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故都情缘> 章节目录> 第232章 牛刀小试
第232章 牛刀小试
宇晨公司原先由机械部华东办事处转制而来,过去的经营活动完全是按计划经济的指令完成。而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以来,成立的宇晨外贸公司经营活动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独立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但是放开外贸的管制以后,上海各种性质的外贸公司纷纷成立,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宇晨公司仍然坚持进出口高端设备的主要业务,所以它的重要性远在其它外贸公司之上。
过去办事处时新进来的人都是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改制以后公司自主招聘,为了保持公司业务的水准,招聘的大学生条件更是好中求好。
根生进公司这几年,公司招聘进的大学生多是南方人,像他这样出身西北偏远农村地区还是第一人。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总感觉南方人比较聪明,北方人比较笨,这也倒不是地域歧视,现实情况基本也是这样。
虽然根生来公司一年,工作还不错,可是姚部长在业务方面也没怎么看上他,试想一个来自西部偏僻农村的大学生,比办公室绝大多数来自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学生恐怕水平不会高。不过他对根生踏实的工作态度,谦逊的为人处事,印象不错。
这时候浦东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新区建设已经拉开了大幕,为了配合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急需培养一批既懂经济技术,又懂现代企业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准备开设“在职企业管理研究生班”,基本上招收上海市地区在职工作的大学生。这个消息一出引起了许多在职大学生的关注,因为它既不影响工作和收入,又能通过上学取得更高的学历,以后自然会成为各单位领导的后备提拔人才。所以许多人都愿意报名,希望能考上这个研究生班。
宇晨公司本来高水平的人才济济,听了这个消息许多人摩拳擦掌,准备跃跃一试。许多人还互相打听,说谁谁报名了,谁谁水平高一定会考上等等。
根生开始也没有准备去考,不过他后来觉得,下班以后有时没事也无聊,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学习提高自己也不坏嘛,至于能不能考上他也没有多想。
最后宇晨公司一共有八个人报了名,其中几个人更是大家看好的对象,而根生可以说低调默默无闻。
可是考试发完榜却使大家大跌眼镜,宇晨公司八个人只有李根生考上了,更让大家不可思议的是:复旦大学这次全部录取的考生中,李根生考试成绩是第二名。一时间根生算是在宇晨公司出了名,大家对他以后也刮目相看了。
以后还有一件事让大家确实知道根生是一个知识面很广,对新的高新技术很了解的人才。
随着我国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开展,工程建设中从国外进口的盾构机越来越多,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制造。这样国外的厂商就可以抬高价格赚取更多的利润。有些厂家变着法子要高价。
一家西欧公司的业务代表与宇晨公司谈判一种新型盾构机的进口合同,对方坚称价格要比过去的机型价钱要贵,因为他们盾构机的操作控制系统采用了自己新的专利软件。一上来对此哇喱哇啦讲了一通,这时难倒了宇晨公司的谈判代表,因为他们对新软件方面的英语掌握不多,更谈不上与对方讨价还价了。后来把姚部长叫来,他一下子也搞不懂,新知识更新太快,毕竟他年龄大了,这时有人把根生叫来。 他流利地用英语与对方讨论起来,双方争论好长时间,根生对对方说:“你们这次软件的改变,并没有使机器的性能提高多少,同时还有其它的厂家也向市场推出了这种控制系统的盾构机,人家并没有涨价。”
最后在事实面前,这家公司同意了没有涨价,这样无形中为国家节约了一大笔资金。这件事在公司传开让根生出了名,大家才知道这个西北汉子嘴巴笨,可是肚子里还有些东西。当然根生在这两件事上的表现并不是他的聪明,而是与他长期坚持读书学习分不开。
根生每天早晚上下班都在外滩的公交站上,特别是晚上下班他有时候趁乘车的空闲时间,就站在外滩向浦东方向望,他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浦东新区的高速度建设。除了外滩和郊外的宿舍,根生很少去过其它的地方。晚上和星期天他没事了要么在宿舍看书,要么到招待所食堂给人家帮忙。
顾大妈是食堂的负责人,她一碰到食堂有重活就喊根生过来帮忙,根生也是有求必应。根生个子大吃得多,每次打饭时食堂师傅总是给他多打些。时间长了顾大妈就跟根生很熟悉了,当她知道根生还是单身没有女朋友时就十分关心他的个人问题。
一天吃过晚饭,顾大妈把根生叫过来,她问:“你们家乡听说出的土豆质量不错,我爱人在农贸市场工作,不行我把你带过去,你跟他谈谈能不能跟你们那里牵个线,以后长期建立供货关心怎么样?”
根生一听当然是好事了,于是让家乡把样品寄来,他带上样品跟顾大妈去了他家。顾大妈的家住在淮海路上的老居民区,见到顾大妈的爱人根生把样品送上,顾大妈拿出一个土豆切开在厨房里用清水煮熟,三个人拿出煮熟的土豆片边品尝边评价。
顾大妈的爱人赞赏说:“不错,不错,很沙很面,你让你们老乡过来签合同吧。”
顾大妈一看事情能办成很高兴,她顺势就问根生:“你在家乡没有女朋友吗?你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找个女朋友了。”
根生不好意思说:“现在再在家乡找对象也不太现实了,我在上海离得这么远以后怎么生活。”
顾大妈笑着说:“不行以后在上海找一个嘛,我也给你操个心。”
根生回去以后,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家乡一个生产合作社就派人来跟顾大妈爱人的农贸市场签了一份长期供货合同。
至于顾大妈说给根生介绍女朋友的事一时却没有什么结果,虽然当时到上海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当地人找朋友结婚一听是外地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人,基本没有人愿意,根生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他也没有什么过多对顾大妈帮忙的希望。
根生上了研究生班学习以后,每个星期两天的休息时间,他还得早去晚归到复旦大学上学,这样以后的工作上学基本占据了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顾大妈这次是她去了根生的宿舍,根生才从学校回来,他见了顾大妈来赶忙起身让坐。顾大妈坐下后笑眯眯对他说:“根生,有好消息了,我们家附近有一位姑娘愿意认识你,她家和我们家认识,这个姑娘人不错呢。”
顾大妈简单地介绍了这个姑娘的情况,现在的年轻人独生子女,她父母都是工厂的职工,她姓钱叫钱芳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钱芳的妈妈知道顾大妈在过去的华东办事处招待所工作,当然她接触的许多人都是干部知识分子了,所以她托顾大妈能不能给钱芳介绍一个对象。顾大妈一听首先想到了根生,她把根生工作各方面介绍了一番,可是钱芳的母亲一听对方家里是甘肃农村的就犹豫起来。但是钱芳却对宇晨公司有所了解,又听说对方在公司西欧部工作,倒愿意见一见面。
在顾大妈的安排下,两个人在招待所附近的一个小公园里见了面。钱芳长相一般,说话跟其他的上海女子一样,流利健谈。她主动问起:“你现在还在复旦大学上研究生吗?等以后毕业了你就是公司的后备领导人选。”
根生谦虚说:“那也不一定,我现在还考虑不上这些事,每天只是工作和上学这两件事。”
对方一直没有问根生老家的情况,他想既然顾大妈把我的情况都介绍了,可能对方也不介意了吧。
见了面回到家,钱芳妈妈就问:“你觉得李根生这个人怎么样?”
钱芳回答:“人还差不多。”
她妈还是犹豫说:“他家以后会不会拖累大,再说了跟这样家庭的人结婚,周围亲戚朋友会不会笑话?”
钱芳说:“我都想好了,他在西欧部工作,以后我们移居西欧,到了外国谁还管谁是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我们再回上海就是华侨了,妳和我爸脸上多光彩!”
钱芳妈妈问:“妳给人家说了这事吗?对方愿意不愿意?”
钱芳笑了笑说:“怎么一开始就说呢?不过我没有别的要求,只有这一条!能办到就结婚,办不到就算了。”
钱芳的要求是因为受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可以说家里有一个华侨,十里八乡的人都很羡慕。可是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钱芳正式提出了这个条件以后,根生说:“在国内不是好好的吗?妳以为去了国外就是天堂!我知道许多华侨只是在国外作一些小生意,生活也就是能糊口而已,当大资本家的没有几个。”
根生的态度自然让这一场恋爱很快结束了,它也没有在根生的脑海里留下过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