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借命>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山旅
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山旅
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山旅
若是换了平时,在没有装备的情况下,我与陈尧博两人当然不敢徒手拉着树枝、踩着岩壁前去,但在阎王谷里吃过骨粉后,我们所有人的力气都比以前大了很多,现在,我与陈尧博两人互相协作,花了半小时左右,已经攀爬到那个山峰,心火也已飞到前面观察环境。
这个悬棺放在一个矮扁的山洞之中,约有四分之一露在外面,棺木呈船形,木头已经发黑,却还没有腐朽。
小洞扁平,可以站着,洞深只有两三米,由于通风的原因,爬上去时并没有异味。
但上去后,我马上失望了,因为棺木有被人打开过的痕迹,里面除了几件残碎的陶器外,骸骨也已乱成一团,如枯枝乱木一样。
“这些悬棺都是用楠木所制,可惜这里被人盗过了。”陈尧博失望地说。
我心里苦笑起来,在盗墓贼眼中,哪会有看得到又不去盗的棺木,何况这些棺木历史悠久,充满了神秘色彩。
“昨天飘流时,我听到梢公说,在临近九曲溪的山峰,但凡在高处有洞穴的,几乎都有悬棺,我们是不是全力去探索一下?”我觉得现在力气奇大,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我们倒是可以试试。
陈尧博摇摇头:“我与大白早已明白,在九曲溪两侧,这些悬棺所在的洞穴,多数都很浅,跟我们想象中会藏着林蛙的情况相差甚远,所以就没有生出探索的念头。”
他说得也对,到现在为止,见到的一切,都在我们意料之外,如果这里真的还有一块天外之石,只怕也已失去的那种神秘力量。
“你说得对,现在唯一能相信的,是你对活死人的感觉,我们就将注意力放在九曲溪下游南侧。”我说。
陈尧博却露出疑惑的神情:“我那种感觉不太稳定,有时很强烈,有时又很微弱,某个时间,多数时候,会觉得那些人在溪南,有时候,却又觉得就在天游峰以北……”
我劝慰他:“毕竟只是一种感觉,反正武夷山就这么大,我们一寸寸的去找,一定会找到的!”到了现在,我才明白,为何刑侦技术里面,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排查”,将所有地方都看过,通过对比,自然会有发现。
说到这里,我见到陈尧博在摆弄着棺中乱成一堆的骸骨,他说:“生命可贵,这些人死后葬在这里,无非也是对死后的一种憧憬,可惜数千年以后,竟落得如些境地,真是可怜,将它摆放完好,也算是一种尊敬,你跟我死后,也有可能是这副模样。”
我听得心里发毛,也有些感触,正如在丹霞红宫里看到那具完好骸骨时想到的一样,所以我当时才将它搬到外面埋了。
骸骨摆放完好后,我们两人躬身作了个礼。
陈尧博侧头看着我,说:“方山,红尘苦短,不如……”
我笑了:“我新婚燕尔,你跟我说这个?”
陈尧博也笑了,没再说什么。
就在我们两人要离开时,我却发现有点不对。
“尧博,你有没有发现,这棺木比我们现代的棺木要大很多?”
陈尧博低头看了看,弯下腰去,将自己的手臂与棺木中的骸骨对比了一下,说:“这人的骨头跟我一样粗长,是个高个子。”
“古越人的个子都很高大?”我想起徐之的身材,他也是古越人,或者也叫做古闽人,后来统称百越人,是同一种族的人。
陈尧博马上说:“在九曲溪下游一曲的仿宋古街上的武夷山博物馆中,展出一个船棺,那船棺长约三、四米,虽说形如船状,内部空间却也有两米长,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当时所葬之人,体形并不矮小。”
在我印象中,古代的人,因为营养和食物结构的原因,个子并不高大,这与眼前所见有些不同。
“武夷山的悬棺,虽然古远至商周,但春秋战国时的也不少,徐之所处的越国时期,一定也葬了不少。还记得在广州的萝岗那个石棺吗?!”我忽然想到这点。
“你是说,徐之极有可能在这里也预先埋着装着林蛙的棺材?他有可能也到了这里!”陈尧博惊道。
我心中一紧,心火马上飞到外面上空,仿佛要寻找徐之的行踪。
——
回到星村后,大白说:“方山来了,果然有新发现。”
我苦笑着说:“到了现在,只有尧博的感觉最实在。”
陈尧博说:“现在起码知道,徐之极有可能在这里出现,他从丹霞红宫出来后,到广州要借命复活失败,马上与邵夫子到了阎王谷,却不知为何藏进那沼泽之中,看来他没有成功复活,他要做的,一定是继续寻找活命之地!”
大白喜道:“事情终是有了些眉目,到溪南看看再说,一边还要留意徐之的行踪。”
次日早上,我们从竹筏码头坐车,到了一线天下车,从这里往九曲溪下游走。
这一带茶园很多,武夷山的茶统称岩茶,岩茶分大红袍,水仙,肉桂,名枞等几个系列,水仙,肉桂是岩茶的当家品种。我们对茶懂得不多,但看着一陇陇整齐的茶树,满眼清绿,也觉得心旷神怡。
一线天是两块巨大岩石之间的裂缝,在最窄之处,,我们都要侧着身才能过去,当然,身材凹凸的大白,形态自然又引人喷血了,如果是个胖子,要经过这里,还真的是个考验。
这条有好几十米高的岩缝,走进里面,觉得非常压抑,抬头一看,只有一片光影射下,而最窄之处不见光线。今天刚好碰上一个旅行团,有十几人,在这个狭窄的地方一个跟着一个走着,感觉很奇特。
这种环境最能刺激人的想象,我心里又有感觉:“此处日光在上,岩石在下,是一个《火山旅》☲☶之卦,旅者,‘小亨,旅贞吉’,说的是我们此行小有收获。跟前面占到的《火水未济》之《火地晋》对比,都是日离居其上,而阴爻散于下,预示着我们要找的那此活死人,多半藏在地下某处。”
陈尧博却道:“此卦山中燃火,烧而不止,火势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赶路,因而称旅卦。只怕前事还是飘忽不定,捉摸不透。”
我知道他与大白在这一带徘徊日久,却一无所获,自然信心不足,当下也不说破,只是暗中留意着身边的一切。
过了一线天,是一段山路,两旁种满了茶树,陈尧博的神情开始专注起来,我知道他在感受着那些活死人的存在,便放慢了脚步,不再说什么,那些游客倒是嘻嘻哈合的打闹着,渐渐也远离了我们。
走了约有两、三公里,走到了虎啸岩脚下。
我小声问陈尧博:“怎么样?”
他叹了口气:“一点都没感觉到。”
大白有点惊讶:“怎会一点感觉也没有?”
他懊恼地拍了拍头:“可能是我自己有什么不对吧。”
大白奇怪地说:“是不是这里太清静了,反而刺激不了你?”
这回到我觉得奇怪了:“大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白说:“我们上次到这里的时候,刚好是春茶采摘之时,这里有很多茶农在采茶,也有很多游客专门到这里感受采茶制茶的过程,所以特别热闹,尧博因此情绪高涨,感觉敏锐。”
原来是这样。
我自从到了九曲溪后,看到各处的茶田也有人在采茶,有不少挑茶工挑着茶在山路上行走,但不多,想必现在已是六月,已经过了主要采摘期,采茶赏茶的人自然就少了。
我心里一动,对陈尧博说:“活死人藏身的地点,会不会跟茶场有关?你提到过感觉强烈的地方,好象都是武夷山有名的茶场所在。”
大白马上说:“武夷山到处都是茶场……”
陈尧博疑惑道:“那为何我现在到了这里,感觉不敏感了?”
我觉得其中是有关联的。
大白见我坚持,便说:“那我们应该到号称‘岩骨花香’的茶旅之道走走,那里才是武夷山最著名的茶场!”我说。
——
所谓岩骨花香,指的是武夷山岩茶的特点,也指武夷山北侧最著名的大红袍一带的景区。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其中岩茶以大红袍为尊,但那几颗大红袍古树早已不再采摘。
因为武夷山岩茶名闻天下,因此,景区特意划出了几条茶旅路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岩骨花香’慢游道。
岩骨花香,指的是武夷山岩茶的特点。岩骨,指的是武夷山的茶是岩茶,有岩韵;花香,是指干茶及开汤后,香气清正幽远。
我们三人马上转道武夷山景区的北侧入口,从那里进去,就是岩骨花香游道。
这条称岩骨花香的茶旅之道,包括几处景点,水帘洞、鹰嘴岩、天心永乐禅寺、大红袍……
此时已是下午,睛,阳光不强烈,前两天下过雨,所以山中湿气仍重,水量充足,所有树木特别是茶树,尤其清绿。
我们很快走到鹰嘴岩,可能是因为前两天有雨,茶树冒出了新芽,而这里又是武夷山岩茶主要品种的区域,所以,一路上都看到有茶农采茶,到了鹰嘴岩,采茶的人更多,挑茶工在将一袋袋茶叶往下运。可能是要突出这里的风味特色,采茶的茶农多是年轻的妹子,穿着统一的有古风的衣裳,还不时唱着山歌,别有一番风味。
我不禁四处张望,感受着这种特别的风味。
直到大白轻轻拉了拉我,示意我看看陈尧博。
我侧头一看,只见陈尧博脸泛浅红,双目发光,一副凝神感受着一切的神情。
我看得呆了,低声对大白说:“有时候觉得,陈尧博比你还要好看!”
大白居然脸红了红,点头道:“他带着一种寻常男人没有的妖娆,又透着一股仙骨风范,但心里却豁达而执着……我每每迷醉在此,不能自拔!”
我听她说得直接,也为她这种直率而赞叹。
“这里有很浓烈的气息,那些人的气息!”陈尧博双眼闪亮地看着我。
这时候,山道上走过一群挑茶工,可能是因为山路潺滑,走得急,差点撞上了我们,装着新鲜茶叶的袋子中散发出浓烈的茶香,当然,这种茶香并非茶叶泡在热水中的香,而且新采摘下面散发的植物香气。
我们三人连忙闪到路旁,让他们过去。
“他们一定在这里!”陈尧博沉声道。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脑中忽然闪出一个画面:一群活死人向着我扑了过来!
就如在丹霞红宫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