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九章 微服
第一百八十九章 微服
缅播骨都最近过得很舒坦,作为最早投靠李弘益的回鹘部头领,他现如今也跟着儿子缅播高,正式落户姑臧。
当初一个三百多人的小部族,缅播骨都苦心孤诣,为了部族的延续操碎了心。自从跟随李弘益之后,缅播部算是彻底翻了身,当然,现在他的部落已经不存在了,彻底融入到了玉门关以及河西之中,成为了真正的唐人。
过惯了苦寒日子,缅播骨都陡然间闲了下来,于是原本清瘦的身体迅速发福,膨胀成了一个大胖子,连上马都很是费劲。后来缅播骨都咬咬牙,硬是又瘦下来几十斤,却还是那么的富态。
如今原先的缅播部民大多分散在河西,主要从事建筑行业,还有少部分与合罗川部依旧住在玉门关,在冥水和大泽周边种树植草,在玉门关内也各有产业,李弘益这里的专项资金一直也未断过。
缅播骨都舍得放权,李弘益自然也不会亏待于他,于是缅播家在姑臧城外有了一处农庄,数百亩的农田。只是河西官方一直致力于解放奴隶,缅播高身为参军,以身作则,只是雇佣了几名长工。
不过缅播高脑子灵活,去年曹家的商队从漠南寻到了西瓜种子,他立刻在自己家的田里种了,只去年夏天,便大赚了一笔。
这天晚上,缅播骨都从变场听了变文回来,看到儿子到家,咳嗽了一声,说:“我儿,你妹妹十七岁了,也该找个如意郎君了。要我说,怎么也得挑个汉家儿郎做女婿。你是大兄,得多多上心啊!”
缅播高暗地里皱起了眉头,这事情可真不好办。回鹘风俗开放,关中乃至河西,回鹘女孩最爱找汉家子借种,许多女孩还未出嫁,就先跟汉人男子睡过一场,怀孕生育再找本族男子嫁了,那些回鹘百姓还很是羡慕,女孩的父母还非常自豪地对媒人说:我女儿跟某汉人某男亲昵。甚至还以睡过的汉人男子多为荣。
李弘益当初从玉门关起家,他见过数十个回鹘部落,其中不少回鹘人都是“目微深而髯不虬”,一看就是混血。只是他没有想那么多,毕竟草原民族本就是互相混血得厉害,直到入主姑臧,他才发现,这些混血回鹘,居然多半是汉人的种。
李弘益的手下诸人,若说哪个最好色,非董一元莫属。他结婚比李弘益早,只是一直没有儿子,所以纳了好几个妾。在肃州时,就学李弘益纳了个胡姬,如今他总算是有个儿子了,结果还是不改习性。
有一次李弘益与诸人饮酒,董一元喝大发了,带着酒意得意地吹嘘,他已经睡过七八个回鹘妹子,还都是对方主动送上门来的。李弘益好奇多问了几句,才知道原来回鹘竟有这样的风俗。
于是李弘益专门打听了一番,过了两天对董一元说:“文鳌兄,回鹘风俗如此,你只以为白睡了回鹘女子,可曾想过她们还跟别的汉家男子睡过么?你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啊!”
哪知董一元恬不知耻地说:“过客便过客,万花丛中不沾身而过,这可是咱的本事啊!哈哈哈!”李弘益顿时被他的无耻打败了,无奈地说:“若果真叫那些女子怀孕,有了你董家的后,你怎么办?”
然后他听到了这一生最无耻的一句话,董一元大笑着说:“正好啊,我董二心中有宏愿,要睡遍天下各族的女子,便如蜜蜂一般,叫我的后代遍布四海!你不是说回鹘女子以此为荣么,便叫她们生养去吧!”
李弘益怔怔地看着他,突然觉得人类果然是没有下限的。他以前只知道北宋时期日本女人最爱到山东沿海借种,以期改良本族人种,不曾想原来大唐在这方面同样牛气冲天。
虽然有一股止不住的自豪感喷薄而出,李弘益毕竟地位不同,他考虑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他记得读史书,看某某官员为政一方,左右不过是“移风易俗”四个字,便成为良吏,载入史册。
他原本还有些颇不以为然,然而现在才发现,能做到这四个字的地方官员,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善政了。
大唐风气开放,李弘益也从不反对自由恋爱,他自己就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之一,自然也不愿意华夏的风气变得如后世理学一统时那般保守,但是有些习俗,总归是要改一改的。
所以这几年,随着回鹘部落不断被河西幕府拆分,化为村寨,与汉、吐蕃、羌等各族混居,官府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改变了这种民间豪放的风气。
缅播家好歹也算是回鹘新贵,缅播高又是个苦学汉家文化的,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妹妹学那些普通回鹘百姓。只是缅播高依旧有些自卑,这源于大唐强盛的国力,数百年来对异族的压迫性威严,他心中有些犹豫。
以缅播高现在河西的地位,他的小妹妹要出嫁,怎么也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若是找同族男子,这几年河西军中涌现的回鹘军官可真是不少,只是老爹一心想找个汉人女婿,这可实在难办了。
缅播高很苦恼,河西官吏中,世家子弟极多,哪怕李弘益广开学校,不论富贵贫寒,只要是适龄儿童少年,一律半强制地要求入学,现在这些人还未成长起来。
与世家联姻,缅播高是想都不敢想的,汉人世家最重血统,嫁女儿给胡人可以,自家的男子娶胡女为妻,却是万万不可能的。若是纳妾,倒还说得过去,但是缅播高可舍不得让自己的妹妹做妾。
考虑了许久,最后缅播高把目标定在了军中的汉人军官。军队不比民政部门,只要有军功,自然就能升官,不拘门第高低,不论出身。于是缅播高很快就想到了几个合适的目标,准备这几天便去探一探口风。
李弘益这几天得空,穿了便装,兴致勃勃地逛起了街。在他身边,熊乐玄和韦庄也跟着,还有一名年轻的士子王贞白。
王贞白是与黄滔同科的乾宁二年的进士,不过二十岁出头,可谓是少年得意。他与同科的其他进士一样,都未能得到朝廷授官,便被长安打包送来了河西。
与其他进士不同,王贞白非常兴奋,他有一腔豪情热血,想要随军出塞抵御外敌,自从李弘益卷兵西来的消息传到长安,李弘益就成了他最崇拜和尊敬的那个人。
因此当几十名历年未被授官的进士来到河西之后,王贞白见到李弘益,便献上了他新作的一首诗《拟塞外征行》,其中有“行行向马邑,去去指祁连。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让李弘益赞叹不已。
李弘益自然不可能因为多了一个迷弟而沾沾自喜,在来到河西的这些进士里面,他对王贞白的印象最是深刻。进士名单当初提前送到姑臧来时,李弘益已经派人搜集了这些人的情报。
王贞白是信州人,早年曾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读书,写过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其中前两句为“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看到这一句诗,李弘益赞叹不已,他这才知道这句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原来是王贞白所作。
因此进士们在姑臧各曹各司观政实习三个月后,王贞白便被吸纳入了军部,成为了一名参军。
参军这个职位并不高,然而在河西,职权却很大。比如韦庄,他现在也不过是河西节度使参军,但是若说到文官系统中的地位,大概也仅次于李珽。
李弘益对于文人有些偏见,只觉得这些人大多只会夸夸其谈。他给韦庄这个官职,原本是想锻炼一下韦庄,毕竟这位是从未做过官的。然而韦庄不到一个月,便让李弘益大吃一惊。
韦庄文采飞扬,写得一手好公文,一应制度、号令、刑政、礼乐,无一不通,而且他个性疏旷简朴,很快就被李弘益引为重用。李珽曾评价说:“韦公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这一点与李弘益的看法颇为相同。
李珽是河西节度使长史,李弘益为了抬举韦庄,便上表请封李珽为左长史,以韦庄为右长史。唐朝尚左,毕竟李珽的资格摆在那里的。
李弘益以李珽负责礼、户、工三曹,而韦庄则负责吏、刑、兵三曹,各自管理一块。王贞白便成了韦庄的下属,至于熊乐玄,也被韦庄讨要了过来。
熊乐玄是个人才,先后任礼、户、刑三曹,现在任刑曹主事,每一任都干得相当出色。他并非进士出身,却远比那些进士更有能力,前途自然也更远大。
熊乐玄与刑曹郎中董一元两个人是好基友,在董一元的指导下,他终于赢得了师妹常盈盈的芳心,两个人于去年结了婚。
李弘益这一次微服逛街,主要是视察一番,顺便观察一下,废除坊市制度,对百姓的生活影响如何。
姑臧不比长安,只有十八个大坊,坊墙也只是百姓住宅的院墙连接,拆除起来还算方便。大唐的气度体现之一,便是城市的大街宽度。姑臧的数条主街,宽度大约都是六丈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宽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