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入主归义军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入主归义军
李弘益领大军进入了敦煌,张承奉并未出城迎接,他还想努力保持身为归义军节度使的最后一点尊严。
于是李弘益在节度使衙见到了张承奉,围城短短一月,张承奉苍老了许多,他只比李弘益大几岁,整个人坐在那里,仿佛所有的生机都消失不见了。
李弘益轻轻地坐了下来,张承奉抬起了头,两个人对视了半天,张承奉终于嘶哑着开口说:“十一郎,你来啦?”李弘益深吸了一口气:“表哥,我回来了!”
张承奉笑了起来:“好,好!你处心积虑这么多年,不就是等这么一天么?大唐的陇右道,被你占据泰半,很好!”
他仰起头来,眼眶中满是泪水,扶着几案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一切印信在此,都拿去吧!不要丢了乃外祖父的脸面!”李弘益沉默了一会儿,也笑了起来:“放心吧!”
张承奉被人搀扶着离开了,他用宽大的袖子遮着脸,只觉得自己实在太失败了。自张议潮以来五十年,南阳张氏在归义军的统治,就此被李弘益取代。
然后李弘益召开了“分赃大会”,他这一次东来如此顺利,归义军世家的支持不得不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比关内乃至中原其他地方的世家,归义军的世家大族们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极其抱团,第二就是不以经商为耻。
第一点是归义军过往经历所决定的,第二点却是因为归义军五十年来能够一直牢牢抓住手中的只有沙、瓜、伊三州之地,可耕地少,而人口更少,所以世家大族们便依靠着丝绸之路,来往贸易沟通。
所以李弘益给出的“蛋糕”有两块:第一就是扩大河西商会的股东规模,允许此次出力甚巨的世家们加入进来,并开放了许多行业;第二则是选拔世家子弟们,参加河西组织的吏员考试,让他们能够步入仕途。
李弘益深知道,单凭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实现心中那个伟大理想的,所以他必须寻找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或者说,培养扶植起一个忠于自己的利益集团,而归义军的世家,就是他天然的盟友。
当然李弘益也不愿意这些世家们继续盘踞在敦煌,否则用不了几年,敦煌就不再姓李,依旧是这帮世家们的天下了。因此他给的条件也有两个:第一世家搬迁至各州,第二若要出来做官的世家子弟们,必须经过河西的考核,跟从河西自有的一套体系中来。
对于第二条,各世家大族代表并无异议,唯独第一条,他们纷纷出言表示反对。代表曹家的曹用行和他老爹曹端景,互相对看了一眼,曹用行轻轻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说:“凉国公,我沙州曹家愿迁至姑臧,除我以外曹家诸子弟,皆退出官场,亦不再军中任职。”
他说完一拱手,便坐了下来,学着老爹闭上了眼睛养神。他话一说完,全场哗然,都不住地看向曹端景,等待着他说话,只觉得这不应该是曹家的风格。
李弘益心里赞叹:果然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兄弟给力啊!事实上张承奉投降后,曹用行立刻请父亲召集了家中子弟,然后说:“父亲,诸位叔伯哥哥,所谓树大招风,如今凉国公拿下归义军,也到了为我曹家计的时候了。
如今我在十一郎手下,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十一郎仁义,不以我粗鄙,一切大事都与我商议。我的意思,曹家经张淮深、张承奉两代打压,就是因为我曹家的势力太大了。
咱们原先在归义军,独领一军,家中出任地方为官的,也有七八人,可以说自张承奉以下,就属咱们曹家势力最大。我在河西身居高位,河西三镇、归义军两处,皆是显赫。若是再不收敛,哪怕十一郎再宽容,只怕禁不住小人闲言碎语。
因此,我的意思,诸位叔伯哥哥,归义军的官是做不得了,一应军中职位,也该退下来了。咱们曹家只管经商,族中年轻子弟,都去姑臧学习,若能通过考试,便自去考,能否出仕为官,都看个人造化,我是不会在管了!”
他的话说完,就有人忍不住说:“凭什么说放弃就放弃,凉国公此次得取敦煌,我曹家出力甚重,到头来反倒是咱们一无所得,还要让出许多,没有这个道理!”
又有个长辈说:“吾儿前年才入敦煌节度使衙为一小官,眼看前途光明,九郎,你做得好大官,怎地就不为哥哥们考虑呢?”
曹用行正色说:“诸位若不同意也好,我便向朝廷请辞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去也!”那长辈脸色一窘:“你年不及而立,说甚么告老?”
曹端景咳嗽了一声:“九郎所言甚是,咱们曹家若非十一郎念着旧情,与李家哪里有许多关系可言?我曹家在敦煌、姑臧着实显眼了些,就按九郎的意思去办!”
他是曹家的家主,他一开口说话,众人便再不敢反对,虽说心里少不得埋怨,但毕竟这是一个能在沙州这片艰难的土地生存数百年的家族的智慧,为了家族的延存,只能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了。
曹用行事先跟李弘益通过话,这让李弘益感慨万千,只觉得曹用行多年的历练,是越来越成熟了。他望着众人,说:“我的意思,并非针对大家。咱们在敦煌这片土地,彼此依存数百年,婚姻亲戚相联,难道我还会害了自家人不成?只是咱们各家毕竟家大业大,都缩在敦煌,如何发展壮大?到了各州,你们可都是乡贤表率,吾还要多劳烦众位呢!”
李弘益自觉得自己诚意十足,河西商会偌大的产业,他拿出一半来分给这些人,若他们还不满足,李弘益觉得自己少不得要翻脸用强了。
于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诸世家大族纠结万分,最后还是同意了,李弘益的话说得很清楚,他们分散到各州县,除了按照敦煌占有的土地为补偿外,还按人口多分配荒山土地,况且他们的产业,大多并非靠着土地,于是扭扭捏捏地答应了。
李弘益最终还是没有答应曹用行的请求,他还是征辟了曹用利等三四个曹家人,前往军中和陇右道新收的几个州县为官,然后开始了对归义军军队的改造。
张承奉一家在河西骑兵的护送下,失落地前往姑臧而去,而玉门、神武两军也陆续朝敦煌赶来,李弘益准备以两军为样板,彻底地将归义军整编改造一番。
然后他收到了王珂求救的消息,李弘益皱着眉头,张琏已经屯重兵于泾州鹑觚县,并且上书朝廷,请求兵发潼关,然而长安一场大乱,人心浮动,李晔要忙着收拾残局,也顾不得去管许多,因此张琏仍旧不敢轻易动弹。
天德军李胜甲借着大胜之威,向东一路横扫,一直杀到了大青山,然后盖寓再一次地北来,准备继续雇佣达靼人为河东出战,李弘益也知道李克用如今窘迫万分,长叹了一声。
若不是张承奉听信了崔胤的忽悠,在后方给自己添麻烦,他说不定早就兵发潼关,长安也不会出那么一场大乱了。
而在剑南道,李存孝为主,慕容阎昆为辅,各领飞虎、祁连军士兵不足一万,已经杀到了剑州梓潼县,正在与王建的援军对峙。
剑州再向东南就是绵州,若被李存孝二人突入,就是成都平原,正适合骑兵冲锋,因此王建死命抵抗,不敢再让河西军前进一步。秦岭重叠的群山,不但拦住了王建的北出道路,李存孝和慕容阎昆也不能带太多的军队,那样对后勤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因此他们被王建以优势兵力所阻,一时也难以前进。
至于徐彦若,他这个山南西道节度使就像是个摆设,长安无兵支援,他也只能依靠李弘益,眼看着李存孝二人在前方搏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后方尽力收集粮草,好歹缓解了些河西的后勤压力。
而三月便前往长安报捷的阴继武一行人,至今还困守在长安,李晔原本还在考虑该如何给封赏,后来又出了神策军作乱的大事,这件事就一拖再拖,偏偏阴继武还走不得,只能继续呆在长安,很是郁闷。
李弘益与众人商定,最后去信张琏,要他领彰义军先兵出潼关,夺下这座雄关,并接应王珂退入京师。
眼看归义军已经被拿下,李弘益觉得发兵向西直入庭州,击败西州回鹘,这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否则这一次就有点儿亏大了。要知道林大端的报捷已经送来,西州回鹘的仆固楞骨刺已经被阵斩,这么好的时机说什么也浪费不得。
只是他必须留在敦煌坐镇,于是曹用行主动请缨,带朔方军韩逊和河西达靼都播骨逻斯,向庭州杀奔而去。
这让镇西军军士很是不满,他们是新军,士气正在昂扬的时候,纷纷找到魏元景,希望能够杀向庭州而去,最好能杀遍西域,重新为大唐夺回西域故地,再建安西、北庭都护府。
李弘益倒是很想,可是他现在没有这个财力做支撑,况且归义军才被拿下,人心未定,贸然出战,实在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