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归义大唐>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迁徙人口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迁徙人口

作者:昭阳大渊献 | 发布时间 | 2018-01-09 | 字数:3156

长安,天子李晔刚接到张承奉的上表,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李弘益的辩解上表也跟着送至。

对于河西与归义军相争,李晔乐见其成,巴不得如此呢。徐彦若从姑臧归来,带回来河西镇送上的赋税,又极言以河西为援引,平定天下藩镇,再加上一向对李弘益有好感的李磎帮忙出言,总算是说动了李晔。

只是支持归支持,河西与归义军不和,对于李晔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当初设立河西节度使,他就是盼着新成立的河西能够与凤翔、归义军彼此不容,只是埋下的甘州这个钉子,一直到今天才暴出来,可真是让李晔等得够辛苦了。

于是李晔居中调停,只说河西、归义军都是朝廷的肱骨,应当和气相处,却不拿出任何意见和建议。在李晔想来,最好两方继续交恶,那才是好事呢!

一场嘴仗吵了两个月,最后归义军方面终于消停了,因为李弘益以极其强硬的姿态,占领了删丹县,割去了半个甘州,张承奉知道李弘益的厉害,最终选择了退缩。

药罗葛仁美最是郁闷,到了这个时候,他再也不敢有其他任何的小心思,得到李弘益不会对本部回鹘下手的保证,他不得不尽心尽力,心思认真,准备对付占据高昌的西州回鹘了。

西州回鹘的建立者是仆固俊,原本是甘州回鹘仆固部人,张议潮沙州起兵,一路东来收复州县,甘州回鹘饱受吐蕃欺压,也跟随张议潮征战。庭州、西州便是由仆固俊所收复的,他数次大败吐蕃大将尚恐热,威震北庭。

张议潮入长安为质,张淮深继任为归义军留后,仆固俊与张淮深交恶,于是以高昌为中心,建立了独立的割据势力,但依旧奉唐朝为宗主上国,年年遣使入贡。

对于归义军来说,鼎盛时期雄据河西十一州,只是朝廷出于削藩的目的,在东方多有打压,因此河西州县先后被回鹘、温末、吐蕃等占据,只有西州回鹘,是主动脱离出去的,性质很是恶劣,一向被归义军视为敌人和世仇。

这也是为什么李弘益当初谋求自立,拿下凉州后便以地方不宁为借口,不肯让张承奉派官员接管,无论如何,他不能留下一个分裂归义军的名声。

但是这一次为了归义军,也为了自己的腹背安全,李弘益态度强硬地出兵删丹县,在他看来,甘州是自己打下来的,也是朝廷当初许给河西镇管辖的,现在自己占据一半,还留给张承奉一半,够给他面子了。

只是虽然与张承奉不和,河西与归义军的贸易往来却不能断,这个时候就该其他人上场了。河西各州县出身于归义军的官吏极多,大多是世家子弟,纷纷去信家中,于是哪怕张承奉再愤怒,也只能把怒气控制在对李弘益一个人身上。

各项贸易大多影响不大,唯独军火方面,李弘益控制了输入归义军方向的震天雷数量,哪怕震天雷的利润极大,他也忍了下来,宁肯不赚这笔钱,也不希望看到有一天,归义军拿着河西产的武器,反过来对付河西军民。

新的一年,关中风平浪静。长安周边的几个藩镇都很低调,于是天子有了闲心,将第六和第七个儿子封王,先前的五个儿子乾宁元年就已经并封过了。

说起来大唐的皇帝个顶个的能生,除了现今天子的哥哥,上一任皇帝唐僖宗,只有两个儿子,其他的皇帝子女都是一大堆。

李弘益按例上了贺表,然后收到了徐彦若的来信。按照之前谈判的条件,由朝廷出面,从关中地区迁徙一部分百姓前往河西各州县。

大唐立国已经二百多年,关中八百里秦川,一向是天下的精华之地,人口甚众。只是自汉末魏晋以来的世家门阀制度还未完全被打破,关中的大量土地都被世家大族所占据,均田制被破坏后,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沦为地主们的佃农奴仆。

大量百姓失去土地,而地主们所需要的佃农奴仆毕竟有限,且开国以来人口不断增加,于是便形成了流民,不少人甚至流落长安,成为了乞丐。

流民向来是国家的安全隐患,黄巢之乱为何能够席卷半个天下,也正是因为太多失去土地无法生存的百姓们,跟随着揭竿而起。哪怕经过战乱,这个现象依旧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徐彦若既然向李弘益保证,他的做法就很是简单,派出长安仅存的两支军队,联合毫无卵用的神策军,再加上长安武侯、守城的战力低下的兵丁、京兆尹的衙役,一起对长安及周边进行了一次大扫荡。

不但是乞丐,连同那些没有了土地出卖苦力的农民,还有部分长安的贫民,都被朝廷打包,一起朝河西送来。

李弘益派出军队,联合张琏一起,在邠州接收了第一批近六万余的百姓。徐彦若做得更是过分,哪怕老弱伤残,只要还能走得动路,全都被驱赶着,送到了京畿道的奉天县到邠州的永寿县一带。

有李弘益提供的粮食,徐彦若乐得大方,也正好解决了长安的隐患。李弘益亲自来迎接,虽然李茂贞最近缩在雍县低调得恨不得天下人都忘记他,李弘益却不敢掉以轻心,还是把能拉出来的军队都派了出来。

原州平高城以东南方向的官道,也陆陆续续地开始修缮,再加上大唐本就完善的驿站系统,李弘益派人每隔三十里左右就设一处营寨,又广派河西的医士、学徒等照看,总算是将这第一批的六万多百姓都安排在了会州。

曹用行高兴坏了,他知道李弘益的心思,眼看会州大部分的百姓都是吐谷浑、吐蕃和羌人,汉人百姓极少,长久下去,只怕会州要逐渐胡化。这一次迁徙来的关中百姓,全部安置在会州,他这个刺史一点儿也不怕麻烦,相反相当欢喜。

张琏有些羡慕,他的原州同样人口不多,李弘益知道他的心思,于是说:“绍瑚兄,后续还有百姓迁来,我向朝廷要了二十万人,到时候分你四万,如何?”

张琏大喜,笑着说:“国公有心,原州高兴还来不及啊!四万人,好啊!”他看上去很是疲倦,毕竟这一次六万余百姓吃喝住行,主要经过他的地盘,虽然河西全力支持,他要居中协调,也着实累到了。

李弘益看上去也很憔悴,六万余人,八百多里的路程,对河西的组织、协调、运输、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都是极大的考验。在这个时代,这样规模的大事情,还是很难遇到的。

在会州,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定居点已经被吐蕃奴隶们赶工修建了起来。人都是重乡土的,为了防止这些离开家乡的百姓抱团,李弘益在护送百姓进入会州境内之后,便不断分流,将百姓按户分散了下去。

住的地方大多还是以草棚、帐篷为主,但是土地是被曹用行组织了本州县的牧民帮忙提前开垦出来的,河西官府又发放了粮食、布匹,最关键的是,河西不缺牛马,耕田用的畜力宽绰得多。

由于运力有限,第一批百姓,每两户暂时分得一头牛或者一匹马,三户一架铁质曲辕犁,至于粮种,则是官府出面,将所有的生产所需的物资以租借的方式,发放给百姓。

李弘益承诺,新迁百姓,三年内免租,十年内逐年还请官府贷款,生产工具都可以购置归自己所有,同时河西银行也出面,为百姓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分三年、五年、十年还清等多种类别。

这一批被官府强制迁来的百姓,原本还哭天抢地,心中悲切,忐忑不安,哪知进入河西之后,发现军士、官吏态度都很和蔼,再看到临时搭建的住房,被开垦略一清理的土地,也就渐渐放下了心来。

百姓并非不知好歹,他们看得出来,河西上下都在尽力地为自己这一大帮人服务,哪怕有些地方做得并不到位,但是官老爷们可是跑前跑后,已经做到了极致。

按照协定,第二批百姓要在麦收之后才会前来,这便给了李弘益足够的准备时间。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由户曹牵头,组织各曹、各州县的官吏,总结教训,弥补不足,为下一次的接收做好了准备。

为了宽慰百姓,李弘益还特意组织凉州各大变场的艺人,一路演出慰问。这个时代的文盲率实在太高,只有通过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通俗民间娱乐,一来安慰他们忐忑的心情,二来也是为河西宣扬造势。

这一次迁徙,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李弘益跟着操劳,瘦了好几斤,回到姑臧时,让母亲、索梵微和康妙妙好一阵子担心。

李弘益左手抱着大女儿李玉容,右手抱着小女儿李玉照,笑着说:“有了这六万余汉家百姓,我便再也不用担心河西汉人太少了。”他倒是在康妙妙面前一点儿也不顾忌。

索梵微瞪了他一眼,等到侍女上来接过两个女儿,她悄悄地凑过来说:“郎君,我想给你生个儿子呢!”李弘益咽了口口水,笑嘻嘻地说:“好啊!有了儿子,我的这一片基业也算有人继承啦!咱们是得努力一下了,长安天子都生了七八个儿子了,咱们也不能落后,生他个三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