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风雨满苍山> 章节目录> 第73章 山村论兵

选择阅读主题:

第73章 山村论兵

作者:诗狂 | 发布时间 | 2018-03-08 | 字数:4070

面对来自两个方向的冷枪,皇协军顿时乱了阵脚,纷纷调转枪口,冲着赵明训等人藏身的地方搂火。

李春生隐蔽在矮墙后面,看了看身边沉稳的吴敬之,会心一笑。举枪套住了一个黑影,迎着对方的火光扣动扳机。“呯”的一声,一名皇协军身体一歪,倒在地上不动了。

此时训练有素的日军立即做出反应,分成两个小队,一部分继续追击和青山等人,一部分在中岛的带领下向赵明训等人冲了过来。

“赵长官,差不多了,撤吧!”吴敬之说道。

赵明训应了声:“好!撤退!”

四个人打完一轮枪,沿着民房迅速脱离日伪军的纠缠,向村外撤去。

想不到几个残兵败将居然敢偷袭皇军,看到转眼间就伤亡了数名部下,中岛暴跳如雷。在竭斯底里的吼叫声中,二十多个皇协军协同十几个日军,分别追击赵明训与和青山等人。

按照计划,赵明训等四个人趁着夜色,撤到村南头的麦田,和青山等人已经先行到达。当下双方又汇在一起,顺着太平岭的西麓迅速向东撤退。

被激怒的中岛率日伪军在后面穷追不舍。他发誓要抓住这些胆大妄为的支那军人,砍掉他们的脑袋。

看着敌人被成功的引出老鸦窝村,大家又跑出了三四里路,吴敬之忽然喊了一声:“停!”

“怎么了吴先生?”赵明训不明就里。

吴敬之看了看前面黑乎乎的山岭,又回头看了看后面的追兵,急切地问道:“我们这是要哪儿去?”

“喏!”赵明训用手一指,“就是前面的那个村,孙家村!过了沟就是!”

“不行,这样跑下去会把鬼子引进孙家村!”吴敬之喘了口气。

赵明训从伍多年,立刻明白了吴敬之的意思,便命令道:“兄弟们听我命令,往西南方向撤!边跑边鸣枪,不能把小鬼子领到咱们落脚的地方!”

于是八个人折身一边开枪一边将追兵引向西南方向。

东方地平线上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圣水埠与太平岭交错在一起,沟壑纵横。中岛很快就发现前面的支那军只有不到十个人的兵力。

很显然,这几个中国军人对地形非常熟悉,而且个个身形矫健。在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凭借地形地貌边打边撤。甚至在匆忙撤退的过程中制造了诡雷,炸死炸伤三个皇协军。

人数占绝对优势而且武器精良的日伪军,在追追打打中居然没有伤到对方一个人。这下中岛更加愤怒,伸手夺过旁边一名日军的步枪。他利落的顶上膛火,目测了一下距离,瞄准前方的一个背影扣动扳机。

又细又长的三八式步枪弹丸在火药的击发下,发出一声清脆的呼啸脱离枪膛,笔直的飞出一百多米的距离。

这一枪,中岛打了个提前量,正中目标。

“兄弟!”

黄修明正猫腰准备往山沟里跳,身边的一个兄弟被中岛一枪击穿后心,顺着斜坡滚进沟里。

“不要管了!”赵明训眼看着这名兄弟已经没了救,便喝止了正要上前的黄修明。

大家钻进沟里,顺着沟底狂奔,一直到了圣水埠南麓,这才把后面的日伪军甩掉。

回到孙家村的驻地,大家都很郁闷。这次偷袭虽然打死了几个日伪军,但是又损失了一名兄弟。每个人心里面都很清楚,以太平支队目前的状况,再也经不起任何消耗。加之交火时,日伪军实际上已经放掉那些老百姓,正准备出村,营救一说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看着十几个低头不语的兄弟们,赵明训想安慰大家几句,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张口。

吴敬之了解大家此时的心情,非常抱歉的对赵明训说道:“赵长官,实在对不住,如果不是我坚持要打,那名兄弟就不会送命了。”

赵明训叹了口气,摆摆手说道:“军人战死沙场,死得其所!吴先生不必如此!”

直脾气的黄修明此时再也忍不住了,冲着吴敬之吼道:“说得轻巧,一句对不住就完了?死的又不是你兄弟!”

听到这句,李春生脸上挂不住了,迎着黄修明的话顶了一句:“老黄你啥意思?我表哥是为了救那些百姓,不是存心坑大家伙!”

以前在警备团的时候,黄修明与李春生关系还是不错的,从未红过脸。看到李春生如此大声跟自己说话,当着大家的面丝毫没给面子,黄修明的火气腾的一下就冒上来了,指着吴敬之厉声问李春生:“你问俺啥意思?俺还要问问你,你把一个外人领到咱太平支队,安的是什么心?就因为他一句话,咱们又白白死了一个兄弟!那可是跟咱们从县城一路杀过来的兄弟!”

六子披着一床棉被坐在坑上,大家没回来时他灌了两大碗酒,体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看着黄修明和李春生吹胡子瞪眼,幸灾乐祸地瞅瞅这个,又瞅瞅那个,心里面甭提有多高兴。虽然平时自己总与黄修明较劲,但是现在面对死而复活的李春生和来路不明的吴敬之,从本心眼里他有一种排斥。

凭着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和直觉,六子不太相信吴敬之救自己的诚意,同时对吴敬之此番前来的目的持怀疑态度。

于是,六子便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一双小眼睛滴溜溜乱转,乐得坐山观虎斗。

“别吵了!那个兄弟的命我会还上!”吴敬之大声说道。

黄修明没好气的问道:“还?你咋还?”

吴敬之目光炯炯的看着黄修明:“把他的枪给我,我替他打鬼子!”

眼看越吵越僵,赵明训把手中一根正在燃烧的树枝一扔,霍地从火盆旁站起来,喝道:“行了,都闭嘴!吴先生是一片好意,再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死去的兄弟不能白死,我们一定要替他们报仇!”

“长官⋯⋯”黄修明仍然有些不痛快,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赵明训挥手止住了。

“就这样吧,今天的事到此为止。吴先生既然愿意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打鬼子,我们欢迎!下面我们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其实,赵明训对半路冒出来的吴敬之多少也有些怀疑。但是之前和青山一再称赞他对当前形势有着独特的见解,再加上亲眼目睹了吴敬之出色的枪法,让赵明训感觉到此人绝不是一个教书先生那么简单。不管怎样,只要是真心抗日,就不能拒之门外。

长官发了话,黄修明也不好再说什么。便悻悻地坐到炕沿上,伸手往口袋里掏烟卷,这才发现口袋里早已空空如也。

六子双眼乐得眯成一条缝,用胳膊捅了捅黄修明,低声戏谑道:“嘿嘿,吃瘪了吧?”

“滚犊子!”黄修明不客气地骂了一句。

“都说说吧,只要是能打鬼子,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赵明训在屋里环视了一圈说道。

这十几个人都是从火里血里拼出来的,论打仗玩命,自然没的说。如果提到战略战术的层面,大多数都是泥腿子出身,大字识不了几个,便没有几个人敢开口了。

一直没吭声的和青山提醒道:“长官,可否请吴先生谈谈他的想法?”

其实赵明训也是这个意思,极想知道吴敬之是否真的有真知灼见,便顺着和青山的话说:“好啊!吴先生,那就说说您的高见吧。”

“好!”吴敬之倒是毫不谦虚,蹲到火盆前,拿起几根烧火用的树枝,折成数截小木棒,在屋地上摆起了龙门阵:“本来我有一副青州地图,可惜路上跑丢了,我们就用这个简单演示一下。”

说着,在地上将小木棒一一摆放。

“赵长官请看,这里是县城,西、南两个方向靠着群山,北临寿光、东营,一直到渤海都是一马平川。往东也是平原,胶济铁路直通潍县、青岛。这中间虽然也有几个山头,但是大多地势平坦,而且都是孤立的,难以作为。喏,我们现在的位置在这儿,紧临临胊、寿光两县。”

吴敬之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兴趣,因为他说的这些情况大家都了解。

赵明训虽然也没表态,但是神情专注,等着吴敬之的下文。

吴敬之丝毫不在乎大家的不屑,继续说道:“赵长官和兄弟们的事我早就听说了,一句话,好样的!你们不惜抗命,坚持留下来战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极大的鼓舞了青州人民抗战的信心!在座的还有那些战死的兄弟们都是英雄,青州永远不会忘记你们,青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这席话立马将大家的豪情点燃起来,虽然大家不懂什么救国救民的大道理,但是“英雄”两个字,无论是谁听了都觉得受用,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自豪而且欣慰的笑容。

吴敬之抬头看了看坐在炕上满脸欠揍表情的六子,微笑着说道:“兄弟们敢打敢拼,没有孬种。比如说六子兄弟,一个人端了土匪窝,火烧鬼子的据点,功不可没。”

六子愣了一下,没想到吴敬之居然会夸自己。当下身子便挺直了许多,故作谦卑地说:“这可没俺啥功劳!俺压根就不想当这个兵,是赵长官跟青山兄弟合伙下套,逼着俺来的。要说杀鬼子杀土匪那点事儿,都是小意思,不值当一提!”

大家伙都被逗乐了,黄修明的鼻子差点没气歪,撇着嘴说道:“叫花子你要脸不?给你一根竹竿就顺着往上爬,这么大本事,咋就让红枪会吊在树上大半宿?有能耐别等着俺们去救你呀!”

哪壶不开提哪壶,六子的脸顿时涨得通红,把身上的棉被一扔,腾地从炕上站起来,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架势,指着黄修明的脑门骂道:“傻大个你会不会放屁?老子是你救的吗?老子用得着你救吗?”

“行了!不见面时就念叨,见了面就干仗!你们烦不烦?听吴先生说!”赵明训喝了一声,两个人互相狠狠瞪了一眼,便都不说话了。

“但是!”吴敬之忽然话锋一转,“光有激情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黄修明不乐意的说:“怎么个意思?笑话俺们呗?”

吴敬之没接黄修明的话茬,接着说道:“中国近百年来积弱积贫,虽然人口众多,但是战斗力远不及日本。想打败日本,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赵长官连续损兵折将,几无立足之地,您难道就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吗?”

一番话说到了赵明训的心坎上。他怔了怔,吴敬之的话不无道理,当初从县城出来时一个连的兵力,武器装备也算说得过去,短短两个月时间,便打得仅剩下这十几个人,手步枪也不足两位数。这里面虽说有实力上的劣势,但造成眼下这种局面的原因毕竟是多方面的。

至于其他因素,赵明训还真就没琢磨透,于是非常诚恳地说道:“请吴先生直言相告!”

吴敬之点点头:“赵长官率领兄弟们打的几次仗,和长官都告诉了我,我就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兄弟们求功心切,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日军战斗力的强悍和自己的不足,只是一味的去拼命。这样一来,没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与日军交锋时自然就吃了大亏。比如,和长官在土坡打阻击时,就没能有效地避开日军的火炮。”

这番话的确厉害,一语中的,赵明训与和青山同时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其次,情报不准确。赵长官对敌情的判断基本上依靠自己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和感觉,这就造成了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充分。大家请看这儿!”吴敬之指着地上的几根木棒说,“打高墓据点时,对据点内的兵力、火力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便贸然进攻,这就注定要吃亏,而且也低估了日军的机动能力。原先预计最多只有两个排的援兵,实际上却多出了好几倍。”

赵明训不无感慨地说:“吴先生所言极是,请接着往下说。”

此时其他兄弟也都纷纷围拢过来,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吴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