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二十八章 海底藏踪。勾古。回乡

作者:鸿哥iouyh福 | 发布时间 | 2015-02-09 | 字数:9060

“撒哈拉大沙漠本来是片大草原。。。。。。印度洋的水汽在喜马拉雅山化为积雪,而后恒河、长江、黄河、湄公河等等都得到融化的雪水支持。。。。。。北极的冷气一吹,俄罗斯大地毫无遮挡,但途径消耗,会在东、北欧,美洲,中亚等处形成节点,持续不断的累积,再扩散全球,有一处必成年内风口,看谁中大奖。。。。。。”,癸巳年,九月十七,公元2013,10月21日。鲁志松翻看着手中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手记,他是一名“史前文明”爱好者,对地球演化有相当程度了解,所记录的便是人类活动变迁的分布,作为一名合格的爱好者来说,地球46亿年的漫长历史,不可能只出现人类这一文明,肯定还有其他文明的存在。他是位考古从业者,不是经过系统培训毕业的,鲁志松只是在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温州妙果寺、厦门白鹭洲、上海东台路、成都送仙桥、北京潘家园等地浸淫多年,能够辨识文物真假与优劣,从最起初的造些伪冒的出土文物,如春秋战国时期各类货币,赚些钱花,到参与整个行业灰暗产业链条操作。但鲁志松有一个原则,从不与贪得无厌的人合伙,因为这些人会因为贪心把自个送进局子里去,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在不受法律保护的江湖道上,他是一名独行侠,也限定在有所动作时,才会切入产业链里,获得兑现后,便及时收手,从不失足。赚够了能脱离生产劳动领域的资金后,他决定洗手不干,全心全意为自个喜欢的事而工作。

他自从在2003年的网络时代里,看到爆炸式的各种各样信息,结识不少对“史前文明”痴迷的好友,自已早先混迹文物里的疑问,得到一些解惑,自从他加入了一个研讨会的QQ群里,一则有关“妖石”帖子引起他浓厚兴趣,鲁志松如获至宝,因为他本人就有确实的“妖石”线索记录,循着帖子主人这根线,鲁志松读阅了“安顺平他们的故事”,但有一环缺失,那就是在“大战阿吉仔”之后,阿佑仔扶棺归乡,便再也找不着任何有关描述,至于归乡之处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扶桑,有的说是琉球,有的说是台湾、南洋。。。。。。或者只是在福建省闽南一带隐居。鲁志松接到的任务便是寻找出真实路线来。

鲁志松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香烟,他喜欢火柴烧着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手里抓着一瓶未开的啤酒,单手用手拇指把它撬开,狠狠地灌下一口,啤酒那清凉解渴的液体从喉管直接倾倒入胃,鲁志松打了个嗝,很满意自已的行动速度,他来到福建省漳州龙海的牛头山古火山口南太武,“大约在1.8—2亿年前,福建从海底抬升为陆地,今天的漳州地区也浮出水面;从2800—400万年前,漳州海岸成为地壳板块撞挤的前沿地带,火山活动极为活跃,位于平潭—东山断裂带上的林进屿和牛头山等火山曾数次喷发。后来,环太平洋火山带往东南台湾方向外移,漳州海岸逐渐脱离了危险的火山带。。。。。。整个海滩都是形态各异的黑色玄武岩。尤为奇特的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柱状玄武岩,如同布列成阵的木桩,围绕着一个中心喷口整齐排列。这是千万年前火山爆发留下的遗物。石柱以六边形居多,粗细大略相仿,粗的直径都在50至60厘米,细的均在30至40厘米,总共有近万柱,一律呈40°—60°倾斜,指向一个共有的圆心——火山喷发口。看上去,它们一个个满面沧桑,神情肃穆,与秦兵马俑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火山口另一侧的海滩上,有一片石蛋滩,它们是从石柱阵中逃逸出来的散兵游勇,被海浪冲刷得鬼头鬼脑。。。。。。”,鲁志松头脑中搜索着有关此地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该地距厦门岛5海里,距漳州市区47公里,距台湾岛120海里。据可靠资料,阿佑仔当年是从这里出海的,他把旅行帐篷搭在玄武岩上,虽全是柱体,但找块平整的并不难,省下许多防虫挖护沟的活,只要能背风,不被潮汐淹着就行。在他前头有架山地自行车,就是其交通工具,一个车轮已半临空在海面,整部车卡在玄武石柱,XXX不理不睬,只管喷云吐雾,大口喝酒,眼睛透过头顶上特意压低的海军陆战队的软便遮阳帽扫视着周边环境。

过了一会,鲁志松把空酒瓶用力向前甩去,今天的饮酒定额完毕,他已三十多岁,由于喜好体育锻炼,身体保持得非常好,虽沾烟又沾酒,但严格控制着量。整个天地间就他一个人面对着已渐渐昏黑下来的大海,听着海水拍击着岸礁,鲁志松把小叶轮片固定在临近海水的礁石间,这小叶轮片是微型的简易发电装置,通过胶线管提供的电能完全足够提供今晚的照明和笔记本无线上网,及手机充电。鲁志松玩过电工活,所以根据英国的潮汐发电设想,他也造了这么一台,但稍微改进,不仅可以利用水流发电,也可以通过更换叶片,利用风能,太阳能获取电能。打开笔记本,他收取了群里给他发的邮件,一看之下,发现那几个想和他一块来调查的人都个个以不同理由推说无法按时抵达的原因。真是狗屁倒灶,他不屑地把邮件一一关闭,把珍藏的有关“安顺平他们的故事”的帖子段落点击出来,进行分析,有很多疑点目前尚未解释清楚,他特别对山朵拉之战感兴趣,因为安顺平他们不仅是通过黑客技术攻击了山朵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安顺平、李得和查干巴拉的攻击是通过“虫洞”进行的,但发生是在古代,就连这些也只停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中,没人可以展示,也就是说,寻找或演示还处于试验中,可能连试验都做不到,因为科学家们认为这类天然出现的概率太低,无法做成案例,太不可思议了。

在他搜索相关链接的科学设想、理论争辩等时候,Q群的声响,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有人向他打招呼,整个屏幕一颤,又是那个家伙,老大不小了,还总卖萌。他无奈地打开给他发聊天窗口的人的信息,鸿哥,这个群里最自以为是的人,就是他写了“安顺平他们的故事”的帖子,喜欢和人雄辩,很多人常被他把营造的感觉良好气氛搞得如坠地狱,他先用了个“无辜的人脸,头顶着个问号”给鲁志松打了个招呼。鲁志松只能回了个“目前,我已抵达南太武,你呢,不是说要赶来?”,鸿哥给了个“龇牙的笑容,随后写到,已在途中,稍后就到。”,鲁志松丝毫不信,路上和他聊天,可能躲在哪个小酒馆喝酒,无聊和他磨磨牙吧,可又不能不理他,因为鸿哥掌握着很多资料,只好给他回了个“骷髅头,后边写道,不见不散”。

“噔”一声响,真快啊,照明灯和备用电池板电能已充满格,看来今天潮汐真猛。鲁志松拔掉发电装置的插入口,转到在旁边就地取用的土胚制成的电炉灶边,连接好铬铝合金线圈,烧起热水来,准备做些饭。此时的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他的关注,是有关于“史前文明”的,讲的是有关印加帝国故事,全是当年殖民掠夺者探查黄金城的事,展示好几图片,他怎么看都和“三星堆文明”很相似,特别是那些雕像面具,难道有其想通之处吗?鲁志松点开存放在自个QQ相册上的图和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是,印加的文明很全面性,因为不止是面具,而且在绘画和雕像上,存在许多不属于美洲或者是整个古代科技能达到的视野。

此刻天色已黑,旁边的简易电炉灶已把水烧沸腾了,他赶紧揭开锅子,将面食全扔进去,忙乱时,身旁窜出个人来,鸿哥到了,他手里提着一条当地有名的鱼,看到XXX煮食泡面,同情地对鲁志松道:“给你添点料,已收拾干净了,切剁几块就可下锅。”,看见鸿哥,什么都没带,就只送条鱼过来,鲁志松认为他就是过来看看,见见网友而已,至于一起找寻阿佑仔下落,可能没啥兴趣。鲁志松接过鸿哥手中的鱼,用刀麻利地切数块投进不算太大的锅里,不一会,鱼的香气便蔓延开了。俩人坐在一块抽着烟,鲁志松先谢过鸿哥,然后问及他在此地多年,有何发现,鸿哥只是摇摇头道:“所有的发现和推测全发在帖子上了,可以肯定的是阿佑仔没在闽南隐居,他出海了,但到哪却不知道。”,鲁志松对鸿哥发的帖子内容是了解的,阿佑仔和阿吉仔的出身,只是提及东边海岛流求落户当地,出海口是找到了,但问题是找其最终归处却如大海捞针。

鸿哥不紧不慢地对此刻露出有些感觉上当受骗的鲁志松道:“别想太多,你大老远跑来,我总不可能忽悠你吧,真的是想找几个一块去挖出这条迷踪路线来。”,鸿哥是这次行动的召集者,鲁志松看到他如此胸有成竹的把握,也就懒得理会他了,把他晾一旁,自顾自吃起面食鱼汤来,果然鲜美。

吃饱喝足后,鲁志松抹着嘴,用手轻揉肚子才开口问道:“你怎么计划的,说来听听。”,鸿哥盯着鲁志松,一字一句地道:“你我,乘船到澎湖去寻找,就算没找着阿佑仔的行踪,至少我们也去宝岛转一圈”,鲁志松吃惊地看鸿哥道:“还得办很多手续,你也不提前通知我一下。”,的确,按正常手续去台湾旅行,以前是要团进团出的,如同一群鸭子被赶着走路,匆匆而过,直到近年的不断努力,才开放了自由行,但手续麻烦,像鸿哥这般信口开河的话,实在很难令鲁志松对其意图真实性产生信服,除非他有好招数。

鸿哥果然解释道:“群里就有几个是当地人,只要他们接应,我们就可以来去自由。”,鲁志松要鸿哥说清楚一点,不然是会被抓捕的,鸿哥不厌其烦地道:“这招也是从岛上那些政坛大佬学来的,反正两岸现在抓敌特也没那么激烈了,那些人只要有选举,为了拉选票,常常趁着夜黑风高,坐条小船来对岸,用快闪策略拜票。他们都不怕被抓,你还怕个头。”,鲁志松想想也是,但毕竟在他听过的只是传说,可鸿哥却给他证实了,还是觉得不放心,要鸿哥说说清楚些。鸿哥只好告诉他,明天乘当地出海渔船,到了海峡捕鱼区域,转船,只要别太张扬,不会有人多事举报你,再说,那几个也是群里好兄弟大家都是志同道合,没事的。鲁志松觉得虽然有些心中没底,但听鸿哥这样讲,看来他是去过,也就放下心。

“在东吉屿西北侧,水深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之间。石墙的平均高度约一公尺,宽度约五十公分左右,长度约一百米,呈东西走向。根据声纳扫描资料显示,这里有同样的墙约四至五道。。。。。。尤其,台湾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遗址,1976年发现的虎井沉城,与这个新的水下发现相隔仅一百里左右,两个遗迹之间的关联引人遐想。曾有人推估虎井沉城年代可能在七千至一万年前。。。。。。”,鸿哥给鲁志松讲述着将要去的地点,因为他分析,这有可能是“史前文明”的遗迹,去实地先过过瘾,然后再找台湾这条线路,看看阿佑仔是否经过或者落脚于当地。

第二天一大早,俩人便收拾起行装,鸿哥领着鲁志松到一户渔民家中,轻简下装备,只带些换洗的衣物搭上那户渔民的工具车长城风骏5,俩人站在后边的货厢,手按在车头,迎着风,一路开往港口。堆满渔获的码头热闹非常,涂成蓝色的渔船更是如一艘连着一艘,鸿哥、鲁志松和开车带他二人来的年轻人戴中华,寻到一艘号码为“闽漳渔1696”的渔船,要载他们出海的运输工具。祭拜了妈祖和海龙王后便在鞭炮声中拔锚起航,经石码、海澄、厦门出海,绕过金门,来到了澎湖海区,远远看到澎湖望安岛,渔船就不再往前行进了,约定好的当地人驾着涂成白色的渔船已等候多时,看见渔船号码,靠了过来,接仨人过船。经介绍,当地人张禄,王喜和赵福就和鲁志松相熟如故,毕竟有着相同的话题嘛,聊着聊着,就到他们常歇脚的姑婆屿上,看着环岛海滨帆樯林立,洁净的沙滩,清澈的海水,不时有游客驾着香蕉船、水上摩托车而过,每年的4月之至10月是澎湖的观光旺季,现虽接近尾声,但人还是很多的。

泡着冻顶乌龙,脚搁在观海护栏上,看着一切,张禄和赵福在工具棚里忙活,王喜给仨人斟好功夫茶,香气四溢,嗅一嗅,不舍将其一口鲸吞,只是以舌尖浅尝,微微吹着气,令茶汤稍冷,再囫囵倒入嘴里,闭口不言语,感受茶道生活境界。过三巡,张禄和赵福用一小推车把有一人高的氧气罐运了出来,瓶口有数个氧气罩,张禄拿起一个氧气罩道:“等会潜水时,看到没有,这氧气罩有个活动小塞子,用时摁下去,再套口中呼吸,我们就拉着它到海里游览。”,设计得不错,这个氧气瓶按下潜人数可接相等呼吸管,人们只要拖着它在水里行走就可以了,在水中进行换气。然后赵福又给每个人发了个潜水镜,很大一个眼罩,一切就绪,开着小艇往遗迹海域驶去。

虽是金秋十月,有些寒气,可水温还是适于下水的,人们都先喝口当地特产高粱酒,把氧气瓶翻下船去,套上潜水镜,一个个穿着游泳裤扶着船沿,吸饱气,屁股一撅,下潜入水,手扶着氧气瓶,只需轻轻用力就带着它遨游在海中。这里的水不是很深,所以折射进来的光线还是很充足的,顺着石墙勘察,斧削刀劈的人工痕迹非常明显,整整齐齐地码在海底,这是仨人第一次接触到有关“史前文明”的脉络,很让人兴奋,因为能够接触到东南沿海一带颇具争议的一个传说“浙江、福建、广东都有着同样的说法,到底是浙江人说的“沉东京、涨绍兴”,还是福建人说的“沉东京、浮福建”,或者真就是广东潮汕一带的“沉东京、存南澳”,”,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台湾海峡中曾有一块名叫“东京”的陆地,后因海侵和地壳运动,“东京”沉到了海底,闽南一带历来有“浮福建沉东京”的传说。南太武山有一块附着蚝壳的岩石,被作为福建是从海上浮起来的证据;石上不知何时被人刻上“眼底东京”四大字,传播所及,北至温州,西至崇安,东到台湾,南到广东、海南岛以至南洋一带,凡有闽南人聚居之地,无不盛谈之。而传播者又讲得娓娓动听、证据确凿。

游荡在平坦的沙质海底上,摸索这些壁垒石墙和台阶,想要从中找到与之前曾经多次考察队有所不同地方,却无法寻获。氧气瓶中的气体快用尽了,只能上浮,众人相视,期盼对方都能给个惊喜答案,全都茫然,看来,还是无法有超越前人的范围。

鸿哥用清凉油抹抹额头,擦干身上的海水,穿上衣物,对还泡在水中的鲁志松道:“别失望,就当来旅游吧,哪有那么快揭开谜底的”,戴、张、赵、王也穿好了衣裤,帮鸿哥将鲁志松拉上小艇,戴中华安慰鲁志松道:“没事吧,快上来,别着凉了。”,所有人想象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鲁志松摊开紧握的右手,展示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块巴掌大小的乳白色石头,整艘小艇引发不小骚动,个个都想过来看仔细,差点全掉进水中。鸿哥最是激动,毕竟他也是在古书文献记载中知道过去的往事,但现在却是活生生地摆放眼前,梦幻般的感受使每个人都快喘不过气来。

大伙赶紧把鲁志松拉上小艇,看着巴掌大小的乳白色石头,询问着鸿哥,这究竟是不是当年查干巴拉的那块,鲁志松开口说是从海底一个狭缝中挖到的,鸿哥拿到手里观看许久,这块石头和海底普通的石块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很明显,不属于当地石头而已。很快,所有人都失望了,因为,根本就是一块石头。

回港后,赵福招待众人去他家用饭,虽然满桌当地佳肴,可这块乳白色石头系着每个人的心,干脆将它摆在方桌上,水迹早已风干,石头却还是晶莹剔透,鲁志松问道:“海底应该没有鹅卵石吧?”,“有,但没见过这样的。”,王喜一口断定。争议讨论热烈,此时,赵福的父亲,一个年过六旬,却浑身充满活力,矮矮胖胖,从外头过来给客人们敬酒,他习惯每人拿着支啤酒对口喝,俗话说的“吹喇叭”,一口气喝光。他不经意间看到桌面上的石头,显得有些吃惊,问赵福从何得来,也没啥需要隐瞒,赵福老老实实告诉他,赵父告诉人们,这是泰雅族人的吉祥石,他们起源于中央山脉大霸尖山一带的白石山。大约十八世纪的时候,开始分别往西北方向、东部及西南方向分散迁移,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及中央山脉北部,集中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宜兰与花莲等县山区,约有200多个村落。其居住地域内的高山相当多,例如插天山、栖兰山、合欢山、大霸尖山、奇莱山等都是。河川则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峦溪等地。

知道石头的主人后,大家起初有些欢愉,但很快又沉寂下来,因为赵父最后一段话几乎彻底掐灭了他们的希望,他得知这类石头是泰雅族人的吉祥石大约在四十多年前于台湾主岛讨生活时听接触到的泰雅族人提过,但目前已差不多是个传说了,没多少人知道此事,就算泰雅族人自已也了解甚少。前途一片黯淡,为了鼓励他们,赵父还是指点几条明路,到泰雅族人的发源地白石山找找,或者插天山等深山处,说不定,还会有些族中老人记得。

有线索总比没线索好,当即决定,第二天动身到白石山各地去证实这块石头的来历。

一到次日清早,人们便准备驾船去台湾大岛,由于鲁志松是个北方人,身材高大彪悍,皮肤雪白就算换上当地人服装也显得怪异,不比略矮但精实强干的鸿哥和戴中华罩上当地服饰立马让人分辨不出。乘船不一会就到了新竹,刚一上岸就差点和人起冲突,码头的地痞黑狗兄带着手下黑猪与两三名手下正闲逛,看到张禄等人就贴了过来,本来都是熟人,但看到鲁志松不似本地人,言语挑衅下,鲁志松被再三告诫免开尊口,强自按捺着,但黑猪却是个纯粹“蹬鼻子上脸”货,不仅玩笑开得过头,还毛手毛脚地摸着鲁志松,这可点燃了鲁志松爆脾气,一手就扭住伸过来的爪子,使了个擒拿法“偎身抱梁”拧着黑猪的手腕,迫使其左肘尖翻转向上,脚步一分,再拧其右腕,使右手屈肘向上并屈腕反勾,勾抱在鲁志松的左肘向下反压,将已控制住的左腕上端,一交错,黑猪的泪立刻飚了出来,黑狗兄和几名手下怒喝不止,却不敢上前,当鲁志松准备把黑猪扔进海里时,王喜等人连忙将他拦住,鲁志松这才把手中的黑猪往前一推,他踉踉跄跄,坐倒在地。

黑猪被人扶起来,口中不干不净地骂着狠话,只是没胆靠近,气氛很是紧张,看来打架斗殴是避免不了的,鸿哥示意赵福赶快解围,赵福走到黑狗兄旁说了几句软话,黑狗兄今天看起来心情还是不错的,又是自个小弟去惹不知轻重的愣小子,就给了赵福面子,提了他几条海鱼,到附近餐馆吃喝去了。

看着地痞走后,鸿哥埋怨起鲁志松道:“看到没有,这就是黑道,而且是公开化的黑道,我们最多一走了之,而赵兄弟他们长年累月在此生活,干起架来,不论输赢,都是没完没了的。”,王喜笑笑道:“没啥米的啦,真的干起来就干,谁怕谁啊,大伙都是这块选区的,他们选举时得帮拉票,不敢太过分。”。算了,反正也没出什么纰漏,张禄将渔获交于同来的渔船帮忙代售,然后雇辆小车往大霸尖山。

一路上的泰雅族人虽有种种旅游限制保护,但很明显已都很现代化了,要找他们的吉祥石起源,还得往“祖山”尖石乡进去,它在南端中央山脉群山之中,海拔3573米,多原始森林,山形独特。其尖顶四面各以约45度角斜落几百米后忽化为断崖绝壁,垂直插落深谷大壑底,远望犹如一座浮于绿浪之中的金字塔。

大霸小霸,并肩而立,中隔深壑,山下森林葱茏。两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屹立林海之中,英姿豪迈,雄浑俊伟,为不可多得的奇山。它们全为硬质砂岩组成,两尖因剧烈的风化作用形成厚石岩锥,大霸尖山为泰雅族和赛夏族人信仰中的祖先发祥地圣山,因此登顶行为一直是被禁止的。

鸿哥他们的行程到山脚下停住,四处打听,没人知晓,绕着山跑了几天,快要绝望放弃时,有位泰雅族老人说见过,众人连忙向他请教,那位泰雅族老人抚摸着他们带来的乳白色石头,仿佛在和一位失散多年不见亲人见面。等了很长时间,张禄终于忍不住打破老人与石头天人合一的默契交流,他对泰雅老人道:“老先生,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块石头的故事和用途?”,老人抬眼看了一下身边带着求知欲望神情的众人,他开口道:“这块石头只是吉祥石的复制品,但它当年却是泰雅一支宗族的圣物,只是年代久远,人们也将它慢慢淡忘掉了。”。

等众人听完老人的讲述,整理出来才弄明白,原来当年阿佑仔的的确确是最终落户在泰雅人的村落里,他本想运送阿吉仔的棺木回到祖籍所在,但因风波险恶,棺木又落了地,根据他们的习俗,只能就地安葬。在当地娶了一家泰雅人的女儿,成了泰雅族人,故事本来到这里就很清晰了,但吉祥石却是另有来历,应该追溯到南宋末年,宋元崖山大战,阿佑仔的子孙奉宋室为正统,率族人驾船前去相助,不料抵达时,南宋已遭大败,只救起一名落水官吏,回到台湾,而这名官吏身上携带的就是吉祥石。为了答谢泰雅人救命之恩,他将吉祥石送给了阿佑仔后人,无巧不成书的是,阿佑仔当年曾经画下吉祥石的模样,并把使用的一些咒语教授给后辈子嗣,通过使用吉祥石,祛除病灾,化解危难,渐渐地,这支泰雅人把该石头视为圣物,并打造出许多和它形状一摸一样的的作为配饰。现在XXX他们得到的就是一件配饰品,不是当年的原石。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最初的原石已不知下落,而随着族人散布,这件往事也没多少人知晓,只有当年阿佑仔的那支村落的泰雅人才多多少少有些记忆。

看来查干巴拉手中的“妖石”是出现过,而且在泰雅人手中,但怎么会从查干巴拉处流落到宋庭,再转到阿佑仔后人,真是很复杂。

通过泰雅老人指点,人们用了两天时间在大霸尖山的一处找到了阿佑仔以前村落的所在,但近千年的岁月,早就人去楼空,只有残存的一些人工建筑还能辨识以往这里有过人烟。四面崖壁寸草不生,山形冷峻,呆久了,鲁志松他们深感不适应,认为还是到官办民藏的史料馆看看,也许那些地方更有线索可找。

张、王、赵三人就留下张禄陪鲁志松、鸿哥和戴中华继续行程,剩余俩人回转渔船,约定好日期再会。以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四人几乎把整个台湾的各类史料馆跑透透,还是有些收获的,如阿吉仔、阿佑仔的墓穴所在,应该是被开发了,如今都成了现代民居,所以,不用去想通过考察其哥俩的棺椁陪葬来追寻,不少有关吉祥石的故事被泰雅人记录传说,虽有些“妖石”刻痕,但已几乎面目全非了,只有懂得“妖石”的行家才会从当中抽丝剥茧发掘出线索来。通过努力搜证情况下,鸿哥等人总算在一处泰雅人自办的史料馆找到了阿佑仔一脉的后人踪迹,并且见了面。

早已人丁凋零的阿佑仔后人看到一群慕名而来的人,有点吃惊,但了解来意后,很干脆地搬出他家的珍藏,一本北宋家刻本。鲁志松是做过文物一行的,见猎心喜,仔细辨识从“字体是蜀本,颜柳的混合;版式,为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没有书耳;纸张,白麻纸;避讳年代也和阿吉仔当年相符合;”等处,他对鸿哥等人打了包票,真迹,非赝品。

听鲁志松一说,人们如获至宝,因为终于可以通过阿佑仔的家刻本拂去厚厚历史尘霾,再次打开失落记忆的阀门,找到有关“妖石”的下落。

经过阿佑仔后人的同意,他们用了几天功夫,把阿佑仔的家刻本用高分辨的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再回到澎湖渔村整理出来,最后还原出阿佑仔家刻本。

鸿哥决定把这些所得都传上群里的共享文件,让群里的人群策群力帮忙,并要求张禄,王喜和赵福多加留意有关吉祥石方向的事,而鲁志松与戴中华也想回去后好好消化这次旅行所得,因此这支临时组建的“考古”队伍就地解散,赵福把仨人按原路送回对岸。

一回到家,鸿哥、鲁志松、戴中华等人便立刻开展有关事项的活计,“众人拾柴火焰高”,根据阿佑仔家刻本提供的记录,群友们的自发考证,联线,二十四小时日夜不分,群里的随即,随机,大大小小专题,综合的讨论,甄别。。。。。。

群里的视频、语音充斥着各处天南海北人物和不同声音,种种问题投票几乎每五分钟一刷新,共享文件夹还要时时清理,因为一天时间就爆满,相册也是一样。

在纷纷杂杂的信息里,鸿哥等人终于把中断的篇章算是给续上了。