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隋朝风云> 章节目录> 第052章 吊民伐罪
第052章 吊民伐罪
话说隋朝的伐陈诏书已经颁发半年之久,至开皇八年九月丁丑,隋文帝设宴款待南征诸将,颁赐各有差。
十月己未(二十三日),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
十月辛酉,陈后主遣兼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出使隋朝,隋文帝下令将二人拘留,二人屡请回国复命,隋文帝不许。
十月甲子(二十八日),隋朝将出师伐陈,隋文帝亲率文武百官,于太庙祭告天地祖先,祈求保佑胜利,凯旋而归。
隋文帝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国。又宣布曲赦陈朝国境之内的死罪囚徒,让他们报效隋朝,替隋军卖命。
十一月,丁卯(初二),隋文帝亲自为出征将士饯行。下诏俘获陈叔宝者,位至上柱国、封万户公。乙亥(初十),隋文帝又驾临距潼关三十里的定城(今陕西华阴东),隆重誓师。
于是,晋王杨广出六合,秦王杨俊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信州(今重庆奉节),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宜阳公王世积出蕲春,新义公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襄邑公贺若弼出吴州(今江苏苏州),落丛公燕荣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兵分八路,行军总管九十人,兵力五十一万八千人,皆受晋王节度。
隋军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无不奋勇争先,欲一举攻灭陈朝。
平陈统帅晋王杨广,时年二十岁,已长成英俊威武的青年。此番奉命出征陈国,肩负南平吴越之重任,这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杨广而言,真可谓朝思暮想、梦寐以求之事。只见他一身戎装,盔甲鲜明,神采奕奕,威风凛凛,煞是威风。
杨广麾下虽将才济济,不过,由于他年纪尚轻,欠缺行军作战经验,隋文帝任命左仆射高颎为晋王元师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军中大事,皆由高颎决断。高颎与王韶筹划支度经费,无所凝滞,格外称职。
隋文帝调集五十一万八千大军,分别部署在长江上、中、下游,兵分八路,从长江出海口一直摆到上游的信州,绵延数千里,向陈朝发起全线进攻。
清河公杨素,领两路大军,重点突破长江上游,以吸引敌人视线。
秦王杨俊,领三路大军,重点突破长江中游之武昌,以牵制陈朝兵力。
晋王杨广,领四路大军,为作战主力部队,负责长江下游作战。其中有两支劲旅,分布在下游庐州和吴州,分别由名将韩擒虎和贺若弼统领,以直捣建康,消灭陈朝。
平陈之役时,薛道衡授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在宰相高颎帐下效力。
一日,隋朝王师临江,高颎夜坐帐幕之下,向薛道衡问道:“此次大举出兵伐陈,江东必可克乎?君试言之。”
“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东汉之季,群雄竞起,孙权兄弟遂有吴、楚之地。晋武帝受命,寻即吞并,永嘉南迁,重此分割。自尔以来,战争不息,否极泰来,天道之恒。晋朝术士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如今年数将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大隋应天而讨伐,其必克一也。”薛道衡侃侃而谈道,“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自古兴灭,皆由此道。主上恭俭勤劳,忧劳庶政。陈叔宝峻宇雕墙,酣酒荒色,上下离心,人神同愤,其必克二也。国之安危,在于委任。彼之公卿,充数而已。提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尚书令江总唯事诗酒,本非经略之才。萧摩诃、任蛮奴(即任忠)是其大将,皆有勇无谋,其必克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势,势在必胜,事不迟疑!”
“君言成败,事理分明,令人豁然开朗。吾本钦佩君之才学,不料还能如此运筹帷幄。”高颎忻然赞许道。
高颎万万没想到,薛道衡文采斐然,文笔极佳,因此颇受天子器重。朝廷举行庆典,少不了气势恢宏的诏诰。讨伐叛逆,也得先下一道义正言辞的檄文。这些,往往出自薛道衡和李德林之手。不过,为皇帝起草诏书敕令之职,在朝廷中地位并不高。
此次与文人薛道衡闲聊,高颎发现他不仅懂得吟诗作赋,而且善于谋事,对时局的分析鞭辟入里。
随即,晋王杨广以行军元帅的身份,向陈朝发出征讨檄文,檄文名为《遗陈尚书江总檄》,其文曰:
“南北虽殊,风云在望。载怀虚迟,寤寐为劳。……寡人忝膺朝寄,董律专征,跋涉山川,今次江际。……邃古成败之机,近代安危之迹,照同悬镜,明若观火,无待指南,自应神悟,……四海无两帝。……
我大隋之肇开宝祚,光有神州。……千年启圣,万代一时,深仁至德,……惟彼江表,独隔皇风。夫物极则反,否终斯泰。郭璞有云:“年经三百,天下大同。”兹实玄运,已定于前。圣主膺期而出,欲以区区之陈国,违上天之冥数,其不可存者一也。
大必包小,天地之常规;明能通暗,日月之常理。……我据上游,鼓棹之能,吴楚不异,高舻巨舫,东西万里,扼喉抚背,水陆千途。彼之兵士,不过十万,首尾分布,所在危急。……守以时月,则鱼烂土崩;接以锋刃,则乌惊鹿走。理在必然,不假枚卜。此不可存者二也。
丰侯好酒,实丧厥邦;梁伯役民,溃其宗社。彼之伪主,覆车是袭,日夜沉湎,曾无节度,缮造宫室,莫知穷已。竭四民之产,荒纵其心;敛百姓之哀,以为己乐。宝衣玉食,填积后宫,……虽欲勿丧,其可得乎?此不可存者三也。
伪主忌能护短,酷法淫刑,骨鲠之臣,尽见疏斥,谏诤之士,皆被屠害,遐迩结舌,衣冠解体,人妖鬼怪,触类呈灾,稚齿耆年,咸知残灭。此不可存者四也。
以此小邦,摄于大国,……而莫知忧恐,更自骄矜,曾无事大之心,专行犯上之志。侵轶我边鄙,招纳我叛亡。国家爰自受命,每从含养,敦以邻睦,申其聘好,冀能守彼宗祊,静其疆域,而长恶益甚,纵毒弥深。……帝乃悯然,……吊民伐罪,已有别诏,惟废伪主之身,……若宪章往彦,聿遵前轨,则为主享封侯之业,祖祢延血食之期,江东士民,实受其赐。公等身保荣贵,名垂竹帛,岂不美欤?若胶柱不移,守迷莫变,率其蚁众,敢拒王师,军有常刑,悔无及矣。祸成俄顷,宜早图之。使人今还,迟有委曲,言不尽意,岂复多云。
杨广白。”
这篇檄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既文辞华丽,又气势磅礴,对于鼓舞士气、瓦解敌军斗志,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秦王杨俊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水陆十余万人,屯兵汉口,节度指挥上游各军。杨俊发出《伐陈檄萧摩诃等文》,其文曰:
“夫文轨未同,江湖致阻,风云密迩,良用依然。……寡人肃禀天策,爰征不庭,悬旌秣马,今次枫岸。夫时有盛衰,运有兴灭。积德必庆延后嗣,长恶则祚不及远。陈氏往因际会,窃有金陵,……叔宝嗣伪,弥复忍虐。沈酗日增,内荒愈甚。雕墙峻宇,加锦绣于土木;严刑酷法,陷人物于涂炭。谏士丧身,元良箝口。无道之极,自古罕闻。有一于此,何可不灭?……
我皇诞膺灵命,光临大宝,再辟乾坤,重悬日月。历代逋诛之寇,旷古不羁之民,感我仁风,咸沐至道。唯彼吴越,犹未革心。……已有别诏,止废伪主之身;此外士民,咸从荡涤。西自巫峡,东达沧海,巨舰覆波涛,楼船出云雾。……
彼国兵士,多少备见,以寡御众,理在非敌,救首救尾,将何以及?况复士无斗心,人怀二志,身虽擐甲,情在倒戈。……江东难立,有识同知,陈氏必亡,贤愚共见。天之所废,谁能兴之?……公若转祸为福,因机立功,翻然奋飞,共弘大业,则江东士众,免于锋刃之苦,天下生民,欣然太平之世。
公当位极台鼎,福延子孙,爰及宗族,咸加荣宠。岂与夫不识天命,拒我王师,举死扶伤,履涉膏血,同年共日而语哉!斯皆肝膈至言,成败大理。幸非可惑,宜早图之。”
此檄文历数陈叔宝之罪恶过失,文辞与《遗陈尚书江总檄》一致,望陈朝将士反戈一击,共弘大业。
隋军按照隋文帝的部署,在长江上游多张形势,在下游筹划秘密渡江。
且说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杨俊督水陆军十余万进屯汉口,陈后主诏令散骑常侍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与郢州刺史荀法尚部众数万人,据守江夏,以拒秦王杨俊。
这周罗睺虽然左眼失明,却是陈朝的一员猛将。十五岁时,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之徒,暗中学习兵书。堂祖父周景彦告诫道:“吾家世代恭谨,汝独放纵,难以保家。若不丧身,必将灭吾族。”周罗睺终不肯改。
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句容令。后来,追随大都督吴明彻与北齐军战于江阳,被流矢射中左目。北齐师于宿预围困吴明彻,各路兵马相互观望,毫无斗志。唯独周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
太仆卿萧摩诃赏识提拔他为副将,斩获不可胜计。其后进师徐州,与北周将领梁士彦战于彭城,萧摩诃临阵坠马,周罗睺前去救助,于重围之内将其救出,勇冠三军。
彼时,吴明彻大败,周罗睺全众而归,拜光远将军、钟离太守。后来又拜右军将军、始安县伯,总管检校扬州内外诸军事。曾获赐金银三千两,自己分文不取,尽数散发给将士、分赏骁雄,陈宣帝听闻后,深为叹美。
周罗睺出任晋陵太守,进爵为侯。他有勇有谋,官司当堂判决,不经下属官吏之手,百姓感念其恩惠,为他立碑颂德。
陈后主至德年间,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称:“周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南,恐有不测之心。”陈后主心存疑虑,不知该如何处置,萧摩诃、鲁广达等人纷纷保荐他。朝外有人得知此事,就劝他谋反,周罗睺坚决拒绝。
周罗睺回朝后,任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常参与宫廷宴席。一日,陈后主当众问道:“周卿乃武将,赋诗每每先成,文士何为居其后也?”
“周罗睺执笔制诗,还如上马入阵,不在人后!”都官尚书孔范对答道。
“如此说来,周卿不仅是猛将,还是儒将,我大陈有此奇才,实属难得!”陈叔宝憨然一笑道。从此,周罗睺更受陈后主亲近礼遇,出督湘州诸军事,还拜散骑常侍。
话说此时,周罗睺、荀法尚等人,以劲兵数万人屯于鹦鹉洲。
“陈军拦截我军渡江,卑职愿领兵击讨。”行军总管崔弘度向秦王杨俊请示道。
“两军交战,杀伐过重,难免死伤无数。依本王之见,我军断然不可贸然出兵。”杨俊却不允许。
“哎……卑职遵命!”对于这个崇信佛教、优柔寡断的妹夫杨俊,就连性格暴躁的崔弘度也是无可奈何。
故而,隋陈两军相峙月余,隋军竟不得渡江。
不过,这些陈军原本驻扎在三峡口,杨俊在中游,却牵制了陈朝兵力,以致陈朝三峡兵力空虚。
于是,行军元帅杨素,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欣率青龙战船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以遏隋军去路。
时值隆冬,朔风日紧,天气变幻莫测,阴晴不定。狼尾滩在长江江心,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当地民谚称:“狼尾滩,狼尾滩,百年船公心不安。”水势咆哮,声如奔雷。隋军的五牙大船无用武之地,诸将无不忧心忡忡。
杨素望着江面的漩涡,一个接一个裹挟着奔腾而去,激起高高的水柱,他却不以为然地说道:“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日乘船而下,陈军则见我军,滩流水急,天制不由人力,则吾失其便利矣。”
“不知元帅有何妙计?”
“我军可水陆分进,乘夜突袭,速战速决,将其击败。”杨素一手抚须,踌躇满志地笑道。
其夜,杨素亲率黄龙战船数千艘,趁着月黑风高,令将士衔枚开进,遣开府王长袭引步兵,从长江南岸攻击陈军大营。
陈军熟悉水战,又倚仗兵盛,气骄志满,毫无戒心,虽敌军压境,夜间依然呼呼大睡。正当此时,隋军突袭大营,陈军于睡梦中惊醒,个个惊慌失措,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虏。
杨素又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出江陵,向西挺进,进击白沙(今宜昌东)北岸。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欣部众。
戚欣败走,隋军悉数俘虏其众。杨素优待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遣散,秋毫不犯,陈国人大悦。
狼尾滩战役,首战告捷。隋朝取得伐陈首胜,其意义重大。中国由于地理环境差异,交通方式为南船北马,北军不擅长水战,往往对渡江作战信心不足。狼尾滩战役大胜,隋军士气高涨,先发制人,为灭陈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