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那年初夏微微凉> 章节目录> 第三十四章:老人与酒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三十四章:老人与酒

作者:李思远 | 发布时间 | 2018-01-18 | 字数:3001

烟雾在狭小的空间里慢慢散开,闻着烟味,许艺不停的咳嗽起来,但两人并没有因此阻止老人。

“年轻真好!”老人放下烟枪,喝下一杯酒,不禁感慨起来,说道:“曾经,我也有过美丽的青春,也有过一份铭记于心的爱情。”

听到此处,李思远知道老人要说出自己的故事,那张沧桑的脸庞后面埋葬着的记忆。人是群居动物,孤独就了便会忘记自己,在孤独中压抑的情感需要得到发泄,当这个突破口被打开,不酣畅淋漓的说完,这个故事便不会完结。

正如李思远所预料的那样,老人喝下一杯酒,开始缓缓道出一个凄美的故事。

青春本就是一场盛宴,在这场盛宴中,有的人选择了紫醉金迷,有的让人选择了轻狂浮夸,还有的人选择了傲视群雄。而老人不属于着三类人中的任何一类,他选择了子自我埋葬。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兴起斗地主分土地的活动,老人刚好出生在地主家庭,只是在动乱的时代,他的父亲便将他送出国,可以说老人是他们那个村出国的第一人。

老人回家时,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到处是躺着的人,有的已经死去多时,有的虽然还没彻底死去,但已经奄奄一息。回到家,经过一番动荡,虽然家庭已经没落,但是毕竟经历过几代的经营,总有一些私藏。老人不忍心看着村上的人在饥寒交迫中受煎熬,只得私自开仓放粮,接济村上的人。

“那三年,别说粮食,连野草都几乎绝种了。”老人喝下一杯酒,梁上满是恐惧,这足以证明那个时期给人留下多么可怕的记忆。

老人开仓放粮的事惊动了他的父亲。老人的父亲认为人不可救,当初斗地主分田产的时候,村上没有一个人露出过一点怜悯之心,恨不得将地主抽筋剥皮。老人则认为救人是一种责任,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没必要一直耿耿于怀。西方讲究人道主义,中国讲究兼爱,有多大能力,就应该做多大事情。两父子争执不下,最后父亲选择了让步,因为他知道以后是年轻人的天下。劳恩的父亲虽然让步,但对此事并不是心甘情愿,每天都闷闷不乐,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病倒在床上。

老人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希望看到老人结婚,生个大胖孙子好继承香火,毕竟传统文化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眼看父亲就要过世,但心愿未了,迟迟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看着躺在床上暴瘦煎熬的父亲,老人急得团团转,毕竟婚姻大事。虽曾找过几个媒婆,也有合适的姑娘,但最后都因时间太急而告吹。

事情因一对父女的到来而出现了转机。那个年代,到处都是逃难的人,那天老人因为一门亲事被告吹,郁闷的走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了一对父女;父亲已经倒地不省人事,女儿麻木的跪在旁边,摇摇欲坠,连哭得力气都没有了。见此情况,老人只得安慰几句,将倒地的人抱回家,那个女子则紧随其后。

第二天,那位倒地的男人已经苏醒过来,女子也洗掉脸上的灰尘,露出一张羞涩清秀的脸,只是显得太过消瘦。后来两位父亲经过商量,一拍即合,老人与那名女孩当晚便草草办了一场婚事,结为夫妻。

浑厚的第二天,女孩的父亲不顾众人的苦苦挽留,依然离去。几天过后,老人的父亲也微笑着闭上了双眼。老人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突染伤寒,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半年后老人的母亲也过世,家里就剩下小两口。

“如果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那么我的婚姻就是爱情生长的土地。”从这个故事开始到现在,老人喝下第二杯酒。

这世界,最终一起走完人生的未必是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爱情需要付出,也需要等待。老人在结婚之前并没有爱情,在结婚之后爱情才开始萌芽。

随着母亲的去世,妻子便成了老人最大的依靠,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不说情话的老人在双人床上慢慢的跟自己的妻子说着好听的情话,羞涩的妻子也开始对自己撒娇;每次老人出门后,妻子总是做好饭,倚在门框玩着手绢,等着自己的丈夫归来。着写行为不想老夫老妻,也不像刚坠入爱河的情侣,或许只是这两者的混合体,一半亲情,一半爱情,不过在老人眼里,这被统称为爱情。

三年自然灾害的前夕,两人迎来了爱情的结晶,是一个可爱的小公主。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生女孩总会觉得低人一等,老人的妻子也常常怪自己不争气,没能为自己的丈夫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好在老人出过国,思想开放,时常安慰自己的妻子,男女都一样,都是他的心头肉。

其实这个小女孩的到来有点不合时宜,那时候因为过度接济别人,自己家的存粮眼看就要告罄,虽然家里还有一些金银首饰,但那个时代粮食无价。刚生完小孩的人需要大量的营养,老人只得早出晚归,希望能弄到一点野味为自己的妻子补补身体,但大多数时日都是空手而归。

不久之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生产开始恢复,老人也松了一口气,这三年,总算挺过来了。最重要的是,尽管如此艰难,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总算有惊无险的挺了过来。生产开始恢复,老人也有了自己的打算,和妻子商量过后,老人决定办一所学校,逝者如斯,但不能让年青一代继续做文盲。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有了妻子的鼎力支持,老人便可专心铺在事业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虽然只是一句口号,但却蕴含着不可反驳的真理。老人没有如此伟大的崇高理想,他的想法很简单,每一个人在世上,都应该掌握一点知识,虽然不能一飞冲天,但能陶冶情操。老人将自己的计划与村干部商量,得到了可定的回复,不久之后,一座由木房改装的学校落成,但在开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来报名。

出现这种情况,老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只得一家一家去动员,但大多数家庭都有抵触的情绪,基本上都以“读书无用,又不能当饭吃,不如多种地”一类的话来搪塞。老人实在没办法,只好请村干部帮忙动员,最后老人和村民达成协议:上学不用交学费。尽管如此,宗人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将孩子送来学校,时不时还在上课期间场入课堂,带着自家的孩子去田里帮忙。其实老人一开始是抱着理想去做这件事,至于学费问题他还真不是太稀罕,家里的私藏如果换成钱,够他们家几代人衣食无忧。只是他所料未及的是,这明明是一件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为何到了最后所有人还以为是他占了便宜。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老人喝下第三杯酒,将这四个字重复三遍,没说一次话里便多一分伤感。

经历多年战火摧残的国家,在新生的时候,注定多灾多难。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人总会显得软弱无力。

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以后,社会迎来了暂时的安定,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老人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但这看似风平浪静的环境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慢慢聚集,越来越大,最终喷涌而出。

那天,老人想往常一样上着课,突然一群红卫兵冲了进来,不由分说的将他带走,在偌大的操场上带上一点高帽,任由别人的唾液向身上乱喷。在人群中,他的妻子惊恐的睁着双眼,抱着女儿到他面前,挡住众人的唾液,却被一次次无情的拉开,知道精疲力尽,瘫倒在地。

此刻的老人是那样过的无助,多希望给有人能站出来替他说一句,但是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而是不断往他身上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这时候的老人,已经心如死灰,他突然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人不可救。虽然失望,但老人没有怪罪任何一个人,在这种环境下,明哲保身,人心所向。

当晚老人被关在牛棚里,他的妻子抱着女儿来看了她最后一眼,因为刚巧今天他的岳父来看小两口,哪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于是他的岳父临时决定带自己的女儿回老家。尽管不舍,老人还是让自己的妻子跟岳父走,毕竟孩子还小,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

跟自己的妻子女儿告别后,老人闭上了眼睛,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命运掌控在别人的手里,他此时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自己的妻子和还自己,谁知自此一别,却是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