指导员从连队节余的家底中支出一部分钱,为连队每名干部、战士购买了一套迷彩的短袖和短裤,并在左前胸的位置,印上了个人所在的班排。
全营四个单位,只有一连享受了这种福利,营直和其它连队只有眼馋羡慕的份。
古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早操跑步和晚上搞体能时,穿上这一身新衣服和其它单位穿汗衫、大马裤的战友们碰面一对比,一连的人神气十足。
野外协同训练加上实弹演习,携带的大件物资器材,把整个车厢都快要摆满了。
连队器材室全部搬空,炮排各班0.5个基数的炮弹,由团里统一安排装载、运输和保管。连队除了固定的不动产,比如房子、床铺等,其它只要连队能用得上的,统统上车。
六炮车驾驶员陈路生,上午帮着在车上整理和摆放各种物资器材一直没停手。以前,连队通知“出公差”干活,他们驾驶班是最不积极的,班里“老兵油子”多,干活叫不动,即使是参加了,也是多半出工不出力。
可是自从姚指导员来了之后,经过几次针对性的教育整顿,整个驾驶班的人员,思想觉悟提升了不少。
炊事班前不久装备了新的炊事车,司务长叶江自信地告诉我们: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停车,给他一个小时的时间,保证让全连官兵吃上热气腾腾,并且满意的饭菜,彻底告别过去外出驻训时,炊事班忙成“一锅粥”不说,结果饭菜不是糊了,就是半生不熟的“窘样”。
营部通知:明早八点各连集合完毕,向营首长报告,再听命令安排连队人员上车,准备出发。
吃过晚饭,吕连长召集干部和班长在连部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
姚指导员指着连部墙上贴的一排字说:“这是集团军政委提出的八字要求---极端认真极端负责,我与在坐的各位共勉。”
从连部返回的路上,钭排长对四班长郭永鹏、五班长陈志杏和我说了四个字:“以身作则。”
说到底,他希望三个班长凡事干在前、冲在前、亲历亲为。
六班严宝留守,我交待他要服从留守干部的管理和安排,把六班的十席菜地养护好。
严宝你放心,六班的兄弟们一定不会忘记,在海训时捡一些漂亮的海螺回来送给你。当然啦,我也得给我的“好姑娘”带几个最闪亮的送给她。
为了将来更好的保护她,我要继续加强锻炼,始终用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排遣寂寞、消除疲累、战胜困难。
还有我的老班长钟汝林,此刻他仍在炮兵旅参加“尖子集训”,明天我们要出发了,不知道你快马加鞭,还能不能赶得上我们一连的队伍呢?
2000年7月5日 晴
机动诏安
集合、点名、报告、上车,我们准时从营区出发,在团大门口集结后,向目的地诏安驶去。
师里为了保证“摩托化行军”的纪律,沿途安排每隔一段距离,都有指定的流动检查站进行检查、记录。
行军中,不仅要求车辆前、后距离大致相等,即便是战士坐在车厢里面,也要保持军容严整,坐姿一致。
中途停车,临时解决午餐,连队前、后警戒哨迅速到位。
处在连队车队倒数第二台的炊事车就地展开,炊事人员准备烧火做饭,检验新配发的炊事车“战斗力”究竟如何?
你别说,还真不是司务长叶江“吹牛”,半小时刚过,饭菜都熟了。
一声长哨响起,耳边传来钭排长通知的声音:“各班注意,准备开饭,每桌派两人到炊事班打饭、端菜。”
钭排长通知的声音,比起他在营区下达的口令声还要洪亮得多,我估计起码要超过20个分贝以上。到底是在外面,各单位之间都明里暗里地较着劲,再说声音小了,也怕别的单位听不到我们一连的饭菜已经熟了。
排好队,我和徐晓伟随打饭的队伍来到炊事车,只见炊事车的平台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二十多个铝盆,里面分别盛着一荤、一素两个菜,炊事车旁边还有一桶热气腾腾的紫菜蛋花汤,等候各位需要的战友前来品尝。
米饭在蒸饭柜,陆金龙让徐爱军打开了柜门,一盘盘熟透的米饭冒着热气,经风一吹,入鼻有一股淡淡的米香味。
我调戏陆金龙说:“金龙,炊事班这次‘鸟枪换炮’了。以前,外出训练搞顿饭好像‘打仗’一样。弄不好的话,我们还有糊锅巴吃,现在不知道糊锅巴,还有没有得吃哦?”
陆金龙反应迅速,他反驳我说。“你知道个锤子啊!现在我们用的是高科技,想吃锅巴,你都吃不到了。”
驾驶班的唐晓斌等不及了,他在后面喊话说:“陆金蛇,你给老子快点,少在这儿摆狗屁的‘龙门阵’。”
XXX,唐晓斌像个“饿死鬼”一样,这么着急,难道赶去投胎呀!
陆金龙显得很是淡定,没有答理他,自己拿起铲子往面前摆的空铝盆里盛着饭。
唐晓斌站在队列里,右手拿起吃饭的勺子,自顾自地敲着左手上准备拿来盛饭的铝盆,发出一阵阵“咚咚响”的声音。
司务长叶江给了唐晓斌一个大大的白眼。
钭排长也生气地说:“唐晓斌,你干什么?”
这时,唐晓斌才算是“老实”了。
吃完返回车厢,回味着这顿饭,感觉无非就是速度快了、饭不糊了,也不夹生了。这菜的味道,还不是连队炊事班那从前的味道,因为是一样的配方。
未必用这台所谓的“高科技”炊事车炒个菜,能把大白菜烧的和大鱼大肉一个味儿?我看三级大厨徐爱军,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吧!
如同姚指导员在政治教育课上讲的两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他鱼吃,只能暂时解决问题,要想解决根本的问题,就得传授给他捕鱼的技巧和方法。
炊事班一样,那怕有先进的炊事设备,没有好的食材、没有过硬的烹饪技术,还是照样新瓶装旧酒,没有提高。
对炊事班有一点“私心”的希望:但愿徒弟徐爱军能在炊事班里立足现有食佐,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炒出不一样的大锅菜,光耀一连炊事班。
下午三点,到达诏安县梅岭镇玄钟村。
按照营里的统一安排布署,各连平整场地、武器装备入临时库(场),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了。
晚上,连队集合通知:明天的主要工作,以整治海训场地为主。
2000年7月10日 阴
入驻玄钟小学
早上,接到团里通知:近期有台风来袭,要求一营搬到玄钟小学,按团里统一调配入驻。
玄钟小学面积不算太大,操场中央的旗杆上火红的国旗迎风飘扬,三层的教学楼,环形跑道中间分别设置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台。相对于农村的小学来说,这里的硬件设施,还算是不错的了。
我们分在三楼的一间教室里,指挥排被营里临时安排住在学校外围,当地一户老百姓的家里。
学校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挂着名人的画像和属于他的名言警句。
从明天开始,“禁烟英雄”林则徐的挂像,会天天陪伴着我们出发、归来、站岗和休息。
看着挂像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两句话,突然觉得军人的责任感,又重重地压在了肩上。
尽管海训年年参加,游泳对我而言没有难度,但是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带领全班刻苦训练,力求精艺求精。
2000年7月12日 晴
春华的烦恼
今天,天气晴朗。
上午,全连在沙滩上一边享受着“日光浴”,一边做着热身运动。每个人面前隆起的沙堆,都被压得扁扁的。肚子趴在沙堆上,模仿着青蛙在水里的动作,随着指挥员下达的口令,完成头部、手部、腿部和脚部的分解和连贯动作。
其实下水之后的蛙泳动作,可谓是五花八门。
虽然我不是使用的正规蛙泳动作,但是我游的速度并不慢,而且同样省力,这主要得益于小时候在家天天放牛。夏天炎热时,我就扯住牛尾巴,和牛一起在水库里畅游、泡澡、降温,久而久之练成了一套标准的“牛刨”,十多年的动作了,早已习惯成自然。
第一年海训时,我想把动作纠正过来,蛙泳岸上动作一直没有问题,可是下了水后,动作马上变成了“牛刨”,或者是“自由游”。
对比蛙泳动作,“牛刨”到底还是上不了台面的,所以每次钭排长让班长示范蛙泳动作时,我总是装作很谦虚的样子,把表现的机会让给郭永鹏和陈志杏。
全连热身完毕,连值班员将人员进行强弱搭配、编组,所有人员将细背包带拴紧救生圈,以两路纵队入水。
在营里的统一组织下,全连第一次游完了1000米。
上岸组织休息。
我这几天夜里打着手电筒,拿着王静姑娘的相片反复仔细地研究着,舍不得放手,好像得了“相思病”一样的。
休息也是无聊,我便拉着张黎明找了个无人的空地坐下来,一本正经地打听他和女朋友的那点“趣事”。
刘春华走过来找我说,心里烦想聊一聊。
这家伙看上去精神状态不是太好,近几天带指挥排喊个口令,也没有以前那么响亮了。
我问他:“你是不是天天晚上‘跑马’,把肾给‘跑虚’了,跟阳萎了一样?”
他皱了皱眉头,故意很大声地说:“你XXX想那里去了,就我这杠杠的身体素质,‘跑马’算个球啊!”
我又问他:“你是不是六月份入党没选上,心里有想法?”
因为六月份连队有一个党员的名额,经过团支部推荐和民主评议,连队党支部吸收了98年度的老兵杜安军,而作为侦察班长的刘春华,却在民主评议中意外地落选了。
他小声地说:“唉!也不是。”
我显得有些着急了,又问他:“那又是什么事呢?难道你和指挥排的屈排长发生矛盾,干了一架?”
他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出了原因。
原来是五天前,在外面住帐蓬的时候,晚上连值班员吹哨熄灯睡觉了。他坐在帐蓬里面发牢骚说:“下午训练结束回来,晚饭都没来得及吃,连值班员吹哨要求每个班出两名‘公差’去营里帮忙干活。XXX我们才刚到海训场,就搞得人这么累,要命的事情,连队领导会不会安排工作的?”
刚好姚指导员查铺走到他的帐蓬外面,牢骚话全部被听到了,姚指导员马上把他叫起来,严肃批评了一顿。
当时指挥排的人,都还没有入睡,那么多人屏住呼吸把批评听得个清清楚楚,刘春华觉得这顿“牢骚”本来是替新兵发的,属于“打抱不平”。因为“出公差”这事,一般情况下都是新兵去的。
这次被领导批评了,他的脸上有些挂不住,所以近几天心情有点糟糕。
不过,姚指导员后来找他专门说了,批评“发牢骚”这件事情,是对事不对人的。
我跟他讲:“你‘发牢骚’的出发点是为班里的新兵、连队的新兵着想,你以为姚指导员不知道呀!你能想得到的事情,领导早就想到了,你傻呀!”
沉思了一会后,刘春华似乎有所领悟。
姚指导员批评刘春华,其实是为了正连队的风气,就像他在大会、小会上经常说的:“干部、骨干要模范带头,全连上下百十号人,不管是谁对连队有意见,都要当面提,不能背后说。我敢保证,连队领导不会对任何提意见的人,给小鞋穿,并且还要表扬他。”
说到底,背后“发牢骚”,终归不是一件好事情。
晚饭时,我看到刘春华带指挥排过来就餐,口令又喊得响了,他的脸上也阴转了晴。
这小伙子二十岁了,还是学生时代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